一种升阳汤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137739发布日期:2022-03-05 02:13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阳汤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升阳汤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存在的问题已经从解决温饱问题转向了日益增长的心理问题,各种原因导致的气机瘀滞,肝气不舒,大约九成以上的疾病都是因为情绪导致,因此疏肝解郁是治疗的重要方向,很多人由于长期瘀滞,没有得到很好的调护,加上气血亏虚,身体没有多余的能量解开郁结,因此很多人都是久郁致病,因此如果不解开郁结就不能完成升降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针对性强、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的升阳汤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方剂系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服药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用药严谨,配伍合理,治愈率高等特点,感觉寒冷、冷清、心中凄凉、精神抑郁,手足不暖,烦躁、烦闷、手足心热,均可服用此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升阳汤,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6.柴胡13-18份;醋香附12-20份;郁金10-16份;生槟榔12-18份;蜜甘草13-18份;生姜12-20份;大枣12-20份;桂枝16-25份;制川乌13-18份;黑顺片12-20份;黄芪10-18份;人参片12-16份;川穹10-17份;当归12-20 份;三七10-16份;制水蛭8-15份;地龙10-16份;白芍13-18份;生白术10-16 份;法半夏12-18份;醋鸡内金13-18份;赤芍3-6份;麸炒枳实5-12份;茯苓13-18份;生麻黄12-20份。
7.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升阳汤,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8.柴胡15份;醋香附16份;郁金13份;生槟榔15份;蜜甘草16份;生姜 16份;大枣15份;桂枝20份;制川乌16份;黑顺片17份;黄芪14份;人参片15份;川穹14份;当归15份;三七13份;制水蛭12份;地龙13份;白芍16份;生白术13份;法半夏15份;醋鸡内金16份;赤芍4份;麸炒枳实8 份;茯苓15份;生麻黄17份。
9.一种如上所述的升阳汤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比例称取柴胡;醋香附;郁金;生槟榔;蜜甘草;生姜;大枣;桂枝;制川乌;黑顺片;黄芪;人参片;川穹;当归;三七;制水蛭;地龙;白芍;生白术;法半夏;醋鸡内金;赤芍;麸炒枳实;茯苓;生麻黄;将上述各药材分别去杂、干燥后得原材料备用;
11.(2)将步骤(1)得到的原材料中的醋香附和制川乌分别单独浸泡后得混合物a;将步骤(1)得到的原材料中的郁金;生槟榔;蜜甘草;生姜;大枣;桂枝;黑顺片;黄芪;人参片;川穹;当归;三七;制水蛭;地龙;白芍;生白术;法半夏;醋鸡内金;赤芍;麸炒枳实;茯苓;生麻黄混合后浸泡后得混合物b;
12.(3)将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物a先煎,其混合物a煎制时间根据重量决定;且混合物a在煎煮过程中不允许加凉水,如需加水,需要加滚烫的开水;煎煮后得混合物c;
13.(4)将步骤(2)中得到的浸泡后得混合物b加入到步骤(3)中得到的煎煮后的混合物c中继续煎煮后倒出药汤得第一煎的药汤和混合物d;
14.(5)将步骤(4)中的混合物d加滚烫的热水后继续煎煮后倒出药汤得第二煎的药汤和药渣;
15.(6)将步骤(4)中得到的第一煎的药汤和步骤(5)中得到的第二煎的药汤混合后得升阳汤。
16.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如上所述的升阳汤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2)中的醋香附和制川乌分别单独浸泡15
‑‑
45分钟;所述步骤(2)中的郁金;生槟榔;蜜甘草;生姜;大枣;桂枝;黑顺片;黄芪;人参片;川穹;当归;三七;制水蛭;地龙;白芍;生白术;法半夏;醋鸡内金;赤芍;麸炒枳实;茯苓;生麻黄混合后浸泡15
‑‑
45分钟。
17.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如上所述的升阳汤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3)中的醋香附和制川乌,两者的重量之和少于30克时,先煎半小时;两者的重量之和大于等于30克小于等于50克时先煎一小时,两者的重量之和在50克以上时先煎两小时。
18.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如上所述的升阳汤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4)中混合物b和混合物c的煎煮时间为30
‑‑
60分钟。
19.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如上所述的升阳汤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5)中的混合物d加滚烫的热水后继续煎煮30
‑‑
60分钟。
20.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如上所述的升阳汤在治疗中的应用。
21.用法用量:一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2.本发明所采用的各活性成分的药理功效如下所示:
23.组方中桂枝拨动少阴透达太阳,柴胡配合桂枝枢转少阳,开太阳,透达阳明。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槟榔消食导滞,下气行水理顺脾胃的功能,同时能活血化瘀,加强阳气顺利的升发;郁金、槟榔、香附三药配伍柴胡,加强柴胡解郁肝气之效。制川乌疏通经络,黑附片温补脾肾,提供能量,共同达到生阳的目的,兼顾了阳虚、寒凝、肝郁、脾虚、瘀堵和情绪障碍。生姜、大枣、炙甘草、白术皆入中土,入脾经,补充、巩固中土;其中生姜可温中化湿,恢复脾的运化功能,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大枣、炙甘草能补其虚,一化一补,可建中气。
24.阴邪影响了太阳为开的功能之后,容易影响及东方生发的少阳为枢的功能,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治疗一切清阳不升之症状。全方补中带清,升中带降。升阳汤是针对机体阳气虚弱,或者感受外邪、或者气机郁滞、郁而化热、内伤七情等等影响了六经经气的正常转输规律后导致气机开阖枢失调而设。一切外感、内伤诸病,皆因中轴失灵、四维倒作而起;医道虽繁,实轴轮而己。升阳汤是生发东方太阳阳气伴少阳相火升发不及之方,当人身太阳东方升之不及者,则用升阳汤升起,从而使之重新调整恢复到协调平和的状态,升阳汤中桂枝汤升阳的同时离不开柴胡的“少阳为枢”,其在外解肌和营卫,在内化气调阴阳,能解在表和半表半里之邪。
25.川乌有斩关夺隘之力,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及奇经八脉。内通脏腑筋骨髓海,上至头首下至丹田,中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腠与四末,川乌可以像挖掘机一样,若病邪较深,小
至细小络脉,使筋脉通畅,可化毒,除风,温寒,扶阳,祛湿,蠲痰。因为走窜之力强,因此容易耗气,跟黑附片同用,黑附片有温补脾肾、散寒止痛、温阳逐寒、回阳救逆的功效,黑色入肾经,两药相配,温经通络,制约川乌太过走窜对阳气的消耗。温补肾阳的黑附片加强升阳汤上升的能量,制川乌加强升阳汤疏通经络,升阳举陷的作用,帮助桂枝把人体气机从左半边完整转起来。
26.桂枝为桂枝汤主药,味辛温,桂枝乃桂树最末梢的小树枝,位于整个植物的最外侧,可调和体表气血;有很强的升发温通之力。桂枝本身也具有辛温之性,可助人体阳气升发,作用于圆运动的东升一方。桂枝使太阳开即肾中之精化为太阳生气,也有利于厥阴风木的升发,使不化为郁火,有利于脾土得木而达,同时选生姜、大枣、炙甘草,各药分别作用于太阳东方的升发之气,中央的脾土之气,南方少阳火气,使人之一身之气复归周流,则万化皆安。生姜、大枣、炙甘草皆入中土,入脾经,补充、巩固中土,如车轮之轴,作为圆运动之中轴;其中生姜可温中化湿,恢复脾的运化功能,大枣、炙甘草能补其虚,一化一补,可建中气。此即圆运动的运轴行轮之法。升阳汤里面桂枝汤去掉寒凉的白芍,改为白术,增加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能。
27.阳气在人体的气机运行中非常重要,因此升阳汤里小柴胡去掉了寒凉的黄芩和降逆的半夏,加上郁金、香附,槟榔,其中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槟榔消食导滞,下气行水。三味药跟柴胡一起理气解郁,解开郁结的气机,增加小柴胡升发的功能。药物疏肝解郁的时候需要消耗人体的能量,因此,即使病人有热或者上火,用了疏肝解郁的郁金、香附和槟榔就不用加苦寒的药物清火,既解了肝郁又清了虚火,一举两得。
28.本配方中诸药配伍,制备简单、针对性强、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本方剂系纯中药制剂,是针对机体阳气虚弱,或者感受外邪、或者气机郁滞、郁而化热、内伤七情等等影响了六经经气的正常转输规律后导致气机开阖枢失调而设。一切外感、内伤诸病,皆因中轴失灵、四维倒作而起;医道虽繁,实轴轮而己。升阳汤是生发东方太阳阳气伴少阳相火升发不及之方,当人身太阳东方升之不及者,则用升阳汤升起,从而使之重新调整恢复到协调平和的状态,无毒副作用,服药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用药严谨,配伍合理,治愈率高等特点,感觉寒冷、冷清、心中凄凉、精神抑郁,手足不暖,烦躁、烦闷、手足心热,均可服用此方。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30.实施例1:
31.一种升阳汤,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32.柴胡13份;醋香附12份;郁金10份;生槟榔12份;蜜甘草13份;生姜 12份;大枣12份;桂枝16份;制川乌13份;黑顺片12份;黄芪10份;人参片12份;川穹10份;当归12份;三七10份;制水蛭8份;地龙10份;白芍 13份;生白术10份;法半夏12份;醋鸡内金13份;赤芍3份;麸炒枳实5份;茯苓13份;生麻黄12份。
33.一种如上所述的升阳汤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1)按如上所述的比例称取柴胡;醋香附;郁金;生槟榔;蜜甘草;生姜;大枣;桂枝;制川乌;黑顺片;黄芪;人参片;川穹;当归;三七;制水蛭;地龙;白芍;生白术;法半夏;醋鸡
内金;赤芍;麸炒枳实;茯苓;生麻黄;将上述各药材分别去杂、干燥后得原材料备用;
35.(2)将步骤(1)得到的原材料中的醋香附和制川乌分别单独浸泡15分钟后得混合物a;将步骤(1)得到的原材料中的郁金;生槟榔;蜜甘草;生姜;大枣;桂枝;黑顺片;黄芪;人参片;川穹;当归;三七;制水蛭;地龙;白芍;生白术;法半夏;醋鸡内金;赤芍;麸炒枳实;茯苓;生麻黄混合后浸泡 15分钟后得混合物b;
36.(3)将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物a先煎半小时;煎煮后得混合物c;
37.(4)将步骤(2)中得到的浸泡后得混合物b加入到步骤(3)中得到的煎煮后的混合物c中继续煎煮半小时后倒出药汤得第一煎的药汤和混合物d;
38.(5)将步骤(4)中的混合物d加滚烫的热水后继续煎煮半小时后倒出药汤得第二煎的药汤和药渣;
39.(6)将步骤(4)中得到的第一煎的药汤和步骤(5)中得到的第二煎的药汤混合后得升阳汤。
40.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如上所述的升阳汤在治疗中的应用。
41.用法用量:一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42.适应范围:本实施例所述的升阳汤为内服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感觉寒冷、冷清、心中凄凉、精神抑郁,手足不暖,烦躁、烦闷、手足心热等患者,均可服用此方。
43.注意事项:
44.1、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5.2、儿童慎用,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6.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47.4、吐泻严重者应停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48.5、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9.禁忌:服药期间忌辛辣。
50.因个体差异,服药时间长短不一,通常服药1-3个月左右可治愈。
51.实施例2:
52.一种升阳汤,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53.柴胡15份;醋香附16份;郁金13份;生槟榔15份;蜜甘草16份;生姜16份;大枣15份;桂枝20份;制川乌16份;黑顺片17份;黄芪14份;人参片15份;川穹14份;当归15份;三七13份;制水蛭12份;地龙13份;白芍16份;生白术13份;法半夏15份;醋鸡内金16份;赤芍4份;麸炒枳实8 份;茯苓15份;生麻黄17份。
54.一种如上所述的升阳汤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5.(1)按如上所述的比例称取柴胡;醋香附;郁金;生槟榔;蜜甘草;生姜;大枣;桂枝;制川乌;黑顺片;黄芪;人参片;川穹;当归;三七;制水蛭;地龙;白芍;生白术;法半夏;醋鸡内金;赤芍;麸炒枳实;茯苓;生麻黄;将上述各药材分别去杂、干燥后得原材料备用;
56.(2)将步骤(1)得到的原材料中的醋香附和制川乌分别单独浸泡30分钟后得混合物a;将步骤(1)得到的原材料中的郁金;生槟榔;蜜甘草;生姜;大枣;桂枝;黑顺片;黄芪;人参片;川穹;当归;三七;制水蛭;地龙;白芍;生白术;法半夏;醋鸡内金;赤芍;麸炒枳实;茯苓;生麻黄混合后浸泡 30分钟后得混合物b;
57.(3)将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物a先煎一小时;煎煮后得混合物c;
58.(4)将步骤(2)中得到的浸泡后得混合物b加入到步骤(3)中得到的煎煮后的混合物c中继续煎煮一小时后倒出药汤得第一煎的药汤和混合物d;
59.(5)将步骤(4)中的混合物d加滚烫的热水后继续煎煮一小时后倒出药汤得第二煎的药汤和药渣;
60.(6)将步骤(4)中得到的第一煎的药汤和步骤(5)中得到的第二煎的药汤混合后得升阳汤。
61.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如上所述的升阳汤在治疗中的应用。
62.用法用量:一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63.适应范围:本实施例所述的升阳汤为内服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感觉寒冷、冷清、心中凄凉、精神抑郁,手足不暖,烦躁、烦闷、手足心热等患者,均可服用此方。
64.注意事项:阴虚內热者慎用。
65.禁忌:服药期间忌辛辣。
66.因个体差异,服药时间长短不一,通常服药1-3个月左右可治愈。
67.实施例3:
68.一种升阳汤,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69.柴胡18份;醋香附20份;郁金16份;生槟榔18份;蜜甘草18份;生姜 20份;大枣20份;桂枝25份;制川乌18份;黑顺片20份;黄芪18份;人参片16份;川穹17份;当归20份;三七16份;制水蛭15份;地龙16份;白芍18份;生白术16份;法半夏18份;醋鸡内金18份;赤芍6份;麸炒枳实 12份;茯苓18份;生麻黄20份。
70.一种如上所述的升阳汤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1)按如上所述的比例称取柴胡;醋香附;郁金;生槟榔;蜜甘草;生姜;大枣;桂枝;制川乌;黑顺片;黄芪;人参片;川穹;当归;三七;制水蛭;地龙;白芍;生白术;法半夏;醋鸡内金;赤芍;麸炒枳实;茯苓;生麻黄;将上述各药材分别去杂、干燥后得原材料备用;
72.(2)将步骤(1)得到的原材料中的醋香附和制川乌分别单独浸泡60分钟后得混合物a;将步骤(1)得到的原材料中的郁金;生槟榔;蜜甘草;生姜;大枣;桂枝;黑顺片;黄芪;人参片;川穹;当归;三七;制水蛭;地龙;白芍;生白术;法半夏;醋鸡内金;赤芍;麸炒枳实;茯苓;生麻黄混合后浸泡 60分钟后得混合物b;
73.(3)将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物a先煎两小时;煎煮后得混合物c;
74.(4)将步骤(2)中得到的浸泡后得混合物b加入到步骤(3)中得到的煎煮后的混合物c中继续煎煮两小时后倒出药汤得第一煎的药汤和混合物d;
75.(5)将步骤(4)中的混合物d加滚烫的热水后继续煎煮两小时后倒出药汤得第二煎的药汤和药渣;
76.(6)将步骤(4)中得到的第一煎的药汤和步骤(5)中得到的第二煎的药汤混合后得升阳汤。
77.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如上所述的升阳汤在治疗中的应用。
78.用法用量:一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79.适应范围:本实施例所述的升阳汤为内服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感觉寒冷、冷清、心中凄凉、精神抑郁,手足不暖,烦躁、烦闷、手足心热等患者,均可服用此方。
80.注意事项:阴虚內热者慎用。
81.禁忌:服药期间忌辛辣。
82.因个体差异,服药时间长短不一,通常服药1-6个月左右可治愈。
83.临床疗效观察:
84.选取2015年1月
‑‑
2020年1月在科室就诊的患者50例,年龄25-45。
85.疗效评定标准:
86.临床治愈:纠正原发病。
87.未愈:经过以上药物治疗仍未治愈。
88.服用方法:
89.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90.该50例患者中,有些是头痛;有些是心慌;有些是胸闷乏力;有些是心衰;有些是感觉寒冷、冷清、心中凄凉、精神抑郁,有些是手足不暖,有些是烦躁、烦闷、手足心热等。
91.在这50例患者中,大概有7例是头痛患者,大概有6例是心慌患者,大概有8例是胸闷乏力患者,大概有4例是心衰患者,大概有9例是感觉寒冷、冷清、心中凄凉、精神抑郁患者;大概有10例是有些是手足不暖,大概有4例是烦躁、烦闷、手足心热患者,大概有2例其他症状的患者。
92.就诊的7例头痛患者,服用实施例1所述的升阳汤: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七天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一个月,5例治愈,1例缓解,1例无效。
93.就诊的6例心慌患者,服用实施例3所述的升阳汤: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七天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4例治愈,2例缓解。
94.就诊的8例胸闷乏力患者,服用实施例2所述的升阳汤: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七天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6例治愈,1例缓解,1例无效。
95.就诊的4例心衰患者,服用实施例3所述的升阳汤: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七天一个疗程,连续服用四个疗程,3例治愈,1例缓解。
96.就诊的9例是感觉寒冷、冷清、心中凄凉、精神抑郁患者,服用实施例2 所述的升阳汤: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七天一个疗程,连续服用四个疗程,8例治愈,1例无效。
97.就诊的10例是有些是手足不暖,服用实施例2所述的升阳汤: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七天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8例治愈,1例缓解,1例无效。
98.就诊的4例烦躁、烦闷、手足心热患者,服用实施例2所述的升阳汤: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七天一个疗程,连续服用四个疗程,3例治愈,1例缓解。
99.就诊的2例其他症状的患者,服用实施例1所述的升阳汤: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七天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月,1例治愈,1例缓解。
100.详情见下表所示:
101.[0102][0103]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所制的升阳汤对确诊为感觉寒冷、冷清、心中凄凉、精神抑郁,手足不暖,烦躁、烦闷、手足心热等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方剂系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服药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用药严谨,配伍合理,治愈率高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0104]
典型病历分析:
[0105]
病例选择:
[0106]
1、冠心病支架术后临床病案
[0107]
宋某,女,51岁,初诊时间:2020年12月10日。
[0108]
主诉:间断胸闷、胸痛伴心慌1年余,加重2月。
[0109]
现病史: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伴心慌,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并行支架植入术(具体不详)。术后胸闷、胸痛、心慌症状明显缓解,并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俩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自觉胸闷、胸痛伴心慌症状加重,气短,活动耐力下降,就诊予当地医院,冠脉造影检查示: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段管腔不规则有钙化斑块,近段弥漫性狭窄,最重程度60%,中段闭塞,闭塞以远各分支血管显示不清晰,前向血流timi0级,回旋支开口狭窄40%,管腔不规则有钙化斑块,近段远端狭窄90%,远段弥漫性狭窄,最重程度90%,原支架
未见明显狭窄,钝缘支开口狭窄50%,其他各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前向血流 timi3级,右冠开口正常,管腔不规则有钙化斑块,近段狭窄95%,远段弥漫性狭窄,最重程度50%,各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前向血流timi3级,并于前降支、右冠及回旋支各置入支架1枚。后停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就诊。
[0110]
刻下症:胸闷、胸痛,心慌,气短,活动耐力下降,头晕、头痛,右耳耳鸣如蝉,无咳嗽、咯痰,纳一般,食量偏少,饱食后胃胀明显,偶有反酸、烧心,畏寒,双下肢麻凉,眠不佳,易醒,平素脾气急躁易怒,小便可,夜尿约1 次,大便质黏,约2-4日1行,无便意。
[0111]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状态;不稳定性心绞痛。
[0112]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阳虚气亏证;痰瘀互结证。
[0113]
处方:升阳汤加减。
[0114]
制川乌40g(先煎1.5小时);黑顺片30g(先煎1.5小时);桂枝30g;干姜30g;蜜黄芪50g;人参片15g;川芎20g;当归20g;三七10g;制水蛭6g;地龙10g;白芍15g;生白术30g;法半夏30g;陈皮30g;蜜甘草15g;醋鸡内金30g;共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0115]
二诊:患者自述胸闷、胸痛较前明显缓解,偶有心慌,气短,活动耐力下降,头晕、头痛,右耳偶有耳鸣,纳一般,偶有反酸、烧心,畏寒,双下肢麻凉,眠不佳,易醒,平素脾气急躁易怒,小便可,大便质黏。
[0116]
处方:升阳汤加减。
[0117]
制川乌60g(先煎两小时);黑顺片75g(先煎两小时);干姜30g;蜜黄芪50g;桂枝50g;三七15g;川芎40g;当归40g;白芍15g;生槟榔30g;人参片30g;生白术50g;陈皮30g;法半夏30g;醋鸡内金30g;地龙10g;制水蛭6g;共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0118]
三诊:患者症状:胸闷、胸痛较前明显缓解,头晕、头痛,偶有心慌,气短,活动耐力下降,纳一般,双下肢麻凉,眠不佳,易醒,平素脾气急躁易怒,小便可,大便质黏。
[0119]
口服中药汤剂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痰为法。
[0120]
处方:升阳汤加减。
[0121]
具体药物如下:
[0122]
制川乌60g(先煎两小时);黑顺片90g(先煎两小时);桂枝50g;肉桂 30g;干姜30g;生黄芪90g;人参片30g;生白术50g;赤芍20g;川芎40g;当归50g;制水蛭10g;三七20g;胆星30g;陈皮30g;法半夏30g;醋鸡内金 30g;生槟榔30g;共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0123]
四诊:患者胸闷、胸痛缓解,头晕、头痛、心慌、气短好转,双下肢麻凉缓解,纳眠可,情绪尚可,大便质黏,小便可。
[0124]
制川乌60g(先煎两小时);黑顺片90g(先煎两小时);桂枝50g;干姜30g;肉桂30g;葛根60g;生黄芪90g;人参片30g;生白术50g;赤芍20g;川芎40g;当归50g;制水蛭10g;地龙10g;鸡血藤30g;三七20g;胆星30g;陈皮30g;法半夏30g;共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0125]
后随访2月,病情平稳未再反复。
[0126]
2、重症心衰临床病案
[0127]
满某,女,84岁。入院时间:2021年1月18日。主诉:胸闷喘憋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三
天。
[0128]
现病史:患者201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伴气短汗出乏力,活动加重,休息缓解,三天前患者因寒冷刺激后出现胸痛喘憋加重,伴心慌、全身肢冷,发作数分钟后自行服用硝酸甘油,未明显缓解,疼痛持续1小时,在宣武医院治疗后疼痛喘憋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0129]
刻下:患者胸痛,喘憋,伴左肩背及左上肢麻木疼痛,乏力,畏寒肢冷有下肢水肿,按之凹陷;纳呆,食后腹胀,失眠,口干口苦,尿频尿急尿痛。
[0130]
既往史:患者2016年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后胸闷胸痛反复发作,先后在其他多家医院就诊。2020年9月份于住院期间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脂血症、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右侧胫前动脉弥漫性狭窄。2020年11月诊断为:冠心病等。
[0131]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衰2级。中医诊断:真心痛(阳气亏虚;气滞血瘀证)
[0132]
治疗:温阳益气,行气活血,健脾利水
[0133]
舌脉:舌体瘦薄,舌质干红,少苔,脉沉细弦。
[0134]
处方:升阳汤加减:
[0135]
黑顺片30g(先煎1.5小时);制川乌30g(先煎1.5小时);桂枝30g;干姜20g;当归2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5g;人参15g;麸炒枳壳20g 大枣30g;柴胡20g;三七15g;茯苓30g;猪苓30g;生白术30g;
[0136]
共3剂,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0137]
2021年1月21日二诊:服药后诸症稍缓,仍失眠,口干口苦,尿频尿急尿痛,大便干。患者年老肾气亏虚,膀胱气化功能失常,且平素嗜食肥甘厚腻,脾胃湿热蕴结,症见尿频尿急尿痛,综管舌脉,证属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为法。八正散重用滑石清热利湿,利水通淋,车前子上清心火,下利湿热,合而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生大黄、栀子、灯心草清泻心火,小通草、萹蓄、桑枝利尿通淋。诸药合奏清热泻火,利尿通淋之功。升阳汤温阳理气。服上方已,服八正散合升阳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0138]
车前子15g;生大黄6g;滑石块15g;甘草15g;;栀子10g;灯心草15g 小通草10g;萹蓄10g;葛根60g;桑枝30g;桂枝30g;柴胡30g;干姜20g;制川乌30g(先煎两小时);共1剂,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0139]
2021年1月22日三诊:服药后诸症稍缓,余症如前,续服升阳汤加减。升阳汤温阳理气;生大黄、大量当归、酒苁蓉润肠通便;三七、水蛭、地龙利小便;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鸡内金消食健脾。
[0140]
制川乌60g(先煎两小时);黑顺片75g(先煎两小时);桂枝30g;酒苁蓉30g;生白术60g;三七30g;人参30g;当归50g;柴胡30g;生槟榔30g 麸炒枳壳20g;醋香附30g;生大黄9g;制水蛭6g;地龙6g;郁金20g;醋鸡内金30g;;甘草15g;白芍15g。
[0141]
共3剂,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0142]
2021年1月25日四诊:服药后余症如前。服上方已,升阳汤加减温阳益气,理气散瘀;生大黄、大量当归润肠通便;三七、水蛭、地龙利小便;茯苓、猪苓、白术健脾利水;鸡内金消食健脾,具体方药如下。
[0143]
制川乌60g(先煎两小时);黑顺片90g(先煎两小时);桂枝50g;人参 30g;醋鸡内金30g;生白术60g;清半夏30g;茯苓30g;猪苓30g;生槟榔30g;麸炒枳壳20g;当归50g;地龙6g;
三七30g;制水蛭6g;生大黄9g;共3剂,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0144]
3、高血压临床病案4
[0145]
徐明寿男39岁;2020-12-9初诊;主诉:胸闷,乏力2日。
[0146]
现病史:患者自诉自11月份起多于下午血压偏高,最高血压148/79,无不适感,近2日血压高时会有胸闷感,2020年12月18日就诊于301肾病科,怀疑隐匿性高血压,建议服用降压药,患者拒绝。2020-12-8于301医院行动态血压,报告结果未出。
[0147]
2020-7-6因右上肢沉重乏力伴右胸闷就诊于天津某医院查超声心动图见:二三尖瓣轻度返流,动脉窦增宽;心电图:非特异性t波异常,后服用中药(具体不详)2月后症状缓解。现为求系统治疗前来我处就诊。
[0148]
刻下:患者自诉近来工作压力大,胸闷无胸痛,乏力无心慌,纳可,大便塘,小便调,眠差,易醒多梦,易发口腔溃疡。
[0149]
舌脉:舌暗苔白腻,脉沉细弱
[0150]
既往史:急性肾盂肾炎、紫癜性肾炎,2019年于北医某医院住院治疗。
[0151]
西医诊断:高血压。中医诊断:郁证(肝郁脾虚)
[0152]
处方:
[0153]
桂枝30克;生白术30克;蜜甘草15克;生姜20克;大枣30克;柴胡 15克;郁金20克;生槟榔20克;醋香附20克;制川乌20克(先煎一小时);黑顺片20克(先煎一小时);赤芍15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法半夏30 克;人参10克。
[0154]
共14付,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0155]
2020-12-23复诊:眠安,胸闷消失,仍有乏力,大便1日1行不成形,纳可。血压监测平稳。余无不适。
[0156]
处方:桂枝50克;生白术30克;生姜20克;蜜甘草15克;大枣30克;柴胡15克;郁金20克;生槟榔20克;醋香附30克;制川乌30克(先煎1.5 小时);黑顺片30克(先煎1.5小时);当归20克;法半夏30克;黄芪30 克;人参10克。
[0157]
共14付,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0158]
2021-1-13复诊:血压平稳。患者自述1月1日-4日误服口腔科清热药后出现腹胀、腹中辘辘有水声,后停服一切中药。
[0159]
刻下:无胸闷胸痛,无心慌乏力,眠差易醒,纳可,二便调,口干,眼干,情绪急躁。
[0160]
舌脉: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0161]
处方:桂枝50克;生白术30克;柴胡15克;郁金20克;生槟榔20克;醋香附30克;制川乌30克(先煎1.5小时);黑顺片40克(先煎1.5小时);当归20克;法半夏30克;黄芪40克;干姜20克;川楝子20克;人参5克;共14付,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0162]
患者血压平稳,胸闷乏力消失,无其他不适,随诊月余,均好转,暂时停服中药。
[0163]
4、早搏临床病案
[0164]
张荣刚,男,62岁,初诊时间:2021年1月25日
[0165]
主诉:间断心慌5年,伴胸前区疼痛加重1周。
[0166]
现病史:患者于2015年无明显诱因初次出现心悸怔忡感,经颈部推拿后症状稍缓解,后症状反复,近1周心慌症状加重,伴胸前区疼痛近1小时,无放射痛,活动或平躺休息后症状稍缓,服用倍他乐克无效,现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前来就诊。
[0167]
刻下症:心慌伴有胸前区疼痛感,无放射痛,无胸闷喘憋,无头痛,纳可,二便调,眠安,余无明显不适。
[0168]
既往史:颈椎病,c3/4-c6/7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病变;高脂血症。
[0169]
脉:脉沉细。
[0170]
西医诊断:房性早搏;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早搏;间歇性st-t改变。
[0171]
中医诊断:心悸;阳虚肝郁
[0172]
处方:升阳汤加减。
[0173]
柴胡20克;醋香附20克;郁金20克;生槟榔30克;麸炒枳实30克;法半夏30克;生姜15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制川乌30克(先煎一小时);黑顺片30克(先煎一小时);粉葛60克黄芪20克。
[0174]
共14付,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0175]
2021-2-6二诊:
[0176]
心悸怔忡症状大大减轻,但仍有偶发,疑与颈椎相关,遵医嘱少食,纳可,精神可,二便调。脉沉细。续与同方:
[0177]
柴胡20克;醋香附20克;粉葛60克;黄芪20克;郁金20克;生槟榔 30克;麸炒枳实30克;法半夏30克;生姜15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制川乌30克(先煎1.5小时);黑顺片30克(先煎1.5小时);共14付,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0178]
5、头痛临床病案
[0179]
升阳汤治疗头痛一案。苏某,男,初诊日期:2020年6月6日。
[0180]
主诉:头痛月余,加重2周。
[0181]
现病史:患者自述1月前因受寒,出现轻度头痛。2周前疼痛开始加重,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晨起后有头晕,白天头痛明显,夜间无。未系统治疗,现为求进一步治疗前来就诊。
[0182]
刻下症:患者头痛时作,患者自述局部酸胀后疼痛,右侧后枕部疼痛尤甚。疼痛时伴流鼻涕。平素纳可,二便调,眠差,多梦易醒。乏力,精神焦虑状态,平素易手脚冰冷。
[0183]
西医诊断:头痛。
[0184]
中医诊断:头痛,风寒束表证。
[0185]
舌脉:舌暗苔白中有裂纹,脉沉紧。
[0186]
处方:升阳汤加减。
[0187]
桂枝30g;生麻黄10g;炙甘草12g;白芍20g;当归15g;川芎20g 羌活15g;独活15g;柴胡12g;香附15g;郁金15g;青皮15g;生槟榔15g;生姜30g;大枣30g;黑附片15g(先煎一小时);制川乌15g(先煎一小时)。共5剂,一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0188]
二诊:服完上述药后半月余至今头痛未发作,但头部仍有不适感。眠中多梦,醒后稍有昏蒙,夜尿一次,纳可,脚冰凉。舌暗苔白中有裂纹,脉沉紧。
[0189]
桂枝30g;生麻黄10g;炙甘草12g;白芍20g;当归15g;吴茱萸15g;柴胡15g;香附15g;郁金15g;青皮15g;生槟榔15g;生姜30g;大枣30g;黑附片40g(先煎1.5小时);制川乌40g(先煎1.5小时);茯苓30g;法半夏30g;共10剂,一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0190]
三诊:头痛未发作。稍有乏力,偶有嗳气,双脚冰凉好转,睡眠好转。
[0191]
升阳汤加减:
[0192]
桂枝30g;炙甘草12g;白芍20g;当归15g;吴茱萸15g;柴胡15g 香附15g;郁金15g;青皮15g;生槟榔15g;生姜30g;大枣30g;黑附片50g(先煎1.5小时);制川乌40g(先煎1.5小时)茯苓30g;法半夏30g;共20剂,一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0193]
2020年11月9日,随访5个月:症状完全消失,睡眠好转。
[0194]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195]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