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白抗皱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36234发布日期:2022-01-26 17:1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美白抗皱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美白抗皱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美白和抗皱是护肤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科学护肤”的意识日益提高,皮肤美白 抗皱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外部刺激会引起皮肤屏障受损,诱导皮肤出现干燥、发 红和老化等症状。研究表明,紫外线照射会导致黑色素生成信号传递增强、自由基清除能 力降低、活性氧增加、角化形成细胞减少、成纤维细胞裂解和胶原蛋白流失等一系列皮肤 问题,引起皮肤色素沉积、厚度增加、弹性下降,最终导致色斑和皱纹的产生。
3.因此,开发一种安全且能够实现皮肤防御和修护同步进行的美白抗皱组合物,作为护 肤品的功能原料,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美白抗皱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组合物通过各组分的协同作用,具有 美白和抗皱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5.本发明提出一种美白抗皱组合物,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原料制备而得:
6.鸢尾苷元
ꢀꢀꢀꢀꢀꢀꢀꢀꢀꢀꢀꢀꢀꢀꢀꢀꢀꢀꢀꢀꢀꢀꢀꢀꢀꢀꢀꢀꢀꢀꢀꢀꢀꢀꢀꢀꢀꢀꢀꢀꢀ
0.1-0.3份;
7.7-脱氢胆固醇
ꢀꢀꢀꢀꢀꢀꢀꢀꢀꢀꢀꢀꢀꢀꢀꢀꢀꢀꢀꢀꢀꢀꢀꢀꢀꢀꢀꢀꢀꢀꢀꢀꢀꢀꢀꢀꢀ
0.2-0.9份。
8.进一步地,所述7-脱氢胆固醇与鸢尾苷元的质量比为(2~3):1。
9.进一步地,还包括
10.1-(3,5-二羟基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
ꢀꢀꢀꢀꢀꢀꢀꢀꢀꢀꢀꢀ
0.1-0.3份;
11.姜黄提取物
ꢀꢀꢀꢀꢀꢀꢀꢀꢀꢀꢀꢀꢀꢀꢀꢀꢀꢀꢀꢀꢀꢀꢀꢀꢀꢀꢀꢀꢀꢀꢀꢀꢀꢀꢀꢀꢀꢀꢀ
3-5份。
12.进一步地,还包括甘油、丁二醇中至少一种。
13.本发明还提出上述任一美白抗皱组合物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14.进一步地,所述护肤品以水、精华液、凝胶、乳液、护肤液、霜、溶液、悬浮液、无 水生成物、面膜、粉末或明胶中至少一种形式存在。
15.进一步地,所述护肤品为霜。
16.进一步地,所述霜还包括蜂蜡、甘油硬脂酸、荷荷巴油、黄原胶、鲸蜡硬脂醇、角鲨 烷、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甜菜碱、液体石蜡、异辛酸十六烷基酯、水。
17.进一步地,所述护肤品在美白、抗皱中的应用。
18.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9.本发明提出的美白抗皱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的美白抗皱组合物中各组分协同配合, 能够同时抑制黑色素生成、清除自由基、修复紫外线损伤、促进胶原蛋白生成,使该组合 物具有美白、抗皱、抗氧化等多项功能,做到皮肤防御和修护同步进行,可广泛应用于各 种剂型的护肤品中。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 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本发明实施例对mmps mrna表达的影响(*p《0.05,**p《0.01vs model)。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 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指出,下述实施例中,如无 特殊说明,所用试剂都来源于市售商品。
2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美白抗皱组合物,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原料制备而得:
24.鸢尾苷元
ꢀꢀꢀꢀꢀꢀꢀꢀꢀꢀꢀꢀꢀꢀꢀꢀꢀꢀꢀꢀꢀꢀꢀꢀꢀꢀꢀꢀꢀꢀꢀꢀꢀꢀꢀꢀꢀꢀꢀꢀ
0.1-0.3份;
25.7-脱氢胆固醇
ꢀꢀꢀꢀꢀꢀꢀꢀꢀꢀꢀꢀꢀꢀꢀꢀꢀꢀꢀꢀꢀꢀꢀꢀꢀꢀꢀꢀꢀꢀꢀꢀꢀꢀꢀꢀ
0.2-0.9份。
2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美白抗皱组合物,包括1-(3,5-二羟基苯基)乙基-β-d-葡萄糖 苷和鸢尾苷元。其中,鸢尾苷元是一种温和的维甲酸受体激动剂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 化的作用,且能够修复紫外线损伤、促进胶原蛋白生成,保护皮肤屏障;7-脱氢胆固醇是 一种固醇类物质,可以与维甲酸受体激动剂-鸢尾苷元同时激活各自对应的受体,两种受体 形成二聚体后,可以更显著地激活下游通路,实现增强鸢尾苷元对维甲酸受体的激动活性 的目的,最终增强鸢尾苷元的抗皱修复效果。
27.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7-脱氢胆固醇与鸢尾苷元的质量比为(2~3):1。
28.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此比例范围内,7-脱氢胆固醇可以显著增强鸢尾苷元对维甲酸受 体的激动活性,进而增强鸢尾苷元的抗皱修复效果。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7-脱氢胆固醇 增强鸢尾苷元的激动活性。
29.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美白抗皱组合物还包括:
30.1-(3,5-二羟基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
ꢀꢀꢀꢀꢀꢀꢀꢀꢀꢀꢀꢀ
0.1-0.3份;
31.姜黄提取物
ꢀꢀꢀꢀꢀꢀꢀꢀꢀꢀꢀꢀꢀꢀꢀꢀꢀꢀꢀꢀꢀꢀꢀꢀꢀꢀꢀꢀꢀꢀꢀꢀꢀꢀꢀꢀꢀꢀꢀ
3-5份。
3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美白抗皱组合物,还包括1-(3,5-二羟基苯基)乙基-β-d-葡萄 糖苷和姜黄提取物。其中,1-(3,5-二羟基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是一种含糖环的多酚 类化合物,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改善皮肤黑色素沉着、提高皮肤亮度的作用。姜黄提取 物中主要含有姜黄素等成分,可以抑制络氨酸酶和白明胶酶活性,既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 线而发挥美白防晒的功效,又能减少紫外线照射下白明胶酶对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硬 蛋白的分解而发挥抗皱的功效,另外还可以抑制ikkβ激酶活性和p65 dna结合,抑制因 核因子(nf)-κb激活所引发的各种炎性刺激,减少神经炎症反应。本发明中1-(3,5-二 羟基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姜黄提取物与鸢尾苷元、姜黄提取物各组分协同配合,使 该组合物具有美白、抗皱和抗氧化多项功能。
33.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甘油、丁二醇中至少一种。进一步地,也可以根据需要, 包括微量的防腐剂、乳化剂、水等。防腐剂可以为苯氧乙醇、苯甲醇、羟苯乙酯等。乳化 剂可以为甘油硬脂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大豆卵磷脂等。
34.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美白抗皱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可以由7-脱氢胆固醇和鸢尾苷
元直 接进行混合。还可以将组合物中所有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混合物。
35.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出上述任一所述的美白抗皱组合物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36.具体而言,所述护肤品以水、精华液、凝胶、乳液、护肤液、霜、溶液、悬浮液、无 水生成物、面膜、粉末或明胶中至少一种形式存在。
37.进一步地,所述霜为水包油型、油包水型或多相型。悬浮液为无水系或水系。所述无 水生成物为油系或醇系。
38.具体而言,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美白抗皱面霜,还包括1-(3,5-二羟基苯基)乙基
‑ꢀ
β-d-葡萄糖苷、鸢尾苷元7-脱氢胆固醇、姜黄提取物,还包括蜂蜡、甘油硬脂酸、荷荷巴 油、黄原胶、鲸蜡硬脂醇、角鲨烷、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甜菜碱、液体石蜡、异辛酸十 六烷基酯、水等。其中,蜂蜡、甘油硬脂酸、荷荷巴油、黄原胶、鲸蜡硬脂醇、角鲨烷、 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甜菜碱、液体石蜡、异辛酸十六烷基酯、水等组分主要起到保湿、 乳化、增稠、稳定、抑菌作用,并不具有美白和抗皱功效。
39.优选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美白抗皱面霜,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原料制备而得:1
‑ꢀ
(3,5-二羟基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0.1-0.3份;鸢尾苷元0.1-0.3份;7-脱氢胆固醇 0.2-0.9份;姜黄提取物3-5份;还包括蜂蜡0.1-10份;甘油0.1-10份;甘油硬脂酸0.1-10 份;荷荷巴油0.1-10份;黄原胶0.1-10份;鲸蜡硬脂醇0.1-10份;角鲨烷0.1-10份;聚乙 二醇单硬脂酸酯0.1-10份;甜菜碱0.1-10份;液体石蜡0.1-10份;异辛酸十六烷基酯0.1-10 份;水0.1-100份等。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美白抗皱组合物在护肤品中的应用,各组分使用 量根据所述美白抗皱组合物制造出的剂型及具体的使用部位(面部或颈部等)等有所不同。
4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
41.实施例1具有美白、抗皱功能的组合物
42.由1.5μm鸢尾苷元和1.5μm 7-脱氢胆固醇混合而得。
43.实施例2具有美白、抗皱功能的组合物
44.由1.5μm鸢尾苷元和2.5μm 7-脱氢胆固醇混合而得。
45.实施例3具有美白、抗皱功能的组合物
46.由1.5μm鸢尾苷元和3.5μm 7-脱氢胆固醇混合而得。
47.实施例4具有美白、抗皱功能的组合物
48.由1.5μm鸢尾苷元和4.5μm 7-脱氢胆固醇混合而得。
49.对比例1
50.由1.5μm鸢尾苷元和0μm 7-脱氢胆固醇混合而得。
51.对比例2
52.由0μm鸢尾苷元和4.5μm 7-脱氢胆固醇混合而得。
53.为了便于对比,将实施例1-4和对比1-2所采用组分比例列于表1。
54.表1
[0055][0056]
试验例1鸢尾苷元和7-脱氢胆固醇组合物效果试验
[0057]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以50%的密度接种于10cm细胞培养皿内,37℃,5% co2培养箱过夜培养。设置uv-b模型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分别施以实施例1-4和对比1-2 中剂量,处理细胞6h。利用紫外线灯作为uv-b源,对uv-b模型组和给药组进行70mj/cm2的uv-b辐射。更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14小时。
[0058]
使用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quant 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kr103)逆转录合成 cdna的第一链,superreal premix plus(sybr green)试剂盒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以 gapdh为内参,用标准曲线法计算相对基因表达。得到各实验组的ct值,并计算得到 2^-δδct值。
[0059]
与模型组相比,如果实验组的2^-δδct值降低,则表明检测到的基因表达降低。使用 的引物序列如下:
[0060]
mmp-1f:5'-catgactttcctggaattgg-3';
[0061]
mmp-1r:5'-cctgcagttgaaccagctat-3';
[0062]
mmp-3f:5'-ttccatggagccaggctttc-3';
[0063]
mmp-3r:5'-catttgggtcaaactccaactgtg-3';
[0064]
mmp-9f:5'-gccacttgtcggcgataagg-3';
[0065]
mmp-9r:5'-cactgtccacccctcagagc-3';
[0066]
gapdh f:5'-gcaccgtcaaggctctagaac-3';
[0067]
gapdh r:5'-ggatctcgctcctggaagat-3'。
[0068]
实验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各种成分的功能, 根据作用底物以及片断同源性,将mmps分为6类,为胶原酶、明胶酶、基质降解素、基 质溶解素、furin活化的mmp和其他分泌型mmp。胶原酶能特异性地水解天然胶原蛋白 的三维螺旋结构,与衰老和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0069]
mmp-9即是一种糖化的ⅳ型胶原酶;mmp-3则能作用于pg、ln、fn、ⅲ型和ⅳ型 胶原及明胶;mmp-1能够被mmp-3激活,在各种刺激下高表达。方案四与方案五中鸢尾 苷元和7-脱氢胆固醇的配伍对mmps mrna表达的影响如图1所示。由图1可得:
[0070]
(1)鸢尾苷元本身具有抑制金属蛋白酶表达的能力,且单独添加7-脱氢胆固醇不能 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产生显著性影响;
[0071]
(2)当鸢尾苷元与7-脱氢胆固醇添加量摩尔比为1.5:2.5至1.5:3.5时,其效果最佳, 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mmp-9的mrna的表达。
[0072]
以上结果表明7-脱氢胆固醇可以增强鸢尾苷元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最终发 挥增强鸢尾苷元的抗皱作用。
[0073]
实施例2美白抗皱面霜的制备
[0074]
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表2所示。
[0075]
表2美白抗皱面霜配方
[0076][0077][0078]
所述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制得面霜。其中,试验组2、4和5 仅7-脱氢胆固醇用量不同,可用于对比鸢尾苷元与7-脱氢胆固醇添加量比例对产品功效的 影响。
[0079]
试验例2美白抗皱面霜的功效检测
[0080]
1受试者的选择
[0081]
1.1入选标准
[0082]
1.1.1 18~50岁,健康女性;
[0083]
1.1.2无过敏性疾病,无化妆品或其他外用制剂过敏史;
[0084]
1.1.3既往无光感性疾病史,近期内未使用影响光感性的药物;
[0085]
1.1.4双侧面颊皮肤干燥且肤色暗沉;
[0086]
1.1.5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且愿意在试验期间配合防晒措施;
[0087]
1.1.6能理解测试过程,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0088]
1.2排除标准
[0089]
1.2.1妊娠或哺乳期,或近期有备孕计划者;
[0090]
1.2.2有银屑病、湿疹、异位性皮炎、严重痤疮等皮肤病史者;
[0091]
1.2.3近1个月内口服或外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抗炎药物者;
[0092]
1.2.4近2个月内口服或外用过任何影响皮肤颜色的产品或药物(如氢醌类制剂)者;
[0093]
1.2.5近1年内进行激光美容、电波拉皮等医疗美容护理或整形整容手术者;
[0094]
1.2.6近2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
[0095]
1.2.7其他临床评估认为不适合参加试验者;
[0096]
1.2.8不能按要求、按时回访者或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0097]
1.3退出标准
[0098]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出现不良反应、无故失访或违反研究方案(如使用其他对研究结 果有影响的化妆品或药物)以及其他特殊原因的情况,经过研究负责人评估确认,若该受 试者已经不再适合继续本次试验的情况,会要求该受试者退出。
[0099]
2受试物
[0100]
2.1试验产品
[0101]
试验组1~5的面霜。通过人体试用28天进行美白抗皱效果评价。
[0102]
2.2产品使用方法
[0103]
使用前先清洁面部,于爽肤水后使用该产品,每日早晚使用两次,连续使用4周共28 天。
[0104]
3试验仪器和方法
[0105][0106][0107]
4环境条件
[0108]
温度22℃
±
2℃,相对湿度50%
±
10%。
[0109]
5试验流程
[0110]
5.1按照要求招募志愿受试者,并进行如上筛选,共150名女性受试者入选,随机分 为5个试验组,分别给予试验组1~5的面霜,同时对受试部位皮肤进行初始值(d0)测 试并记录。
[0111]
5.2在使用产品后的第7、14、21和28天分别对受试部位皮肤进行回访值(d7、d14、 d21和d28)测试并记录。
[0112]
6试验结果
[0113]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采用自身前后配对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显著性 水平为α=0.05。
[0114]
试验例2-1皮肤色度分析
[0115]
皮肤色度值l*a*b*值由dermalab皮肤色度探头测得,其中l*为皮肤的颜色亮度,(a*, b*)为颜色的矢量,代表皮肤肤色偏红和偏黄的程度;个体类型角(individual type angle, ita
°
)是通过检测皮肤l*a*b*颜色空间数据来表征人体皮肤颜色的参数,ita
°
值越大表示 皮肤越白皙,计算公式如下:
[0116][0117]
使用测试产品后,受试部位皮肤色度l*、a*、b*和ita
°
值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0118]
表3皮肤色度检测结果
[0119]
[0120][0121]
试验组1: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l*值在d7、d14、d21和d28回 访时分别升高了0.65%、0.89%、1.22%和1.49%。a*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 分别降低了3.27%、6.08%、10.71%和13.88%。b*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分 别降低了1.21%、1.28%、2.26%和4.07%。ita
°
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分别 升高了1.76%、3.47%、4.77%和6.79%。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各回访时值的 l*、a*、b*或ita
°
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22]
试验组2: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l*值在d7、d14、d21和d28回 访时分别升高了1.20%、1.54%、2.25%和2.87%。a*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 分别降低了3.36%、5.87%、11.00%和14.63%。b*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分 别降低了1.23%、1.93%、2.31%和3.85%。ita
°
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分别 升高了1.94%、3.82%、5.31%和7.03%。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各回访时值的 l*、a*、b*或ita
°
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23]
试验组3: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l*值在d7、d14、d21和d28回 访时分别升高了1.48%、2.13%、2.71%和3.32%。a*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 分别降低了1.10%、5.89%、13.89%和16.38%。b*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分 别降低了1.60%、3.35%、4.80%和6.17%。ita
°
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分别 升高了1.87%、4.41%、5.46%和7.16%。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各回访时值的 l*、a*、b*或ita
°
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24]
试验组4: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l*值在d7、d14、d21和d28回 访时分别升高了1.33%、1.72%、2.29%和2.72%。a*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 分别降低了3.63%、5.81%、10.98%和14.42%。b*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分 别降低了0.93%、2.17%、2.64%和4.27%。ita
°
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分别 升高了1.58%、3.76%、5.15%和7.04%。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各回访时值的 l*、a*、b*或ita
°
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25]
试验组5: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l*值在d7、d14、d21和d28回 访时分别升高了1.32%、1.71%、2.18%和2.97%。a*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 分别降低了2.62%、6.18%、11.70%和14.70%。b*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分 别降低了1.50%、1.97%、2.29%和3.55%。ita
°
值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分别 升高了1.47%、3.32%、5.03%和6.98%。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各回访时值的 l*、a*、b*或ita
°
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26]
经方差分析发现,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试验组1~3组间的皮肤色度变化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试验组3的皮肤亮度提高的最为显著;试验组2、4和5组间 无显著性差异。
[0127]
试验例2-2皮肤黑色素含量分析
[0128]
皮肤黑色素melanin含量由dermalab皮肤色度探头测得,其数值越大,表示黑色素 含量越高。
[0129]
使用测试产品后,受试部位皮肤黑色素含量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
[0130]
表4皮肤黑色素含量检测结果
[0131][0132]
试验组1: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黑色素含量在d7回访时升高了 0.18%,而d14、d21和d28回访时分别降低了0.03%、0.47%和0.71%。经方差分析发现, 与d0相比,各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33]
试验组2: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黑色素含量在d7、d14、d21和 d28
回访时分别降低了0.21%、0.27%、0.53%和0.83%。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 各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34]
试验组3: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黑色素含量在d7、d14、d21和 d28回访时分别降低了0.41%、0.68%、0.95%和1.27%。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 各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35]
试验组4: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黑色素含量在d7、d14、d21和 d28回访时分别降低了0.21%、0.36%、0.50%和0.80%。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 各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36]
试验组5: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黑色素含量在d7、d14、d21和 d28回访时分别降低了0.24%、0.39%、0.54%和0.77%。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 各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37]
经方差分析发现,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试验组1~3组间的皮肤黑色素含 量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试验组3的效果最好;试验组2、4和5组间无显著性 差异。
[0138]
试验例2-3胶原蛋白含量分析
[0139]
胶原蛋白含量由dermalab超声探头测得,其强度评分越高,表示胶原蛋白含量越高。 使用测试产品后,受试部位皮肤胶原蛋白含量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
[0140]
表5皮肤胶原蛋白含量检测结果
[0141][0142]
试验组1: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在d7、d14、d21 和d28回访时分别升高了1.55%、2.99%、4.92%和6.74%。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 各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43]
试验组2: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在d7、d14、d21 和d28回访时分别升高了1.81%、4.21%、7.96%和10.28%。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 比,各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44]
试验组3: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在d7、d14、d21 和d28回访时分别升高了1.95%、5.88%、9.66%和12.71%。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 比,各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45]
试验组4: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在d7、d14、d21 和d28回访时分别升高了1.57%、3.04%、5.76%和8.26%。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 各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46]
试验组5: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在d7、d14、d21 和d28回访时分别升高了1.84%、4.27%、8.14%和10.37%。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 比,各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47]
经方差分析发现,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试验组1~3组间的皮肤胶原蛋白 含量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试验组3的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升高的最为显著;试 验组2、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显著优于试验组4(p《0.01)。
[0148]
试验例2-4皱纹分析(visia-cr)
[0149]
visia-cr对受试者进行面部拍照,分析受试者眼部的皱纹情况,并进行系统评分, 分值越低,表明皱纹越不明显。
[0150]
使用测试产品后,受试部位皮肤皱纹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
[0151]
表6皮肤皱纹检测结果
[0152][0153][0154]
试验组1: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皱纹情况在d7、d14、d21和d28 回访时分别降低了4.33%、6.99%、8.96%和11.32%。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各 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55]
试验组2: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皱纹情况在d7、d14、d21和d28 回访时分别降低了4.11%、7.54%、10.93%和14.09%。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各 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56]
试验组3: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皱纹情况在d7、d14、d21和d28 回访时分别降低了5.05%、9.58%、14.01%和19.01%。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各 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57]
试验组4: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皱纹情况在d7、d14、d21和d28 回访时分别降低了3.42%、7.71%、9.67%和13.15%。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各 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58]
试验组5:相比于初始值d0,受试者受试部位皮肤皱纹情况在d7、d14、d21和d28 回访时分别降低了4.27%、7.80%、11.83%和14.11%。经方差分析发现,与d0相比,各 回访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0159]
经方差分析发现,在d7、d14、d21和d28回访时,试验组1~3组间的皮肤皱纹情况 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试验组3的皮肤皱纹情况改善的最为显著;试验组2、5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与试验组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0160]
7结论
[0161]
通过受试者连续使用28天由本发明提供的面霜临床美白抗皱功效试验,结果表明:
[0162]
(1)使用该测试产品后,受试者的皮肤色度l*值和ita
°
值显著升高,a*、b*值有一 定的降低;同时,皮肤黑色素含量显著降低,表明该测试产品对提亮肤色、提升皮肤白皙 度有良好的作用。
[0163]
(2)使用该测试产品后,受试者的皮肤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皱纹情况显著改善, 表明该产品具有一定的减少胶原蛋白流失、淡化皱纹等功效。
[0164]
(3)测试产品中7-脱氢胆固醇与鸢尾苷元质量比为2:1至3:1时,对提高胶原蛋 白含量和改善皱纹情况有较好的效果。
[0165]
(4)优选的组合物的配方比例为:1-(3,5-二羟基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鸢尾 苷元:7-脱氢胆固醇:姜黄提取物=0.3:0.3:0.9:5。
[016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 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