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脐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51749发布日期:2022-03-22 21:5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脐贴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较大范围,具体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脐贴。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导致我国cop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目前西医常规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差强人意,长期反复治疗并不能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且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因此寻找一种行之有效且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成为必要。
3.临床中常会发现大多数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会伴有腹胀肠鸣,便溏或排便困难,纳差等症状,如不及时妥善解决会出现气喘加重、不能食。其实这种临床现象在古代医籍中早有描述,如《灵枢
·
四时气》:“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又如《素问
·
咳论》:“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明确指出肺与大肠相互之间的病理影响。肺与大肠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没有肺气的宣发,大肠就难以濡润;没有肺气的肃降,大肠就难以传导;没有肺气的通调,大肠就难以燥化,故肺为大肠之脏,大肠为肺之腑,脏主里,腑主表,肺与大肠相表里。国内有学者立于肺病同治方法,在养肺同时兼顾润肠达到标本同治;另外,肺病治肠通过使用药物调节肠的功能状态达到治肺病的目的。因此,积极发挥肺肠同治理论在临床中的作用,意义重大。
4.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治疗有关,其中就有慢性肺病。肠道微环境的平衡取决于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的相对平衡,但是,年龄因素、饮食结构、抗生素滥用以及疾病状态都会扰乱肠道菌群的稳态,引发菌群失调。肠黏膜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场所。肠道菌群不仅可通过调节该系统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作用,还可通过产生免疫活性因子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发挥作用。同时,肠道菌群也可调节肠道内化学物质的分泌,经过一定的化学信号路径作用于机体。有研究表明当邪热侵袭肺与胃肠时,肠黏膜分泌siga的功能会受到干扰,肠黏膜siga水平明显下降,tnf-α与il-10细胞因子的分泌被抑制,进而降低肠黏膜免疫功能。siga是黏膜免疫重要物质,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能够降低或增加肠黏膜分泌siga[9],从而改变机体免疫力、调节机体的功能。所以,黏膜免疫可能是肺与肠联系的途径,通过该途径可能形成肺与肠的网络联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即在疾病过程中通过生理病理特征体现出来;
[0005]
本研究立论于肺肠同治、肺病治肠,并结合脏腑、经络理论以及肺胀的病机特点,辨证使用中药脐贴贴敷神阙穴,其药效可透过皮肤调节脏腑功能,通过推动脐周气血运行、疏通经络逐步改善肠道微环境使之趋于稳态,从而调控肠黏膜免疫系统,达到治疗肺部疾病的目的。通过此方法在避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保证临床疗效。研究结果验证了中药脐贴在临床应用中对copd患者症状缓解、肺功能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特别是对便溏或排便困难等消化道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明显,这表明其通过改善胃肠功能状态可达到肺肠同治的目的,由于条件所限对于治疗前后肠道微环境的变化无法给予客观的临床指标支持是本次研究结论的不足,通过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深入挖掘肠道微环境作用机制
与copd致病机理联系的客观依据以证实“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传统理论的正确性,其相关研究必将是大势所趋。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脐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脐贴,各配方及重量组分如下:冰片1~5份、白术8~12份、肉桂3~7份、丁香2~8份、延胡索9~15份和生姜1~5份,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09]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冰片、白术、肉桂、丁香、延胡索和生姜放入容器中;
[0010]
步骤二:利用搅拌粉碎设备对容器中的原料进行粉碎搅拌,粉碎搅拌10~30min;
[0011]
步骤三:当容器中的原料呈现膏状,停止搅拌;
[0012]
步骤四:取一定长度的医用无纺布,将步骤三中的膏状原料均匀涂抹在医用无纺布表面,涂膜厚度在1~3mm;
[0013]
步骤五:对涂抹后的医用无纺布进行切断包装,实现对脐贴的制备。
[0014]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各配方及重量组分如下:苏子2~4份、白芥子1~6份、醋甘遂0.2~1.5份和生姜0.5~2份,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15]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苏子、白芥子、醋甘遂和生姜放入容器中;
[0016]
步骤二:利用搅拌粉碎设备对容器中的原料进行粉碎搅拌,粉碎搅拌10~30min;
[0017]
步骤三:当容器中的原料呈现膏状,停止搅拌;
[0018]
步骤四:取一定长度的医用无纺布,将步骤三中的膏状原料均匀涂抹在医用无纺布表面,涂膜厚度在1~3mm;
[0019]
步骤五:对涂抹后的医用无纺布进行切断包装,实现对脐贴的制备。
[0020]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姜具有中医药效温中散寒止痛;所述冰片对于其他口服药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具有调节作用,与白术相配能使平滑肌收缩,促进胃肠蠕动;所述肉桂水提物能通过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循环,抑制胃溃疡形成,与丁香相配可以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所述延胡索醇提物及水提物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这一作用可能与延胡索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有关,延胡索乙素也具有明显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与肉桂同用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循环,抑制胃溃疡形成。
[0021]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苏子、白芥子、醋甘遂和生姜的中医药效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现代药理具有明显的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可刺激皮肤,提高表皮温度,使表面的细胞之间空隙增大,从而促进药物的吸收。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3]
1、本发明基于肺肠同治、肺病治肠,并结合脏腑、经络理论以及肺胀的病机特点,辩证使用中药脐贴贴敷神阙穴,利用其所具有的无痛、无创、操作简便的优点,研究中医外治技术运用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优势、潜力及社会价值,病人在心理上也容易接受中医的干预治疗;
[0024]
2、中药外治法,有疗效,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禁忌症少,使用广泛,不易产生依赖,应用前景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
配方一
[0027]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脐贴,各配方及重量组分如下:冰片1~5份、白术8~12份、肉桂3~7份、丁香2~8份、延胡索9~15份和生姜1~5份,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28]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冰片、白术、肉桂、丁香、延胡索和生姜放入容器中;
[0029]
步骤二:利用搅拌粉碎设备对容器中的原料进行粉碎搅拌,粉碎搅拌10~30min;
[0030]
步骤三:当容器中的原料呈现膏状,停止搅拌;
[0031]
步骤四:取一定长度的医用无纺布,将步骤三中的膏状原料均匀涂抹在医用无纺布表面,涂膜厚度在1~3mm;
[0032]
步骤五:对涂抹后的医用无纺布进行切断包装,实现对脐贴的制备。
[0033]
所述生姜具有中医药效温中散寒止痛,现代药理作用促进胃肠吸收,增强消化功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对于胃肠道运动的影响具有双向性,无论肠道处于兴奋或是抑制状态,都可以使其向正常生理状态转归;
[0034]
所述冰片对于其他口服药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具有调节作用,与白术相配能使平滑肌收缩,促进胃肠蠕动;
[0035]
所述肉桂水提物能通过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循环,抑制胃溃疡形成,与丁香相配可以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所述
[0036]
延胡索醇提物及水提物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这一作用可能与延胡索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有关,延胡索乙素也具有明显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与肉桂同用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循环,抑制胃溃疡形成;
[0037]
配方二
[0038]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脐贴,各配方及重量组分如下:苏子2~4份、白芥子1~6份、醋甘遂0.2~1.5份和生姜0.5~2份,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39]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苏子、白芥子、醋甘遂和生姜放入容器中;
[0040]
步骤二:利用搅拌粉碎设备对容器中的原料进行粉碎搅拌,粉碎搅拌10~30min;
[0041]
步骤三:当容器中的原料呈现膏状,停止搅拌;
[0042]
步骤四:取一定长度的医用无纺布,将步骤三中的膏状原料均匀涂抹在医用无纺布表面,涂膜厚度在1~3mm;
[0043]
步骤五:对涂抹后的医用无纺布进行切断包装,实现对脐贴的制备。
[0044]
所述苏子、白芥子、醋甘遂和生姜的中医药效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现代药理具有明显的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可刺激皮肤,提高表皮温度,使表面的细胞之间空隙增大,从而促进药物的吸收,这种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也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0045]
实施例一
[0046]
配方一
[0047]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脐贴,各配方及重量组分如下:冰片1份、白术8
份、肉桂3份、丁香2份、延胡索9份和生姜1份,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48]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冰片、白术、肉桂、丁香、延胡索和生姜放入容器中;
[0049]
步骤二:利用搅拌粉碎设备对容器中的原料进行粉碎搅拌,粉碎搅拌10min;
[0050]
步骤三:当容器中的原料呈现膏状,停止搅拌;
[0051]
步骤四:取一定长度的医用无纺布,将步骤三中的膏状原料均匀涂抹在医用无纺布表面,涂膜厚度在1mm;
[0052]
步骤五:对涂抹后的医用无纺布进行切断包装,实现对脐贴的制备。
[0053]
配方二
[0054]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脐贴,各配方及重量组分如下:苏子2份、白芥子1份、醋甘遂0.2份和生姜0.5份,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55]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苏子、白芥子、醋甘遂和生姜放入容器中;
[0056]
步骤二:利用搅拌粉碎设备对容器中的原料进行粉碎搅拌,粉碎搅拌30min;
[0057]
步骤三:当容器中的原料呈现膏状,停止搅拌;
[0058]
步骤四:取一定长度的医用无纺布,将步骤三中的膏状原料均匀涂抹在医用无纺布表面,涂膜厚度在3mm;
[0059]
步骤五:对涂抹后的医用无纺布进行切断包装,实现对脐贴的制备。
[0060]
实施例二
[0061]
配方一
[0062]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脐贴,各配方及重量组分如下:冰片2份、白术10份、肉桂5份、丁香6份、延胡索10份和生姜2份,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63]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冰片、白术、肉桂、丁香、延胡索和生姜放入容器中;
[0064]
步骤二:利用搅拌粉碎设备对容器中的原料进行粉碎搅拌,粉碎搅拌20min;
[0065]
步骤三:当容器中的原料呈现膏状,停止搅拌;
[0066]
步骤四:取一定长度的医用无纺布,将步骤三中的膏状原料均匀涂抹在医用无纺布表面,涂膜厚度在2mm;
[0067]
步骤五:对涂抹后的医用无纺布进行切断包装,实现对脐贴的制备。
[0068]
配方二
[0069]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脐贴,各配方及重量组分如下:苏子3份、白芥子4份、醋甘遂0.5份和生姜1份,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70]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苏子、白芥子、醋甘遂和生姜放入容器中;
[0071]
步骤二:利用搅拌粉碎设备对容器中的原料进行粉碎搅拌,粉碎搅拌20min;
[0072]
步骤三:当容器中的原料呈现膏状,停止搅拌;
[0073]
步骤四:取一定长度的医用无纺布,将步骤三中的膏状原料均匀涂抹在医用无纺布表面,涂膜厚度在2mm;
[0074]
步骤五:对涂抹后的医用无纺布进行切断包装,实现对脐贴的制备。
[0075]
实施例三
[0076]
配方一
[0077]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脐贴,各配方及重量组分如下:冰片5份、白术12份、肉桂7份、丁香8份、延胡索15份和生姜5份,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78]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冰片、白术、肉桂、丁香、延胡索和生姜放入容器中;
[0079]
步骤二:利用搅拌粉碎设备对容器中的原料进行粉碎搅拌,粉碎搅拌30min;
[0080]
步骤三:当容器中的原料呈现膏状,停止搅拌;
[0081]
步骤四:取一定长度的医用无纺布,将步骤三中的膏状原料均匀涂抹在医用无纺布表面,涂膜厚度在3mm;
[0082]
步骤五:对涂抹后的医用无纺布进行切断包装,实现对脐贴的制备。
[0083]
配方二
[0084]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脐贴,各配方及重量组分如下:苏子4份、白芥子6份、醋甘遂1.5份和生姜2份,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85]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苏子、白芥子、醋甘遂和生姜放入容器中;
[0086]
步骤二:利用搅拌粉碎设备对容器中的原料进行粉碎搅拌,粉碎搅拌30min;
[0087]
步骤三:当容器中的原料呈现膏状,停止搅拌;
[0088]
步骤四:取一定长度的医用无纺布,将步骤三中的膏状原料均匀涂抹在医用无纺布表面,涂膜厚度在3mm;
[0089]
步骤五:对涂抹后的医用无纺布进行切断包装,实现对脐贴的制备。
[0090]
临床实验
[0091]
(一)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0092]
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分成两组,各组95例,均符合纳入标准,且取得患者及其家属认可。其中观察组47例女性患者,48例男性患者,年龄在35岁~90岁,平均年龄在(45.21
±
3.25)岁,对照组39例女性患者,56例男性患者,年龄在41岁~90岁,平均年龄在(46.69
±
5.23)岁,基线资料两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具备临床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性别不限。(2)药物实验人员在三个月之内没有参加过其他药物试验。(3)在知情的前提下签署同意书字。排除标准如下:(1)肺部功能下降者;(2)患有心、脑、肝、肾等疾病者;(3)已开展肺功能治疗者;(4)中药脐贴有过敏反应者。脱落标准如下:如受试者在实施治疗过程中无法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影响安全性的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发生特殊情况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患者;主动退出不再参与临床治疗的观察者。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脐贴方法治疗。药物中所包含的有:冰片、苏子、肉桂、丁香、生姜,同时包含了白芥子、白术、仓术、甘遂、延胡索等组成。使用方法:次/d,4h/次。按此种方式持续使用三周。
[0093]
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肺功能评价指标包含了第一秒呼吸气体容积(fev1)和用力呼吸肺活量(fvc);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再住院次数。
[0094]
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19.0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并通过x2检验;以
“±
s”表示计量资料并通过t检验,p<0.05,表示拥有统计学价值。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fev1和fvc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fev1、fvc两组均升高,且观察组fev1、fvc升高程度更突出(p《0.05),见表1:
[0095]
表1:对照比较fev1、fvc改善情况组间差异(%,)
[0096][0097]
通过此次研究中药脐贴较对照组可以更显著改善肺功能,有临床意义。
[0098]
(二)干预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肺胀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治愈:症状消失,情绪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情绪基本稳定;无效:症状、情绪均无改善。
[0099]
选取情况同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和再住院次数。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评价等级可分为治愈、好转以及无效,其中治愈主要指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临床症状与情绪状态方面均符合正常标准;好转主要指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临床症状与情绪状态缓解或处于稳定状态;无效主要指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临床症状与情绪状态无改善,甚至有所加剧。
[0100]
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19.0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并通过x2检验;以
“±
s”表示计量资料并通过t检验,p<0.05,表示拥有统计学价值。
[010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0102]
观察组治愈、好转病例数分别有61/3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16%)显著较低,差异局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0103]
表2:对照比较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n,%)
[0104][0105]
通过此次研究中约脐贴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有临床意义。
[0106]
(三)院次数和住院时间比较
[0107]
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作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少或较短(p<0.05),见表3。
[0108]
表3:对照比较院次数和住院时间组间差异
[0109]
组别病例数住院次数(次)住院时间(天)对照组952.12
±
1.4515.05
±
6.48观察组950.98
±
0.9712.61
±
4.98t/6.3692.910p/<0.05<0.05
[0110]
通过此次研究较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次数明显减少,有临床意义。
[0111]
(四)干预前后进行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心电图检查作为安全性指标。选取本院收治的1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均符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和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无临床意义,同时说明中药脐贴无加重副作用,相对安全。便常规因微生物指标受限,此次标本量小(患者不愿意留取),样本量过小,无临床意义,今后继续相关研究。
[0112]
(五)中药脐贴贴敷神阙穴改善非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症状方面应有较好临床效果,其研究方案是在中医“肺肠同治、肺病治肠”理论,并结合脏腑、经络理论以及肺胀的病机特点下设计的。按照计划任务书,目前已完成研究过程,在其它6个医院推广使用,受患者肯定。并在《医药前沿》发表文章,获得影响因子。
[0113]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