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亲肤温和型氨基酸洗面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740125发布日期:2022-02-07 21:44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亲肤温和型氨基酸洗面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个人护理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亲肤温和型氨基酸洗面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水杨酸是一种脂溶性的有机酸,化学式为c7h6o3,存在于自然界的柳树皮、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目前,水杨酸常作为紫外线吸收剂添加于护肤品、化妆品的配方中,同时也因其具有软化角质的作用而常被用于个人清洁护理用品中。但是水杨酸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即其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性较大,因此不能大量添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目前,为了降低水杨酸的刺激性,也有一些解决手段,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910783679.9公开了一种甜菜碱水杨酸盐,并提供了该甜菜碱水杨酸盐的制备方法。在该专利的方案中,通过在水杨酸的基团上接上甜菜碱后使产品变得温和低刺激,该产品既保持了水杨酸的杀菌、消炎、去粉刺等作用,还可有效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性。然而,一方面,上述合成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工艺控制要求高,难以工业化量产;另一方面,上述甜菜碱水杨酸盐的价格较高,会导致添加该甜菜碱水杨酸盐的个人护理用品价格上升,不利于消费者的普及使用。因此,有必要探索从其他途径来解决水杨酸刺激性较大这一缺点的可能性。
3.此外,以往的日化用品,例如沐浴乳、洗面奶等中,为了增强清洁力,通常会添加一些刺激性较大的表面活性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市面上主打“亲肤”、“温和”概念的日化用品逐渐受到了消费者的追崇,例如采用更为温和的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来替代传统表面活性剂。但是纯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缺点同样很明显,就是它的去污能力明显不如传统表面活性剂。因此目前最为常用的办法是将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与传统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款兼具亲肤温和特性以及高清洁力的纯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个人护理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亲肤温和型氨基酸洗面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洗面奶配方采用纯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不含刺激性高的传统表面活性剂,更具亲肤温和性。本发明在配方中辅以清洁辅助粒子,在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与清洁辅助粒子特殊配合下,可有效弥补纯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清洁力较弱的缺陷。并且该清洁辅助粒子呈核壳包覆结构,可有效降低水杨酸的刺激性。
5.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亲肤温和型氨基酸洗面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6.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15-30份,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1-5份,保湿剂1-5份,植物源抑菌剂0.1-3份,增稠剂0.1-3份,乙醇1-5份,水60-80份。
7.所述清洁辅助粒子呈核壳包覆结构,核层为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壳层为壳聚糖/海藻酸钙复合水凝胶薄层。
8.本发明洗面奶配方采用纯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不含刺激性高的传统表面活性剂,因此更具亲肤温和性,尤其适合婴幼儿、孕妇使用。
9.同时,针对纯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清洁力较弱的缺陷,本发明在配方中辅以清洁辅助粒子。该清洁辅助粒子呈核壳包覆结构,核层为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壳层为壳聚糖/海藻酸钙复合水凝胶薄层。其中,竹质粒子在洗面奶的使用揉搓过程中作为“摩擦粒子”,可起到辅助去垢功效;而水杨酸具有出众的软化皮肤角质的作用。因此当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竹质粒子和水杨酸同时存在时,可起到以下的相互配合作用:在洗面奶附着于皮肤表面后形成薄膜,首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能够清除皮肤表面油脂、汗液、灰尘等较为容易去除的污渍;然后,在揉搓过程中,在竹质粒子的摩擦作用(类似于磨砂)下,一些较难去除的污渍以及皮肤角质等逐渐与皮肤表面疏松剥离,并且由于竹质粒子疏松多孔的特性,还能够有效吸附油脂、汗液等。与此同时,在水杨酸的软化作用下,可进一步促进竹质粒子的去污渍、去角质效果。在三者的上述配合下,可有效弥补纯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清洁力较弱的缺陷。
10.其次,针对水杨酸刺激性较高的问题,本发明将水杨酸首先负载于竹质粒子的内部孔隙中,再于竹质粒子表面包覆一层复合水凝胶薄层。如此设计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避免水杨酸与皮肤过度的接触,降低刺激性;另一方面,由于竹质粒子为不规则形状颗粒,具有一定的毛刺感,在摩擦时会有轻度的刺痛感,而复合水凝胶薄层的质地较为柔软,即使与皮肤发生摩擦也不会造成皮肤刺痛和损伤。
11.此外,由于清洁辅助粒子为不溶于水的颗粒,以分散、悬浮形式存在于洗面奶中,在长期静置后容易团聚、下沉。为此,本发明给出以下解决手段:一方面,在配方中加入适量的增稠剂,可在体系中构建起三维凝胶网络,将清洁辅助粒子“锁定”在三维凝胶网络的网格中,防止下沉;另一方面,采用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同时使清洁辅助粒子为阳离子型(壳聚糖为阳离子多糖),在体系中,首先同为阳离子的清洁辅助粒子之间互相排斥,不易团聚;其次,阴阳离子的吸附可使得清洁辅助粒子与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紧密“抱团”,使得清洁辅助粒子可均匀分散于体系中;并且将清洁辅助粒子与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清洁辅助粒子的摩擦清洁作用。
12.最后,本发明配方中还添加有适量的保湿剂和植物源抑菌剂等,不仅来源天然安全,并且可赋予洗面奶以保湿和抑菌等功能。
13.作为优选,所述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的粒径为60-80微米。
14.作为优选,所述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的制备方法如下:
15.(1)将竹材切片后加工粉碎为粒径为20-40微米的竹质粒子,先将其浸渍于4-8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40-60℃下加热处理1-3h,然后过滤取出,清洗至中性后添加至高压蒸煮设备中,加水,加热至200-250℃、加压至1-2mpa,蒸煮处理10-30min,过滤取出,干燥,过筛,获得粒径为30-50微米的膨化竹质粒子。
16.在步骤(1)中,本发明选择竹子粒子作为水杨酸的载体和摩擦粒子,相较于活性炭等多孔吸附载体来说,其优点是质地更为柔和,不易对皮肤造成刺激和损伤。并且在上述制备过程中,首选对竹子粒子进行碱化处理以去除结构内部的杂质,释放出吸附空间,然后再进一步对其进行加压蒸煮处理,使纤维素发生疏松膨化,增大竹质粒子的表面孔隙尺寸,不仅更有利于吸附,且使其质地更为柔软。
17.(2)配制5-10wt%的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按固液比40-60g/100ml将所述膨化竹质粒子浸渍于所述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中,静置20-40min,干燥,获得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
18.在步骤(2)中,由于水杨酸为脂溶性物质,因此本发明采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来配制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然后利用膨化竹质粒子的吸附特性负载上水杨酸,最后干燥去除乙醇,获得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
19.(3)按固液比5-15g/100ml将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均匀分散于含1-3wt%水溶性壳聚糖和4-8wt%的海藻酸钠的水溶液中,再将所得分散液用针头孔径为60微米的注射器吸取后逐滴滴入至50-70℃的1-3wt%的氯化钙水溶液中,交联反应生成沉淀后,离心、过滤、干燥,获得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
20.在步骤(3)中,将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分散于含水溶性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水溶液中,该溶液为黏液状,水溶性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包裹于竹质粒子表面形成薄膜,然后通过氯化钙与该薄膜发生交联反应进行固化,形成复合水凝胶薄膜,得到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
21.作为优选,步骤(3)中,在吸取分散液前,向分散液中加入1-5%的聚乙二醇,搅拌均匀;且后续干燥为先50-70℃,再270℃以上。
22.为了进一步增加复合水凝胶薄膜的透过性,在制备过程中添加聚乙二醇,其在270℃以上时开始蒸发成为气体,从而在薄膜中留下大量孔洞,有利于使用过程中水杨酸的释放。
23.作为优选,所述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包括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三乙醇胺、椰子油脂肪酸酰基甘氨酸钾、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二钠和肉豆蔻酰谷氨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所述植物源抑菌剂包括茶叶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艾草提取物和青蒿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24.作为优选,所述保湿剂为鳄梨油、橄榄油、花生醇丙酸酯和鲸蜡醇棕榈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25.作为优选,所述增稠剂为阿拉伯胶、果胶、明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26.一种亲肤温和型洗面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a)将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乙醇和水混合均匀,得到表面活性剂溶液;
28.(b)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植物源抑菌剂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29.(c)将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分散于水中,得到分散液;
30.(d)将所述混合液与所述分散液混合并混匀,最后添加保湿剂和增稠剂并混匀,制得亲肤温和型洗面奶。
31.在上述制备过程中,保湿剂和增稠剂的添加顺序尤为关键。由于保湿剂和增稠剂的添加会在体系中形成一定程度的三维网络凝胶,因此如果先于含有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的分散液添加,会在体系中先形成凝胶,从而阻碍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在体系中均匀分散。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33.(1)本发明洗面奶配方采用纯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不含刺激性高
的传统表面活性剂,因此更具亲肤温和性,尤其适合婴幼儿、孕妇使用。
34.(2)本发明在配方中辅以清洁辅助粒子,在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与清洁辅助粒子特殊配合下,可产生“1+1>2”的技术效果,有效弥补纯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清洁力较弱的缺陷。
35.(3)本发明将水杨酸先负载于竹质粒子的内部孔隙中,再于竹质粒子表面包覆一层复合水凝胶薄层。一方面可降低水杨酸与的刺激性,另一方面可避免竹质粒子对皮肤造成刺痛和损伤。
36.(4)本发明在配方中加入适量增稠剂,可在体系中构建起三维凝胶网络;同时采用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上述配合可避免清洁辅助粒子在体系中的团聚和沉降。
37.(5)本发明配方中添加有适量的保湿剂和植物源抑菌剂等,不仅来源天然安全,并且可赋予洗面奶以保湿和抑菌等功能。
38.(6)为了进一步增加复合水凝胶薄膜的透过性,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添加聚乙二醇,利用其加热蒸发的特点,在薄膜中留下大量孔洞,有利于使用过程中水杨酸的释放。
39.(7)本发明严格限定了保湿剂和增稠剂的添加顺序,确保清洁辅助粒子在体系中的有效分散。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41.实施例1
42.一种亲肤温和型氨基酸洗面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三乙醇胺130克、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二钠100克,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30克,橄榄油30克,茶叶提取物10克、金银花提取物5克,阿拉伯胶15克,乙醇30克,水650克。
43.所述清洁辅助粒子的粒径范围为60-80微米,呈核壳包覆结构,核层为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壳层为壳聚糖/海藻酸钙复合水凝胶薄层,制备方法如下:
44.(1)将竹材切片后加工粉碎为粒径为20-40微米的竹质粒子,先将其浸渍于6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50℃下加热处理2h,然后过滤取出,清洗至中性后添加至高压蒸煮设备中,加水,加热至230℃、加压至1.5mpa,蒸煮处理20min,过滤取出,干燥,过筛,获得粒径为30-50微米的膨化竹质粒子;
45.(2)配制8wt%的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按固液比50g/100ml将所述膨化竹质粒子浸渍于所述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中,静置30min,60℃干燥,获得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
46.(3)按固液比10g/100ml将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均匀分散于含2wt%水溶性壳聚糖和6wt%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再将所得分散液用针头孔径为60微米的注射器吸取后逐滴滴入至60℃的2wt%的氯化钙水溶液中,交联反应生成沉淀后,离心、过滤、60℃干燥,获得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
47.亲肤温和型洗面奶的制备:
48.(a)将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乙醇和2/3的水混合均匀,得到表面活性剂溶液;
49.(b)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植物源抑菌剂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50.(c)将清洁辅助粒子分散于1/3的水中,得到分散液;
51.(d)将所述混合液与所述分散液混合并混匀,最后添加保湿剂和增稠剂并混匀。
52.实施例2
53.一种亲肤温和型氨基酸洗面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三乙醇胺130克、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二钠100克,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30克,橄榄油30克,茶叶提取物10克、金银花提取物5克,阿拉伯胶15克,乙醇30克,水650克。
54.所述清洁辅助粒子的粒径范围为60-80微米,呈核壳包覆结构,核层为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壳层为壳聚糖/海藻酸钙复合水凝胶薄层,制备方法如下:
55.(1)将竹材切片后加工粉碎为粒径为20-40微米的竹质粒子,先将其浸渍于6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50℃下加热处理2h,然后过滤取出,清洗至中性后添加至高压蒸煮设备中,加水,加热至230℃、加压至1.5mpa,蒸煮处理20min,过滤取出,干燥,过筛,获得粒径为30-50微米的膨化竹质粒子;
56.(2)配制8wt%的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按固液比50g/100ml将所述膨化竹质粒子浸渍于所述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中,静置30min,干燥,获得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
57.(3)按固液比10g/100ml将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均匀分散于含2wt%水溶性壳聚糖和6wt%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加入3%的聚乙二醇,搅拌均匀;再将所得分散液用针头孔径为60微米的注射器吸取后逐滴滴入至60℃的2wt%的氯化钙水溶液中,交联反应生成沉淀后,离心、过滤、先60℃干燥,后280℃干燥,获得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
58.亲肤温和型洗面奶的制备:
59.(a)将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乙醇和2/3的水混合均匀,得到表面活性剂溶液;
60.(b)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植物源抑菌剂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61.(c)将清洁辅助粒子分散于1/3的水中,得到分散液;
62.(d)将所述混合液与所述分散液混合并混匀,最后添加保湿剂和增稠剂并混匀。
63.实施例3
64.一种亲肤温和型氨基酸洗面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椰子油脂肪酸酰基甘氨酸钾160克、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二钠100克,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10克,鳄梨油50克,艾草提取物20克,聚乙烯吡咯烷酮10克,乙醇25克,水625克。
65.所述清洁辅助粒子的粒径范围为60-80微米,呈核壳包覆结构,核层为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壳层为壳聚糖/海藻酸钙复合水凝胶薄层,制备方法如下:
66.(1)将竹材切片后加工粉碎为粒径为20-40微米的竹质粒子,先将其浸渍于4-8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55℃下加热处理3h,然后过滤取出,清洗至中性后添加至高压蒸煮设备中,加水,加热至250℃、加压至2mpa,蒸煮处理15min,过滤取出,干燥,过筛,获得粒径为30-50微米的膨化竹质粒子;
67.(2)配制6wt%的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按固液比45g/100ml将所述膨化竹质粒子浸渍于所述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中,静置20min,干燥,获得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
68.(3)按固液比8g/100ml将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均匀分散于含1wt%水溶性壳聚糖和4wt%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加入1%的聚乙二醇,搅拌均匀;再将所得分散液用针头孔径为60微米的注射器吸取后逐滴滴入至60℃的1wt%的氯化钙水溶液中,交联反应生成沉淀后,离心、过滤、先60℃干燥,后280℃干燥,获得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
69.亲肤温和型洗面奶的制备:
70.(a)将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乙醇和2/3的水混合均匀,得到表面活性剂溶液;
71.(b)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植物源抑菌剂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72.(c)将清洁辅助粒子分散于1/3的水中,得到分散液;
73.(d)将所述混合液与所述分散液混合并混匀,最后添加保湿剂和增稠剂并混匀。
74.实施例4
75.一种亲肤温和型氨基酸洗面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椰子油脂肪酸酰基甘氨酸钾200克、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二钠90克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15克,鲸蜡醇棕榈酸酯25克,金银花提取物30克,明胶20克,乙醇20克,水600克。
76.所述清洁辅助粒子的粒径范围为60-80微米,呈核壳包覆结构,核层为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壳层为壳聚糖/海藻酸钙复合水凝胶薄层,制备方法如下:
77.(1)将竹材切片后加工粉碎为粒径为20-40微米的竹质粒子,先将其浸渍于8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60℃下加热处理1h,然后过滤取出,清洗至中性后添加至高压蒸煮设备中,加水,加热至200℃、加压至1mpa,蒸煮处理30min,过滤取出,干燥,过筛,获得粒径为30-50微米的膨化竹质粒子;
78.(2)配制10wt%的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按固液比60g/100ml将所述膨化竹质粒子浸渍于所述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中,静置40min,干燥,获得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
79.(3)按固液比15g/100ml将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均匀分散于含3wt%水溶性壳聚糖和8wt%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加入5%的聚乙二醇,搅拌均匀;再将所得分散液用针头孔径为60微米的注射器吸取后逐滴滴入至70℃的3wt%的氯化钙水溶液中,交联反应生成沉淀后,离心、过滤、先60℃干燥,后280℃干燥,获得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
80.亲肤温和型洗面奶的制备:
81.(a)将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乙醇和2/3的水混合均匀,得到表面活性剂溶液;
82.(b)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植物源抑菌剂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83.(c)将清洁辅助粒子分散于1/3的水中,得到分散液;
84.(d)将所述混合液与所述分散液混合并混匀,最后添加保湿剂和增稠剂并混匀。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不含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
85.一种洗面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三乙醇胺130克、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二钠130克,橄榄油30克,茶叶提取物10克、金银花提取物5克,阿拉伯胶15克,乙醇30克,水650克。
86.洗面奶的制备:
87.(a)将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乙醇和水混合均匀,得到表面活性剂溶液;
88.(b)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植物源抑菌剂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89.(d)最后添加保湿剂和增稠剂并混匀。
90.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仅仅采用膨化竹质粒子,未负载水杨酸及未进行包覆)
91.一种洗面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三乙醇胺115克、
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二钠115克,膨化竹质粒子(30-50微米)30克,橄榄油30克,茶叶提取物10克、金银花提取物5克,阿拉伯胶15克,乙醇30克,水650克。
92.膨化竹质粒子的制备:将竹材切片后加工粉碎为粒径为20-40微米的竹质粒子,先将其浸渍于4-8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55℃下加热处理3h,然后过滤取出,清洗至中性后添加至高压蒸煮设备中,加水,加热至250℃、加压至2mpa,蒸煮处理15min,过滤取出,干燥,过筛,获得粒径为30-50微米的膨化竹质粒子。
93.洗面奶的制备:
94.(a)将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乙醇和2/3的水混合均匀,得到表面活性剂溶液;
95.(b)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植物源抑菌剂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96.(c)将膨化竹质粒子分散于1/3的水中,得到分散液;
97.(d)将所述混合液与所述分散液混合并混匀,最后添加保湿剂和增稠剂并混匀。对比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竹质粒子与载水杨酸单独添加)
98.一种洗面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三乙醇胺115克、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二钠115克,膨化竹质粒子(30-50微米)30克,水杨酸5克,橄榄油30克,茶叶提取物10克、金银花提取物5克,阿拉伯胶15克,乙醇30克,水645克。
99.膨化竹质粒子的制备:将竹材切片后加工粉碎为粒径为20-40微米的竹质粒子,先将其浸渍于6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50℃下加热处理2h,然后过滤取出,清洗至中性后添加至高压蒸煮设备中,加水,加热至230℃、加压至1.5mpa,蒸煮处理20min,过滤取出,干燥,过筛,获得粒径为30-50微米的膨化竹质粒子。
100.洗面奶的制备:
101.(a)将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乙醇和2/3的水混合均匀,得到表面活性剂溶液;
102.(b)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水杨酸、植物源抑菌剂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103.(c)将膨化竹质粒子分散于1/3的水中,得到分散液;
104.(d)将所述混合液与所述分散液混合并混匀,最后添加保湿剂和增稠剂并混匀。对比例4(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竹质粒子未进行包覆)
105.一种洗面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三乙醇胺115克、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二钠115克,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粒径30-50微米)30克,橄榄油30克,茶叶提取物10克、金银花提取物5克,阿拉伯胶15克,乙醇30克,水650克。
106.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的制备:
107.(1)将竹材切片后加工粉碎为粒径为20-40微米的竹质粒子,先将其浸渍于6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50℃下加热处理2h,然后过滤取出,清洗至中性后添加至高压蒸煮设备中,加水,加热至230℃、加压至1.5mpa,蒸煮处理20min,过滤取出,干燥,过筛,获得粒径为30-50微米的膨化竹质粒子;
108.(2)配制8wt%的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按固液比50g/100ml将所述膨化竹质粒子浸渍于所述水杨酸无水乙醇溶液中,静置30min,干燥,获得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
109.洗面奶的制备:
110.(a)将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乙醇和2/3的水混合均匀,得到表面活性剂溶
液;
111.(b)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植物源抑菌剂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112.(c)将负载有水杨酸的竹质粒子分散于1/3的水中,得到分散液;
113.(d)将所述混合液与所述分散液混合并混匀,最后添加保湿剂和增稠剂并混匀。对比例5(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清洁辅助粒子添加顺序变化)
114.一种洗面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三乙醇胺115克、椰子油脂肪酸酰基谷氨酸二钠115克,阳离子型清洁辅助粒子(同实施例2)30克,橄榄油30克,茶叶提取物10克、金银花提取物5克,阿拉伯胶15克,乙醇30克,水650克。
115.洗面奶的制备:
116.(a)将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乙醇和2/3的水混合均匀,得到表面活性剂溶液;
117.(b)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植物源抑菌剂并搅拌均匀,得到初混液,继续添加保湿剂和增稠剂并混匀,得到混合液;
118.(c)将清洁辅助粒子分散于1/3的水中,得到分散液;
119.(d)将所述混合液与所述分散液混合并混合。
120.性能测试
121.(一)刺激性测试
122.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3.3.1;《消毒产品检验规定》6.6(3)对实施例1-2以及对比例1-4所得洗面奶的刺激性进行检测:受试样品:洗面奶稀释为50%水溶液;实验动物:普通级新西兰家兔5只;试验步骤:1.对实施例1-2以及对比例1-4所得洗面奶加水稀释为50%水溶液作为受试样品;2.试验前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被毛剪掉,去毛范围左、右各约5cm
×
5cm,选择皮肤健康完整无损的动物进行试验;3.分别取0.5ml受试样品涂敷在皮肤上。涂抹4h后用温水清洗除去残留物。分别于去除受试样品后48h观察结果并评分,判断皮肤刺激强度。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0123][0124]
由上表数据分析可知:实施例1-2以及对比例1-2的洗面奶完全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要求。而对比例3中,由于其单独添加水杨酸而未进行负载,导致所得洗面奶的刺激性较高;对比例4中虽然对水杨酸进行了负载处理,但是未进行后续的包覆处理,导致刺激性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0125]
(二)稳定性测试
[0126]
对实施例1-2以及对比例1-5所得洗面奶进行稳定性考察:将洗涤剂放置于52℃恒温培养箱,隔特定时间后取出观察体系的状态,若发生团聚、沉降表明体系稳定性差,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0127][0128]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2以及对比例1所得洗面奶的稳定性较好。而对比例2-4中由于未对竹质粒子进行阳离子包覆,导致其相对容易出现团聚和沉降。而对比例5由于在制备过程中先添加增稠剂后添加清洁辅助粒子,导致清洁辅助粒子容易出现团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团聚现象逐渐加重,形成大团聚物,进而沉降物逐渐增多。
[0129]
(三)清洁力测试
[0130]
将35名20-30岁受试者随机等额分成7组,分别对实施例1-2和对比例1-5所得的七种洗面奶进行使用测试:
[0131]
(1)去油效果:分别在洗面奶使用前后测试受试者前臂内侧的皮肤油脂含量,计算各受试者的皮肤油脂含量降低率,每组取平均值;
[0132]
(2)去角质效果:在使用前,测试各受试者前臂内侧的皮肤粗糙度;在使用洗面奶30天(使用周期为每天一次)后,再次检测各受试者前内侧的皮肤粗糙度,计算降低率,每组取平均值.
[0133]
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0134][0135]
由上表数据对比可知:实施例1与实施例2相比,由于实施例2的清洁辅助粒子在制备过程中进行了制孔步骤,因此水杨酸更容易透过包覆层,因此软化角质的效果更佳。对比例1中由于未添加清洁辅助粒子,因此在去油性以及去角质方面最差。对比例2的竹质粒子未进行负载水杨酸,因此其去角质效果不够理想。对比例3-4中同时含有竹质粒子和水杨酸,其去油效果以及去角质效果较为理想。对比例5由于洗面奶稳定性差,发生团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各项清洁性能。
[0136]
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
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013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