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5025发布日期:2022-05-06 03:5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镜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镜转运车。


背景技术:

2.内镜,也称之为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其主要由可弯曲的管路部分、光源和一组镜头组成。使用时,将内镜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到人体内,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内镜是可重复利用的医疗器械,其在使用完后需要进行清洗灭菌后才能进行储存,供下次手术使用。
3.内镜使用完后需要通过专用的转送容器进行暂时储存和运输。各大医院现在普遍使用内镜运输车对使用完的内镜进行储存和运输,经临床使用后的内镜需要由诊疗间转运到洗消间进行清洗,由于各医院的场地及配置不同,转运后内镜往往不能及时进行清洗,总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使用后内镜上残留的污垢,在经过了较长时间后,其上面的污垢容易凝结固化,从而增加后续清洗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镜转运车,包括设置有盛放腔的本体,本体设置有侧盖,侧盖用于打开或关闭盛放腔,盛放腔的底部设置有动力装置、保湿组件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和保湿组件均与动力装置电连接,保湿组件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盛放腔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放置板,多个放置板间隔分布在盛放腔内,且多个放置板均与侧板连接,多个放置板上均设置有导向管道和固定件,多个导向管道的一端均与保湿组件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多个控制阀,每个控制阀均用于控制与之相连的导向管道打开或关闭;放置板上还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能够与固定件连接,连接块上开设有一个对接通道和多个连接口,多个连接口的一端用于与内镜连通,多个连接口的另一端均与对接通道连通,连接块与固定件连接时,对接通道与导向管道连通。启动保湿组件后,保湿组件将清洗泡沫通过导向管道送入连接块,再通过连接口送入内镜的内孔中,从而保持内镜中湿润避免污染物凝结固化,增加后续清洗的难度甚至清洗灭菌失败。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内镜转运车,包括设置有盛放腔的本体,本体设置有侧盖,侧盖用于打开或关闭盛放腔,盛放腔的底部设置有动力装置、保湿组件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和保湿组件均与动力装置电连接,保湿组件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7.盛放腔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放置板,多个放置板间隔分布在盛放腔内,且多个放置板均与侧板连接,多个放置板上均设置有导向管道和固定件,多个导向管道的一端均与保湿组件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多个控制阀,每个控制阀均用于控制与之相连的导向管道打开或关闭;
8.放置板上还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能够与固定件连接,连接块上开设有一个对接通道和多个连接口,多个连接口的一端用于与内镜连通,多个连接口的另一端均与对接通
道连通,连接块与固定件连接时,对接通道与导向管道连通。
9.进一步的,固定件包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上端上均设有限位杆;
10.连接块上设有两个与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相适配的固定槽,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能够伸入到固定槽内,且限位杆位于固定槽外侧;
11.在连接块上设置有把手,把手与连接块转动连接,把手上设有第一限位槽,限位杆能够位于第一限位槽内。
12.进一步的,连接块内设有分流腔,对接通道的和多个连接口均与分流腔连通;
13.分流腔的内安装有开关组件,开关组件的上端与分流腔的顶面连接,开关组件的下端与对接通道抵接,且开关组件的下端的直径大于对接通道的直径,开关组件能够伸长或缩短;
14.导向管道能够伸入到对接通道内,且导向管道的上端能够与开关组件的下端抵接,使开关组件与对接通道分离。
15.进一步的,开关组件包括支撑柱和底座,底座的顶面设有限位套,支撑柱的上端与分流腔的顶面连接,支撑柱的下端伸入到限位套内,且限位套能够沿支撑柱的高度方向移动,支撑柱的下端设有限位环,限位套的内孔侧壁对限位环进行限位,支撑柱始终位于限位套内;
16.支撑柱上套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位于分流腔的顶面和底座的顶面之间,且弹性件始终处于蓄能状态。
17.进一步的,底座的底面呈圆锥形且底面上设置有密封层;
18.导向管道的外周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内设有密封圈,密封圈能够与对接通道的侧壁抵接。
19.进一步的,保湿组件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和储存装置,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均通过多个控制阀与多个导向管道连接,第一输送装置与储存装置连接,储存装置用于盛放清洗液体。
20.进一步的,盛放腔的底部安装有设有安装腔的安装盒,动力装置、保湿组件和控制系统均安装在安装盒内。
21.进一步的,还包括置物篮,连接块与置物篮的底面连接,固定件和导向管道贯穿置物篮的底面。
22.进一步的,盛放腔的侧壁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感应装置,感应装置位于相邻两个放置板之间,感应装置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23.本体顶面设有盛放槽和显示装置,控制系统和显示装置电连接。
24.进一步的,盛放腔一组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有多个滑轨,多个滑轨相对设置,滑轨的侧面设有滑槽,放置板的两侧分别伸入到的滑槽内,放置板能够沿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25.滑槽内设有第一限位块,放置板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对第二限位块进行限位。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内镜转运车,将内镜放置在置物篮内并将内镜的孔道与连接口连接,使内镜管道与对接通道连通。将置物篮放置放置板上,按压连接块,使固定件伸入到固定槽内并安装到位,转动把手,使限位杆位于第一限位槽内,完
成对置物篮的固定;此时,导向管道伸入到对接通道中,导向管道与底座底面抵接,并将底座向上顶起,使导向管道与分流腔连通。导向管道外侧的密封圈与对接通道的周壁抵接,防止导向通道和对接通道之间留有间隙。感应装置能够识别置物篮放置的具体位置,并显示在显示装置上,工作人员通过显示装置操控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分别将储存装置内的清洗液和外接的空气输送到导向管道,并打开与该放置板相连接的控制阀,使保湿组件与仅放置有内镜的导向管道连通。控制清洗液和空气在输送过程中混合形成清洗泡沫,清洗泡沫通过分流腔分散到多个连接口,一部分连接口与内镜的管道连接,一部分连接口与置物篮内部空间连通,从而使清洗泡沫既能够进入到内镜的管道内,使内镜的管道内保持湿润,还能充满置物篮与内镜外侧接触,避免外侧的污染物干涸。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启动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避免清洗泡沫溢出置物篮。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防止内镜内部和外侧的污染物凝结固化,保湿效果好,减少了后续清洗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镜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镜转运车的正视图;
29.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30.图4是管道和控制阀的图;
31.图5是置物篮安装在放置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5中b-b处的剖视图;
33.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安装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图6中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标:100-本体;101-侧盖;102-导向管道;103-盛放腔;104-第二限位块;105-安装盒;106-第一限位块;107-放置板;108-滑轨;109-滑槽;110-动力装置;111-第二限位槽;113-密封圈;115-感应装置;117-盛放槽;119-显示装置;130-保湿组件;131-第一输送装置;133-第二输送装置;135-储存装置;150-固定件;151-第一支柱;153-第二支柱;155-限位杆;170-置物篮;190-连接块;191-对接通道;193-连接口;195-分流腔;197-固定槽;198-把手;199-第一限位槽;200-开关组件;201-支撑柱;203-底座;205-限位套;209-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37.请参考图1至图8所示,一种内镜转运车,包括设置有盛放腔103的本体100,本体100设置有侧盖101,侧盖101用于打开或关闭盛放腔103,侧盖为透明材质制成,例如玻璃,便于工作人员观察转运车内部情况。盛放腔103的底部安装有设有安装腔的安装盒105、动力装置110、保湿组件130和控制系统。动力装置110、保湿组件130和控制系统均安装在安装盒105内。控制系统和保湿组件130均与动力装置110电连接,动力装置110为蓄电池,为控制系统和保湿组件130提供电力。保湿组件13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控制系统能够操控保湿组件130工作。
38.请参考图2和图3所示,盛放腔10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放置板107,本实施方式中设
置有三个放置板107,放置板107用于放置内镜。三个放置板107间隔分布在盛放腔103内,且三个放置板107均与侧板通过侧板上安装的多个滑轨108滑动连接。滑轨108的侧面设有滑槽109,放置板107的两侧分别伸入到的滑槽109内,放置板107能够沿滑轨108的长度方向移动,即放置板107能够从盛放腔103内水平向外拉出,便于工作人员放置内镜。滑槽109内设有第一限位块106,放置板107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限位块104,第一限位块106对第二限位块104进行限位,即放置板107向外拉出时,只能向外滑动一定距离,放置板107不能与滑轨108分离,避免工作人员拉动放置板107时幅度过大,导致放置板107后侧与滑轨108分离后倾斜甚至掉落在地上,使放置板107和内镜损坏。
39.进一步的,多个放置板107上均设置有导向管道102和固定件150。多个导向管道102的一端贯穿放置板107的顶面且与放置板107的顶面垂直设置,导向管道102上端的高度要高于放置板107顶面的高度。多个导向管道102的另一端均与保湿组件130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多个控制阀,每个控制阀均用于控制与之相连的导向管道102打开或关闭,控制阀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控制系统操控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精准控制保湿组件130与所需要连通的导向管道102进行连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内镜便于放于转运车内,本转运车采用夹层设计,即本体100外壳内还安装有多个隔板,隔板与本体的外壳形成夹层,多个控制阀和管道均安装在夹层内,实现零部件的有序安装。
40.请参考图5、图6和图8所示,放置板107上还设置有置物篮170,置物篮170上安装有连接块190。固定件150和导向管道102能够贯穿置物篮170的底面与连接块190连接,进而将置物篮170固定在放置板107上。连接块190上开设有一个对接通道191和多个连接口193,连接块190的内部设有分流腔195。多个连接口193的一端用于与内镜连通,多个连接口193的另一端均通过分流腔195与对接通道191连通。
41.置物篮170还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有透气孔,密封盖盖合在置物篮170的开口处,避免多个内镜同时放置在盛放腔103内造成二次污染。
42.进一步的,固定件150包括第一支柱151和第二支柱153,第一支柱151和第二支柱153的上端上均设有限位杆155。连接块190上设有两个与第一支柱151、第二支柱153相适配的固定槽197,第一支柱151和第二支柱153能够伸入到固定槽197内,且限位杆155位于固定槽197外侧。在连接块190上设置有把手198,把手198与连接块190转动连接,把手198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99,第一限位槽199的一端设有开口,当第一支柱151和第二支柱153伸入固定槽197且安装到位时,转动把手198,限位杆155能够从第一限位槽199的开口处移动到第一限位槽199内,此时,通过限位杆155与第一限位槽199配合,将连接块190稳定固定在放置板107上,即将置物篮170固定在放置板107上。置物篮170固定在放置板107上时,导向管道102与对接通道191连通。为了保证导向管道102与对接通道191之间的密封性,导向管道102外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1,第二限位槽111内设有密封圈113,密封圈113能够与对接通道191的侧壁抵接。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对接通道191和固定槽197均采用梯形孔,对接通道191和固定槽197的下端内孔直径均大于上端的内孔直径,便于导向管道102伸入到对接通道191内,便于固定件150伸入到固定槽197内。
43.进一步的,分流腔195的内安装有开关组件200。开关组件200包括支撑柱201和底座203。底座203的底面呈圆锥形且底面上设置有密封层。底座203的顶面设有限位套205,支撑柱201的上端与分流腔195的顶面连接,支撑柱201的下端伸入到限位套205内,且限位套
205能够沿支撑柱201的高度方向移动,支撑柱201的下端设有限位环,限位套205的内孔侧壁对限位环进行限位,支撑柱201始终位于限位套205内。支撑柱201上套设有弹性件209,弹性件209位于分流腔195的顶面和底座203的顶面之间,且弹性件209始终处于蓄能状态。底座203的下端与对接通道191抵接,且底座203下端的直径大于对接通道191的直径,弹性件209给予底座203向下的张力,底座203未受到外力作用时,对接通道191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44.当置物篮170在放置板107固定到位时,导向管道102伸入到对接通道191内,且导向管道102的上端能够与底座203的下端抵接,底座203受到向上的作用力与对接通道191分离,从而导向管道102通过对接通道191与分流腔195连通。
45.请参考图7所示,保湿组件130包括第一输送装置131、第二输送装置133和储存装置135。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装置131为动力泵,第二输送装置133为空气泵。第一输送装置131和第二输送装置133均通过多个控制阀与多个导向管道102连接,第一输送装置131与储存装置135连接,储存装置135用于盛放清洗液体。第一输送装置131用于将储存装置135内的清洗液体(酶液)输送到导向管道102内,第二输送装置133用于将外界空气输送到导向管道102内。优选的,第二输送装置133与多个控制阀通过一个单向阀连接,即空气只能从第二输送装置133输送到导向管道102内,导向管道102内的清洗液体不能从导向管道102倒流到第二输送装置133内。第一输送装置131和第二输送装置133同时启动,输送过程中,空气在清洗液体中鼓泡破碎,使清洗液变为清洗泡沫,从而以少量的清洗液体即可对内镜内部和外部进行保湿,节约了保湿资源。
46.请再次参考图1所示,盛放腔103的侧壁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感应装置115,感应装置115位于相邻两个放置板107之间,感应装置115的数量应与放置板107的数量相同,只有一个放置板107时,感应装置115的安装高度要高于放置板107的安装高度。感应装置115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感应装置115用于检测放置板107上是否放置有置物篮170。
47.本体100顶面设有盛放槽117和显示装置119。控制系统和显示装置119电连接。盛放槽117用于放置置物篮170,便于工作人员向置物篮170内放置内镜或从置物篮170内取出内镜。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显示装置119操控控制系统,使转运车工作。此外,显示装置119还能够录入信息和显示信息,例如内镜的放置信息和使用信息。
48.一种内镜转运车的工作原理是:
49.工作人员将内镜放置在置物篮170内,并将内镜与多个连接口193连接。然后打开转运车的侧盖,将放置板107拉出,使固定件150对准固定槽197后,将置物篮170放置在放置板107上,然后按压连接块190并转动把手198,使限位杆155置于第一限位槽199内,从而使置物篮170固定在放置板107上。此时,导向管道102与开关组件200抵接并使开关组件200的下端与对接通道191分离,导向管道102与分流腔195连通。工作人员将放置板107推入到盛放腔103并关闭侧盖101。待感应装置115检测到置物篮170后,工作人员通过显示装置输入内镜的使用信息和工作人员信息等信息,然后启动第一输送装置131和第二输送装置133,控制系统会自动打开相应的控制阀,空气和消毒液体经控制阀进入到导向管道102内,再经对接通道191进入分流腔195内,消毒液体产生的泡沫从分流腔195分流进入到多个连接口,部分泡沫经与内镜连接的连接口进入到内镜管道内,另一部分泡沫经连接口进入到置物篮170内,从而使内镜的内部和外部均位于泡沫中,从而对内镜进行保湿。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启动一定时间后,控制系统会自动关闭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避免置
物篮170内的泡沫溢出。至此,对内镜的保湿工作完成。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