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鼻康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2408发布日期:2021-12-22 15:2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鼻康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或者医用鼻腔清洗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结构更加紧凑并且操作更加方便的鼻康仪。


背景技术:

2.鼻康仪又名洗鼻器,是一种用于清洗鼻腔的工具,它通常借用一定压力将清洗液(生理盐水、药水或者清水)送入鼻孔,流经鼻前庭、鼻窦、鼻道绕经鼻咽部,从另一侧鼻孔排出,通过以上路径,借助于清洗液自身的杀菌作用及水流的冲击力,将鼻腔内已聚集的致病及污洉排出,从而使鼻腔恢复正常的生理环境,恢复鼻腔的自我排毒功能,达到保护鼻腔的目的。
3.现有的鼻康仪一般包括用于承装清洗液(清水或药水或生理盐水)的储液瓶、使用时抵靠于人中穴附近的接水鼻托、冲洗管以及存储回流液的废液瓶,冲洗管的下端伸入储液瓶,上端伸出接水鼻托。使用时,通过直接挤压储液瓶的方式或者球囊加压的方式,使得储液瓶内的清洗液顺着冲洗管从冲洗管的上端口喷出,以达到鼻腔清洗的目的。在使用过程中,从鼻腔中回落的回流液通过接水鼻托的收集和暂存,最终回流至废液瓶中。
4.现有带废液瓶的鼻康仪结构均采用左、右结构的整体布局,即废液瓶位于储液瓶的左/右侧。这种结构虽然简单实用,也较为卫生,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弊病。由于受到左、右结构的限制,使用者只能通过单手挤压储液瓶的方式出水,因此极易造成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鼻康仪,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废液瓶和储液瓶采用左、右结构布局所存在的,使用者只能通过单手挤压,极易造成疲劳的问题。
6.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改进型鼻康仪,包括:
8.原液腔,它的内部存放清洗液,原液腔具有进气孔;
9.冲洗管,作为出水通道,它的下端伸入原液腔内部;
10.回流液腔;
11.所述回流液腔位于原液腔的上方或者下方,清洗液自冲洗管的上端排出并在进入鼻腔后形成回流液,该回流液落入回流液腔内。
12.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液腔位于原液腔的上方。
13.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液腔的上端口为敞口式结构;所述原液腔具有至少一弹性挤压部。
14.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液腔包括回流液腔腔壁和回流液腔腔底,回流液腔腔底连接于回流液腔腔壁的下端;
15.所述改进型鼻康仪还包括螺纹套,该螺纹套的上端一体成型的连接于回流液腔腔底的底面;
16.所述原液腔包括一体成型的原液腔腔壁和原液腔腔底,所述原液腔腔壁的上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套;
17.包围于螺纹套内的部分回流液腔腔底同时作为原液腔腔顶,所述原液腔腔壁、原液腔腔底以及原液腔腔顶共同围成原液腔。
18.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液腔腔底设有跟所述进气孔连通的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的进气端开设于回流液腔腔底的外侧面。
19.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液腔跟人体接触的一侧形成弧形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对应的上端口的边缘形成下凹的弧形段。凹陷部和弧形段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有利于回流液腔的敞口端更加紧密地贴合于人中部位,从而进一步降低回流水外溢的风险。
20.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冲洗管包括相互连接的鼻塞嘴、喷射管以及软管,鼻塞嘴和软管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喷射管的上、下两端;所述喷射管贯穿回流液腔腔底,并且跟回流液腔腔底一体成型;所述鼻塞嘴的水道跟喷射管的水道互呈钝角,鼻塞嘴朝向凹陷部。冲洗管的出水方向倾斜设置,确保使用者获得更佳的体验感。
21.在推进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改进型鼻康仪还包括用于收集回流液的接水鼻托,该接水鼻托跟回流液腔连通,所述回流液经由接水鼻托落入回流液腔内。
22.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液腔位于原液腔的下方。
23.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液腔的容积至少大于原液腔容积的二分之一。
24.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1、回流液腔和原液腔采用上下结构,挤压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单/双手,不易出现疲劳的问题。
26.2、本实用新型布局更加合理,使用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7.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30.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实施例一杯体和喷射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实施例一弹性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回流液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活动塞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实施例一带有套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1为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12为图10中b

b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39.图13为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0.图14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5为实施例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2.图16为实施例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3.图17为实施例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4.图18为实施例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19为实施例九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6.图20为实施例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7.图示说明:
48.杯体1,杯壁11,杯底12,凹陷部111,弧形段112,弹性瓶体2,瓶身21,瓶底22,保护套13,内螺纹套14,气孔套15,装饰套130,完全敞口端10,回流液腔101,原液腔102,瓶身本体211,瓶口212,过渡段213,进气孔16,进气通道121,圆环形凸起120,喇叭形口161,活动塞17,限位圈18,套盖19,冲洗管3,鼻塞嘴31,喷射管32,软管33,上柱形部171,圆锥形部172,下柱形部173,顶壁174,开口175,鼻塞嘴31a,连接段31b,鼻塞头31c,气孔16a,进气孔16b,筒体51,连接部6,内螺纹套体61,隔板62,敞口瓶52,瓶口521,瓶底522,瓶壁523,安装套32a,连接管32b,进水口7,密封塞70,局部敞口端201,半包结构202,上盖1a,接水鼻托8,侧壁8a,底壁8b,连接管80,弹性杯体1b,内螺纹套13b,弹性杯壁11b,杯底12b,上盖1c,进气孔11c,导流管80a,瓶体1d,气孔10d,冲洗管3a。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0.一种改进型鼻康仪,主要包括上、下结构的回流液腔和原液腔以及冲洗管,回流液腔的上端为敞口端,它安装于原液腔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冲洗管的下端伸入原液腔内,冲洗管的上端凸出于回流液腔的敞口端,原液腔上设有进气孔。使用时,通过直接挤压原液腔或者通过充气装置往原液腔内充气实现冲洗管的出水,以完成对鼻腔的清洗工作。
51.实施例一
52.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具有上方的杯体1、下方的弹性瓶体2以及冲洗管3,杯体1的杯底12同时作为弹性瓶体2的瓶盖。杯体1的内部空间形成本实施例的回流液腔101;弹性瓶体2配合杯体1的杯底12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作为本实施例的原液腔102,回流液腔101的容积跟原液腔102的容积近似,通常略大于原液腔102的容积,本实施例中原液腔102为260ml,他们的容积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别进行调整。
53.同时参照图3,所述冲洗管3包括同心设置的鼻塞嘴31、喷射管32以及软管33,鼻塞嘴31和软管33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喷射管32的上、下两端。本实施例中,冲洗管3呈竖直状,弹性瓶体2受挤压时,冲洗管3竖直向上喷水。从图3中可以看出,软管33的下端贴近原液腔102的底部。为了便于将插入端的鼻孔完全堵死,鼻塞嘴31的头部呈中空的圆台形。
54.本实施例中,杯体1大致呈长方形(近似椭圆形),杯体1的长度通常大于杯体1的宽度,杯体1的上端为完全敞口端10,杯体1通常为硬质材料,当然也可根据需要选择软质材料。
55.参照图3和图4,杯体1包括杯壁11和杯底12,本实施例中,前述两者和喷射管32一体成型。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为了在使用时,能够更好地跟人体的人中穴附近接触,所述杯壁11的前侧面的中部具有弧形的凹陷部111,并且该凹陷部111对应的敞口端边缘形成下凹的弧形段112。凹陷部111和弧形段112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有利于回流液腔101的完
全敞口端10更加紧密地贴合于人中部位,从而进一步降低回流水外溢的风险。
56.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改进型鼻康仪还包括外侧的保护套13、内侧的内螺纹套14以及气孔套15。上述保护套13、内螺纹套14以及气孔套15分别一体成型地连接于杯底12的底面并且向下延伸,它们的下端均形成自由端。
57.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喷射管32贯穿于杯底12的中心,它的下端伸入原液腔102内,上端伸出回流液腔101的完全敞口端10。
58.外侧的保护套13自杯底12的外侧边缘向下延伸,用于将其内侧的各部件包覆,起到一定的装饰和保护作用。内侧的内螺纹套14呈圆形,它跟喷射管32同心,下端的喷射管32位于内螺纹套14围成的套圈内,内螺纹套14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
59.同时参照图5、图6和图7,弹性瓶体2呈敞口的“水壶”形,它包括一体成型的瓶身21和瓶底22。本实施例中,所述瓶身21包括瓶身本体211、带外螺纹且收紧的瓶口212以及过渡段213,过渡段213的一端连接于瓶身本体211的上端,过渡段213的另一端连接于瓶口212的下端。所述瓶身本体211的下端连接瓶底22。通常情况下,瓶口212、过渡段213和瓶底22相对较硬,瓶身本体211相对较软同时也相对较薄,具有一定的弹性,使用时,可通过挤压瓶身本体211完成出水。
60.参照图3,瓶口212的外螺纹配合安装于内螺纹套14的内螺纹,完成弹性瓶体2和杯体1的连接和安装。瓶口212的上端口抵靠于杯底12的底面,弹性瓶体2和位于内螺纹套14内的部分杯底12共同形成原液腔102。
61.继续参照图4,气孔套15位于下端的喷射管32的旁侧,气孔套15也位于内螺纹套14围成的套圈内。同时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进气孔16(图6中虚线所示)为自下而上开设于杯底12的连接孔,同时杯底12的内部还开设有水平方向的进气通道121,该进气通道121的一端跟进气孔16连通,另一端开设于杯底12的外侧面(作为进气端)。考虑到一体成型的注塑过程中,杯底12的厚度通常较小,孔径较大的进气通道121无法直接在杯底12内部进行开设,因此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在杯底12的右侧设有径向的圆环形凸起120,该圆环形凸起120的一端延伸至喷射管32的侧壁,另一端延伸至杯壁11。圆弧形凸起120作为杯底12的一部分,它对杯底12起到加厚的作用,上述进气通道121开设于圆弧形凸起120所对应的杯底12内部。
62.继续参照图6,进气孔16的下半段形成喇叭形口161,所述气孔套15的上端连接于喇叭形口161的下端。本实施例中,气孔套15内安装有单向阀组件,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活动塞17和环状的限位圈18。同时参照图9,所述活动塞17呈空心结构,它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柱形部171、圆锥形部172和下柱形部173。上柱形部171的上端设有顶壁174,顶壁174连接于上柱形部171的上端。所述圆锥形部172具有小直径端和大直径端,小直径端连接于上柱形部171的下端;大直径端连接于下柱形部173的上端,并且大直径端的直径大于喇叭形口161的最小直径并且小于气孔套15的内径,另外,为了方便空气的流动,下柱形部173的下端开设有多个开口175。
63.所述限位圈18的横截面大致呈“梯”形,它卡接于气孔套15的下端,所述活动塞17可上、下运动的安装于气孔套15内。弹性瓶体2受到挤压时,活动塞17整体向上运动,圆锥形部172抵靠于喇叭形口161,防止弹性瓶体2中的水从进气孔16和进气通道121排出。被挤压的弹性瓶体2在撤掉外力后,活动塞17受重力影响,自然下落,此时原液腔102的进气孔16和
进气通道121畅通。
64.另外,为了保持闲置状态的卫生,通常需要配设如图10所示的套盖19,并且为了美观通常还需在保护套13外侧增加装饰套130。
65.实施例二
66.参照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二跟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鼻塞嘴31a包括中空柱形的连接段31b和中空圆台形的鼻塞头31c,连接段31b的上端一体成型地连接于鼻塞头31c的下端。安装时连接段31b套设于喷射管32的上端口,鼻塞头31c面向凹陷部111,从图中可以看出,鼻塞头31c内的出水水道跟喷射管32的水道互呈钝角,本实施例为160
°
,这种结构更有利于鼻塞嘴31a跟鼻腔的配合,确保用户在使用时获得更加良好的体验感。
67.实施例三
68.参照图13,本实施例三跟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进气孔16a开设于过渡段213上,该进气孔16a的孔径小于冲洗管3的孔径。该结构的优势在于省去了单向阀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简单。
69.实施例四
70.参照图14,本实施例四跟上述实施例三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瓶体2a不受挤压,因此瓶体2a可采用不变形的硬质材料。另外,本实施例的进气孔16b开设于瓶身本体211的上部,所述新型鼻康仪还包括外接的橡胶球囊41和导气管42,导气管42的一端跟进气孔16b连接,另一端跟橡胶球囊41连接,橡胶球囊41的结构较为常见,在此不再赘述。使用时,通过挤压橡胶球囊41往储液腔内充气实现冲洗管的出水。另外,本实施例的橡胶球囊也可以由其它加压装置替代。
71.实施例五
72.参照图15,本实施例跟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存在较大区别,本实施例的原液腔102和回流液腔101均采用分体式结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端的筒体51、中间的连接部6以及下端的敞口瓶52。所述连接部6包括一体成型的内螺纹套体61和隔板62,所述隔板62位于内螺纹套体61内,并且水平安装于内螺纹套体61的中间,隔板62将内螺纹套体61分成上、下螺纹连接段。并且如图所示,隔板62内设有实施例一结构类似的单向阀组件,关于该单向阀组件,在此不再赘述。
73.所述筒体51的上、下两端均开口,筒体51的下部设有外螺纹,用于配合上螺纹连接段,两者结合后的内部空间形成回流液腔101。所述敞口瓶52虽然是一体成型,但是瓶口521和瓶底522的厚度明显大于的中间的瓶壁523厚度,通过挤压中间的瓶壁523可完成出水。瓶口521处设有外螺纹,用于配合下螺纹连接段,两者结合后的内部空间形成原液腔102。另外,冲洗管3的下端进入原液腔102内,冲洗管3的上端伸出回流液腔101的上端口。
74.本实施例的主体部件采用分体式可拆卸结构,各部件的结构相对简单,极大地降低了开模难度。
75.实施例六
76.参照图16,本实施例跟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将实施例一的喷射管分成两段式结构,其中位于下半段的中空的安装套32a跟杯底12一体成型,位于上半段的连接管32b作为单独一个部件,安装时连接管32b的下端固定安装于安
装套32a内,为了达到密封效果,两者在连接处可加装密封圈(图中未标出)。采用上述结构,可进一步降低开模难度。
77.实施例七
78.参照图17,本实施例中,原液腔102和回流液腔101一体成型,原液腔102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7,该进水口7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塞70。原液腔102加灌清洗液时,只需将鼻康仪整体倒置,然后打开密封塞70即可,使用时再将鼻康仪整体正向归位即可。
79.实施例八
80.参照图18,本实施例跟上述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回流液腔101的上端为局部敞口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回流液腔101的上端口包括靠近凹陷部111一侧的局部敞口端201以及设置于凹陷部111相对侧的半包结构202,本实施例中,该半包结构202呈弧面状,它的最大高度通常大于冲洗管3的高度,用于进一步防止回流水的外溢。
81.实施例九
82.参照图19,本实施例跟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杯体1的上端口处设有上盖1a,上盖1a和杯体1的连接处具有缝隙作为气流通道,上盖1a配合杯体1围成的内部空间作为本实施例的回流液腔101。
83.所述改进型鼻康仪还包括用于收集回流液的接水鼻托8和连接管80,接水鼻托8固定于上盖1a的正上方,该接水鼻托8包括圆环形的侧壁8a和底壁8b,侧壁8a和底壁8b相互连接,接水鼻托8内部形成回流液的暂存腔。所述冲洗管3的上端依次液密封地穿过上盖1a和底壁8b,并且冲洗管3的上端伸出接水鼻托8的上端口,所述连接管80的上端连接于底壁8b,另一端贯穿上盖1a并进入回流液腔101内部,即连接管80将接水鼻托8和回流液腔101连通。
84.使用时,将人体的人中穴部位贴合于接水鼻托8的上端口,接着挤压弹性瓶体2,清洗液自冲洗管3进入鼻腔后形成的回流液落入接水鼻托8内,接水鼻托8中的回流液再通过连接管80最终存储于回流液腔101内。
85.实施例十
86.参照图20,本实施例中回流液腔101位于原液腔102的下方,因此本实施例跟上述各实施例均存在较大的区别。
87.继续参照图20,本实施例主要包括弹性杯体1b、上盖1c、接水鼻托8、导流管80a、瓶体1d以及冲洗管3a。弹性杯体1b为敞口结构,它包括相互连接的弹性杯壁11b和杯底12b,从图中可以看出,杯底12b的底面还一体成型地设有内螺纹套13b,所述瓶体1d的上端螺纹连接于内螺纹套13b,瓶体1d的上部开设有气孔10d。
88.继续参照图20,上盖1c安装于弹性杯体1b的上端口,上盖1c和弹性杯体1b的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图中未画出)密封,上盖1c和弹性杯体1b围成的内部空间形成本实施例的原液腔102,从图中可以看出,上盖1c开设有进气孔11c,用以使原液腔102跟外界的空气连通。
89.所述接水鼻托8固定安装于上盖1c的正上方,包括圆环形的侧壁8a和底壁8b,侧壁8a和底壁8b相互连接,接水鼻托8内部形成回流液的暂存腔。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导流管80a的上端连接于底壁8b,下端同时穿过上盖1c和杯底12b进入回流液腔101内,导流管80a跟上盖1c、底壁8b以及杯底12b的连接处均为密封连接。
90.继续参照图20,冲洗管3a的下端伸入原液腔102内部,并且贴近杯底12b;冲洗管3a
的上端伸出接水鼻托8的上端口。
91.使用时,通过挤压弹性杯体1b,原液腔102中的清洗液从冲洗管3a的上端口进入鼻腔,其回流液自动掉落于接水鼻托8内,接水鼻托8中的回流液再通过导流管80a流入并存储于最下方的回流液腔101内。
92.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