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力检查镜

文档序号:28034565发布日期:2021-12-15 12:3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视力检查镜

1.本实用新型属于视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视力检查镜。


背景技术:

2.视力检查一般都是检查单眼视力,需要将不检查的一只眼遮住,目前常用遮眼的工具为遮眼板,一种勺状结构的扳子,检查时,被检查人自己用遮眼板遮住不受检查的眼睛,由于是自己操作,在某些场合,特别是高考或征兵体检时,被检测者往往偷看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为防止被测者作弊,检查人员也有使用配眼镜专用的检测视力镜架进行遮眼的,需遮挡时,用遮挡片插在镜框内,但换眼检查需要检查人员上前更换遮挡片,被检查人员自己动手不方便,检查比较浪费时间,当被查人员较多时,此种现象尤其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视力检查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视力测试装置多需要使用者单手控制,容易对测试者的测试造成不便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视力检查镜,包括镜框和挡片,所述挡片为不透光材质,所述镜框内部设有挡片安装槽,挡片与安装槽滑动连接,挡片上方固设有一拨块,镜框上侧设有与拨块匹配的滑槽,拨块可带动挡片沿滑槽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镜框上还设有方便使用者佩戴的固定组件,所述镜框上还设有距离传感器、处理器以及显示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显示器电连接。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挡片与镜框滑动连接,检查左眼时,单手拨动拨块,将挡片拨到右眼前方,即可实现对左眼进行视力检查,检查右眼重复上述过程,操作简单,使用者单手即可完成,避免检查时医护人员频繁更换遮挡片,提高检查的效率;对于视力不同的测试者,检查视力时,需要对离视力墙不同距离进行检查,通过距离传感器可监测到离视力墙的距离,并且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显示器上的数值调整使用者离视力墙的距离,方便快捷,相对传统技术用皮尺测量距离,精准度更高且效率更高。
7.进一步的,所述距离传感器为红外距离传感器或超声波距离传感器。
8.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对置设置在镜框两侧的镜腿,镜腿与镜框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镜腿末端还设置有胶套。
9.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镜框上与人体头部固定的弹性带。
10.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设在镜框上部的挂钩,所述挂钩用于将遮眼罩固定在使用者的眼镜框上。
11.采用上述的三个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组件,如需要对使用者进行闪光调节,此时需要使用者自身佩戴眼镜,即选择挂钩,将检查镜通过挂钩与使用者自身的眼镜固定,如正常进行视力测试时,即根据使用者自身喜好,选择镜腿或者弹性带的方式,简单实用,快捷方便
12.优选的,所述挡片与镜框之间还设置有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包括设置在挡片两侧的金属条、以及设置在镜框上对金属条对应的磁条。采用该优选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磁铁和金属条,当挡片位移到两侧时,可以将挡片与镜框固定,防止其自由滑动,影响检查效果。
13.优选的,沿镜框内侧边缘处和佩戴时使用者的鼻梁对应位置均设置有遮光组件,所述遮光组件为柔性材质制成,其形状与人体脸部曲线相匹配。采用该优选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遮光组件,使用者检查时,可以避免强光造成检查结果偏差,其形状与人体脸部曲线相匹配,提高使用者佩戴的舒适性以及更好的遮光效果。
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将挡片与镜框滑动连接,检查左眼时,单手拨动拨块,将挡片拨到右眼前方,即可实现对左眼进行视力检查,检查右眼重复上述过程,操作简单,使用者单手即可完成,避免检查时医护人员频繁更换遮挡片,提高检查的效率;对于视力不同的测试者,检查视力时,需要对离视力墙不同距离进行检查,通过距离传感器可监测到离视力墙的距离,并且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显示器上的数值调整使用者离视力墙的距离,方便快捷,相对传统技术用皮尺测量距离,精准度更高且效率更高。
16.2.可以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组件,如需要对使用者进行闪光调节,此时需要使用者自身佩戴眼镜,即选择挂钩,将检查镜通过挂钩与使用者自身的眼镜固定,如正常进行视力测试时,即根据使用者自身喜好,选择镜腿或者弹性带的方式,简单实用,快捷方便
17.3.通过设置磁铁和金属条,当挡片位移到两侧时,可以将挡片与镜框固定,防止其自由滑动,影响检查效果。
18.4.通过设置遮光组件,使用者检查时,可以避免强光造成检查结果偏差,所述遮光组件为柔性材质制成,其形状与人体脸部曲线相匹配,提高使用者佩戴的舒适性以及更好的遮光效果。
附图说明
19.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20.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视力检查镜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实施例2中一种视力检查镜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实施例3中一种视力检查镜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实施例3中一种视力检查镜的前视图;
24.图5是实施例3中一种视力检查镜的后视图;
25.图6是实施例3中一种视力检查镜的侧视图。
26.附图标记
[0027]1‑
镜框、2

挡片、3

安装槽、4

拨块、5

滑槽、6

距离传感器、7

显示器、8

镜腿、9

弹性带、10

挂钩、11

遮光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
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
下面结合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31]
一种视力检查镜,包括镜框1和挡片2,所述挡片2为不透光材质,优选为医用塑料,所述镜框1内部设有挡片2安装槽3,挡片2与安装槽3滑动连接,挡片2上方固设有一拨块4,镜框1上侧设有与拨块4匹配的滑槽5,拨块4可带动挡片2沿滑槽5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镜框1上还设有方便使用者佩戴的固定组件,所述镜框1上还设有距离传感器6、处理器以及显示器7,所述距离传感器6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显示器7电连接,距离传感器6将监测到的距离信号传递给处理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在显示器7上展示出来。
[0032]
进一步的,所述距离传感器6为红外距离传感器或超声波距离传感器。
[0033]
实施例1:
[0034]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对置设置在镜框1两侧的镜腿8,镜腿8与镜框1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镜腿8末端还设置有胶套(图中未示出)。
[0035]
实施例2:
[0036]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镜框1上与人体头部固定的弹性带9。
[0037]
实施例3:
[0038]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设在镜框1上部的挂钩10,所述挂钩10用于将遮眼罩固定在使用者的眼镜框1上。
[0039]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组件,如需要对使用者进行闪光调节,此时需要使用者自身佩戴眼镜,即选择挂钩10,将检查镜通过挂钩10与使用者自身的眼镜固定,如正常进行视力测试时,即根据使用者自身喜好,选择镜腿8或者弹性带9的方式,简单实用,快捷方便
[0040]
进一步的,所述挡片2与镜框1之间还设置有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包括设置在挡片2两侧的金属条、以及设置在镜框1上对金属条对应的磁条(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磁铁和金属条,当挡片2位移到两侧时,可以将挡片2与镜框1固定,防止其自由滑动,影响检查效果。
[0041]
优选的,沿镜框1内侧边缘处和佩戴时使用者的鼻梁对应位置均设置有遮光组件11,所述遮光组件11为柔性材质制成,其形状与人体脸部曲线相匹配,优选的,鼻梁处的遮光组件11形状为耳阔形,边缘处的遮光组件11形状为曲线条状,通过设置遮光组件11,使用者检查时,可以避免强光造成检查结果偏差,其形状与人体脸部曲线相匹配,提高使用者佩
戴的舒适性以及更好的遮光效果。
[0042]
使用时: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组件,将检查镜佩戴完毕,通过将挡片2与镜框1滑动连接,检查左眼时,单手拨动拨块4,将挡片2拨到右眼前方,即可实现对左眼进行视力检查,检查右眼重复上述过程,操作简单,使用者单手即可完成,避免检查时医护人员频繁更换遮挡片2,提高检查的效率;对于视力不同的测试者,检查视力时,需要对离视力墙不同距离进行检查,通过距离传感器6可监测到离视力墙的距离,并且通过显示器7显示出来,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显示器7上的数值调整使用者离视力墙的距离,方便快捷,相对传统技术用皮尺测量距离,精准度更高且效率更高。
[0043]
整个装置均采用环保医用塑料制成,质量轻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应用价值高,适宜推广。
[004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