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28134264发布日期:2021-12-22 16:5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医疗临床上,部分病因病情所致而出现吞咽困难症状,需要通过从鼻腔插入胃或空肠中,以进行维持进食和营养需求。目前,固定鼻胃管及空肠管多是采用3m胶布固定法,但该法固定因病人躁动、出汗、油性皮肤或胶布不粘等原因容易导致鼻胃管及空肠管脱出,同时需频繁更换固定胶布及清除胶布留下的粘痕,或因病人对胶布过敏等因素,容易造成病人皮肤粘膜损伤,再加上因脱管而反复插管对病人的鼻腔、食道和粘膜刺激和损伤,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增加护士的工作量,病人的满意度下降。
3.胃管与肠管都是从患者的鼻腔插入,但管端所到达的位置和深度有所不同。胃管是从鼻子插入一根细管到胃里,通过这根管子把营养液和药物输送到胃里,而肠管是从鼻子插入的一根细管,但要比胃管更长、更深、也更细,这根管子的管端会经过胃部,通过幽门到达患者的十二指肠或空肠。因此两者在插管时均需要进行固定。
4.cn 207203099 u公开了一种带固定防脱落功能的新型鼻胃肠管固定装置,是由螺纹卡套、内侧螺纹、固定孔、工字夹扣、毛钩粘黏带、固定帽、固定帽耳扣组成。其中将螺纹卡套套在鼻胃肠管相应位置,螺纹卡套内壁设有内侧螺纹,螺纹卡套外侧两边各设一个固定孔,螺纹卡套下方的工字夹扣可根据螺纹卡套与鼻胃肠管间的松紧进行调节固定,从而封闭螺纹卡套,固定帽上的固定帽耳扣两边的毛钩粘黏带穿过固定孔连接螺纹卡套,固定帽耳扣放置在患者耳垂下部,根据患者松紧进行妥善调节固定。该固定装置根据患者头面部情况进行调整,无需使用胶布固定,在有效固定的同时可以保护患者的鼻部及面部的皮肤。该实用新型可以将固定帽及螺纹卡套经过消毒可重复使用,降低医疗耗材的浪费,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固定效果好,减少医务工作者工作量。
5.cn 209122921 u公开了一种鼻肠管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鼻子上的固定夹,固定夹内侧面设置有导向鼻肠管伸入到鼻腔的鼻肠管固定件,所述鼻肠管固定件为鼻肠管可穿过的管道结构,所述鼻肠管固定件上设置有防止鼻肠管从鼻肠管固定件上脱落的防脱落结构。该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固定夹固定在鼻子上,鼻肠管固定件固定鼻肠管使其伸入到鼻腔内,并且鼻肠管固定件上设置的防脱落结构可以防止鼻肠管从固定装置上脱落,该装置结构简单,并且操作方便。
6.现有技术没能公开一种固定装置,其既可以很好地固定于患者的头部,又可以对肠管进行托举以便于插管,同时还可以在需要进行插管和/或拔管时便于肠管的滑动。
7.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没有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其既可以很好地固定于患者的头部,又可以对肠管进行托举以便于插管,同时还可以在需要进行插管和/或拔管时便于肠管的滑动。
9.因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其包括用于将固定装置连接于患者的鼻梁的鼻梁部,用于将固定装置连接于患者的鼻翼的鼻翼部,用于对肠管进行固定的鼻孔部,用于将固定装置绑定于患者的头部的绑紧部。
10.鼻孔部能够与鼻翼部连接,鼻孔部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的一侧能够与第二主体的一侧以结构配合的形式连接以构成主体通孔。
11.主体通孔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与限位单元连接。
12.限位单元能够设置于第一主体和/或第二主体内部。
13.在鼻孔部内能够设置若干限位单元,每个限位单元可包括限位轮、限位弹簧、限位柱和限位板。
14.限位柱的一端与限位板连接,另一端与限位轮的转轴活动连接。
15.限位弹簧一端与鼻孔部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板连接。
16.限位单元在处于自然状态下限位轮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位于主体通孔内。
17.主体通孔能够由第一主体内的第一通孔槽和第二主体内的第二通孔槽在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拼接时构成。
18.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在拼接时能够通过连接环固定。
19.连接环能够分别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各自的连接槽连接。
20.连接环沿周向设置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外壁上。
21.连接环包括连接通孔,连接通孔的结构尺寸根据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结构尺寸而确定。
22.连接环能够通过连接杆与鼻翼部连接。
23.优选地,连接杆与连接环和鼻翼部均采用活动连接。
24.鼻翼部包括第一鼻翼单元和第二鼻翼单元,第一鼻翼单元和第二鼻翼单元通过鼻梁部连接。
25.第一鼻翼单元、第二鼻翼单元和/或鼻翼部的一侧能够设置有采用高摩擦系数材质制成的防滑单元。
26.第一鼻翼单元和第二鼻翼单元能够与绑定部连接,绑定部包括至少一个绑定单元。
27.第一绑定单元的两端能够分别与第一鼻翼单元和第二鼻翼单元连接。
28.第一绑定单元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设置有采用柔性材质制成的减压组件。
29.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不仅可用于固定肠管,也可用于固定胃管或其他各种需要从患者鼻腔插入的医疗设备。本实用新型将以用于固定肠管的固定装置为例进行描述,但固定装置可不局限于固定肠管。
3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31.1、本实用新型的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在鼻孔部设置有限位单元以通过限位轮、限位柱、限位弹簧和限位板的相互配合,使得肠管在穿过主体通孔时能够在借助肠
胃自身的吸力慢慢蠕动进患者的肠胃中,以使得在冗长的插管过程中,医护人员不需要时刻都将肠管进行托举,既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时间,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32.2、本实用新型的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通过连接杆将鼻孔部与鼻翼部连接,以通过连接杆的活动连接,使得鼻孔部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面部结构而适应性地调整位置和角度,以便于肠管能够更好地通过鼻孔部进行插管,从而增强了固定装置的适应性;
33.3、本实用新型的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至少可以通过防滑单元和第一绑定单元以使得固定装置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于患者的头部,以避免采用胶布等方式对肠管进行固定容易发生脱落滑移等情况,从而保证肠管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鼻孔部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列表
37.100:鼻梁部
ꢀꢀꢀꢀꢀꢀꢀꢀꢀꢀꢀꢀꢀꢀꢀꢀꢀꢀꢀꢀ
110:防滑单元
38.200:鼻翼部
ꢀꢀꢀꢀꢀꢀꢀꢀꢀꢀꢀꢀꢀꢀꢀꢀꢀꢀꢀꢀ
210:第一鼻翼单元
39.220:第二鼻翼单元
ꢀꢀꢀꢀꢀꢀꢀꢀꢀꢀꢀꢀꢀꢀ
300:鼻孔部
40.310:第一主体
ꢀꢀꢀꢀꢀꢀꢀꢀꢀꢀꢀꢀꢀꢀꢀꢀꢀꢀ
311:第一通孔槽
41.320:第二主体
ꢀꢀꢀꢀꢀꢀꢀꢀꢀꢀꢀꢀꢀꢀꢀꢀꢀꢀ
321:第二通孔槽
42.330:主体通孔
ꢀꢀꢀꢀꢀꢀꢀꢀꢀꢀꢀꢀꢀꢀꢀꢀꢀꢀ
340:限位单元
43.341:限位轮
ꢀꢀꢀꢀꢀꢀꢀꢀꢀꢀꢀꢀꢀꢀꢀꢀꢀꢀꢀꢀ
342:限位弹簧
44.343:限位柱
ꢀꢀꢀꢀꢀꢀꢀꢀꢀꢀꢀꢀꢀꢀꢀꢀꢀꢀꢀꢀ
344:限位板
45.350:连接环
ꢀꢀꢀꢀꢀꢀꢀꢀꢀꢀꢀꢀꢀꢀꢀꢀꢀꢀꢀꢀ
360:连接杆
46.400:绑紧部
ꢀꢀꢀꢀꢀꢀꢀꢀꢀꢀꢀꢀꢀꢀꢀꢀꢀꢀꢀꢀ
410:第一绑定单元
47.411:减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4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其包括用于将固定装置连接于患者的鼻梁的鼻梁部100,用于将固定装置连接于患者的鼻翼的鼻翼部200,用于对肠管进行固定的鼻孔部300和用于将固定装置绑定于患者的头部的绑紧部400。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5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鼻梁部100采用能够贴合患者鼻梁形状的弧形结构,其中,鼻梁部100能够与患者鼻梁贴合的一侧可设置有采用高摩擦系数材质制成的防滑单元110。防滑单元110可采用间隔排布的凸纹或凹槽等形式来增大摩擦力。进一步地,凸纹或凹槽可采用例如硅胶等柔性材质制成,以提升患者的使用体感。
5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鼻梁部100的两端能够与鼻翼部200的第一鼻翼单元210和第二鼻翼单元220连接,其中,第一鼻翼单元210贴近于患者的右脸,第二鼻翼单元220贴
近于患者的左脸。第一鼻翼单元210和第二鼻翼单元220可采用对称的结构设计,第一鼻翼单元210和/或第二鼻翼单元220可包括覆盖于鼻翼上的第一部分和覆盖于脸部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活动连接,以使得第一鼻翼单元210和/或第二鼻翼单元220能够更好地贴合于患者的鼻型轮廓。优选地,在第一鼻翼单元210和/或第二鼻翼单元220上贴合于患者皮肤的一侧也可设置有防滑单元110。进一步地,防滑单元110可设置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连接处附近区域。
5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鼻翼部200能够与绑紧部400连接,其中,绑紧部400包括至少一个绑紧单元。第一绑定单元4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鼻翼单元210和第二鼻翼单元220连接,并且第一绑定单元410能够环绕于患者头部以使得固定装置能够被固定于患者头部。优选地,第一绑定单元410能够采用弹性材质制成,以便于满足不同患者的头部尺寸。进一步地,第一绑定单元410还可通过魔术贴、纽扣、回形扣等方式实现环绕尺寸的调节。第一绑定单元410的至少部分区域还可设置采用柔性材质制成的减压组件411,以通过减压组件411来减轻患者与减压组件411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力,从而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进一步地,减压组件411设置于第一绑定单元410上能够与患者脑后接触的区域上。可选地,绑紧部400还可设置有第二绑紧单元,第二绑紧单元的两端可连接于第一鼻翼单元210和第二鼻翼单元220并能够基于弹性力向第一鼻翼单元210和第二鼻翼单元220施加朝彼此相互靠近方向的作用力,以使得第一鼻翼单元210和第二鼻翼单元220能够更好地贴合于患者的鼻翼区域,从而避免鼻翼部200的滑移或脱落。
53.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鼻孔部300的结构示意图。
5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鼻翼部200的第一鼻翼单元210和/或第二鼻翼单元220能够与鼻孔部300通过连接杆360连接,其中,鼻孔部300与鼻翼部200的连接关系可根据医护人员和/或患者的需求而进行调节,例如固定有肠管的鼻孔部300与第一鼻翼单元210连接以使得肠管能够从患者的右鼻孔穿入,和/或固定有肠管的鼻孔部300与第二鼻翼单元220连接以使得肠管能够从患者的左鼻孔穿入。优选地,连接杆360的两端可采用铰接的方式与鼻翼部200和鼻孔部300连接,以使得鼻孔部300能够相对于鼻翼部200转动,从而使鼻孔部300的主体通孔330与患者的鼻孔处于同一纬度上以便于肠管的穿入。
5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鼻孔部300包括带有第一通孔槽311的第一主体310和带有第二通孔槽321的第二主体320,第一主体310在第一通孔槽311的一侧能够与第二主体320在第二通孔槽321的一侧以结构配合的方式拼接而成鼻孔部300的主体结构,同时第一通孔槽311与第二通孔槽321也可构成能够保证肠管穿过的主体通孔330。第一主体310与第二主体320在拼接构成鼻孔部300的主体结构时能够通过连接环350进行固定,其中,连接环350可周向设置于第一主体310和第二主体320的外壁上,并分别与第一主体310和第二主体320外壁上设置的连接槽卡合连接。优选地,连接环350设有连接通孔以便于对鼻孔部300的主体结构进行套接,其中,连接通孔的结构尺寸根据第一主体310和第二主体320的结构尺寸而确定。
5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主体310与第二主体320内可设置有若干限位单元340,其中,限位单元340可包括限位轮341、限位弹簧342、限位柱343和限位板344。限位柱343的一端与限位板344连接,另一端与限位轮341的转轴活动连接,限位弹簧342一端与鼻
孔部300主体结构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板344连接。优选地,限位单元340在处于自然状态下,限位轮341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位于主体通孔330内,限位轮341能够占据主体通孔330的至少部分空间。进一步地,被占据部分空间的主体通孔的剩余空间能够刚好容纳肠管。肠管在插入主体通孔330时,肠管与限位轮341接触并借助于限位轮341的转动使得肠管能够更容易地伸入主体通孔330中。优选地,肠管在穿过主体通孔时能够在借助肠胃自身的吸力慢慢蠕动进患者的肠胃中,而不需要医护人员时刻进行托举。肠管在插入时可能会通过调整角度以使得肠管能够更好地插入,以使得肠管可能会对限位轮341施加朝鼻孔部300主体结构内壁方向的作用力,以使得限位轮341在转动的同时通过限位柱343带动限位板344朝内壁移动,从而使得限位板344与内壁之间的限位弹簧342被压缩而产生弹性形变,直至施加于肠管上的用于调整角度的力撤下时限位弹簧342以恢复原位的趋势带动限位板344和限位轮341移动。
57.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