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孔囊袋拉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0690发布日期:2022-01-15 09:2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孔囊袋拉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巩膜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孔囊袋拉钩装置。


背景技术:

2.各种临时的或永久眼内植入的囊袋拉钩或固定器,一端在前囊口下支撑固定晶状体囊袋,一端固定在巩膜层间,来复位半脱位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比较有代表性的永久眼内植入的囊袋拉钩包括:ton y等设计的pmma材料的巩膜缝线固定的锚型囊袋拉钩,jacob s等设计的生物胶巩膜内固定的尼龙材料的囊袋拉钩,yaguchi s等制作的巩膜层间内固定的聚丙烯材料的t型囊袋拉钩等。
3.传统方案为应用10-0聚丙烯缝线固定改良囊袋张力环的方法需经脱位处晶状体囊袋赤道部穿出,再穿过巩膜,破环了赤道部囊膜的完整,囊袋撕裂风险和可能性增加,且需要制作巩膜瓣完成手术。
4.日本学者发明的“t”形拉钩依靠巩膜瓣下固定,需要剪开结膜与制作巩膜瓣完成手术,在巩膜固定时,t形拉钩容易旋转,移位。
5.印度学者应用临时囊袋拉钩永久植入眼内,应用生物胶水将其固定于巩膜瓣下,属于超出核准标识使用,且需要剪开结膜与制作巩膜瓣完成手术。
6.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手术创伤大、需要大范围剪开结膜、制作巩膜瓣;术后易发生线结暴露、再次脱落等并发症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单孔囊袋拉钩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手术创伤大、需要大范围剪开结膜、制作巩膜瓣;术后易发生线结暴露、再次脱落等并发症等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单孔囊袋拉钩装置,包括:
10.拉钩单元,所述拉钩单元一体成型,所述拉钩单元包括:
11.钩体元件,所述钩体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钩体元件的第二端之间呈弧形设置;
12.连接平面元件,所述连接平面元件与所述钩体元件的一端连接;
13.通孔元件,所述通孔元件贯穿所述连接平面元件设置。
1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钩体元件呈j形或u形。
1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平面元件与所述钩体元件的一端转动连接。
1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元件的直径大于所述钩体元件的直径。
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钩体元件包括:
18.第一钩体;
19.第二钩体,所述第二钩体呈弧形,所述第二钩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钩体的第二端连接;
20.第三钩体,所述第三钩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钩体的第二端连接;
21.其中,所述连接平面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钩体的第一端。
2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体的直径、所述第二钩体的直径、所述第三钩体的直径相等。
2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元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钩体的直径。
2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钩体的宽度小于等于0.3mm。
2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钩体的长度。
2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体的长度与所述第三钩体的长度的差值至少为0.5mm。
2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钩体的最远端的直线距离为3.0mm。
2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钩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钩体的最远端的直线距离为2.5mm。
2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平面元件的最大宽度为0.5mm。
3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平面元件呈圆形。
3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32.缝线单元,所述缝线单元通过所述通孔元件与所述拉钩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3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缝线单元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元件的直径。
3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缝线单元的直径小于所述钩体元件的直径。
3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36.穿线单元,所述穿线单元与所述缝线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缝线单元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元件;
37.针单元,所述针单元与所述缝线单元的一端进行连接。
38.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孔囊袋拉钩装置,利用拉钩单元的通孔元件,可以与缝线单元形成套环结构,且松紧可调节、光滑;此外,拉钩单元无须穿过赤道部囊膜制作巩膜瓣,解决了传统人工晶状体固定不够稳固、滑脱、损伤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4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单孔囊袋拉钩装置的示意图;
4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拉钩单元的示意图;
4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43.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44.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0、拉钩单元;110、钩体元件;111、第一钩体;112、第二钩体;113、第三钩体;120、连接平面元件。
45.200、缝线单元;
46.300、穿线单元;
47.400、针单元;
48.a、前囊膜;b、后囊膜。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5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单孔囊袋拉钩装置,包括拉钩单元100,拉钩单元100包括钩体元件110、连接平面元件120和通孔元件130,其中,连接平面元件120与钩体元件110的至少一端连接,通孔元件130贯穿连接平面元件120设置。
53.其中,拉钩单元100一体成型。
54.其中,拉钩单元100由4-0聚丙烯缝线制成。
55.如图2所示,钩体元件110包括第一钩体111、第二钩体112、第三钩体113,其中,钩体元件110一体成型,第二钩体112的第一端与第一钩体1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钩体113的第一端与第二钩体112的第二端连接。
56.其中,第一钩体111为线形结构,第二钩体112为弧形结构,第三钩体113为线形结构。
57.其中,第一钩体111与第三钩体113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不平行的。
58.其中,第一钩体111的直径、第二钩体112的直径、第三钩体113的直径相等。
5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钩体112的弧心角为钝角,其角度大于90
°
、小于等于180
°

60.其中,第一钩体111的长度大于第三钩体113的长度。
6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钩体111的长度与第三钩体113的长度的差值至少为0.5mm。
6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钩体111的第一端与第二钩体112的最远端之间的距离为3.0mm。
6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钩体113的第二端与第二钩体112的最远端之间的距离为2.5mm。
64.其中,第二钩体112的宽度小于等于0.3mm。
6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钩体112的宽度为0.1mm~0.2mm。
6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钩体112的宽度为0.2mm。
67.如图2所示,连接平面元件120设置于第一钩体111的第一端,且连接平面元件120与第一钩体11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68.其中,连接平面元件120呈圆形。
69.其中,连接平面元件120的直径大于钩体元件110的直径,即连接平面元件120大于第一钩体111的直径。
70.其中,连接平面元件120的最大外径为0.5mm。
71.由于拉钩单元100由4-0聚丙烯缝线制成,因此拉钩单元100较为柔软,可以进行弯曲、折叠等动作,即连接平面元件120可以以其与第一钩体111的连接点进行转动,使连接平面元件120与第一钩体111呈现多种形态。
72.具体地,连接平面元件120的中轴线可以与第一钩体111的中轴线垂直,也可以与第一钩体111的中轴线平行。
73.通孔元件130与连接平面元件120呈同心圆设置。
74.其中,通孔元件130的直径大于钩体元件110的直径,即通孔元件130的直径大于第一钩体111的直径。
75.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单孔囊袋拉钩装置还包括缝线单元200,缝线单元200通过通孔元件130与拉钩单元100进行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缝线单元200的一端穿过通孔元件130后与钩体元件110进行可拆卸连接。
76.其中,缝线单元200的直径小于通孔元件130的直径。
77.其中,缝线单元200为8-0聚丙烯缝线。
78.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单孔囊袋拉钩装置还包括穿线单元300,穿线单元300与缝线单元200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带动缝线单元200的一端穿过通孔元件130。
79.其中,穿线单元300为医用镊子。
8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穿线单元300为23g内界膜镊子。
8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单孔囊袋拉钩装置还包括针单元400,针单元400与缝线单元200的一端进行可拆卸连接,以带动缝线单元200穿过巩膜层间。
82.其中,针单元400为医用针。
8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针单元400为30g针。
8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85.使用穿线单元300将缝线单元200穿入拉钩单元100的通孔元件130;
86.使用针单元400带动缝线单元200穿过巩膜层间,与针单元400连接的缝线单元200的一端露在巩膜的外侧,缝线单元200的另一端闭合环形线圈通过角膜切口露在眼外,如图3~4所示;
87.一般而言,需要在囊袋内放置3~4个拉钩单元100以及与拉钩单元100连接的缝线单元200。
88.与相关技术相比,解决了传统囊袋张力环需要穿过赤道部囊膜制作巩膜瓣的问题,解决了传统人工晶状体固定不够稳固、滑脱、损伤大的问题,解决了4-0聚丙烯缝线形成的线结较8-0聚丙烯缝线粗、在巩膜层间穿行损伤4-0缝线较8-0缝线损伤大、线结暴露的风险大的问题。
8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拉钩单元与缝线单元之间的连接通过通孔元件与缝线单元之间的套环实现,且松紧可调节、光滑。
90.本实用新型的单孔囊袋拉钩的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3d打印法、模具浇筑法、以及电凝制作法。
91.在本实施例中,以电凝制作法为例进行说明。
92.本实用新型的单孔囊袋拉钩装置的拉钩单元的制备方法如下:
93.选择一根4-0医用聚丙烯缝线;
94.将4-0医用聚丙烯缝线的线尾弯成弧形,留出2mm的u形顶端,用电凝器由远(10mm)及近(2mm)烧灼u形顶端,3-5s即可定形;
95.用电凝器烧灼较长端一侧的缝线,使尖端呈铆钉样后立即用持针器或文式钳将融化的铆钉样尖端夹持成圆形端;
96.使用1ml针穿刺圆形端的中央,形成一圆孔,即可形成4-0囊袋张力钩(即拉钩单元)。
97.相对应地,本实用新型的单孔囊袋拉钩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98.用23g内界膜镊子(即穿线单元)将8-0聚丙烯缝线(缝线单元)穿入4-0囊袋张力钩的圆形端的中央的圆孔;
99.8-0聚丙烯缝线通过30g针(针单元)穿过巩膜层间,带针一端露在巩膜的外侧,另一端闭合环形线圈通过角膜切口露在眼外;
100.4-0囊袋张力钩与8-0聚丙烯带针缝线之间的连接通过4-0囊袋张力钩末端的圆孔以8-0聚丙烯缝线套环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套环松紧可调节、光滑;
101.随后将4-0囊袋张力钩和连接的8-0聚丙烯缝线形成无巩膜瓣巩膜层间固定脱位的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
102.对于上述具体制备方法和实施方法,其优点在于:
103.(1)采用强度较大的4-0聚丙烯缝线,作为囊袋拉钩固定囊膜,避免缝线断裂引起的再次脱位;
104.(2)首次用4-0聚丙烯缝线设计出带孔囊袋拉钩,以及4-0囊袋拉钩和8-0聚丙烯缝线以套环方式的巧妙连接,解决了传统囊袋张力环需要穿过赤道部囊膜、巩膜以及制作巩膜瓣的问题,解决了8-0、10-0拉钩牵拉囊膜不够稳固的技术问题,解决了4-0聚丙烯缝线形成的线结较8-0聚丙烯缝线粗,固在巩膜层间穿行损伤4-0缝线较8-0缝线损伤大,线结暴露的风险大的技术问题;
105.(3)不需要剪开结膜与制作巩膜瓣,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减轻了手术损伤;
106.(4)可通过单孔囊袋拉钩实现巩膜内双线结固定,降低了术后线结暴露与再次脱位的发生率;
107.(5)可以广泛应用于晶状体与人工晶状体脱位的治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10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