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疗泵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9218发布日期:2022-01-27 10:0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疗泵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疗泵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picc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常用于五天以上的中长期静脉治疗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具有置管成功率高,操作安全,留置时间长的优点,能够避免对患者进行多次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和药物对患者创口的刺激。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增多。
3.目前,在实际治疗过程中,picc置管与输液导管的连接处常常会出现治疗液泄漏的情况,但无论是病人还是医护人员,均无法在泄漏后的第一时间发现,而由于这种治疗液对皮肤具有腐蚀性,一旦泄漏并且未及时发现,将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较大的伤害,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4.例如现有技术中一种申请号为cn201921344559.0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picc置管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体,保护套体整体形状为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保护套体由透气布层和两块弹性布层组成,透气布层连接在两块弹性布层之间,左侧弹性布层和右侧弹性布层的端部对应连接有第一卡扣件。
5.上述的这种保护套,并未在picc置管与输液导管的连接处增加防止治疗液泄漏的装置,也就是说,一旦出现泄漏问题,则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治疗时的安全性的化疗泵的固定装置。
7.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8.一种化疗泵的固定装置,包括:
9.保护套,其包括创面固定部以及导管固定部,所述创面固定部与所述导管固定部一体连接;
10.所述创面固定部设有可视窗、密封条以及吸水条,所述密封条用于缠绕在picc置管与导管的连接处后,所述吸水条包覆在缠绕后的所述密封条上;
11.所述导管固定部设有多个固定贴,所述固定贴用于固定导管。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固定部还设有导管固定槽,所述导管固定槽呈s形结构设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固定槽内固定连接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的横截面呈u形结构设置。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套的两端均设有松紧带。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套设置为全棉件。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套还设有防水布卷,所述防水布卷用于
包覆在所述创面固定部以及所述导管固定部上。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医护人员可直接透过该可视窗看到picc置管处有无感染或 picc置管有无折叠等情况,以便于医护人员检测和评估picc置管的情况以及患者局部皮肤状况。
19.2、密封条用于缠绕在picc置管与导管的连接处后,由此确保 picc置管和导管之间密封连接,避免出现治疗液向外漏出的情况,从而避免因治疗液外漏后滴在患者皮肤上,而导致患者皮肤出现腐蚀、刺痛等问题,确保治疗时的安全性。
20.3、当密封条缠绕完毕后,再通过吸水条将密封条进行包覆,由此,当picc置管与导管的连接处出现泄漏的情况,并且即使在缠绕有密封条的情况下,仍有少许的液体从密封条处向外漏出时,漏出的液体也会被吸水条吸收,进一步确保漏出的液体不会滴落到患者的皮肤上,并且,若吸水条在长时间的吸收下,也会由原本的平整状态转变为略微鼓起的状态,医护人员只要透过可视窗看到吸水条略微鼓起,即可知道picc置管与导管的连接处出现了泄漏的问题,即使进行更换即可,进一步地确保了治疗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创面固定部与导管固定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00、保护套;110、创面固定部;111、可视窗;112、密封条;113、吸水条;120、导管固定部;121、导管固定槽; 122、固定贴;130、松紧带;140、防水布卷。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5.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疗泵的固定装置,包括:
26.保护套100,其包括创面固定部110以及导管固定部120,创面固定部110与导管固定部120一体连接,在使用时,将该保护套 100套在患者的手臂上,其中,创面固定部110位于picc置管处,导管固定部120则位于与picc连接的导管上。
27.创面固定部110设有可视窗111、密封条112以及吸水条113,可视窗111设置在picc置管处,从而医护人员或患者自己均可直接透过该可视窗111看到picc置管处有无感染或picc置管有无折叠等情况,以便于医护人员检测和评估picc置管的情况以及患者局部皮肤状况。
28.密封条112用于缠绕在picc置管与导管的连接处后,由此确保picc置管和导管之间密封连接,避免出现治疗液向外漏出的情况,从而避免因治疗液外漏后滴在患者皮肤上,而导致患者皮肤出现腐蚀、刺痛等问题,确保治疗时的安全性。
29.当密封条112缠绕完毕后,再通过吸水条113将密封条112进行包覆,由此,当picc置管与导管的连接处出现泄漏的情况,并且即使在缠绕有密封条112的情况下,仍有少许的液体从密封条 112处向外漏出时,漏出的液体也会被吸水条113吸收,进一步确保漏出的液体不会滴落到患者的皮肤上,并且,若吸水条113在长时间的吸收下,也会由原本的平整状态转变为略微鼓起的状态,医护人员只要透过可视窗111看到吸水条113略微鼓起,即可知
道 picc置管与导管的连接处出现了泄漏的问题,即使进行更换即可,进一步地确保了治疗时的安全性。
30.优选地,导管固定部120设有导管固定槽121以及多个固定贴 122,其中,导管固定槽121用于固定导管,将导管嵌入导管固定槽121中,再通过多个固定贴122将导管进行固定,从而确保导管在导管固定部120内始终处于固定状态,即使不小心拉扯到导管,也不会将导管从picc置管接口处向外拉出,确保治疗过程的稳定性。
31.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导管固定槽121呈s形结构设置,也就是说,导管嵌入到导管固定槽121内后,也是呈s形结构布置的,由此导管即使受到外力拉扯,也不易被向外拉出,并且导管固定槽121内固定连接有硅胶层(图中未画出),硅胶层的横截面呈u形结构设置,硅胶层的设置使得导管可以更稳定地嵌在导管固定槽121内,进一步地提高了导管固定后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2.优选地,保护套100的两端均设有松紧带130,由此,整个保护套100可以牢固地套设在患者的手臂上,而不会上下滑动,确保创面固定部110上的可视窗111始终对准picc置管,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观测。
33.优选地,保护套100设置为全棉件,由此增加保护套100的透气效果,更适于保护套100长时间套在患者的手臂上。
34.优选地,保护套100还设有防水布卷140,防水布卷140设置在保护套100的外圆周壁上,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防水布卷140为收卷状态,呈圆柱体设置,此时,整个保护套100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而当患者手臂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触到水的时候,通过将防水布卷140展开并一圈圈地缠绕在整个保护套100上,也就是说,防水布卷140在展开后可以完全包覆在创面固定部110以及导管固定部120上,从而使得整个保护套100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35.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6.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四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
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