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0404发布日期:2022-03-12 13:3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骨科医疗领域,髌骨骨折是常见的损伤类型,通常使用骨板、克氏针和线缆等方式进行固定,这两种方式通常为开放式手术,对患者损伤较大,髌骨周围神经血管较少,韧带较多,开放手术对患者损伤严重,且不易恢复;骨板或线缆植入人体内周期较长,长期与组织摩擦,产生的疼痛感和不适感会很强烈,且因肉皮较薄,能清晰触摸到植入物,降低了患者体验感,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对医生而言,也增加了手术时间和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骨折固定方式存在体验感差、手术损伤大且手术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该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是一种微创的内固定装置,其创伤小,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包括主钉和固定钉,所述主钉上设置有多个贯穿主钉的通孔,多个通孔交错设置,固定钉设置于通孔中,且植入后固定钉穿出主钉,通孔的直径大于固定钉钉杆的直径。
6.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通孔沿主钉轴线均匀分布呈多列。
7.进一步地,相邻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0
°‑
90
°

8.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光孔。
9.进一步地,所述主钉为实心杆或空心杆。
10.进一步地,所述主钉的外表面为光面或螺纹面。
11.进一步地,所述主钉的长度为30-50

,截面直径为4-10


12.进一步地,所述主钉的初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位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周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定位槽,每个所述定位槽与所述主钉的初始端面垂直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主钉的尾端设置有锥形头,所述锥形头为平头结构或自攻结构。
14.进一步地,所述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还包括小骨折块固定钉,位于所述主钉的尾端沿轴向设置有第二螺纹孔,小骨折块固定钉与第二螺纹孔配合固定小骨折块。
15.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其结构采用微创理念设计,针对不同骨折类型,在相应骨折位置植入固定钉,固定钉能够进行辅助固定,因主钉上的通孔直径略大于固定钉的钉杆直径,固定后骨折间会存在微动,利于刺激骨生长,促进骨折愈合,解决了开放手术损伤较大的难题;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因髌骨钉均在髌骨内进行固定,不存在凸出或外漏结构,所以术后患者根本感觉不到,解决了摩擦组织引起疼痛的难题;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通过在主钉的初始端上加工有第一螺纹孔和定位槽,方便进行多个方向的卡紧固定;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位于主钉的尾端加工有第二螺纹孔,靠近第二螺纹孔一侧,若存在小骨折块时,主钉干部孔位又无法有效对其固定,此时第二螺纹孔配合锁紧螺钉可用于固定小骨折块。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光面主钉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c-c的剖视图;
23.图3为螺纹主钉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b-b的剖视图;
25.图5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26.图6为第一螺纹孔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自攻结构的锥形头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主钉与固定钉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主钉与固定钉配合的剖面图。
30.图中:
31.1-主钉;2-第一螺纹孔;3-定位槽;4-通孔;5-锥形头;6-第二螺纹孔;7-固定钉。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结合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微创髌骨钉,包括主钉1,进一步优化,所述主钉1
的长度为30-50

,如32mm、35mm、40mm或45mm等,根据患者需求可选用不同长度的主钉进行使用,所述主钉1为实心杆或空心杆,实心杆定位更为准确,空心杆的质量更轻,所述主钉1的截面直径为4-10

,如4.5mm、5mm、6mm或8mm等,以适应微创手术的需要,所述主钉1的外表面为光面或加工有螺纹,光面的主钉可与瞄准架直接连接进行使用,螺纹的主钉需要旋入,借助驱动手柄实现固定。
36.所述主钉1的初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位于所述第一螺纹孔2的周围加工有定位槽3,所述定位槽3的个数为多个,如可为3个或5个等,且与所述主钉1的初始端面垂直设置,这样可对应多个不同方位进行固定,方便进行多个方向的卡紧固定。
37.所述主钉1设置有多个贯通主钉1的通孔4,所述通孔4沿主钉1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呈多列,如2列、3列或4列等,每两列所述通孔4相互交错排列,相邻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0
°‑
90
°
,如20
°
、30
°
、45
°
、50
°
或70
°
等,以便不同角度骨折固定时使用,将固定钉7(锁钉或皮钉)通过瞄准器穿过主钉杆部的通孔,且穿出主钉1,从不同角度将骨折两端交叉固定,固定钉7可埋入髌骨中,以减少钉帽凸出对患者的刺激,因固定钉7从骨折两端多角度植入,形成一个空间立体结构,保证了骨折稳定,优化的,通孔为光孔,所述通孔4的直径大于固定钉7的直径,因而未与固定钉7稳定连接,存在少量的间隙,骨折位置存在一定的微动量,会刺激骨折生长,加速愈合,解决了开放手术损伤较大的难题。
38.所述通孔4在主钉1上的分布可以是多种,不局限于沿主钉1轴线均匀分布在主钉1上呈多列,其分布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但在主钉1上沿轴线均匀分布呈多列且交错分布便于加工,且方便控制主钉1各部分的力学强度,因此,其为优选的方案。
39.优化的,所述锥形头5为平头结构或自攻结构,平头结构和自攻结构可与光面主钉或螺纹主钉进行相互搭配任意组合使用。
40.所述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还包括小骨折块固定钉(图中未示出),位于所述主钉1的尾端沿轴向设置有第二螺纹孔6,小骨折块固定钉与第二螺纹孔配合固定小骨折块,靠近第二螺纹孔6一侧,若存在小骨折块时,主钉1干部孔位又无法有效对其固定,此时第二螺纹孔6配合锁紧螺钉可用于固定小骨折块。
41.所述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的植入方法为:
42.先将主钉植入髌骨内,再结合瞄准器根据需要植入固定钉和/或小骨折块固定钉。
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创髌骨内固定装置,其结构采用微创理念设计,针对不同骨折类型,在相应骨折位置植入固定钉7,固定钉7能够进行辅助固定,因主钉1上的通孔4直径略大于固定钉7的钉杆直径,固定后骨折间会存在微动,利于刺激骨生长,促进骨折愈合,解决了开放手术损伤较大的难题;整体结构均采用微创疗法植入,且所有植入物均未凸出也不存在外露结构,减少软组织刺激,在提供稳定固定的同时,又在最小术中创伤的前提下,完成骨折固定的目的,术后患者根本感觉不到,解决了摩擦组织引起疼痛的难题;通过在主钉1的初始端上加工有第一螺纹孔2和定位槽3,方便进行多个方向的卡紧固定;位于主钉1的尾端加工有第二螺纹孔6,靠近第二螺纹孔6一侧,若存在小骨折块时,主钉1干部孔位又无法有效对其固定,此时第二螺纹孔6配合锁紧螺钉可用于固定小骨折块。
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