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2472发布日期:2022-02-23 20:51阅读:71来源:国知局
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


背景技术:

2.心肺复苏术简称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用于对出现急性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目的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行为。目前,大多数的心肺复苏主要以胸外按压为救助方式,通常包括机械和徒手,如此,由于其按压位置的局限性,且当患者年龄较大,或者患者存在胸肋骨骨折或胸廓畸形等胸外按压禁忌的情况时,直接限制了胸部按压技术的实施,贻误抢救时机,导致抢救不成功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也有出现以腹部按压来达到复苏的设备,但是此类设备自动化的结构复杂,规格较大,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旨在得到一种携带便利且可自动提压腹部的复苏设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包括:
5.提压主机,所述提压主机包括主机壳和设于所述主机壳内的控制装置与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具有穿出所述主机壳的驱动端;
6.提压头,所述提压头的一表面连接于所述驱动端,相对的另一表面开设有负压吸附槽,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提压头相对于所述主机壳做直线往复运动;
7.两支撑臂,两所述支撑臂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机壳相对的两侧;及
8.底板,所述底板具有相对的两底端,每一所述底端可拆卸连接于一所述支撑臂远离所述提压主机的端部。
9.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提压头包括相连接的连接轴和提压板,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驱动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提压板背离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开设所述负压吸附槽。
10.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槽,所述驱动端的周缘设有卡凸,所述驱动端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卡凸旋入所述卡槽内卡合。
11.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提压板呈五边形,且所述五边形的一角朝向垂直于两所述支撑臂的连线方向。
12.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丝杆及螺母,所述丝杆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所述丝杆与所述螺母转动连接,所述螺母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为驱动端。
13.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相连接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连接于所述电机的旋转轴,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
所述主动轮带动所述从动轮和丝杆转动。
14.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支撑臂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底板的两底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插接或卡扣连接。
15.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在垂直于其两端连线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支撑臂的宽度相匹配。
16.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呈弧线板状,且所述底板的中部朝向背离所述提压主机的方向凹设。
17.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支撑臂相对于所述提压主机可转动设置,两所述支撑臂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时,两所述支撑臂之间的转动夹角为最大限值。
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包括提压主机、提压头、两支撑臂以及底板,提压主机包括主机壳和设于主机壳内的控制组件和驱动组件,按压头由驱动组件驱动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相对于主机壳做直线往复运动,并结合负压吸附槽实现对腹部的按压提拉作用,结构简单,且从而可以节省人力,有效提高提压复苏效果。同时,两支撑臂分别连接于主机壳相对的两侧,底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撑臂远离提压主机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如此,该结构的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可以将底板与支撑臂分离,从而可以将底板与支撑臂合并收纳,减少储存空间并方便携带。同时,在使用时将患者先放于底板上时,然后再将两支撑臂与底板连接,无需搬运患者从中穿过,从而方便对患者进行救助,提高救助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的爆炸图;
22.图3为图1所示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中提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3所示提压头的正视图;
24.图5为图3所示提压头的仰视图;
25.图6为图1所示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中驱动组件的部分爆炸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0028][0029]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2]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3]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
[0035]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包括提压主机10、提压头30、两支撑臂40及底板50,所述提压主机10包括主机壳11和设于所述主机壳11内
的控制装置与驱动组件15,所述驱动组件15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具有穿出所述主机壳11的驱动端1551;
[0036]
所述提压头30的一表面连接于所述驱动端1551,相对的另一表面开设有负压吸附槽331,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15带动所述提压头30相对于所述主机壳11做直线往复运动;
[0037]
两所述支撑臂40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机壳11相对的两侧;所述底板50具有相对的两底端53,每一所述底端53可拆卸连接于一所述支撑臂40远离所述提压主机10的端部。
[0038]
本实施例中,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包括提压主机10、两支撑臂40和底板50,提压主机10包括主机壳11,用于保护内部的控制组件和驱动组件15,该主机壳11的形状可以是正方体、长方体或是圆柱体等等,在此不做限定。主机壳11的材质可以是塑料,结构稳定性好且方便加工,材质轻也可以减少提压主机10的整体重量。
[0039]
设置于主机壳11内的控制组件与驱动组件15电连接,进而可以使得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通过电动控制的方式实行机械提压救助。具体地,控制组件包括有电控板,电控板通过电路与驱动组件15连接,可控制驱动组件15带动提压头30向下按压和向上提拉的速度和次数,也即可以自动控制提压的频率。同时,电控板还可以自动判断起始位置来控制按压深度,例如,电控板连接有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的检测,开机后先控制提压头30向上移动,到达移动极限后,再开始向下移动,在刚接触到患者身体时定义为按压起始位置,根据按压标准控制提压头30向下按压的深度。可知,本技术中的上下方位是以底板50平放于水平面上,支撑臂40靠近提压主机10的一端为上端,支撑臂40连接底板50的一端为下端。
[0040]
连接于驱动组件15的驱动端1551的提压头30,可以随之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此处的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另一表面朝向患者,开设有负压吸附槽331,该负压吸附槽331可以设置一个,其深度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不能过小,否则起不到较好的提拉作用,当然,负压吸附槽331的尺寸也不能太大,否则提压头30过大会与人体的胸骨发生按压,不利于实施操作。此处,可选的,设定负压吸附槽331的开口形状为圆形,且直径50mm~80mm。又或者,负压吸附槽331设置多个,且呈阵列排列,每个负压吸附槽331的尺寸小,从而形成均匀的提拉效果。此外,为了提高按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压头30的材质可以是硅胶或塑料,或者在提压头30的外表面套设有硅胶垫。
[0041]
可以理解的,为了方便提压主机10和提压头30实现提压腹部的功能,两支撑臂40分别设于主机壳11的相对两侧,从而提供支撑。支撑臂40的形状可以是长条筒状或柱状或板状,此处可以设置支撑臂40为中空的板状,结构轻更加方便携带。且该结构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组装形成,在此不作限定。为了方便适应患者身型,支撑臂40的长度和两支撑臂40下端之间的间距根据成年人的身体比例进行设计,而上端之间的间距根据提压主机10的尺寸进行设定,因此支撑臂40的纵切面为弧线形,不占据过多的空间,也可以提高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的使用范围。底板50呈板状设置,其材质可以是金属或者塑料,结构强度高,有效提高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的结构稳定性。此处,底板50也是中空结构,由两块底壳组装形成,进一步减少整机重量,方便携带。当然,底板50的周边也可以倒角或者圆滑处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性。支撑臂40与底板5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插接或是螺纹连接等,在此不作限定。
[0042]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包括提压主机10、提压头30、两支
撑臂40以及底板50,提压主机10包括主机壳11和设于主机壳11内的控制组件和驱动组件15,按压头由驱动组件15驱动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相对于主机壳11做直线往复运动,并结合负压吸附槽331实现对腹部的按压提拉作用,使得腹腔形成负压吸引静脉血快速回到心脏,结构简单,且从而可以节省人力,有效提高提压复苏效果。同时,两支撑臂40分别连接于主机壳11相对的两侧,底板50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撑臂40远离提压主机10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如此,该结构的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可以将底板50与支撑臂40分离,从而可以将底板50与支撑臂40合并收纳,减少储存空间并方便携带。同时,在使用时将患者先放于底板50上时,然后再将两支撑臂40与底板50连接,无需患者从中穿过,从而方便对患者进行救助,提高救助效率。
[0043]
请结合图2和图3,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提压头30包括相连接的连接轴31和提压板33,所述连接轴31与所述驱动端1551可拆卸连接,所述提压板33背离所述连接轴31的表面开设所述负压吸附槽331。
[0044]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提压头30进行更换维修,设置提压头30与驱动端1551可拆卸连接,也即连接轴31与驱动端1551可拆卸连接,从而在提压头30受损时可以更换,提供便利性,同时也可以在收纳时将提压头30拆卸,以免出现磕碰撞击形成的损坏现象,便于携带。此处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插接等,在此不作限定。此处,提压板33大致呈板状,方便与患者腹部向贴合,负压吸附槽331开设与提压板33背离连接轴31的表面,从而在按压于腹部时可以将负压吸附槽331内的空气排出形成真空吸附,随着向上提起提压头30快速提拉腹部,使得腹腔形成负压吸引血液快速回流至心脏,继而实现心肺复苏的效果。
[0045]
此外,可选的,连接轴31与提压板33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结构强度高且稳定性好,有利于延长提压头30的使用寿命。
[0046]
请继续参照图3至图5,为了提高更换的便利性,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31开设有容纳槽311,所述容纳槽311的槽壁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槽313,所述驱动端1551的周缘设有卡凸1553,所述驱动端1551容纳于所述容纳槽311内,所述卡凸1553旋入所述卡槽313内卡合。
[0047]
本实施例中,设置连接轴31与驱动端1551为旋转卡合的连接方式,即连接轴31开设有容纳槽311,该容纳槽311的开口呈圆形,驱动端1551大致呈圆柱体,可以容纳于容纳槽311内,驱动端1551的周缘设有卡凸1553,容纳槽311的槽壁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槽313,该卡槽313并未环设连接轴31的周向一圈,从而可以具有了卡凸1553旋入卡槽313内的入口,如此,只需要插入驱动端1551,再旋转使得卡凸1553卡入卡槽313内即可,简单方便,有效提高连接的效率,从而在进行救助时能够提高组装效率,节约救助时间,同时也方便进行更换。
[0048]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稳定性,设置在连接轴31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卡槽313,在驱动端1551设置有两个卡凸1553,而两个卡槽313之间的间隔空隙则是卡凸1553的入口位置,通过旋转将两卡凸1553分别卡入卡槽313内,并形成稳定的卡合结构,从而提高连接轴31与驱动端1551的连接稳定性,保证提压头30的提压性能的稳定性,继而提高救助成功率。
[0049]
此外,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驱动端1551开设上述容纳槽311结构和卡槽313
结构,将连接轴31插入后旋转卡合。
[0050]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提压板33呈五边形,且所述五边形的一角朝向垂直于两所述支撑臂40的连线方向。
[0051]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对患者胸骨和肋骨的按压,设置提压板33呈五边形,且五边形的其中一个角朝向垂直于支撑臂40的连线方向,如此,可以使得该角的两个边对应胸腔骨的边缘位置,有效避开对胸骨或肋骨的按压,保证安全性救助。此处五边形可以是三角形和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拼合,从而通过下位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与腹部形状相匹配,符合人体解剖学生理特点,能够更加方便设置负压吸附槽331,更加有利于实现提压救助的效果。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在保证提压板33具有一个三角形的上端结构,下端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五边形、六边形或圆弧形等。
[0052]
请参照图2和图6,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15包括驱动件151、丝杆153及螺母155,所述丝杆153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151的驱动轴,所述丝杆153与所述螺母155转动连接,所述螺母155远离所述驱动件151的一端为驱动端1551。
[0053]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提压头30的稳定提压,驱动组件15包括驱动件151和与驱动件151连接的丝杆153及与丝杆153连接的螺母155,通过驱动件151带动丝杆153的转动实现螺母155的直线移动,该驱动方式能够实现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传动效率高,精度高,且能够实现匀速按压,有效提高提压效果,提高救助的有效性。具体地,驱动件151可以是步进或伺服电机,从而通过电动驱动提压头30进行提压,有效提高提压效率与深度的精准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保证提拉的力度和稳定性,进而实现心肺复苏的有效救助。当然,驱动件151与控制组件连接,可以通过电控电动方式实现提压深度与频率的控制,从而符合急救心肺复苏的按压标准,提高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的救助几率。
[0054]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15还包括相连接的主动轮157和从动轮159,所述主动轮157连接于所述电机的旋转轴,所述从动轮159与所述丝杆153连接,所述驱动件151驱动所述主动轮157带动所述从动轮159和丝杆153转动。
[0055]
本实施例中,为了对驱动件151的转速调节,驱动件151通过主动轮157和从动轮159的结构与丝杆153连接,即驱动件151的旋转轴连接有主动轮157,主动轮157与从动轮159相连接,从动轮159与丝杆153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将驱动件151的旋转运动传递到丝杆153上,并根据主动轮157与从动轮159的直径比调节驱动件151的转速和驱动朝向,可以进一步提高驱动的稳定性,并能够节约空间,避免在丝杆153的长度方向上过长,从而保证提压主机10的结构稳定性。此处,主动轮157与从动轮159的连接方式为皮带传动,噪音少且传动稳定性好。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链条或直接啮合传动。
[0056]
请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拆装效率,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支撑臂40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底板5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插接或卡扣连接。
[0057]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为插接或卡扣连接,可以不用拆装工具即可实现快速拆装,有效提高拆装的便利性和效率。例如,第一连接部可以是卡钩或是卡扣,第二连接部为卡孔,卡勾或卡扣卡入卡孔内连接,从而使得支撑臂40与底板50接触后自动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使得支撑臂40与底板50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减少设备的安装时间,提高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的救助效率。或者,第一连接部为插头,第二连接部为插
孔,将插头与插孔过盈配合。为了方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支撑臂40与底板50还设置有导向柱与导向孔,从而起到预定位作用,进一步提高连接的便捷性。
[0058]
当然,为了进一步方便底板50与支撑臂40拆卸,支撑臂40或底板50上设置有用于解锁卡扣连接的结构,拉动该结构即可使得卡扣与卡孔脱离,完成拆装,该连接结构省时省力。此外,为了方便手持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在支撑臂40上可设有手提部,用于手持施力,并将手提部设置靠近比重较大的提压主机10部分,进而使得救助者手持更加稳定,并可方便组装。提拉部可以是提拉孔、提拉凸起或提拉把手等。
[0059]
请再次参照图2,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50在垂直于其两端连线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支撑臂40的宽度相匹配。
[0060]
本实施例中,底板50呈长条板状,底板50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支撑臂40相连接。为了节省空间与材料,设置底板50的宽度与支撑臂40的宽度相匹配,也即两者的宽度相同,或者底板50的中部宽度略大于支撑臂40的宽度。此处,底板50放置于患者身下,通过患者自身的体重可以压住底板50,从而对支撑臂40和提压主机10也能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保证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在提压过程中的稳定性。
[0061]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50呈弧线板状,且所述底板50的中部朝向背离所述提压主机10的方向凹设。
[0062]
为了进一步提高舒适性,将底板50设置呈弧线板状,且底板50的中部朝向背离提压主机10的方向凹设,该结构的底板50更加符合人体背部的曲线,同时也方便与支撑臂40连接,且底板50与支撑臂40配合可以贴合于患者身体两侧,能够进一步提高提压的稳定性。
[0063]
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支撑臂40相对于所述提压主机10可转动设置,两所述支撑臂40连接于所述底板50的两端时,两所述支撑臂40之间的转动夹角为最大限值。
[0064]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小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的占用空间,设置支撑臂40与提压主机10转动连接,即支撑臂40相对于提压主机10可转动一定角度,在支撑臂40与底板50解除连接后,能够将两支撑臂40向提压主机10的中心线方向转动,从而合并两支撑臂40,有效节约空间,进一步提高携带的便利性。当然,为了保证支撑臂40与底板50在进行组装时的稳定性,设置支撑臂40与底板50连接后形成的夹角为转动的最大夹角,即,支撑臂40可由提压主机10的中心线位置向外侧打开,打开的极限位置即与底板50可实现连接的位置。
[0065]
当然,为了进一步控制按压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选的,每一支撑臂40上还连接有束缚带,支撑臂40上开设有连接孔,该束缚带穿设于连接孔内进行连接,并形成有束缚患者手腕的束缚孔,从而有效稳定患者,保证提压的准确性,提高提压效果。
[0066]
请参照图1,此外,为方便对控制组件和驱动组件15进行供电,主机壳11内或者支撑臂40内还设置有电池(未图示),从而可以在无需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实施救助,提高便利性。同时,为了方便监控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的工作状态,提压主机10还设有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与控制组件电连接,可以将控制组件控制的参数显示出来。可选的,主机壳11上设有显示屏17,该显示屏17与显示装置电连接,从而显示由控制组件发送的参数。且显示屏17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钮,方便用户进行相关的调节。
[0067]
本技术的自动腹部提压复苏机100作为急救设备,可选择背包进行收纳,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便于携带。使用时先取出底板50,放入患者背部,把提压主机10和支撑臂40
取出,插入底板50中,使提压头30对准患者胸部,点击电源开关开机后,即可进行救助,且提压效果好,有效保证救援的效率和准确率。
[006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