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耳组织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9667发布日期:2022-05-07 12:3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心耳组织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心耳组织夹。


背景技术:

2.af(atrial fibrilltion,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病症,其症状表现为不规律的心脏搏动。而非瓣膜性房颤是房颤中的一种高发类型。房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至1.5%,房颤的发病与左心耳有关。左心耳是心脏左心房的一个附属结构,呈狭长、弯曲的管状形态,有一狭窄的尖顶部。内有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房颤病人的左心耳入口明显增宽,心耳失去有效的规律收缩,心耳壁运动难以引起足够的左心耳排空,导致血液在左心耳淤积,进而容易形成血栓。在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与左心耳有关。
3.世界范围内的房颤患者达3,350万人,我国约有800万名房颤患者。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非常高,在中国,卒中是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房颤引起的卒中通常临床表现更为严重,死亡率更高,也更容易复发。
4.目前对于预防房颤病人中风主要有三个途径:1.抗凝药物治疗,如华法林,但应用华法林具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且须要频繁监测,禁忌症和副作用比较多,临床应用较为困难;2.外科切除左心耳,但由于这种方法的左心耳完全闭合率较低,既往研究显示完全切除左心耳的成功率最高约80%;3.左心耳封闭。例如经皮介入心内左心耳封堵术产品,一方面,如经皮导管左心耳封堵器,它的操作复杂,手术风险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验证等原因,尚未能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另一方面,也有也有一些心耳组织结构的封堵夹,夹臂采用钢性结构,直的无法弯曲,临床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心耳组织夹,可根据心耳组织塑形,操作简便,节约手术时间,因此更为安全。其技术方案如下:
6.心耳组织夹,包括:由可塑性变形材料制成的相互平行的两条夹臂,分别位于该两条夹臂的两端的弹性环;其中,所述两条夹臂的平行方向与所述弹性环的环形平面形成角度可调的线面夹角;所述弹性环上设有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两条夹臂相连,在所述两条夹臂张开的状态下,所述开口的两侧距离增大。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包括,包裹所述夹臂的高分子外保护管。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所述夹臂的表面开设有一排齿条,所述夹臂在折弯状态下,齿条内外侧弯曲半径自适应变化。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所述夹臂由内管和嵌入该内管的伸缩杆组成,所述内管的内壁设有板扣,所述伸缩杆表面开设有一排齿条,所述板扣的大小与所述齿条上的齿距相匹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所述可塑性变形材料为高分子材料、软态金属、镍钛合金
材料之一。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所述两条夹臂的平行方向与所述弹性环的环形平面形成角度可调的线面夹角为直角。
1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13.由可塑性变形材料制成的相互平行的两条夹臂可解决现存的问题,夹臂可按需折弯,使其可根据不同心脏差异进行调整,从而更贴合心脏心耳组织的弧度,达到完全夹闭心耳不留残腔的目的,这使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更强,能更好的适配不同大小的心耳。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分别位于该两条夹臂的两端的弹性环,弹性环与夹臂连接为夹臂提供夹紧力,夹臂可按需折弯用于夹闭左心耳,而所述弹性环上设有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两条夹臂相连,在所述两条夹臂张开的状态下,所述开口的两侧距离增大,所述弹性环产生的闭合所述开口的夹紧力也随之增大。其中,所述两条夹臂的平行方向与所述弹性环的环形平面形成角度可调的线面夹角,夹臂与弹性环之间可折弯,故而两者形成的线面夹角可以调节,以上可折弯的角度,有利于弹性环避让心耳旁边的其他心脏组织,尤其是避免跟骨骼组织相挤迫。故此,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心耳组织塑形,操作简便,节约手术时间,因此更为安全。
附图说明
14.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15.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16.图1是现有技术适用于心耳组织结构的封堵夹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一实施例的齿条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一实施例的齿条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一实施例的齿条结构示意图之三;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二实施例的内管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11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二实施例的内管结构示意图之二;
27.图12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二实施例的内管结构示意图之三;
28.图13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m封堵夹、n心耳组织、1夹臂、2弹性环、12高分子外保护管、13齿条、14内管、141板扣。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
行更详细的描述。
31.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32.图1是现有技术适用于心耳组织结构的封堵夹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结构心耳组织n封堵夹m存在弊端,在夹闭状态下心耳仍有残腔,适用性较差,术后效果欠佳。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图2所示。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的示意图,包括:由可塑性变形材料制成的相互平行的两条夹臂1,分别位于该两条夹臂1的两端的弹性环2;其中,所述两条夹臂1的平行方向与所述弹性环2的环形平面形成角度可调的线面夹角;所述弹性环2上设有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两条夹臂1相连,在所述两条夹臂1张开的状态下,所述开口的两侧距离增大,所述弹性环2产生的闭合所述开口的夹紧力也随之增大。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由图1、图3对比可知。由可塑性变形材料制成的相互平行的两条夹臂1可解决现存的问题,夹臂1可按需折弯,使其可根据不同心脏差异进行调整,从而更贴合心脏心耳组织n的弧度,达到完全夹闭心耳不留残腔的目的,这使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更强,能更好的适配不同大小的心耳。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分别位于该两条夹臂1的两端的弹性环2,弹性环2与夹臂1连接为夹臂1提供夹紧力,夹臂1可按需折弯用于夹闭左心耳,而所述弹性环2上设有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两条夹臂1相连,在所述两条夹臂1张开的状态下,所述开口的两侧距离增大,所述弹性环2产生的闭合所述开口的夹紧力也随之增大。其中,所述两条夹臂1的平行方向与所述弹性环2的环形平面形成角度可调的线面夹角,夹臂1与弹性环2之间可折弯,故而两者形成的线面夹角可以调节,以上可折弯的角度,有利于弹性环2避让心耳组织n旁边的其他心脏组织,尤其是避免跟骨骼组织相挤迫。故此,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心耳组织n塑形,操作简便,节约手术时间,因此更为安全。
35.图4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当中,包括,包裹所述夹臂1的高分子外保护管12。高分子外保护管12包裹着夹臂1和弹性环2用于保护人体心耳或心脏组织不被弹性环2或夹臂1划伤。
36.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夹臂1的表面开设有一排齿条13,所述夹臂1在折弯状态下,所述齿条13的齿距减少,齿条内外侧弯曲半径自适应变化,达到塑形效果。
37.图5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一实施例的齿条结构示意图之一;图6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一实施例的齿条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一实施例的齿条结构示意图之三。夹臂1表面采用以上齿条结构,能够使夹臂1保持一定刚性同时在外力作用下也可以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夹臂1可按需折弯。其中,图5为单侧开槽,图6为两侧开槽,图7为两侧交错开槽;该夹臂1的齿条结构不限于以上三种,所有通过开槽的形式从而实现弯折的结构都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38.图8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39.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夹臂1由内管14和嵌入该内管14的伸缩杆组成,所述内管14
的内壁设有板扣141,所述伸缩杆表面开设有一排齿条13,所述板扣141的大小与所述齿条13上的齿距相匹配。
40.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封堵夹m,其夹臂1长度无法调节,通用性差,易出现心耳夹夹臂1长度与心耳不匹配现象。本实施例提供长度可调的心耳组织夹,在以上可手动自由弯折功能的基础上还实现了夹臂1长度可调节功能,使其能够贴合不同心脏弧度,优化心耳夹与心房壁弧形适配程度,完全夹闭心耳,无残腔,适配不同人群心耳大小通用性更强。
4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二实施例的内管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1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二实施例的内管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2是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二实施例的内管结构示意图之三。如图10-12所示,夹臂1采用板扣141结构,该结构可使夹臂1在外力的作用实现调节长度功能,从而更好的适配心耳的尺寸,使用一种规格心耳夹即可匹配不同人群的心耳尺寸需求,通用性更强。图10为齿条13采用双侧卡槽时相应的内管14结构,图11为齿条13采用单侧卡槽时相应的内管14结构,图12为齿条13采用环形卡槽时相应的内管14结构,夹臂1结构不限于以上三种,所有通过板扣141的形式从而实现长度调节的结构都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42.夹臂1采用高分子材料、软态金属、镍钛合金材料之一,或其它能够保持一定刚性同时在外力作用下也可以塑性变形的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所述软态金属为软态不锈钢。软态不锈钢、镍钛合金等作为夹臂1,从而实现夹臂1可按需折弯。该夹臂1结构可以是管状,也可以是柱状,且不限于以上形状。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如图8所示,所述两条夹臂1的平行方向与所述弹性环2的环形平面形成角度可调的线面夹角为直角。
44.弹性环2与夹臂1之间的线面夹角可以是九十度,也可以是其他任意角度,且夹臂1两端的两个弹性环2与其形成的线面夹角可相同角度也可以不同角度。图13本实用新型心耳组织夹第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的一侧的弹性环2与夹臂1之间的线面夹角为九十度,而另一侧的弹性环2与该夹臂1之间的线面夹角为四十五度。弹性环2也采用高分子材料、软态金属、镍钛合金材料之一,或其它能够保持一定弹性同时在外力作用下也可以塑性变形的材料如:软态不锈钢、镍钛合金等,从而实现弹性环2在保持弹性的同时可按需折弯,弹性环2折弯的线面角度可以是九十度,也可以是四十五度,且不限于以上角度的任意角度。该线面夹角有助于增加弹性环2的柔韧性,提供更大幅度的弹力,使本实用新型更加耐用。
45.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