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53013发布日期:2022-05-17 15:3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


背景技术:

2.随着环境的影响,到了冬季,一些地区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另外,高海拔地区,高强度脑力工作者等等一些人群,都会有较大的吸氧需求。所以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吸氧,现有的吸氧大部分是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微压氧舱治疗,或者在家利用吸氧机进行吸氧;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吸氧一方面不方便,另一方面费用高,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费用,另外,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也不方便往返。吸氧机进行吸氧只能是对于暂时的缺氧进行缓解,不能够长时间的对身体供氧进行改善,效果不好。
3.微压氧舱是各种缺氧症的保健治疗设备,高压氧适用于以下疾病:煤气、硫化氢或沼气等有害气体中毒,脑血栓、脑出血、脑外伤、神经炎,脉管炎、糖尿病坏疽、难愈合的溃疡,胎儿发育不良、新生儿窒息,急性气栓症、减压病、高原病,突发性耳聋、美尼尔综合征或眩晕症。现有的氧舱系统,大多是医用高压氧舱、软体氧舱,没有为单人吸氧需求定制的微压氧舱系统。
4.现在的大型氧舱为密闭形,内部结构虽然科技含量高,但是对使用者来说,还是相对的简陋,不仅视觉空间密闭,且缺少娱乐设施,身心难以放松,治疗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包括立体式舱体,所述立体式舱体上连接有制氧装置及增压装置;所述立体式舱体上安装有可密封的舱门,所述舱门可内外同时开合,立体式舱体外安装有便于安装放置的压力缓释装置;所述立体式舱体内固定安装有座椅。
8.所述立体式舱体为椭圆柱形结构、圆柱形结构、或方形结构。
9.所述立体式舱体厚度为:60cm-120cm。
10.所述立体式舱体为钢材制成的舱体,所述舱体的正面和背面密封安装有透明舱盖,所述舱门固定于舱体上,与所述透明舱盖形成密封体。
11.所述透明舱盖为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盖体。
12.所述舱门通过转轴安装于舱体上,所述舱门闭合端安装有可内外开合的机械门栓。
13.所述机械门栓包括上插销和下插销,所述上插销的末端和下插销的顶端通过v形连接杆连接,控制上插销和下插销上下反向开合,所述上插销的顶端和下插销的末端分别与安装于立体式舱体的插件配合。
14.所述v形连接杆上连接有水平连杆,所述水平连杆上配合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上安装有门把手,当转动门把手,传动齿轮则带动水平连杆运动,拖到v形连接杆运动,从
而推拉上插销和下插销竖直运动,使得上插销和下插销插入或离开插件。
15.所述透明舱盖上安装有加强板筋。
16.所述压力缓释装置安装于立体式舱体1的侧面,具体包括用于运输的运输轮和缓冲放下的气压杆。
17.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舱体的结构简单立体,能够容纳一人进入进行高压或微压环境中进行吸氧,满足单个吸氧人员氧疗辅助、亚健康供氧、美容补氧、脑力劳动吸氧、保健吸氧的需要,另外,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运输方便,使得整个装置的成本降低,便于应用普及和推广,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多个安全措施,能够保证在突发状况下,也能够顺利释压,打开舱门,用户顺利离开。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立体式舱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正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后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机械门栓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机械门栓俯视图。
25.图中,1—立体式舱体;2—制氧装置;3—插件;4—舱门;5—气压杆;6—透明舱盖;加强板筋7—机械门栓;71—上插销;72—下插销;73—v 形连接杆;74—水平连杆;75—传动齿轮;76—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高压氧和微压氧不仅对众多疾病有治疗效用,通过调节压力值,也可达到很好的保健效果,并且在保健过程中不会产生在治疗时产生的不适感。保健是在一个在高压氧舱吸入超过1个大气压的纯氧的保健方法,在合适的高压环境下,通过提高吸入气中的氧浓度,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使组织内氧含量和储氧量相应增加,是一种有效改善、缓解和纠正机体缺氧状态的医疗措施,通过改善人体因为内因或者外因导致的缺氧症状,弥补人体内缺失的那一部分氧气,从而达到保健或者治疗的目的。但是,目前由于价位成本问题,家庭很难实现购买和使用高压氧舱吸入,使得氧舱的推广受到限制。为此,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能够满足人们对微压或高压环境吸氧的需求。
28.具体包括:立体式舱体1,所述立体式舱体1上连接有制氧装置2及增压装置;所述立体式舱体1上安装有可密封的舱门4,所述舱门4可内外同时开合,立体式舱体1外安装有便于安装放置的压力缓释装置;所述立体式舱体1内固定安装有座椅。
29.如图2、3、4所示,所述立体式舱体1为椭圆柱形结构、圆柱形结构、或方形结构。优选地,为了最大的利用空间,以及最佳承压角度考虑,以椭圆形结构最为合适,下面以该形状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30.具体的,所述立体式舱体1厚度为:60cm-120cm,长度为:140cm-200cm,高度为:120cm-200cm。所述舱体1为框架式结构,框架式结构的周边通过钢板进行密封焊接,所述舱体的正面和背面密封安装有透明舱盖6,所述舱门4安装于透明舱盖6上。
31.本实用新型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为半刚性结构,允许弹性变形,大幅度降低成本,受压结构采用圆弧过渡无应力集中,圆弧小的加厚以保证强度,圆弧大的或平面受压减小厚度允许弹性变形以降低成本。两侧透明,视野开阔不压抑,两侧采用pc或pe等高分子透明材料。无看护时非常安全,首先制氧机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无氧中毒无静电起火风险,其次压力使用电控,弹簧和重力泄压阀等多重控制手段控制在1.5大气压以下防止万一急剧泄压时产生减压症,再次在断电,睡着或其他紧急状态下自动打开舱门以防止缺氧。
32.所述透明舱盖6为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盖体,优选的,采用pe塑料材料为主,pe塑料即聚乙烯塑料,具有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尤其高频绝缘性),低压聚乙烯适于制作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高压聚乙烯适于制作薄膜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适于制作减震,耐磨及传动零件。超高分子量材料强度高耐压好。
33.如图5、6所示,所述舱门4通过转轴安装于舱体1上,所述舱门4闭合端安装有可内外开启的机械门栓7。
34.具体的,所述机械门栓7包括上插销71和下插销72,所述上插销71 的末端和下插销72的顶端通过v形连接杆73连接,控制上插销71和下插销72上下反向开合,所述上插销71的顶端和下插销72的末端分别与安装于立体式舱体1的插件3配合。所述v形连接杆73上连接有水平连杆74,所述水平连杆74上配合有传动齿轮75,所述传动齿轮75上安装有门把手 76,当转动门把手76,传动齿轮75则带动水平连杆74运动,拖到v形连接杆73运动,从而推拉上插销71和下插销72竖直运动,使得上插销71 和下插销72插入或离开插件3。
35.为了增加透明舱盖6的强度,使得增加时,减少其形变,所述透明舱盖 6上安装有加强板筋61,能够有效控制形变量。所述压力缓释装置安装于立体式舱体1的侧面,具体包括用于运输的运输轮和缓冲放下的气压杆5。
36.由于舱体在工作时候,是处于压力状态下,舱门无法打开,所以未了进一步确保突发状况时舱门顺利打开,所述紧急释压系统包括:紧急按钮,和压力释放系统,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在10秒内快速释放压力,打开舱门4。
37.本实用新型中,舱体在工作时,氧气的浓度约为30%;压力为1.3-1.5 个大气压;
3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舱体内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配置更加舒适的人性化配件,比如按摩座椅、可是电视、桌子等。一切以实际需求为主,该配置能够灵活的改变,任何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40.当需要吸氧时,开启制氧升压装置,达到设定参数后,用户进入仓体内,通过把手76,关闭舱门4,进行吸氧。当发生紧急情况时,通过紧急释压系统释放压力,打开舱门4,避免危险发生。
41.目前,通过实际应用得到,通过高压氧吸入,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急性气
栓症、某些有害气体中毒(液化气、硫化氢、汽油等)、窒息 (溺水、电击、自缢)、视网膜动脉栓塞、心肺复苏后急性脑功能障碍、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急性末梢循环障碍、重症脊髓损伤等都具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高压氧治疗为脑外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对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人立体式单人微压氧舱,适用于家庭,其成本低,节省空间,适合家庭推广和应用。
4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能了解到上述具体事实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某些部分所可能作出的改进、变动,体现的仍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实现的仍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