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中用人工血管

文档序号:31349994发布日期:2022-08-31 12:32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中用人工血管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中用人工血管。


背景技术:

2.累及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主动脉疾病常常需要应用人工血管来置换自身主动脉弓并行支架象鼻术。
3.目前人工血管种类较多,但操作时都要求必须先停止躯体循环血流后将支架血管置入降主动脉,再将支架血管、人工四分支血管和自体主动脉三者进行吻合,吻合难度大,手术时间较长,吻合口易出血。但较长时间停止躯体循环血流后,对于躯体各器官来说存在缺血缺氧损伤,严重者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且此处吻合口出血极难止血,在此期间患者容易失血量过大而导致病情危机。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中用人工血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中用人工血管。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包括主动脉支架血管,所述主动脉支架血管自远心端到近心端依次由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组成,所述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之间呈一体化结构;
8.所述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和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之间的连接处缝制有均匀环绕分布的带针手术缝线;
9.所述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外环面的顶部自近心端到远心端依次贯穿连接有弓部侧支一、弓部侧支二以及弓部侧支三,所述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对应弓部侧支二的外环面的1/4圆周处连接有弓部侧支四,所述弓部侧支一、弓部侧支二、弓部侧支三以及弓部侧支四与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的内部相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由降部螺纹状人工血管以及金属支架组成,所述金属支架均匀分布于降部螺纹状人工血管的内环面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支架均匀分布于降部螺纹状人工血管内壁上,提升降部螺纹状人工血管的支撑强度。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支架由若干个独立闭合波浪形环组成,所述金属支架与降部螺纹状人工血管整体构成直筒形或直径渐细的圆锥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支架能够设置呈直筒形或圆锥形,便于适配不同形
状的降部螺纹状人工血管,且波浪形的环状设计,结构稳定,便于缩紧收纳、释放。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动脉支架血管的直径为22mm-32mm,所述主动脉支架血管的长度为220mm-360mm,其中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长度为100-180mm和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的长度为80-140mm。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脉支架血管直径以及长度采用不定范围设计,进而利于进行不同手术病例的具体手术操作。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弓部侧支一、弓部侧支二、弓部侧支三以及弓部侧支四的直径为6mm-18mm,所述弓部侧支一、弓部侧支二、弓部侧支三以及弓部侧支四的长度为80mm-140mm。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弓部侧支一、弓部侧支二、弓部侧支三以及弓部侧支四的直径和长度的设置,能够适配不同的手术腔体积,以及不同的手术病例。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和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之间缝制的均匀环绕分布的带针手术缝线距弓部侧支三根部的距离为5-20mm,其针距为2-5mm,缝线粗细按usp标准为2/0-5/0,为不吸收线,缝线长为150-300mm,缝针为圆针,弧度为3/8弧或1/2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针手术缝线的针距,缝线、缝针的粗细、长度和弧度设计,能够适配不同的手术腔体积,不同的手术病例,以及不同的手术医生的技术特点和手术习惯。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取本结构,束缚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呈缩紧状态插入降部主动脉真腔并释放。随之,将带针手术缝线与自体主动脉弓远端的主动脉壁缝合一圈并打结。再通过弓部侧支四进行顺行灌注,恢复下半身循环,再完成左颈总动脉与弓部侧支二的吻合,恢复双侧脑灌注。再将本结构近端与原先处理主动脉近心端的人工血管的远端吻合,心脏复跳最后完成左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依次与本结构弓部侧支三、一吻合。
22.综上所述:该人工血管达到了在手术时,通过预缝的带针缝线直接与自体主动脉弓远端主动脉缝合打结,实现了吻合口快速密闭止血,减少出血风险,缩短躯体停循环时间的目的。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的剖切图。
26.图中:1、主动脉人工血管;2、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201、降部螺纹状人工血管;202、金属支架;3、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301、弓部侧支一;302、弓部侧支二;303、弓部侧支三;304、弓部侧支四;305、带针手术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参照图1-2,一种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中用人工血管,包括主动脉人工血管1,主动脉人工血管1自远心端到近心端依次由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2、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3组成,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2、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3之间呈一体化结构;
30.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2和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3之间的连接处缝制有均匀环绕分布的带针手术缝线305;
31.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3外环面的顶部自近心端到远心端依次连接有弓部侧支一301、弓部侧支二302以及弓部侧支三303,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3对应弓部侧支二302的外环面的1/4圆周处连接有弓部侧支四304,弓部侧支一301、弓部侧支二302、弓部侧支三303以及弓部侧支四304与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3的内部相连通。
32.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2由降部螺纹状人工血管201以及金属支架202组成,金属支架202均匀分布于降部螺纹状人工血管201的内环面上,金属支架202由若干个独立闭合波浪形环组成,金属支架202与降部螺纹状人工血管201整体构成直筒形或直径渐细的圆锥形,主动脉人工血管1的直径为22mm-32mm,主动脉人工血管1的长度为220mm-360mm,其中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2长度为100-180mm和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3的长度为80-140mm,弓部侧支一301、弓部侧支二302、弓部侧支三303以及弓部侧支四304的直径为6mm-18mm,弓部侧支一301、弓部侧支二302、弓部侧支三303以及弓部侧支四304的长度为80mm-140mm。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2和弓部主动脉四分支人工血管3之间缝制的均匀环绕分布的带针手术缝线305距弓部侧支三303根部的距离为5-20mm,针距为2-5mm,缝线粗细按usp标准为2/0-5/0,为不吸收线,缝线长为150-300mm,缝针为圆针,弧度为3/8弧或1/2弧。
33.工作原理:在手术时,经右侧腋动脉插管进行灌注,心脏停跳后可在降温期间先处理主动脉近心端病变,如行主动脉根部替换及冠状动脉开口移植、保留主动脉窦的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替换、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置换或单纯升主动脉置换等手术。完成升主动脉近心端操作后,深低温、停循环,经右腋动脉单侧脑灌注,切开主动脉弓,取主动脉人工血管1,束缚降部主动脉支架血管2呈缩紧状态插入降部主动脉真腔并释放。然后,将带针手术缝线305与自体主动脉弓远端主动脉壁缝合一圈并打结。
34.再通过弓部侧支四304进行顺行灌注,恢复下半身循环,再完成左颈总动脉与弓部侧支二302的吻合,恢复双侧脑灌注。再将本结构近端与原先处理主动脉近心端的人工血管的远端吻合。复温、左心及人工血管内排气,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心脏复跳。继续吻合左锁骨下动脉与弓部侧支三303的吻合,无名动脉与弓部侧支一301的吻合,完成弓部重建手术;
35.综上所述:该人工血管达到了在手术时,通过预缝的带针缝线直接与自体主动脉弓远端主动脉缝合打结,实现了吻合口快速密闭止血,减少出血风险,缩短躯体停循环时间的目的。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