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49235发布日期:2022-04-21 23:4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静脉输液也就是俗称的“点滴”,儿童患者在静脉输液时,大多都喜欢乱动,如此,不利于医护人员对儿童患者的手部扎针。
3.专利公开号为cn112755314a,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包括旋转底座,旋转底座的顶部中心处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支撑连接有控制盒,控制盒的两侧顶部对称安装有输液管固定机构,控制盒的顶部对称安装有与输液管固定机构位置相对应的机械爪,控制盒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输液瓶转动机构,本方案通过设置的多个输液瓶夹持机构可以对需要输液的多个输液瓶进行事先固定,利用红外光电感应开关可以对输液管中流动的药液进行感应,在需要更换输液瓶输入不同药液时,利用输液瓶转动机构配合机械爪可以快速将输液管的瓶塞穿刺器刺入需要更换的输液瓶内,整个过程可以自动完成,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但该装置在输液时,无法给儿童患者的手部进行加热,导致冰冷的药液进入儿童患者的体内,会引起儿童患者的不适,进而导致儿童患者容易哭闹。
4.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对儿童患者的手部进行加热的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以克服现有的装置无法对儿童患者的手部进行加热,导致冰冷的药液进入儿童患者的体内,会引起儿童患者的不适的缺点。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包括有:第一框体;第一固定柱,第一框体下部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固定柱;第二夹具,两个第一固定柱下侧均连接有第二夹具;第一夹具,两个第二夹具后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夹具,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配合能够将本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固定在病床上;螺丝杆,两个第一夹具前侧均与同侧的第二夹具前侧之间螺纹式安装有能够拆卸的用于对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进行固定的螺丝杆;第二固定柱,第一框体左侧均匀间隔连接有三个第二固定柱;第二框体,三个第二固定柱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二框体;第一托板,第一框体上部与第二框体上部之间连接有用于放置手臂的第一托板;调节机构,第一托板左侧设有用于支撑手臂的调节机构;隔离机构,第一托板中部设有用于对儿童患者的手臂进行加热的隔离机构。
7.进一步地,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二托板,第一托板左侧滑动式连接有用于支撑手臂的第二托板;第一卡块,第一托板左部前后对称滑动式连接有用于对第二托板进行限位的第一卡块;第一直线弹簧,两个第一卡块均与第一托板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一直线弹簧。
8.进一步地,隔离机构包括有:滑块,第一托板底部开有滑槽,滑槽内部左侧滑动式连接有滑块;隔离框,滑块底部连接有用于阻挡儿童患者的视线的隔离框;加热箱,隔离框内顶部连接有用于对儿童患者的手臂进行加热的加热箱。
9.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用于对儿童患者的手臂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柱,隔离框底部连接有第三固定柱;拉绳,第三固定柱下侧设有拉绳;第四固定柱,第一托板底部左侧前后对称连接有第四固定柱;绕线轮,两个第四固定柱下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用于对拉绳进行收卷的绕线轮,拉绳的一端绕接在绕线轮上;发条,绕线轮前侧与前侧的第四固定柱之间连接有发条;第五固定柱,第一托板底部左后侧连接有第五固定柱;转轴,第五固定柱下侧转动式连接有转轴;直齿轮,转轴右侧连接有直齿轮;锥齿轮,转轴右侧与绕线轮后侧均连接有锥齿轮,两个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六固定柱,第一托板左前侧连接有第六固定柱;弧形杆,第六固定柱底部前侧连接有用于起导向作用的弧形杆;限位环,弧形杆上滑动式连接有用于对儿童患者的手臂进行限位的限位环;弧形弹簧,弧形杆前上侧套有弧形弹簧,弧形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环和第六固定柱连接;弧形齿条,限位环内部嵌入式安装有用于带动限位环移动的弧形齿条,弧形齿条与直齿轮啮合。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用于对隔离框进行限位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二卡块,隔离框底部右侧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二卡块;第七固定柱,第一托板底部右侧连接有第七固定柱;拉杆,第七固定柱下侧滑动式连接有拉杆,拉杆下侧与第一框体滑动式连接;第三卡块,拉杆顶部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三卡块,两个第二卡块均与同侧的第三卡块移动后接触用于对隔离框进行限位的;第二直线弹簧,拉杆上部前后两侧均套有第二直线弹簧,两个第二直线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同侧的第三卡块和第七固定柱连接。
1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用于放置药瓶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有:固定板,第二托板左下侧连接有固定板;第八固定柱,固定板左侧连接有第八固定柱;
滑杆,第八固定柱左侧设有用于起导向作用的滑杆;第三托板,滑杆上部滑动式连接有用于支撑药瓶的第三托板;第三直线弹簧,第三托板顶部前后两侧均与滑杆上侧之间连接有第三直线弹簧;限位架,第三托板顶部连接有用于对药瓶进行限位的限位架。
12.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用于对输液管进行限位的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有:限位板,第三托板前后对称连接有限位板;固定套,滑杆下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两个固定套;限位杆,四个固定套内部均滑动式连接有限位杆,四个限位杆均穿过滑杆;限位套,竖向同侧的两个限位杆内侧之间均连接有用于对输液管进行限位的限位套;第四直线弹簧,四个限位杆内侧均与滑杆之间连接有第四直线弹簧。
13.进一步地,两个限位板中部均为斜面设置。
14.本发明具有以下至少一个优点:1、本发明通过设有加热箱,使得加热箱对儿童患者的手臂和药液进行加热,如此,可避免天气较冷时,药液太凉会让儿童患者感到不适,同时也可加速血液的流动。
15.2、本发明通过拉绳带动绕线轮转动,进而带动锥齿轮、转轴和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弧形齿条和限位环往后上侧移动,如此,使得限位环可对儿童患者的手臂进行限位,在医护人员对儿童患者扎针时,可避免儿童患者乱动,进而提高本装置的安全性。
16.3、本发明通过第三卡块对第二卡块进行限位,如此,可达到对隔离框限位的目的,无需借助工具对隔离框进行限位。
17.4、本发明通过在第三直线弹簧的缓冲作用下,在药瓶往下掉落至第三托板上时,第三托板会往下移动,以此来卸除药瓶下落的冲击力,如此,可避免药瓶破裂,进而可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18.5、本发明通过设有限位套,使得限位套可对输液管进行限位,如此,可避免因输液管太长,而导致容易被外界因数拉扯,安全性较低。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的调节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的隔离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的限位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的b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的限位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的c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的固定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发明的d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本发明的升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4为本发明的防护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5为本发明的e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号:1_第一夹具,2_第二夹具,3_螺丝杆,4_第一固定柱,5_第一框体,6_第二固定柱,7_第二框体,8_第一托板,9_调节机构,91_第二托板,92_第一卡块,93_第一直线弹簧,10_隔离机构,101_隔离框,102_滑块,103_加热箱,11_限位机构,111_第三固定柱,112_拉绳,113_绕线轮,114_发条,115_第四固定柱,116_锥齿轮,117_直齿轮,118_第五固定柱,119_转轴,1110_限位环,1111_弧形齿条,1112_第六固定柱,1113_弧形弹簧,1114_弧形杆,12_固定机构,121_第二卡块,122_第七固定柱,123_第三卡块,124_第二直线弹簧,125_拉杆,13_升降机构,131_固定板,132_第八固定柱,133_滑杆,134_第三托板,135_第三直线弹簧,136_限位架,14_防护机构,141_限位板,142_限位杆,143_限位套,144_第四直线弹簧,145_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包括有第一夹具1、第二夹具2、螺丝杆3、第一固定柱4、第一框体5、第二固定柱6、第二框体7、第一托板8、调节机构9和隔离机构10,第一框体5下部左右对称焊接有第一固定柱4,两个第一固定柱4下侧均焊接有第二夹具2,两个第二夹具2后侧均铰接有第一夹具1,两个第一夹具1前侧均与同侧的第二夹具2前侧之间螺纹式安装有能够拆卸的螺丝杆3,螺丝杆3用于对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进行固定,第一框体5左侧均匀间隔通过螺栓固接有三个第二固定柱6,三个第二固定柱6左侧之间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二框体7,第一框体5上部与第二框体7上部之间焊接有第一托板8,第一托板8用于放置手臂,第一托板8左侧设有调节机构9,调节机构9用于支撑手臂,第一托板8中部设有隔离机构10,隔离机构10用于对儿童患者的手臂进行加热。
36.请参阅图1、图4和图5,调节机构9包括有第二托板91、第一卡块92和第一直线弹簧93,第一托板8左侧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托板91,第二托板91用于支撑手臂,第二托板91右部前后两侧均开有三个卡槽,第一托板8左部前后对称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卡块92,第一卡块92与第二托板91的卡槽可以滑动配合,第一卡块92用于对第二托板91进行限位,两个第一卡块92内侧均与第二托板91接触,两个第一卡块92均与第一托板8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一直线弹簧93。
37.请参阅图1和图6,隔离机构10包括有隔离框101、滑块102和加热箱103,第一托板8底部开有滑槽,滑槽内部左侧滑动式连接有滑块102,滑块102底部焊接有隔离框101,隔离框101用于阻挡儿童患者的视线,隔离框101内顶部通过螺栓固接有加热箱103,加热箱103用于对儿童患者的手臂进行加热。
38.使用时,医护人员将螺丝杆3取出,然后再转动第一夹具1,将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与儿童患者的病床扶手接触,随后再反转第一夹具1,使得第一夹具1与第二夹具2配合将本装置固定在儿童患者的病床上,随后将螺丝杆3复位,使得螺丝杆3对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进行固定,随后儿童患者将手臂放在第一托板8上,使得手掌位于隔离框101内部,由
于儿童患者的年龄段不同,所以手臂的长短也不同,如此,医护人员可根据儿童患者手臂的长短对第二托板91的位置进行调节,医护人员手动将第一卡块92往外侧拉动,此时第一直线弹簧93被拉伸,使得第一卡块92与第二托板91分离,随后医护人员将第二托板91根据儿童患者手臂的长短进行左右调节,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松开第一卡块92,此时第一直线弹簧93复位,带动第一卡块92往内侧移动复位,使得第一卡块92卡进相应的卡槽内,如此,可对第二托板91进行限位,避免第二托板91自行移动,而导致无法对儿童的手臂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第二托板91抵住儿童患者的大臂,同时对大臂进行支撑,医护人员手动将加热箱103打开,并往右移动隔离框101,隔离框101带动滑块102和加热箱103往右移动,使得加热箱103位于儿童患者手背上方,进而使得加热箱103对儿童患者的手部和药液进行加热,如此,可避免天气较冷时,药液太凉会让儿童患者感到不适,同时也可加速血液的流动,随后医护人员对儿童患者进行扎针,医护人员给儿童患者扎针时,隔离框101起到了一定的阻挡视线效果,进而可避免儿童患者看见医护人员扎针会害怕,输液完毕后,医护人员将针拔出,随后关闭加热箱103,手动将隔离框101、滑块102和加热箱103往左移动复位,随后儿童患者将手臂移下本装置即可。
39.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请参阅图1、图7、图8、图9和图10,还包括有限位机构11,限位机构11用于对儿童患者的手臂进行限位,限位机构11包括有第三固定柱111、拉绳112、绕线轮113、发条114、第四固定柱115、锥齿轮116、直齿轮117、第五固定柱118、转轴119、限位环1110、弧形齿条1111、第六固定柱1112、弧形弹簧1113和弧形杆1114,隔离框101底部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三固定柱111,第三固定柱111下侧设有拉绳112,第一托板8底部左侧前后对称通过螺栓固接有第四固定柱115,两个第四固定柱115下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绕线轮113,绕线轮113用于对拉绳112进行收卷,拉绳112的一端绕接在绕线轮113上,绕线轮113前侧与前侧的第四固定柱115之间连接有发条114,第一托板8底部左后侧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五固定柱118,第五固定柱118下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轴119,转轴119右侧通过键连接有直齿轮117,转轴119右侧与绕线轮113后侧均通过键连接有锥齿轮116,两个锥齿轮116相互啮合,直齿轮117位于左侧的锥齿轮116左侧,第一托板8左前侧焊接有第六固定柱1112,第六固定柱1112位于第二框体7右侧,第六固定柱1112底部前侧焊接有弧形杆1114,弧形杆1114用于起导向作用,弧形杆1114上滑动式连接有限位环1110,限位环1110用于对儿童患者的手臂进行限位,弧形杆1114前上侧套有弧形弹簧1113,弧形弹簧1113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环1110和第六固定柱1112连接,限位环1110内部嵌入式安装有弧形齿条1111,弧形齿条1111用于带动限位环1110移动,弧形齿条1111与直齿轮117啮合。
40.当隔离框101往右移动时,带动第三固定柱111往右移动,第三固定柱111对拉绳112进行拉扯,通过拉绳112带动绕线轮113转动,此时发条114形变,进而带动两个锥齿轮116转动,左侧的锥齿轮116带动转轴119和直齿轮117转动,进而带动弧形齿条1111往后上侧移动,进而带动限位环1110往后上侧移动,使得限位环1110与第六固定柱1112接触,此时弧形弹簧1113被拉伸,使得限位环1110对儿童患者的手臂进行限位,如此,医护人员在对儿童患者扎针时,可避免儿童患者乱动,随后医护人员借助工具对隔离框101进行限位,输液完毕后,将工具取走,此时弧形弹簧1113复位,带动限位环1110和弧形齿条1111复位,进而带动直齿轮117、转轴119和锥齿轮116反转复位,同时发条114复位,带动绕线轮113反转复
位,使得绕线轮113对拉绳112进行收卷,进而通过拉绳112带动第三固定柱111和隔离框101往左移动复位,如此,便无需人们手动控制隔离框101往左移动复位。
41.请参阅图1、图11和图12,还包括有固定机构12,固定机构12用于对隔离框101进行限位,固定机构12包括有第二卡块121、第七固定柱122、第三卡块123、第二直线弹簧124和拉杆125,隔离框101底部右侧前后对称焊接有第二卡块121,第一托板8底部右侧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七固定柱122,第七固定柱122下侧滑动式连接有拉杆125,拉杆125下侧与第一框体5滑动式连接,拉杆125顶部前后对称焊接有第三卡块123,两个第二卡块121移动后均与同侧的第三卡块123接触,拉杆125上部前后两侧均套有第二直线弹簧124,两个第二直线弹簧124的两端分别与同侧的第三卡块123和第七固定柱122连接。
42.当隔离框101往右移动时,带动第二卡块121往右移动,当第二卡块121往右移动至与第三卡块123接触时,挤压第三卡块123,使得第三卡块123往下移动,进而带动拉杆125往下移动,此时第二直线弹簧124被压缩,当第二卡块121往右移动至与第三卡块123分离时,此时第二直线弹簧124复位,带动拉杆125和第三卡块123往上移动复位,使得第三卡块123对第二卡块121进行限位,进而达到对隔离框101限位的目的,需要隔离框101复位时,医护人员手动将拉杆125往下拉动,拉杆125带动第三卡块123往下移动,此时第二直线弹簧124被压缩,使得第三卡块123与第二卡块121分离,此时隔离框101带动第二卡块121往左移动复位,随后医护人员松开拉杆125,此时第二直线弹簧124复位,带动拉杆125和第三卡块123往上移动复位,如此,医护人员便无需借助工具对隔离框101进行限位。
43.请参阅图1和图13,还包括有升降机构13,升降机构13用于放置药瓶,升降机构13包括有固定板131、第八固定柱132、滑杆133、第三托板134、第三直线弹簧135和限位架136,第二托板91左下侧焊接有固定板131,固定板131左侧焊接有第八固定柱132,第八固定柱132左侧设有滑杆133,滑杆133起导向作用,滑杆133上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托板134,第三托板134用于支撑药瓶,第三托板134顶部前后两侧均与滑杆133上侧之间连接有第三直线弹簧135,第三托板134顶部焊接有限位架136,限位架136用于对药瓶进行限位。
44.医护人员可将药瓶瓶口朝下放入限位架136内,使得药瓶位于第三托板134上,第三直线弹簧135在此起缓冲作用,在药瓶往下落至第三托板134上时,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第三托板134会带动限位架136往下移动,此时第三直线弹簧135被拉伸,以此来卸除药瓶下落的冲击力,如此,可避免药瓶破裂,进而可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药瓶内的药液输完后,医护人员手动将药瓶取出,此时第三直线弹簧135复位,带动第三托板134和限位架136往上移动复位。
45.请参阅图1、图14和图15,还包括有防护机构14,防护机构14用于对输液管进行限位,防护机构14包括有限位板141、限位杆142、限位套143、第四直线弹簧144和固定套145,第三托板134前后对称焊接有限位板141,两个限位板141中部均为斜面设置,滑杆133下部前后两侧均焊接有两个固定套145,四个固定套145内部均滑动式连接有限位杆142,四个限位杆142均穿过滑杆133,上侧的两个限位杆142外侧均开有限位槽,两个限位板141均与同侧的限位槽移动后接触,竖向同侧的两个限位杆142内侧之间均焊接有限位套143,限位套143用于对输液管进行限位,两个限位套143相接触,四个限位杆142内侧均与滑杆133之间连接有第四直线弹簧144。
46.药瓶落至第三托板134上面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三托板134往下移动,进而带动
限位板141往下移动,当限位板141往下移动至与上侧的限位杆142接触时,使得限位板141卡进限位槽内,然后限位板141停止继续往下移动,如此,可对限位杆142进行限位,避免限位杆142会被轻易拉开,随后医护人员手动将第三托板134往下按压,第三托板134带动限位板141继续往下移动,由于限位板141中部为斜面设置,所以,在限位板141的导向作用下,使得上侧的限位杆142往外侧移动,进而带动限位套143和下侧的限位杆142往外侧移动,此时第四直线弹簧144被压缩,随后医护人员将输液管放在限位套143之间,随后松开第三托板134,此时第三托板134往上移动带动限位板141往上移动,同时第四直线弹簧144复位,带动限位杆142和限位套143往内侧移动复位,使得限位套143对输液管进行限位,如此,可避免因输液管较长,而导致容易被外界因素拉扯,当药液瓶内的药液慢慢减少时,重力随之慢慢减小,此时限位套143带动限位板141缓慢往上移动复位,使得限位板141与上侧的限位杆142分离,随后医护人员将药瓶取走即可,需要将输液管取出时,手动将限位套143和限位杆142往外侧移动,此时第四直线弹簧144被压缩,使得限位套143松开输液管,随后松开限位套143,此时第四直线弹簧144复位,带动限位杆142和限位套143往内侧移动复位。
47.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