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参术三仙脾胃膏的药物及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8900发布日期:2022-06-22 01:0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医疗养生保健类贴膏剂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参术三仙脾胃膏的药物及制法。


背景技术:

2.脾胃失调又称脾胃病,被称为千古难治之病。中医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所有生命活动都有赖于脾胃的运行,脾胃失调,百病生。
3.脾胃失调多由机体素虚,加之内外之邪乘虚侵袭,主要为饮食所伤,情志不遂,寒温不适,药物损伤,痰饮内停,致脾胃纳运失司,升降失调,进而导致寒凝、痰浊、血瘀、湿热等病理变化。虽病邪有寒热之辩,病机有虚实之分,但临床实际以寒热夹杂,虚实并见者多见。一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一阴一阳,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相反相成,脾胃同病,易见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证;另一方面,脾胃乃易虚易实之脏腑,每为饮食所伤,或为六淫所感,亦可为情志所累,故气滞、血瘀、热蕴、湿阻、痰凝等邪实之证常与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等正虚之证兼见。
4.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加剧,又崇尚风尚、生活无度、多静少动,易肠胃积滞、宿食不化,从而使得脾胃失调者逐年增加,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脾胃失调需要长期调养,但在调养治疗上存在西医以抗生素类的药物为主进行治疗,往往治标不治本;中医虽注重病机调理,却以汤药为主,不便于患者长期调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术一种参术三仙脾胃膏的药物及制法旨在提供一种用常规中药材及药食两用中药材配合适量基质制成外用贴膏剂,对于脾胃调养安全有效且便于长期调养。贴膏是中药外用的一种,在我国发展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归经、功效及主治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通过体外贴敷、透皮吸收内传经络,起到消食化积、调养脾胃气机达到调养脾胃病之目的。我国医学家就有言:“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现实生活中膏药被更广泛的应用于医疗保健养生领域。
6.本发明在经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后,提供以党参、炒白术、炒苍术、焦三仙、陈皮、炙厚朴、枳实、小茴香、干姜为主的贴膏及制法。
7.本发明所述一种参术三仙脾胃膏的药物及制法,所述贴膏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燥湿利水、化浊降脂,理气和胃、破气消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达到调理脾胃气机的作用,对脾胃虚弱、食积气滞,消化不良,纳食不香、腹胀便秘、脘腹胀满,痰湿肥胖有明显作用。
8.本发明所述一种参术三仙脾胃膏的药物及制法,所述药物包括:党参、炒白术、炒苍术、焦三仙、陈皮、炙厚朴、枳实、小茴香、干姜。
9.本发明所述一种参术三仙脾胃膏的药物及制法,所述药物按组份记分别为:党参
9-30份、炒白术6-12份、炒苍术3-9份、焦三仙30-60份、陈皮3-10份、炙厚朴3-10份、枳实3-10 份、小茴香3-6份、干姜3-10份。
10.本发明所述一种参术三仙脾胃膏的药物及制法进一步方案,所述药物按组份记分别为:党参10份、炒白术15份、炒苍术5份、焦三仙30份、陈皮10份、炙厚朴10份、枳实10 份、小茴香5份、干姜5份。
11.本发明所述一种参术三仙脾胃膏的药物及制法,所述的药物为贴膏剂,将所述药物制成贴膏,便于使用,使用中不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
12.本发明所述参术三仙脾胃膏的药物及制法,所述的药物各药材药理药效:
13.【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用量9~30g。
14.【炒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生白术主要燥湿利水,炒白术主要补气健脾止泻。用量6~12g。
15.【炒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生苍术的温燥之性较强,主要用于风湿痹痛,炒苍术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燥湿作用,可以用于脾胃寒湿等脾胃病症。用量3~9g。
16.【焦三仙】由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三味等量组成。三药合用,能明显地增强消化功能。其中:焦麦芽有很好的消化淀粉类食物的作用;焦山楂善于治疗肉类或油腻过多所致的食滞;焦神曲则利于消化米面食物。用量30-90g。
17.【麦芽】甘,平。归脾、胃经。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肝郁胁痛,肝胃气痛。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用于脾虚食少。焦麦芽有很好的消化淀粉类食物的作用,用于消食化滞、食积不消,脘腹胀痛。消食用10~15g。
18.【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用量9~12g。
19.【神曲】性温,归脾胃经。由全麦粉和其他药物(青蒿、苍耳、辣蓼、杏仁、赤小豆)混合后经发酵而成,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的功效。主要用于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以及妇人产后淤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等病证。单块神曲,即原药杂经炒制,直接泡服,有健脾开胃,发散等作用;麸炒神曲,气味甘香,以治醒脾和胃为主,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纳食不香,肠鸣泄泻;焦神曲气香,利于消化米面食物,长于健脾开胃。用量9~12g。
20.【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用量3~10g。
21.【炙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炙厚朴消除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用量 3~10g。
22.【枳实】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用量3~10g。
23.【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用量3~6g。
24.【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用量3~10g。
具体实施方式:
25.通过以下实施例对发明的一种参术三仙脾胃膏的药物及制法的步骤和功效做以说明:
26.实施步骤:
27.1、将本发明所述一种参术三仙脾胃膏的药物及制法,按:党参10份、炒白术15份、炒苍术5份、焦三仙30份、陈皮10份、炙厚朴10份、枳实10份、小茴香5份、干姜5份的比例进行备料。
28.2、将步骤1中12味中药材进行混合粉碎,粉碎细度≥100目。
29.3、按步骤2混合粉量分别称取适量的甘油、食用胶、水、凡士林混合制膏料。
30.4、将步骤3中的膏料压制成片材,切成规则的方形或圆形贴。
31.5、选取医用胶带或透气pu膜胶带作为固定物,胶带内应含有比胶带小3-4cm防渗层和同胶带同尺寸大小的保护层离型纸或离型膜,另外应随胶带配备有比胶带小3-4cm护扶无纺布。
32.6、将步骤4中膏贴贴于步骤5中医用胶还防渗层中央,并在膏贴上加盖护肤层无纺布后盖上保护层。
33.7、用法用量,撕去贴膏保护层离型纸直接贴于相应穴位(主穴神阙、关元、中脘;配穴胃腧、脾腧),每次选取2-3个穴位,每贴贴敷12小时弃除,间隔12小时左右再进行下次贴敷,一周为一个贴敷周期。
34.8、疗效观察:本发明临床疗效观察: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以一种参术三仙脾胃膏的药物及制法所制贴膏临床观察例共100人,有效率达95%。
35.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或法人(除本发明申请人外)在本发明启示下都可得出其它各种形式产品,但不论在结构形状或尺寸大小上或者是原辅料配合比例上做任何变化,凡是与本发明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