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心内科护理用监护仪

文档序号:32052206发布日期:2022-11-04 18:0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心内科护理用监护仪

1.本发明涉及医疗机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心内科护理用监护仪。


背景技术:

2.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3.但是目前为了保护心内科患者的安全,实时得到其的阶段性数据,了解其的安全状况,则会使用心内科护理用监护仪,获得心脏跳动的电信号,进而了解到患者的真实情况,而光从患者的心脏部位电信号无法完全看出患者的真实情况,对医生的判断准确性起到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心内科护理用监护仪。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心内科护理用监护仪,通过光的反射作用,呼吸运动引起的胸腹部高度的微小改变会使得接收板上光点在接收板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运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心内科护理用监护仪,包括监护机构,心脏检测机构和呼吸检测机构,所述监护机构包括设备外框架,所述设备外框架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圆形推动杆,所述圆形推动杆的底端卡接有活动挤压柱,所述圆形推动杆的外侧卡接有联动推动架,所述活动挤压柱的底端设置有下移支撑架,所述下移支撑架的两侧设置有扭矩弹簧柱,所述扭矩弹簧柱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双导轮推动杆,所述双导轮推动杆的两侧卡接有弹簧块,所述弹簧块的外侧设置有压电感应块,所述压电感应块的底端设置有阀位制动块;所述心脏检测机构包括支撑底座架,所述支撑底座架的内侧插接有伸缩滑块,所述伸缩滑块的一侧卡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卡位块,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侧卡接有伸缩滑杆,所述伸缩滑杆的外侧插接有卡位伸缩杆,所述滑动卡位块的内侧插接有竖向导轨架,所述竖向导轨架的底端设置有信号传输块,所述导轨架的外侧卡接有导轨架;所述呼吸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外架,所述检测外架的一侧设置有气囊架,所述检测外架的一侧卡接有感应调位块,所述感应调位块的一侧卡接有呼吸管连接端,所述感应调位块的底端设置有气囊调位架,所述检测外架远离气囊架的一侧卡接有呼吸传气管道,所述感应调位块的顶端插接有呼吸管连接端,所述呼吸管连接端的底端卡接有活动气囊,所述气囊调位架的内侧设置有气管柱,所述气管柱的内侧插接有推柱块,所述推柱块的两侧焊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导轨架,所述导轨架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曲形移动
板,所述曲形移动板的顶端设置有电性连接块,所述曲形移动板的底端卡接有辅助曲形推杆;所述心脏检测机构的底端焊接有护理用监护仪支撑机构,所述监护机构设置在护理用监护仪支撑机构的一侧,所述呼吸检测机构焊接在护理用监护仪支撑机构的另一侧;所述联动推动架卡接在导轨架的外侧,所述呼吸传气管道卡接在设备外框架的外侧。
6.采用上述方案,导轨架通过推块带动推柱块从气管柱中向下移动,气管柱将患者呼吸面罩中采集的气体进行吸入收集,呼吸管连接端与感应调位块和气囊调位架是连通的,而推柱块带动滑动推板挤压滑动柱向下侧移动,滑动柱通过缓冲复位弹簧的弹力进行限位,对气管柱每次采集的数据进行定位,同时内部的气流挤压辅助曲形推杆向外侧移动,辅助曲形推杆带动限位齿轮旋转,限位齿轮为呼吸传气管道空气流通的阀门,将气管柱内部收集气体通过呼吸传气管道通入监护机构中进行检测。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护理用监护仪支撑机构包括机构支撑架,所述机构支撑架的顶端焊接有调位卡架,所述设备外框架的底端焊接有卡块,所述设备外框架的卡块通过调位卡架呈滑动状态设置。
8.采用上述方案,便于设备的组装。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外框架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卡位支撑架,所述卡位支撑架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螺纹调动伸缩杆,所述螺纹调动伸缩杆的两侧卡接有曲形调位杆,所述螺纹调动伸缩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监护头部。
10.采用上述方案,驱动带动监护头部通过曲形调位杆进行偏转,调整数据收集时,其为从上往下,则监护头部通过螺纹调动伸缩杆带动转杆柱上下偏转,转杆柱通过活动推动架带动圆形推动杆上下移动,圆形推动杆带动活动挤压柱挤压下移支撑架向下侧移动,下移支撑架通过扭矩弹簧柱与双导轮推动杆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双导轮推动杆向下挤压弹簧块,弹簧块挤压压电感应块。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卡位支撑架的两侧卡接有转杆柱,所述转杆柱的两侧卡接有活动推动架,所述活动推动架的两侧卡接有卡位杆架。
12.采用上述方案,根据压电感应块的特性,其为压电材料组成,受到挤压后,表面产生电压,则与之相连的计算机通过监护头部收此阶段光线的入射角度 ,接收板与腹部平面的夹角的数据传输。
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传输块的底端卡接有卡位底板块,所述卡位底板块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电压器连接管,多个所述电压器连接管的内侧插接有数量一致的安装端口。
14.采用上述方案,滑动卡位块通过在导轨架上的滑动,移动至患者的附近,同时推动竖向导轨架通过滑动卡位块带动信号传输块向下移动,便于调整位置。
1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曲形推杆的内侧转动连接有限位齿轮,所述气囊调位架的两侧卡接有滑动推板。
16.采用上述方案,提高了机构间的联动性。
1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推板的外侧插接有卡位活动架,所述卡位活动架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复位弹簧,所述缓冲复位弹簧的顶端焊接有滑动柱。
18.采用上述方案,便于数据采集后定位。
1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柱通过滑动推板的压力呈压缩状态设置。
20.采用上述方案,便于后期机构恢复原状。
2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种呼吸检测方法,所述一种呼吸检测方法包括光信号接收模块以及图像处理模块;一种呼吸检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光发射器安置在监护头部处,通过将光发射器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人体的胸腹部上,卡位支撑架的外部安置有接收板,光反射出来后照射在接收板上形成一个光点;s2:光发射器照射在人体胸腹上反射出来的光的方向会随着呼吸引起的人体胸腹部的高度变化而发生改变,使得显示在接受板上的光点的位置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s3:通过监护头部连续采集接收板上光点的运动图像,机构支撑架一侧安装有计算机,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送至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x轴为接收板的平面,y轴为腹部平面的高度;s4:运用图像处理模块自动提取出光点的位置变化信息,并且描绘光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从而间接获取人体的呼吸信号。
2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s3中的光点运动图像包括以下步骤:s301:光线的入射角度为,接收板与腹部平面的夹角为 ,胸腹部高度变化为h,反射到接收板上的光点距离变化为d,经几何计算,d 与h 的关系为:s302:当时,即接收板平面与腹部平面垂直,其为接收板与腹部平面的夹角的最大阀值,d=2h,同时接收板上的光点在 y方向上的运动幅度是胸腹部高度变化的 2 倍。
23.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 通过光的反射作用,呼吸运动引起的胸腹部高度的微小改变会使得接收板上光点在接收板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运动,其运动方向和幅度与接收板、光发射器及人体三者之间的位置有关,以较为清晰的对比数据,帮助医护人员较为清晰的感知到患者的具体情况;2、 通过信号传输块挤压卡位底板块移动至患者的手臂附近,则电压器连接管通过电压器连接管带动安装端口与心脏的电信号探测设备的导管所连接,进而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位置进行检查位置的调整;3、 通过辅助曲形推杆带动限位齿轮旋转,限位齿轮为呼吸传气管道空气流通的阀门,将气管柱内部收集气体通过呼吸传气管道通入监护机构中进行检测,当内部气流流光后,没有空气压力,机构恢复原样,且呼吸气流的体积能够代表患者的呼吸情况,是否平稳,从而实现了便于定时采集患者的呼吸气流,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护理用监护仪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活动挤压柱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电压器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
28.图5为本发明卡位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检测外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发明曲形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发明活动推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发明扭矩弹簧柱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发明活动挤压柱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为:1、护理用监护仪支撑机构;101、机构支撑架;102、调位卡架;2、监护机构;201、监护头部;202、设备外框架;203、联动推动架;204、活动推动架;205、卡位杆架;206、活动挤压柱;207、圆形推动杆;208、曲形调位杆;209、螺纹调动伸缩杆;210、卡位支撑架;211、转杆柱;212、下移支撑架;213、扭矩弹簧柱;214、弹簧块;215、阀位制动块;216、压电感应块;217、双导轮推动杆;3、心脏检测机构;301、支撑底座架;302、卡位伸缩杆;303、伸缩滑块;304、伸缩滑杆;305、导轨架;306、固定支架;307、滑动卡位块;308、信号传输块;309、竖向导轨架;310、电压器连接管;311、卡位底板块;312、安装端口;4、呼吸检测机构;401、呼吸传气管道;402、气囊架;403、检测外架;404、气囊调位架;405、感应调位块;406、呼吸管连接端;407、辅助曲形推杆;408、限位齿轮;409、滑动柱;410、卡位活动架;411、缓冲复位弹簧;412、活动气囊;413、气管柱;414、推块;415、电性连接块;416、滑动推板;417、推柱块;418、导轨架;419、曲形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参照说明书附图1-10,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心内科护理用监护仪,包括监护机构2,心脏检测机构3和呼吸检测机构4,监护机构2包括设备外框架202,设备外框架202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圆形推动杆207,圆形推动杆207的底端卡接有活动挤压柱206,圆形推动杆207的外侧卡接有联动推动架203,活动挤压柱206的底端设置有下移支撑架212,下移支撑架212的两侧设置有扭矩弹簧柱213,扭矩弹簧柱213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双导轮推动杆217,双导轮推动杆217的两侧卡接有弹簧块214,弹簧块214的外侧设置有压电感应块216,压电感应块216的底端设置有阀位制动块215。
37.心脏检测机构3包括支撑底座架301,支撑底座架301的内侧插接有伸缩滑块303,伸缩滑块303的一侧卡接有固定支架306,固定支架306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卡位块307,固定支架306的另一侧卡接有伸缩滑杆304,伸缩滑杆304的外侧插接有卡位伸缩杆302,滑动卡位块307的内侧插接有竖向导轨架309,竖向导轨架309的底端设置有信号传输块308,
导轨架305的外侧卡接有导轨架305,心脏检测机构3的底端焊接有护理用监护仪支撑机构1,监护机构2设置在护理用监护仪支撑机构1的一侧,呼吸检测机构4焊接在护理用监护仪支撑机构1的另一侧,联动推动架203卡接在导轨架305的外侧,呼吸传气管道401卡接在设备外框架202的外侧,信号传输块308的底端卡接有卡位底板块311,卡位底板块31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电压器连接管310,多个电压器连接管310的内侧插接有数量一致的安装端口312。
38.进一步的,设备外框架202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卡位支撑架210,卡位支撑架210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螺纹调动伸缩杆209,螺纹调动伸缩杆209的两侧卡接有曲形调位杆208,螺纹调动伸缩杆209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监护头部201,卡位支撑架210的两侧卡接有转杆柱211,转杆柱211的两侧卡接有活动推动架204,活动推动架204的两侧卡接有卡位杆架205。
39.需要说明的是,医护人员通过移动滑动卡位块307的位置,滑动卡位块307通过在导轨架305上的滑动,移动至患者的附近,同时推动竖向导轨架309通过滑动卡位块307带动信号传输块308向下移动,信号传输块308挤压卡位底板块311移动至患者的手臂附近,则电压器连接管310通过电压器连接管310带动安装端口312与心脏的电信号探测设备的导管所连接,进而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位置进行检查位置的调整。
40.同时驱动带动监护头部201通过曲形调位杆208进行偏转,调整数据收集时,其为从上往下,则监护头部201通过螺纹调动伸缩杆209带动转杆柱211上下偏转,转杆柱211通过活动推动架204带动圆形推动杆207上下移动,圆形推动杆207带动活动挤压柱206挤压下移支撑架212向下侧移动,下移支撑架212通过扭矩弹簧柱213与双导轮推动杆217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双导轮推动杆217向下挤压弹簧块214,弹簧块214挤压压电感应块216,根据压电感应块216的特性,其为压电材料组成,受到挤压后,表面产生电压,则与之相连的计算机通过监护头部201收此阶段光线的入射角度 ,接收板与腹部平面的夹角的数据传输,当压电感应块216挤压阀位制动块215时,阀位制动块215起到限位作用,阀位制动块215为移动方向返回的阀门,被触碰后代表单次数据采集结束。
41.参照说明书附图5-7,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吸检测机构4包括检测外架403,检测外架403的一侧设置有气囊架402,检测外架403的一侧卡接有感应调位块405,感应调位块405的一侧卡接有呼吸管连接端406,感应调位块405的底端设置有气囊调位架404,检测外架403远离气囊架402的一侧卡接有呼吸传气管道401,感应调位块405的顶端插接有呼吸管连接端406,呼吸管连接端406的底端卡接有活动气囊412,气囊调位架404的内侧设置有气管柱413,气管柱413的内侧插接有推柱块417,推柱块417的两侧焊接有推块414,推块41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导轨架418,导轨架418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曲形移动板419,曲形移动板419的顶端设置有电性连接块415,曲形移动板419的底端卡接有辅助曲形推杆407,护理用监护仪支撑机构1包括机构支撑架101,机构支撑架101的顶端焊接有调位卡架102,设备外框架202的底端焊接有卡块,设备外框架202的卡块通过调位卡架102呈滑动状态设置,辅助曲形推杆407的内侧转动连接有限位齿轮408,气囊调位架404的两侧卡接有滑动推板416,滑动推板416的外侧插接有卡位活动架410,卡位活动架410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复位弹簧411,缓冲复位弹簧411的顶端焊接有滑动柱409,滑动柱409通过滑动推板416的压力呈压缩状态设置。
42.需要说明的是,患者的呼吸面罩的导管与呼吸管连接端406连接,患者的呼气的压
力通过呼吸管连接端406挤压活动气囊412向下侧移动,电性连接块415对导轨架418的两侧是通过电磁吸附的,则活动气囊412通过挤压导轨架418向两侧移动,导轨架418离开中央的位置,导轨架418在曲形移动板419上滑动,导轨架418通过推块414带动推柱块417从气管柱413中向下移动,气管柱413将患者呼吸面罩中采集的气体进行吸入收集,呼吸管连接端406与感应调位块405和气囊调位架404是连通的,而推柱块417带动滑动推板416挤压滑动柱409向下侧移动,滑动柱409通过缓冲复位弹簧411的弹力进行限位,对气管柱413每次采集的数据进行定位,同时内部的气流挤压辅助曲形推杆407向外侧移动,辅助曲形推杆407带动限位齿轮408旋转,限位齿轮408为呼吸传气管道401空气流通的阀门,将气管柱413内部收集气体通过呼吸传气管道401通入监护机构2中进行检测,当内部气流流光后,没有空气压力,机构恢复原样,且呼吸气流的体积能够代表患者的呼吸情况,是否平稳,从而实现了便于定时采集患者的呼吸气流,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
43.一种呼吸检测方法包括光信号接收模块以及图像处理模块;一种呼吸检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光发射器安置在监护头部201处,通过将光发射器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人体的胸腹部上,卡位支撑架210的外部安置有接收板,光反射出来后照射在接收板上形成一个光点;s2:光发射器照射在人体胸腹上反射出来的光的方向会随着呼吸引起的人体胸腹部的高度变化而发生改变,使得显示在接受板上的光点的位置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s3:通过监护头部201连续采集接收板上光点的运动图像,机构支撑架101一侧安装有计算机,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送至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x轴为接收板的平面,y轴为腹部平面的高度;s4:运用图像处理模块自动提取出光点的位置变化信息,并且描绘光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从而间接获取人体的呼吸信号。
44.在s3中的光点运动图像包括以下步骤:s301:光线的入射角度为 ,接收板与腹部平面的夹角为 ,胸腹部高度变化为h,反射到接收板上的光点距离变化为d,经几何计算,d 与h 的关系为:s302:当时,即接收板平面与腹部平面垂直,其为接收板与腹部平面的夹角的最大阀值,d=2h,同时接收板上的光点在 y方向上的运动幅度是胸腹部高度变化的 2 倍。
45.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呼吸运动引起的胸腹部高度的微小改变会使得接收板上光点在接收板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运动,其运动方向和幅度与接收板、光发射器及人体三者之间的位置有关,以较为清晰的对比数据,帮助医护人员较为清晰的感知到患者的具体情况。
46.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最后: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