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29532发布日期:2022-06-15 16:2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红斑、水疱或丘疱疹呈带状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并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并且疱疹消退后仍有部分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导致被侵犯部位发生疼痛,称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可从轻度到极度疼痛,该疼痛是持续的,间断的或有极小刺激诱发的疼痛。作为皮肤科的一项顽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痛苦及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急性期疼痛,限制皮损的扩散,缩短皮损的持续时间,预防或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其其它急性或慢性并发症。
3.目前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有中药疗法和西药疗法,其中西药疗法分为抗病毒治疗、糖皮质激素疗法、神经痛的治疗局部治疗、物理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颅神经受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的带状疱疹、妊娠期带状疱疹的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带状疱疹治疗、对抗病毒药物耐药的带状疱疹的治疗。常用的抗疱疹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持续性、剧烈的疼痛常需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麻醉性镇痛剂等,但可能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应,且只能减轻中等疼痛;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采用辨证治疗,一是以活血化瘀,二是祛邪通络法,三是扶正法。采用的药物有安神药、虫类通络药以及针对兼证及发病部位的用药。
4.如中国专利申请201410762480.5中公开了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为:石膏25-35份、蒲公英25-35份、连翘25-35份、黄芩10-15份、漏芦10-15份、荆芥5-10份、防风5-10份、白芷5-10份、羌活 5-10份、海金沙10-15份、滑石13-18份、千里光18-23份、蝉蜕5-10份、浮萍 10g、柴胡5-10份、白芍10-15份、牡丹皮5-10份、皂角刺5-10份、鸡内金10-15 份、桔梗5-10份。该发明组合物治疗带状疱疹既可内服又能外用,具有起效快、疗效好、治愈率高的特点。
5.再如中国专利申请201310303546.x中了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牛蒡子24-26g、地肤子18-22g、蝉蜕18-22g、玄参10-12g、板蓝根18-22g、黄芩10-12g、北豆根14-16g。该发明中药组方合理、成本低、药物取材方便、制剂简易、疗程短、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6.中药组合物之间存在配伍关系,使群药按君、臣、佐、使排列成“有制之师”,再经过整合,使群药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现有的中药组合物配伍效果不佳,存在治疗疗程长,见效慢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配伍效果好,治疗效果佳的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7.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控制具体的中药组分以及含量配比,提供了一种配伍效果好,治疗效果佳的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柴胡、黄芩、法半夏、赤芍、炒枳壳、漏芦、连翘、茯神、当归和生姜。
9.其中,所述的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的重量份数之比为0.5-2:0.5-2:1:1;优选地,所述的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2:0.5-2:1:1;再优选地,所述的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1:1。
10.所述的黄芩、茯神和当归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5:2-7:1;优选地,所述的黄芩、茯神和当归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4:3-5:1;再优选地,所述的黄芩、茯神和当归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3:1。
1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柴胡20-40份、黄芩30-50 份、法半夏10-20份、赤芍30-50份、炒枳壳20-40份、漏芦20-40份、连翘20-40 份、茯神50-70份、当归10-30份和生姜40-60份。
12.优选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柴胡25-35份、黄芩35-45份、法半夏12-18份、赤芍35-45份、炒枳壳25-35份、漏芦25-35 份、连翘25-35份、茯神55-65份、当归15-25份和生姜45-55份。
13.再优选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柴胡30份、黄芩40份、法半夏15份、赤芍40份、炒枳壳30份、漏芦30份、连翘30份、茯神60份、当归20份和生姜40份。
14.经长期研究发现:带状疱疹患者有一些共性:第一是伏邪发病。第二,多数都是偏身发病。第三,在身体出现一些意外变动的时候,就是通常所说的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发病。第四,提神的表现基本一致,疼痛,水泡为主。《伤寒论》有云“血弱气尽腠理开,邪起因入,结于胁下”,因此从经方角度来看,带状疱疹属于少阳病。
15.因此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柴胡、黄芩、法半夏、赤芍、炒枳壳、漏芦、连翘、茯神、当归和生姜混合制备得到的一种能够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减轻疼痛的中药组合物。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枳壳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漏芦、连翘二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配伍当归入血分,能补血、活血、止痛,三药亦为佐药;带状疱疹患者通常疼痛难忍,烦躁焦虑不得眠,因此方中用茯神为佐药,发挥宁心、安神、利水的功效。生姜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1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各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如下:
17.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具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主治: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18.黄芩:性寒,味苦。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19.法半夏: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具燥湿化痰之功效,主治:用于咽喉干燥,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20.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主治:治瘀滞经闭、
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
21.炒枳壳:味苦、微酸,归脾、胃经。具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22.漏芦:味苦,性寒;归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的功效。主治:乳痈肿痛,瘰疬疮毒,乳汁不下,湿痹拘挛。
23.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功效。主治:疮痈肿毒,瘰疬痰核,风热外感,温病初起,热淋涩痛。
24.茯神:味甘,淡,性平;归心、脾经;具有宁心、安神、利水的功效。主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
25.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血虚,血滞,血寒诸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
26.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还可解鱼蟹毒。
27.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8.(1)称取配方用量的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加水煎煮,得到药渣1和滤液1;
29.(2)将药渣1与黄芩、茯神和当归混合,加水煎煮,得到滤液2;
30.(3)将滤液1和滤液2混合后浓缩,即得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31.上述步骤(1)所述的煎煮前先加水浸泡20-40min;优选为30min。所述的煎煮时间为30-50min;优选为40min,煎煮次数为1-2次;所述的加水体积与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的质量比为6-10:1ml/g;优选为8:1ml/g。
32.上述步骤(2)中所述的煎煮时间为1-1.5h;优选为1.5h;煎煮次数为1-2 次,所述的加水体积为药渣1、黄芩、茯神和当归的质量比为5-8:1ml/g;优选为6:1ml/g。
33.作为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上述步骤(2)中还加入了滤液1,所述的滤液1 与加水的体积比为1-3:10;优选为2:10。
34.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意外地发现在煎煮过程中向煎煮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滤液1能够促进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药物组合物的治疗效果。
35.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剂型,可以为是中药汤剂、丸剂、散剂,也可以是现代药物剂型中的片剂、颗粒剂、胶囊剂。
36.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带状疱疹药物中的应用。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8.(1)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其组分包括柴胡、黄芩、法半夏、赤芍、炒枳壳、漏芦、连翘、茯神、当归和生姜,其中,以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枳壳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漏芦、连翘二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配伍当归入血分,能补血、活血、止痛,三药亦为佐药;带状疱疹患者通常疼痛难忍,烦躁焦虑不得眠,因此方中用茯神为佐药,发挥宁心、安神、利水的功效;生姜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本发明通过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显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
39.(2)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较好的治疗带状疱疹的功效,具
有疗效好、见效快、治疗时间短和副作用小等优点。经临床观察发现,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服用后有效率可以达到100%。
附图说明
40.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病案1用药前和用药后的效果对比图;
41.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病案2用药前和用药后的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本发明中提到的上述特征,或实施例提到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本案说明书所解释的所有特征可与任意方法形式并用,说明书中揭示的各个特征,可被任何可提供相同、均等或相似目的的取代性特征取代。因此除有特殊说明,所揭示的特征仅为均等或相似特征的一般性例子。
4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4.实施例1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45.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柴胡20份、黄芩30份、法半夏10份、赤芍 30份、炒枳壳30份、漏芦20份、连翘20份、茯神50份、当归10份和生姜40 份。
46.制备方法:
47.(1)称取配方用量的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加水浸泡20min,然后煎煮30min,煎煮2次,得到药渣1和滤液1;
48.(2)将药渣1与黄芩、茯神和当归混合,加水煎煮1h,得到滤液2;
49.(3)将滤液1和滤液2混合后浓缩,即得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50.步骤(1)中所述的加水体积与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的质量比为6:1ml/g;步骤(2)中所述的加水体积为药渣1、黄芩、茯神和当归的质量比为5:1ml/g;。
51.实施例2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52.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柴胡20份、黄芩50份、法半夏20份、赤芍50份、炒枳壳40份、漏芦30份、连翘30份、茯神70份、当归30份和生姜60 份。
53.制备方法:
54.(1)称取配方用量的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加水浸泡40min,然后煎煮50min,煎煮2次,得到药渣1和滤液1;
55.(2)将药渣1与黄芩、茯神和当归混合,加水煎煮1.5h,煎煮2次,得到滤液2;
56.(3)将滤液1和滤液2混合后浓缩,即得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57.上述步骤(1)所述的加水体积与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的质量比为 10:1ml/g;
58.上述步骤(2)中所述的加水体积为药渣1、黄芩、茯神和当归的质量比为 8:1ml/g。
59.实施例3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60.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柴胡25份、黄芩35份、法半夏12份、赤芍 35份、炒枳壳25份、漏芦40份、连翘40份、茯神55份、当归15份和生姜45 份。
61.制备方法:
62.(1)称取配方用量的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加水浸泡30min,煎煮40min,煎煮2
次,得到药渣1和滤液1;
63.(2)将药渣1与黄芩、茯神和当归混合,加水和滤液1煎煮1.5h,煎煮2 次,得到滤液2;
64.(3)将滤液1和滤液2混合后浓缩,即得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65.上述步骤(1)所述的加水体积与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的质量比为 8:1ml/g;步骤(2)中所述的加水体积为药渣1、黄芩、茯神和当归的质量比为 6:1ml/g;所述的滤液1与加水的体积比为1:10。
66.实施例4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67.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柴胡40份、黄芩45份、法半夏18份、赤芍 45份、炒枳壳20份、漏芦35份、连翘35份、茯神65份、当归25份和生姜55 份。
68.制备方法:
69.(1)称取配方用量的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加水浸泡30min,煎煮40min,煎煮2次,得到药渣1和滤液1;
70.(2)将药渣1与黄芩、茯神和当归混合,加水和滤液1煎煮1.5h,煎煮2 次,得到滤液2;
71.(3)将滤液1和滤液2混合后浓缩,即得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72.上述步骤(1)所述的加水体积与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的质量比为 8:1ml/g;步骤(2)中所述的加水体积为药渣1、黄芩、茯神和当归的质量比为 6:1ml/g;所述的滤液1与加水的体积比为3:10。
73.实施例5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74.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柴胡30份、黄芩40份、法半夏15份、赤芍40份、炒枳壳30份、漏芦30份、连翘30份、茯神60份、当归20份和生姜40 份。
75.制备方法:
76.(1)称取配方用量的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加水浸泡30min,煎煮40min,煎煮2次,得到药渣1和滤液1;
77.(2)将药渣1与黄芩、茯神和当归混合,加水和滤液1煎煮1.5h,煎煮2 次,得到滤液2;
78.(3)将滤液1和滤液2混合后浓缩,即得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79.上述步骤(1)所述的加水体积与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的质量比为 8:1ml/g;步骤(2)中所述的加水体积为药渣1、黄芩、茯神和当归的质量比为 6:1ml/g;所述的滤液1与加水的体积比为2:10。
80.对比例1
81.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3:3,即柴胡15份、炒枳壳15份、漏芦45份、连翘45份,其他操作和步骤与实施例 5相同。
82.对比例2
83.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柴胡、炒枳壳、漏芦和连翘的重量份数之比为3:3: 1:1,即柴胡45份、炒枳壳45份、漏芦15份、连翘15份,其他操作和步骤与实施例5相同。
84.对比例3
85.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黄芩、茯神和当归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3,即黄芩24份、
茯神24份和当归72份,其他操作和步骤与实施例5相同。
86.对比例4
87.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黄芩、茯神和当归的重量份数之比为0.5:1:1,即黄芩24份、茯神48份和当归48份,其他操作和步骤与实施例5相同。
88.以下通过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治疗效果:
89.将实施例1-5和对比例1-4制得的药液,装袋,每袋200ml。治疗方法:内服,一天一剂,7天为一个疗程,服用1个疗程;
90.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
91.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9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接近正常水平。
93.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有所改善,体征有改善。
94.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95.针对本技术疗效标准为:
96.治愈:带状疱疹、皮损消失;
97.显效:带状疱疹基本消失,仍有轻微疼痛,皮肤散在结痂;
98.有效:有少量疱疹,局部疼痛;
99.无效:带状疱疹、皮损无改善。
100.申请人于2016年至今接收患者270例,男性108例,女性162例,年龄在 35-85岁之间,分为9组,每组30人,临床实验观察结果见表1。
101.表1带状疱疹治疗临床实验结果
[0102][0103]
实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5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对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均在40%以上,有效率在90%以上,尤其是实施例5,通过合理控制各种的含量,使得到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最优的治疗效果,治愈率为66.7%,有效率为100%;对比例1-4中改变个别药物组分的含量不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治愈率明显降低,有效率也明显低于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采用特定的原料药组合及用量,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明显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
[0104]
典型案例:
[0105]
病案1:患者男,65岁,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胸胁部疼痛(主要表现在右腋窝下),程度轻微,刺痛,患者未予特殊重视。1天前患者右侧胸胁部出现呈带状分布、簇集
性水泡,表现为针刺样疼痛,衣物摩擦时自觉疼痛加重,且情绪烦躁,遂诊。上述实施例5公开的中药组合物治疗3日后,患者右侧胁部疼痛消失,感觉正常;皮损面积显著缩小,大部分疱疹结痂。治疗前后效果图如图1所示
[0106]
病案2:患者女,83岁,患者8天前左上背、左前臂、左前胸、左腋下烧灼、刺痛,6天前出现簇集性水泡,疼痛加重,并迅速变为水疱,自用阿昔洛韦软膏未见好转,2天前症状加重,夜不能寐,自述要自杀,遂家属带其前来就诊。服用3副上述实施例5公开的中药组合物以后,症状几乎消失殆尽,后来又加强了 3副药物组合物,患者没发生任何后遗症。治疗前后效果图如图2所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