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妆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60766发布日期:2022-07-30 13:0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卸妆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卸妆用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卸妆浆。


背景技术:

2.随着化妆品市场的房展,彩妆产品的防水、防汗功能逐渐提升,加大了彩妆产品的卸妆难度。卸妆油因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卸妆效果,但卸妆油产品流动性强,涂抹于皮肤上时容易滴落造成使用不便,甚至进入眼睛产生强烈的刺激感,而且洗后还会在皮肤上产生较重的油膜感;卸妆啫喱虽然洗后较为清爽,但卸妆能力不强,易产生美妆残留。
3.现有的卸妆产品类型中,双连续相卸妆液是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呈均一相的卸妆产品,具有湿手卸妆、透明、清洁、按摩的效果。相比于传统卸妆油和双层卸妆产品,双连续相卸妆液更粘稠,但粘度仍不能满足卸妆品完全不滴落的效果,卸妆时同样容易入眼,产生眼刺激。双连续相卸妆液卸妆能力不强,对于防水睫毛膏和口红的去除效果并不充分。此外,双连续相卸妆液颜色单一,不具美感。
4.双层卸妆液是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组成的卸妆产品。双层卸妆液在储存时分层,使用时需将其摇匀混合。但是,即使混合均匀后,双层卸妆液也存在外观不透明混浊、失去美观、粘度低、易滴落的问题。
5.水性卸妆啫喱是由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多元醇和水相增稠剂组成的卸妆产品。水性卸妆啫喱的卸妆能力佳,只能卸淡妆,而且外观上不具有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卸妆浆。本发明的卸妆浆质地柔软,卸妆能力强,使用时不易滴落或入眼,易冲洗。
7.为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卸妆浆,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8-35%,油脂20-75%,保湿剂5-25%,余量为水;
8.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整体hlb值为8-13,更优选为9-13,最优选为10-12。
9.本发明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由整体hlb值为8-13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组合构成。在hlb值中观察添加性,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时,组合整体的hlb值由各表面活性剂单独的hlb值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得到。如果卸妆浆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整体hlb值小于8或者大于13,则产品难以分层。
10.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以卸妆浆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15-25%。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小于8%或大于35%时,难以获得目标多层卸妆浆,产品难以分层。
11.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聚甘油脂肪酸酯类、聚乙二醇甘油脂肪酸酯类、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类中的两类或多类。另外,本发明可通过聚乙二醇类乳化剂的添加量及聚甘油乳化剂的添加量,控制卸妆浆在低
温(10℃以下)情况下分为三层还是两层。
12.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聚乙二醇甘油脂肪酸酯类、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类、聚甘油脂肪酸酯类中的两类或多类,优选聚乙二醇甘油脂肪酸酯类和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类的组合,更优选所述聚乙二醇甘油脂肪酸酯类、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类和聚甘油脂肪酸酯类的组合。
13.上述聚乙二醇甘油脂肪酸酯类、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类均属于聚乙二醇类乳化剂。在本发明的卸妆浆中,可通过控制聚乙二醇甘油脂肪酸酯类、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类的含量,从而控制卸妆浆在10℃以下的低温下分为两层或三层。
14.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甘油脂肪酸酯类选自peg-10甘油异硬脂酸酯、peg-8甘油异硬脂酸酯、peg-15甘油异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类选自peg-20氢化蓖麻油、peg-30氢化蓖麻油、peg-40氢化蓖麻油、peg-50氢化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聚甘油脂肪酸酯类选自聚甘油-3聚蓖麻醇酸酯、聚甘油-2油酸酯、聚甘油-2月桂酸酯、聚甘油-5三油酸酯、聚甘油-10五油酸酯、聚甘油-10九异硬脂酸酯、聚甘油-10十澳洲坚果油酸酯、聚甘油-10十异硬脂酸酯、聚甘油-10十油酸酯、聚甘油-2四油酸酯、聚甘油-10五硬脂酸酯、聚甘油-5聚蓖麻醇酸酯、聚甘油-3五蓖麻醇酸酯、聚甘油-6聚蓖麻醇酸酯、聚甘油-10油酸酯、聚甘油-10月桂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7.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聚甘油-3聚蓖麻醇酸酯、peg-8甘油异硬脂酸酯、peg-40氢化蓖麻油和聚甘油-10油酸酯的组合。由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配制而成的卸妆浆具有更佳的卸妆效果。
18.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以卸妆浆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油脂的含量为35-65%。当油脂的含量小于20%,会降低本发明产品卸妆能力,导致卸妆不干净;当油脂的含量大于75%,则摇匀后无法形成凝胶。
19.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油脂选自植物油、酯类油脂、烷烃类油脂、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20.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植物油选自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籽油、澳洲坚果(macadamia ternifolia)籽油、白池花(limnanthes alba)籽油、蓖麻(ricinus communis)籽油、玻璃苣(borago officinalis)籽油、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籽油、刺阿干树(argania spinosa)仁油、稻(oryza sativa)糠油、稻(oryza sativa)胚芽油、低芥酸菜子油、花生(arachis hypogaea)油、霍霍巴(simmondsia chinensis)籽油、苹果(pyrus malus)籽油、葡萄(vitis vinifera)籽油、石榴(punica granatum)籽油、甜扁桃(prunus amygdalus dulcis)籽油、小麦(triticum vulgare)胚芽油、燕麦(avena sativa)仁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籽油、油橄榄(olea europaea)果油、玉米(zea mays)胚芽油、玉米(zea mays)油、芝麻(sesamum indicum)籽油、智利榛(gevuina avellana)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21.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酯类油脂选自异壬酸异壬
酯、异十三醇异壬酸酯、棕榈酸乙基己酯、鲸蜡醇乙基己酸酯、新戊二醇二(乙基己酸)酯、新戊二醇二癸酸酯、甘油三(乙基己酸)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三异硬脂精、季戊四醇四(乙基己酸)酯、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辛基十二醇乳酸酯、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鲸蜡硬脂醇异壬酸酯、己二酸二乙基己酯、鲸蜡硬脂醇异壬酸酯、己二酸二乙基己酯、己二酸二异癸酯、己二酸二异丙酯、癸二酸二异丙酯、椰油酸乙基己酯、硬脂酸乙基己酯、异硬脂酸异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新戊二醇二辛酸酯/二癸酸酯、丙二醇二辛酸酯/二癸酸酯、三异壬精、异壬酸乙基己酯、壬酸乙基己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22.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烷烃类油脂选自异十二烷、异十六烷、c10-11异链烷烃、c10-12异链烷烃、c10-13异链烷烃、c11-12异链烷烃、c11-13异链烷烃、c12-14异链烷烃、c12-15异链烷烃、c12-20异链烷烃、c13-14异链烷烃、c13-16异链烷烃、c7-8异链烷烃、c8-9异链烷烃、c9-11异链烷烃、c9-13异链烷烃、十一烷、十三烷、c13-15烷、c15-19烷、c18-21烷、c21-28烷、c9-12烷、c13-14烷、c15-19烷、c18-21烷、c15-23烷、角鲨烷、氢化聚异丁烯、氢化聚癸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23.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硅油选自二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环聚二甲基硅氧烷、环四聚二甲基硅氧烷、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24.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卸妆浆的组分还包括双连续微乳相引导剂,以卸妆浆总重量为基准,其含量为0.5-5%,更优选1-3%。
25.当双连续微乳相引导剂的含量小于0.5%时,双连续微乳相厚度几乎无变化;双连续微乳相引导剂的含量大于5%时,双连续微乳相厚度不再扩大。
26.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双连续微乳相引导剂选自peg/ppg/聚丁二醇-8/5/3甘油或丙二醇月桂酸酯,更优选peg/ppg/聚丁二醇-8/5/3甘油。
27.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卸妆浆的组分还包括色素,以卸妆浆总重量为基准,其含量为0.0001-10%。
28.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色素选自油溶色素和/或水溶色素,更优选不同颜色的油溶色素和水溶色素的组合。当复配使用不同颜色的油溶色素和水溶色素时,本发明的卸妆浆产品混合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产生变色,更具美学。
29.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色素为合成或天然来源色素,所述色素选自毛瑞榈(mauritia flexuosa)果油、β-胡萝卜素、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提取物、氧化铁类色素、孔雀石提取物、橄榄石提取物、ci 16255、ci 15985、ci 42090中的一种或多种。
30.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以卸妆浆总重量为基准,所述保湿剂的含量为10-20%。当保湿剂的含量小于5%时,卸妆效果变差;当保湿剂的含量大于25%是,卸妆过程中使用者会感到黏腻。
31.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所述保湿剂选自甘油、丁二醇、1,3-丙二醇、双甘油、双丙甘醇、聚甘油-3、聚甘油-4、聚甘油-6、聚甘油-10、山梨(糖)醇、赤藓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果糖、低聚果糖、海藻糖、棉子糖、木糖醇、乳糖、乳糖醇、鼠李糖、麦芽糖、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32.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以卸妆浆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水的含量为5-15%。当水的含量小于5%或大于15%时,则产品难以分层。
33.除了上述必需成分之外,本发明的卸妆浆还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通常用于化妆品、医药外品等,特别是清洁用化妆品等的其他任意成分。其他任选成分包括但缓冲剂、螯合剂、防腐剂、香料、功效成分等。
34.本发明的卸妆浆由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35.s1: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脂和任选添加的油溶色素混合,热至60-65℃,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a;若油脂中含有挥发性油分,则单独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至上述温度再投入油脂,并搅拌均匀;
36.s2:将保湿剂、水和任选添加的水溶色素混合,得到混合液b;
37.s3:将混合液b缓慢倒入混合液a中,搅拌均匀,并100目过滤,得到所述卸妆浆。
38.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静置状态下,所述卸妆浆分为位于上层的油相和位于下层的双连续微乳相;在外力作用下油相和双连续微乳相混合后形成双连续立方液晶相,所述双连续立方液晶相在静置状态下逐渐分层,最终恢复为油相和双连续微乳相。在本发明的卸妆浆中,双连续立方液晶结构在表观上呈凝胶状。
39.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卸妆浆中,优选地,在≤10℃的低温环境中,所述卸妆浆静置状态下分为双层或三层;分为三层时,最上层为油相,中间层为不稳定相,最下层为双连续微乳相;分为双层时,上层为油相,下层为双连续微乳相。在本发明的卸妆浆分为三层时,不稳定相是从双连续立方液晶相逐步分离出多余油脂向双连续微乳相转变的过程。
40.本发明的卸妆浆在使用时须借助外力将双连续微乳相微乳液和油相混合,油相进入双连续微乳相变成双连续立方液晶相,涂抹时候垮塌变稀,容易推开;宏观上形成了凝胶,该凝胶质地柔软,刺激性低,卸妆效果优异,易洗净。当双连续立方液晶相静置时,又逐步恢复到分离状态。当上层和下层具有不同颜色时,分层过程中会产生变色,在美学上具有优越性。
41.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2.本发明卸妆浆具有同卸妆油般的出色卸妆效果,并兼具同洁面啫喱般的易洗性和柔软质地,摇匀后形成的凝胶涂抹时容易推开,不易从脸上滴落,不易入眼而导致眼刺激,冲洗时不产生凝胶化,分层过程中会产生变色,在美学上具有优越性。洗后不紧绷,并有一定滋润感。
附图说明
43.图1为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中静置后的卸妆浆照片;
44.图2为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中摇晃后的卸妆浆照片;
45.图3为实施例2、4-5中静置后的卸妆浆照片;
46.图4为实施例2、4-5中摇晃后的卸妆浆照片;
47.图5为实施例6-9中静置后的卸妆浆照片;
48.图6为实施例6-9中摇晃后的卸妆浆照片;
49.图7为实施例9的卸妆浆在摇晃后静置片刻的照片;
50.图8为实施例10-13中静置后的卸妆浆照片;
51.图9为实施例10-13中摇晃3h后的卸妆浆照片;
52.图10为实施例16-17的卸妆浆静置于5℃低温环境下的照片;
53.图11为实施例2的卸妆浆静置于10℃低温环境下的照片;
54.图12为实施例18-21的卸妆浆静置于5℃温度下的分层照片;
55.图13为实施例21的卸妆浆静置于5℃温度下的分层照片;
56.图14为实施例20和22在室温下静置后的卸妆浆照片;
57.图15为nutriskin 1550w佰凯氨基酸复合保湿液的成分表。
具体实施方式
58.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5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以下三种产品:
60.东邦pegnol is-108g,成分:peg-8甘油异硬脂酸酯(hlb 12.6);
61.东邦pegnol hc-40,成分:peg-40氢化蓖麻油(hlb 13.1);
62.理研poem pr-300,成分:聚甘油-3聚蓖麻醇酸酯(hlb 0.5)。
63.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1,3-丙二醇由杜邦公司生产。
64.实施例1
6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卸妆浆,其组分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脂、色素、保湿剂和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peg-8甘油异硬脂酸酯、peg-40氢化蓖麻油的组合;油脂为甘油三(乙基己酸)酯、鲸蜡醇乙基己酸酯、异十二烷的组合;保湿剂(多元醇相)为丁二醇和甘油的组合。
66.本实施例的卸妆浆的具体成分及含量见表1。
67.本实施例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是根据双连续微乳相理论及卸妆浆的冲洗性而选择的,而油脂组合是根据卸妆浆与彩妆的相容性而选择的。
68.实施例2-3
69.实施例2-3分别提供一种卸妆浆,其成分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主要在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各组分的含量有所不同。
70.实施例2-3的卸妆浆的具体成分及含量见表1。
71.表1实施例1-3的卸妆浆的成分及含量,wt%
[0072][0073][0074]
对比例1-3
[0075]
对比例1-3分别提供一种卸妆浆,其成分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主要在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各组分的含量有所不同,含量差由甘油三(乙基己酸)酯补齐。
[0076]
对比例1-3的卸妆浆的具体成分及含量见表1。
[0077]
对比例4-5
[0078]
对比例4-5分别提供一种卸妆浆,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主要在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各组分的种类、hlb值不同。
[0079]
对比例4-5的卸妆浆的具体成分及含量见表2。
[0080]
表2对比例4-5的卸妆浆的成分及含量,wt%
[0081]
成分对比例4对比例5peg-10甘油三异硬脂酸酯(hlb值7)18.00000.0000peg-25甘油异硬脂酸酯(hlb值14)0.000018.0000甘油三(乙基己酸)酯45.899545.8995鲸蜡醇乙基己酸酯11.000011.0000异十二烷6.00006.0000ci 420900.00050.0005丁二醇6.00006.0000甘油7.50007.5000水5.60005.6000总量100.0000100.0000
[0082]
实验例1
[0083]
本实验例提供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5卸妆浆的外观评测。外观评测方法如下:
[0084]
步骤(1)、将上述卸妆浆静置,目视观察外观,是否形成上下双层,测量并记录油相占比,并评价各层状态;
[0085]
步骤(2)、将上述卸妆浆剧烈振摇12次,评价是否形成均一凝胶后,再次静置,观察并记录分层速度,以肉眼可见分层为界限,确定分层速度时间。
[0086]
实施例1-3、对比例1-3外观评测结果见表3,对比例4-5的外观评测结果见表4。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在静置和摇晃后的卸妆浆的照片。
[0087]
表3实施例1-3、对比例1-3的卸妆浆的外观评测结果
[0088][0089]
表4对比例4-5的卸妆浆的外观评测结果
[0090][0091]
由表3可知,对比例1的卸妆浆中,单独使用peg-8甘油异硬脂酸酯无法形成凝胶,对比例2的卸妆浆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大于35%,相未分离;对比例3的卸妆浆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当小于8%,油脂含量大于75%,虽然形成双层,但是摇匀后未形成凝胶。
[0092]
由表4可知,对比例4添加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7,产品浑浊,变乳浊液;
对比例5添加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14,形成了凝胶。由此,当卸妆浆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小于8或高于13时,均不能形成本发明的卸妆浆产品。
[0093]
实验例2
[0094]
本实验例提供对实施例1-3及对比例1的卸妆浆的卸妆效果评价。卸妆效果评价方法如下:
[0095]
选10名受试者,按照消费者日常使用习惯做卸妆评价,使用产品使用次序依次为:使用资生堂新艳阳夏臻效水动力防护乳液打底,芭比布朗虫草粉底液上妆,使用nars流光美肌轻透蜜粉定妆,使用花西子胭脂腮红膏涂抹腮红,之后使用植村秀眉笔06深棕色画眉,tom ford 04suspicion画眼影。最后采用分别上述卸妆浆进行卸妆,并按照下述标准对各卸妆浆的卸妆效果进行评价:
[0096]
(1)涂抹于脸部是否滴落
[0097]
a:10人中有9人及以上觉得未滴落;
[0098]
b:10人中有7人到8人觉得未滴落;
[0099]
c:10人中有5人到6人觉得未滴落;
[0100]
d:10人中有4人及以下觉得未滴落。
[0101]
(2)脸部是否卸的干净
[0102]
a:10人中有9人及以上觉得卸妆干净;
[0103]
b:10人中有7人到8人觉得卸妆干净;
[0104]
c:10人中有5人到6人觉得卸妆干净;
[0105]
d:10人中有4人及以下觉得卸妆干净。
[0106]
(3)眼部是否卸的干净
[0107]
a:10人中有9人及以上觉得卸妆干净;
[0108]
b:10人中有7人到8人觉得卸妆干净;
[0109]
c:10人中有5人到6人觉得卸妆干净;
[0110]
d:10人中有4人及以下觉得卸妆干净。
[0111]
(4)眉部是否卸的干净
[0112]
a:10人中有9人及以上觉得卸妆干净;
[0113]
b:10人中有7人到8人觉得卸妆干净;
[0114]
c:10人中有5人到6人觉得卸妆干净;
[0115]
d:10人中有4人及以下觉得卸妆干净。
[0116]
(5)卸完妆是否感到有油膜感
[0117]
a:10人中有0-1人觉得有油膜感。
[0118]
b:10人中有2人到3人觉得有油膜感。
[0119]
c:10人中有4人到5人觉得有油膜感。
[0120]
d:10人中有6人及以上觉得有油膜感。
[0121]
(6)卸完妆是否感到干燥
[0122]
a:10人中有0-1人觉得干燥。
[0123]
b:10人中有2人到3人觉得干燥。
[0124]
c:10人中有4人到5人觉得干燥。
[0125]
d:10人中有6人及以上觉得干燥。
[0126]
(7)卸完妆是否感到有紧绷感
[0127]
a:10人中有0-1人觉得紧绷。
[0128]
b:10人中有2人到3人觉得紧绷。
[0129]
c:10人中有4人到5人觉得紧绷。
[0130]
d:10人中有6人及以上觉得紧绷。
[0131]
上述的卸妆浆的卸妆效果的评价结果见表5。
[0132]
表5实施例1-3及对比例1的卸妆浆的卸妆效果
[0133]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涂抹于脸部是否滴落aabd脸部是否卸的干净baab眼部是否卸的干净baab眉部是否卸的干净baab卸完妆是否感觉有油膜感aaba卸完妆是否感觉有干燥感bbac卸完妆是否感到有紧绷感baac
[0134]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peg-8甘油异硬脂酸酯、peg-40氢化蓖麻油、聚甘油-3聚蓖麻醇酸酯三者组合的卸妆浆(实施例2-3)对脸部、眼部和眉部的卸妆能力优于peg-8甘油异硬脂酸酯、peg-40氢化蓖麻油两者组合(实施例1)。同样含有peg-8甘油异硬脂酸酯、peg-40氢化蓖麻油、聚甘油-3聚蓖麻醇酸酯三者组合的卸妆浆,因为聚甘油-3聚蓖麻醇酸酯的添加量不同(实施例2与实施例3)会对涂抹于脸部是否滴落,油膜感,干燥感有影响。单独使用peg-8甘油异硬脂酸酯(对比例1)不会形成凝胶,涂抹于脸部会有滴落现象,并且使用后会用干燥感和紧绷感。
[0135]
实施例4-5
[0136]
实施例4-5分别提供一种卸妆浆,其成分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4-5还添加了其它油脂。
[0137]
实施例2、4-5的卸妆浆的具体成分及含量见表6。
[0138]
表6实施例2、4-5的卸妆浆的成分及含量,wt%
[0139][0140]
实验例3
[0141]
本实验例提供对实施例2、4-5的卸妆浆的外观评测。外观评测方法同实验例1。
[0142]
实施例2、4-5的卸妆浆的外观评测结果见表7,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上述卸妆浆在静置和摇晃后的照片。
[0143]
表7实施例2、4-5的卸妆浆的外观评测结果
[0144] 实施例2实施例4实施例5油相透明度透明透明透明双连续微乳相透明度透明半透微透油相高度40mm40mm43mm双连续微乳相高度27mm25mm25mm油相占比59.70%61.50%63.20%分层速度5分钟5分钟5分钟摇晃后是否形成凝胶是是是摇晃后是否透明透明半透微透
[0145]
根据外观评测结果,可以看出添加植物油摇匀后,凝胶相变得微白,可能是折光率导致。
[0146]
实施例6-9
[0147]
实施例6-9分别提供一种卸妆浆,其区别主要在于,添加了不同的色素,具体成分及含量见表8。
[0148]
表8实施例6-9的卸妆浆的成分及含量,wt%
[0149][0150][0151]
实验例4
[0152]
本实验例提供对实施例6-9的卸妆浆的外观评测。外观评测方法同实验例1。
[0153]
实施例6-9的卸妆浆的外观评测结果见表9,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上述卸妆浆在静置和摇晃后的照片,图7示出了实施例9的卸妆浆在摇晃后静置片刻的照片。
[0154]
表9实施例6-9的卸妆浆的外观评测结果
[0155] 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油相透明度透明透明透明透明双连续微乳相透明度透明透明透明透明油相高度40mm43mm40mm43mm双连续微乳相高度22mm25mm22mm25mm油相占比64.50%63.20%64.50%63.20%分层速度5分钟内5分钟内5分钟内5分钟内摇晃后是否形成凝胶是是是是摇晃后是否透明透明透明透明透明
[0156]
根据外观评测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6和实施例8单纯使用油相色素,其两相界限不明显,但是从实施例7和9看出,只要使用到水溶色素,分层时有颜色变化的现象。
[0157]
实施例10-13
[0158]
实施例10-13分别提供一种卸妆浆,具体成分及含量见表10。
[0159]
表10实施例10-13的卸妆浆的成分及含量,wt%
[0160][0161][0162]
实验例5
[0163]
本实验例提供对实施例10-13的卸妆浆的外观评测。外观评测方法同实验例1。
[0164]
实施例10-13的卸妆浆的外观评测结果见表11,图8和图9分别示出了上述卸妆浆在静置和摇晃3小时后的照片。
[0165]
表11实施例10-13的卸妆浆的外观评测结果
[0166] 实施例10实施例11实施例12实施例13油相透明度透明透明透明透明双连续微乳相透明度微白透明透明微白油相高度30mm27mm27mm29mm双连续微乳相高度38mm41mm41mm39mm油相占比44.10%39.70%39.70%42.60%分层速度20分钟内6小时内6小时内30分钟内摇晃后是否形成凝胶是是是是摇晃后是否透明半透透明半透半透
[0167]
根据外观评测结果,实施例10-13中,添加烷烃的配方分层时间大于酯类油脂,烷烃的碳链越长分离时间变短。
[0168]
实施例14-15
[0169]
实施例14-15分别提供一种卸妆浆,二者区别主要在于,添加了不同的多元醇,具体成分及含量见表12。
[0170]
表12实施例14-15的卸妆浆的成分及含量,wt%
[0171]
成分实施例14实施例15peg-8甘油异硬脂酸酯20.000020.0000peg-40氢化蓖麻油4.00004.0000聚甘油-3聚蓖麻醇酸酯1.50001.5000甘油三(乙基己酸)酯10.000010.0000辛酸/癸酸甘油三酯23.419523.4195鲸蜡醇乙基己酸酯11.000011.0000异十二烷6.00006.0000ci 420900.00050.0005丁二醇8.00000.00001,3-丙二醇0.000010.0000甘油10.00008.0000水6.08006.0800总量100.0000100.0000
[0172]
实验例6
[0173]
本实验例提供对实施例14-15的卸妆浆的卸妆效果评价。卸妆效果评价方法同实验例2。
[0174]
上述实施例14-15的卸妆浆的卸妆效果的评价结果见表13。
[0175]
表13实施例14-15的卸妆浆的卸妆效果
[0176]
测试项目实施例14实施例15涂抹于脸部是否滴落aa脸部是否卸的干净aa眼部是否卸的干净aa眉部是否卸的干净aa卸完妆是否感觉有油膜感aa卸完妆是否感觉有干燥感bb卸完妆是否感到有紧绷感bb
[0177]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使用1,3-丙二醇与甘油搭配的卸妆浆在卸妆后的干燥感和紧绷感与丁二醇与甘油搭配的卸妆浆无区别。
[0178]
实施例16-17
[0179]
实施例16-17分别提供一种卸妆浆,二者区别主要在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不同,具体成分及含量见表14。
[0180]
表14实施例16-17的卸妆浆的成分及含量,wt%
[0181]
成分实施例16实施例17peg-8甘油异硬脂酸酯20.000021.0000peg-40氢化蓖麻油4.00007.0000聚甘油-3聚蓖麻醇酸酯1.20001.2000甘油三(乙基己酸)酯10.000010.0000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22.699518.6995鲸蜡醇乙基己酸酯11.000011.0000异十二烷6.00006.0000ci 420900.00050.0005peg/ppg/聚丁二醇-8/5/3甘油0.80000.80001,3-丙二醇10.000010.0000甘油8.00008.0000水6.30006.3000总量100.0000100.0000
[0182]
图10示出了实施例16-17的卸妆浆静置于5℃低温环境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如实施例16,当表面活性剂含量低于26%时,在5℃以下环境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6的卸妆浆分出三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会慢慢变化为两层;如实施例17,当表面活性剂含量在30%左右时,即使在低温环境中还是分两层。继续观察之前所做的实施例,表面活性剂含量低于26%的卸妆浆在低温环境中也出现分为三层的现象,例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2的卸妆浆静置于10℃低温环境下的照片。
[0183]
实施例18-21
[0184]
实施例18-21分别提供一种卸妆浆,具体成分及含量见表15。
[0185]
表15实施例18-21的卸妆浆的成分及含量,wt%
[0186][0187][0188]
图12示出了实施例18-21的卸妆浆静置于5℃下的分层照片。实施例18没有添加聚甘油-10油酸酯,该卸妆浆分层不干净,有雾状颗粒。由实施例19-20的分层结果可知,当表面活性剂含量低于26%,在5℃以下温度环境中,向卸妆浆中加入可聚甘油-10油酸酯可使
卸妆浆分为两层,这是因为聚甘油-10油酸酯与甘油在配方体系中形成更强的缔合体,并且在摇晃过程中也能形成较高粘度的凝胶。
[0189]
从聚甘油-10油酸酯含量上来看,该含量为2-3%时卸妆浆分层清晰;当该含量为4%(实施例21)时,如图13所示,又出现了三层的现象,这可能由于卸妆浆粘度太高导致分层未完全。
[0190]
实施例22
[0191]
实施例22提供一种卸妆浆,成分与实施例20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多元醇含量不同,其具体成分及含量见表16。
[0192]
表16实施例20和22的卸妆浆的成分及含量,wt%
[0193][0194][0195]
图14示出了实施例20和22的卸妆浆静置在常温后的分层照片。可以看出,增加多元醇的含量能增加下层双连续微乳相的厚度。
[0196]
实验例7
[0197]
本实验例提供对实施例17和实施例20的卸妆浆的眼刺激性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为:选10名受试者,右边脸使用实施例17,左边脸使用实施例20,以受试者自己惯用的方式卸妆,测试卸妆时是否有感觉眼部不适。眼刺激性测试结果如下:
[0198]
实施例20的卸妆浆,10人中有0-1人觉得有眼部不适;
[0199]
实施例17的卸妆浆,10人中有2-3人觉得有眼部不适。
[0200]
由此可知,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提高对眼部有负担。
[0201]
基于上述实验,本发明还对卸妆浆做了如下分析:
[0202]
(1)双连续微乳相乳化关键点在于:使用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让曲率接近于0;使用双丙甘醇、丁二醇,丙二醇等二元醇使界面膜柔软。
[0203]
(2)二元醇(如丁二醇、1,3-丙二醇)能是界面膜柔软,但是会使曲率变大;三元醇(如甘油)能使曲率变小。
[0204]
(3)低温环境下单独使用聚乙二醇类乳化剂在表面活性剂总量小于24%的情况下卸妆浆会分三层原因为:低添加量的聚乙二醇类乳化剂在油中有部分溶解,分层时位于中间的一部分油中含有表面活性剂,会和配方中的水结合,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也会变为两层;当添加量在30%左右,大部分表面活性剂存在于界面,所以分为两层。
[0205]
(4)低浓度聚乙二醇类乳化剂再复配少量的聚甘油-10油酸酯在低温环境中分两层的原因是:聚甘油类乳化剂在油、水中都很难溶解,广泛存在于界面,因此使卸妆浆分为两层。
[0206]
(5)卸妆浆在凝胶化后又恢复分层(下层为双连续微乳相、上层为油相),其原因是:摇晃之后的卸妆浆形态为双连续立方液晶相,但是不稳定。过量的油脂或者难以在双连续微乳相中稳定存在的油脂(如烷烃、异构烷烃、硅油等)会从双连续立方液晶相的状态中分离出来。
[0207]
本发明还提供卸妆浆的参考配方1-5,具体见表17-21。
[0208]
表17卸妆浆的参考配方1
[0209]
成分含量,wt%peg-10甘油异硬脂酸酯15.0000peg-30氢化蓖麻油3.0000聚甘油-3聚蓖麻醇酸酯0.5000甘油三(乙基己酸)酯44.3995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11.0000十一烷3.0000十三烷3.0000葡萄(vitis vinifera)籽油1.0000ci 420900.0005丁二醇6.0000甘油7.5000水5.6000总量100.0000
[0210]
表18卸妆浆的参考配方2
[0211]
[0212][0213]
表19卸妆浆的参考配方3
[0214]
成分含量,wt%peg-15甘油异硬脂酸酯16.0000peg-30氢化蓖麻油4.0000聚甘油-10十澳洲坚果油酸酯0.2000甘油三(乙基己酸)酯28.9995异十三醇异壬酸酯5.0000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11.0000肉豆蔻酸异丙酯5.0000c13-16异链烷烃5.0000白池花(limnanthes alba)籽油1.0000ci 162550.00051,3-丙二醇10.0000甘油8.0000水5.6000赤藓醇0.1000海藻糖0.1000总量100.0000
[0215]
表20卸妆浆的参考配方4
[0216]
成分含量,wt%peg-8甘油异硬脂酸酯15.0000peg-40氢化蓖麻油3.0000聚甘油-3聚蓖麻醇酸酯1.5000甘油三(乙基己酸)酯42.6995鲸蜡醇乙基己酸酯11.0000异十二烷6.0000
peg/ppg/聚丁二醇-8/5/3甘油1.5000异硬脂酸0.2000ci 420900.0005丁二醇6.0000甘油7.5000水5.6000总量100.0000
[0217]
表21卸妆浆的参考配方5
[0218][0219]
表21中,nutriskin 1550w佰凯氨基酸复合保湿液成分见图1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