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约方法、资源预约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97610发布日期:2022-06-22 06:4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资源预约方法、资源预约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资源预约方法、资源预约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用户对各类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在部分领域的资源难以满足所有用户同时占用,因此需要对资源进行预约,比如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对资源进行预约时通常由人工登记后进行资源分配,预约用户需要在接到可以使用资源的通知前不断询问预约进度,而工作人员也难以对资源占用的剩余时长做出准确判断,以致资源预约不便且利用率较低。有鉴于此,如何提高资源预约的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资源预约方法、资源预约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装置,能够提高资源预约的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资源预约方法,包括:获得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向所述预约用户发送核实选项;响应于所述预约用户确认所述核实选项,基于确认后的所述基础数据生成所述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基于历史占用用户的历史数据,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所述历史数据包括所述历史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和占用总时长;基于所述预约信息和所述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所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其中,所述预约用户包括待入院的患者,所述当前占用用户包括已入院的患者,所述历史占用用户包括已出院的患者,所述基础数据包括身份信息和病患信息,所述资源包括医院床位。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资源预约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生成模块、预估模块和确认模块,其中,获取模块用于获得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向所述预约用户发送核实选项;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预约用户确认所述核实选项后,基于确认后的所述基础数据生成所述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预估模块用于基于历史占用用户的历史数据,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所述历史数据包括所述历史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和占用总时长;确认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预约信息和所述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所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其中,所述预约用户包括待入院的患者,所述当前占用用户包括已入院的患者,所述历史占用用户包括已出院的患者,所述基础数据包括身份信息和病患信息,所述资源包括医院床位。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
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8.上述方案,在获得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后,向预约用户发送核实选项,以使用户对基础数据进行确认,当预约用户确认核实选项后,将用预约用户确认过的基础数据生成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利用历史占用用户的历史数据,对正占用资源的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间进行预估,以便对资源仍需要被占用的剩余时长做出判断,得到剩余时长预估结果,从而对资源的配置能够做出更合理的安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基于预约信息和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即可将预计等待时长发送给预约用户,以方便预约用户获得需要等待的时长,提高资源预约的效率。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资源预约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资源预约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资源预约系统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存储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1.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
12.需要说明的是,若本技术技术方案涉及个人信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产品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已明确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并取得个人自主同意。若本技术技术方案涉及敏感个人信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产品在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前,已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并且同时满足“明示同意”的要求。例如,在摄像头等个人信息采集装置处,设置明确显著的标识告知已进入个人信息采集范围,将会对个人信息进行采集,若个人自愿进入采集范围即视为同意对其个人信息进行采集;或者在个人信息处理的装置上,利用明显的标识/信息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情况下,通过弹窗信息或请个人自行上传其个人信息等方式获得个人授权;其中,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可包括个人信息处理者、个人信息处理目的、处理方式以及处理的个人信息种类等信息。
13.本技术所提供的资源预约方法可依托于资源预约系统运行,应用于对不同类型的
资源进行预约,不同类型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和业务办理资源。
14.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资源预约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1:获得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向预约用户发送核实选项。
15.具体地,当预约用户完成预约准备工作后上传基础数据,获得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向预约用户发送核实选项。其中,基础数据包括身份信息和资源申请信息。其中,预约用户包括待入院的患者,当前占用用户包括已入院的患者,历史占用用户包括已出院的患者,基础数据包括身份信息和病患信息,资源包括医院床位。
16.在一实施场景中,预约用户向资源预约系统上传基础数据,预约系统获取预约用户上传的基础数据,进而向预约用户发送核实选项,核实选项包括确认、修改和取消,响应于预约用户选择确认,则保存预约用户确认的基础数据,响应于预约用户选择修改,为预约用户提供修改基础数据的界面,并在预约用户确定修改后再次发送核实选项,响应于预约用户选择取消,为预约用户提供取消原因选项并等待预约用户确认取消。
17.在另一实施场景中,预约用户向资源预约系统上传基础数据,其中,基础数据包括身份信息和资源申请信息,预约系统获取预约用户上传的基础数据,进而向预约用户发送核实选项,核实选项包括确认和修改,响应于预约用户选择修改,为预约用户提供修改身份信息的界面,并在预约用户确定修改后再次发送核实选项,响应于预约用户选择确认,则保存预约用户确认的基础数据。当预约用户需要取消或修改资源申请信息时,则需要资源提供者的权限以进行修改。
18.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以资源为医疗资源为例,预约用户包括待入院的患者,基础数据包括身份信息和资源申请信息,资源包括医院床位,其中,资源申请信息包括病患信息。当待入院的患者需要住院时,首先挂号相应科室门诊,门诊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评估,获取待入院的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作为身份信息,获取待入院的患者的手术或其他有创性诊疗操作作为治疗目的,获取待入院的患者的疾病史、过敏史和药物史作为治疗要求,收集门诊就诊医生对待入院的患者的门诊初步诊断、拟入院科室、入院病情危重程度,将门诊就诊科室、门诊就诊医生、门诊初步诊断、拟入院科室、入院病情危重程度、治疗目的及要求作为待入院的患者的病患信息。
19.s12:响应于预约用户确认核实选项,基于确认后的基础数据生成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
20.具体地,当预约用户确认核实选项后,获得预约用户确认过的基础数据,利用确认后的基础数据生成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
21.在一实施场景中,当预约用户确认核实选项后,基于预约用户确认的基础数据生成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其中,预约信息包括预约用户对应的标识号用于确认预约用户的身份,将预约信息同步至资源提供者,以便资源提供者预先获知预约用户对应的信息。
22.在另一实施场景中,当预约用户确认核实选项后,获取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确定基础数据中是否包括指定信息,当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中包括指定信息时,生成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并同步至资源提供者,以便资源提供者及时获知包括指定信息的预约用户,当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中未包括指定信息时,生成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当预约用户的预计等待时长低于时长阈值时,将预约信息同步至资源提供者。
23.s13:基于历史占用用户的历史数据,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历史数据包括历史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和占用总时长。
24.具体地,历史占用用户包括曾占用过资源的用户,历史数据包括历史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和占用总时长,在历史占用用户的历史数据中查找与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相似度较高的用户,从而基于相似度较高的用户对应的占用总时长预估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得到预估结果。
25.在一实施场景中,将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与历史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进行比对,得到与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相似度超过相似度阈值的相似历史占用用户,从而基于相似历史占用用户对应的占用总时长和当前占用用户已占用资源的时长,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
26.在另一实施场景中,利用基于历史数据训练过的预估模型,基于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进行预估,得到当前占用用户的预估占用总时长,将预估占用总时长减去当前占用用户已占用资源的时长,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
27.s14:基于预约信息和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
28.具体地,基于各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以及当前占用用户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按照预约用户的预约次序确定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进而可将预计等待时长同步给预约用户,以便预约用户实时查看。
29.在一实施场景中,获取当前的资源包括未占用和已占用的资源,结合当前占用用户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为排序在前的用户安排未占用的资源,当未占用的资源已满时,则按照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提交的次序,为各预约用户生成预计等待时长并同步给预约用户。
30.在另一实施场景中,获取当前的资源包括未占用和已占用的资源,当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中包括指定信息时,则为包括指定信息的预约信息对应的预约用户安排未占用的资源,当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中未包括指定信息时,则按照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提交的次序,为各预约用户生成预计等待时长并同步给预约用户。
31.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以资源为教育资源为例,预约用户包括待入学的学生,当前占用用户包括已入学的学生,历史占用用户包括已毕业的学生,基础数据包括身份信息和资源申请信息,资源包括学习名额,资源提供者包括学习或教育机构。当预约用户确认核实选项后,获得预约用户确认过的基础数据,利用确认后的基础数据生成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将预约信息同步至资源提供者,以便资源提供者预先获知预约用户对应的信息,基于相似历史占用用户对应的占用总时长和当前占用用户已占用资源的时长,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从而按照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提交的次序,为各预约用户生成预计等待时长并同步给预约用户。
32.在另一具体应用场景中,以资源为医疗资源为例,预约用户包括待入院的患者,当前占用用户包括已入院的患者,历史占用用户包括已出院的患者,基础数据包括身份信息和资源申请信息,资源包括床位,其中,资源申请信息包括病患信息,资源提供者包括医院或服务机构。当预约用户确认核实选项后,获得预约用户确认过的基础数据,利用确认后的基础数据生成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将预约信息同步至资源提供者,确定基础数据中
是否包括指定信息,为包括指定信息的预约信息对应的预约用户安排未占用的资源,其中,指定信息为门诊医生所诊断的危重病症,为危重病症优先安排重症床位。利用基于历史数据训练过的预估模型,基于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进行预估,得到当前占用用户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从而按照未包括指定信息的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提交的次序,为各预约用户生成预计等待时长并同步给预约用户,以便待入院患者及时获得普通床位的等待时长,同时便于科室医护人员合理安排床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周转率。
33.上述方案,在获得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后,向预约用户发送核实选项,以使用户对基础数据进行确认,当预约用户确认核实选项后,将用预约用户确认过的基础数据生成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利用历史占用用户的历史数据,对正占用资源的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间进行预估,以便对资源仍需要被占用的剩余时长做出判断,得到剩余时长预估结果,从而对资源的配置能够做出更合理的安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基于预约信息和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即可将预计等待时长发送给预约用户,以方便预约用户获得需要等待的时长,提高资源预约的效率。
34.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资源预约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其中,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应用场景中,预约用户包括待入院的患者,当前占用用户包括已入院的患者,历史占用用户包括已出院的患者,基础数据包括身份信息和病患信息,资源包括医院床位。但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保护范围的依据。具体而言,该资源预约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21:响应于扫描到预约用户上传的数据集成标识,基于数据集成标识得到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
35.具体地,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集成于集成标识内,资源预约系统通过扫描集成标识获得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
36.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预约用户包括待入院的患者,当待入院的患者完成问诊后开具电子住院证,电子住院证上包括集成标识,该集成标识通常为二维码,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集成于二维码内,当待入院的患者通过电子住院证在资源预约系统进行操作,以使资源预约系统扫描电子住院证上的二维码,获取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
37.s22:向预约用户发送基础数据核实选项和资源提供者核实选项,核实选项包括确认、修改和取消。
38.具体地,向预约用户发送对基础数据核实选项和资源提供者进行确认的核实选项,以便预约用户对基础数据进行确认和修改,或者取消本次预约。
39.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将识别到的基础数据呈现在交互屏幕上,供预约用户核对,屏幕下方会出现用于确认基础数据的两个核实选项:“我已核对无误”和“信息有误需修改”。若预约用户选择“我已核对无误”,即先后进入以下两轮交互界面,分别是询问支付类型和住院时间范围选择,待交互结束后,系统会弹出“是否确认预约xx科室住院”的资源提供者的核实选项,若预约用户选择“是”,则确认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以用于生成预约信息,结束本次预约;若预约用户选择“否”,会出现下一个交互界面,询问预约用户取消预约相关原因,包括:下次预约、信息有误需修改、不想住院了等等,预约用户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若预约用户在交互界面中选择了“信息有误需修改”,预约用户可选择对部分有关身份信息的内容进行修改,并在修改完成后返回确认基础数据的两个核实选项的界面。从
而,进行多轮智能交互以多次核对及确认基础数据,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率。
40.s23:响应于预约用户确认基础数据核实选项和资源提供者核实选项,基于确认后的基础数据生成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
41.具体地,当预约用户确认基础数据核实选项和资源提供者核实选项后,基于预约用户确认过的基础数据生成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
42.进一步地,预约信息包括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和标识号,以便基于标识号区分不同的预约用户,当预约用户为待入院的患者时,标识号通常为就诊号。
43.s24:将预约信息同步至预约用户确认的资源提供者。
44.具体地,将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同步至预约用户所确认的资源提供者处,以便资源提供者基于所有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对资源进行合理安排。
45.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资源提供者包括患者确认就诊的科室,当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生成后,将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同步给对应的医院科室,以便科室医护人员在使用初期会根据门诊经治医生、病种危重程度划定治疗组床位范围,更加合理地安排床位提高收治效率。
46.s25:利用预估模型对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进行预估,得到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其中,预估模型是基于历史数据训练得到的。
47.具体地,历史数据包括历史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和占用总时长,预估模型基于历史数据预先训练后获得,用于对占用资源的当前占用用户继续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进行预估,以便提高剩余资源获取的效率。
48.进一步地,历史数据为预估模型提供了训练数据,历史占用用户与当前占用用户属于同一种类的人员,且任何已解除对资源占用的用户对应的数据均可作为新的训练数据,从而对预估模型进行进一步修正,根据历史数据所训练得到的预估模型对当前占用用户的继续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进行预估的结果也更加准确。
49.在一实施场景中,将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输入预估模型,得到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相对历史数据的相似度,基于相似度满足预设条件的历史数据,得到当前占用用户的预估总时长和预估总时长的置信度;基于已占用时长、预估总时长及其对应的置信度,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已占用时长包括当前占用用户已占用资源的时长。
50.具体地,将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输入预估模型,以使预估模型确定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相对历史数据的相似度,将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相对历史数据的相似度与相似度阈值比较,将相似度超过相似度阈值的历史占用用户对应的基础数据,作为预估当前占用用户对应的占用总时长的依据,得到当前占用用户的预估总时长,输出该预估总时长的置信度,根据置信度确定是否对预估总时长进行进一步调整,从而将最终确认的预估总时长减去已占用时长,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
51.在一应用方式中,将相似度超过相似度阈值且相似度值最高的历史占用用户对应的占用总时长,作为当前占用用户的预估总时长,并基于相似度值最高的相似度值,确定预估总时长的置信度,且相似度值与置信度呈正比,以便根据相似度确定当前占用用户的剩余时长,并将相似度越高的结果赋予更高的可信度,提高对相似度极高的基础数据进行预测的准确率。
52.在另一应用方式中,获取相似度超过相似度阈值的所有历史占用用户对应的占用总时长,并将所有相似度超过相似度阈值的所有历史占用用户对应的占用总时长对应的均值,作为当前占用用户的预估总时长,并基于相似度超过相似度阈值的历史占用用户的数量,确定预估总时长的置信度,且超过相似度阈值的历史占用用户的数量与置信度呈正比,以便根据相似度超过相似度阈值的历史数据确定当前占用用户的剩余时长,并将数量越多的结果赋予更高的可信度,提高对常见的数量较多的基础数据进行预测的准确率。
53.进一步地,基于已占用时长、预估总时长及其对应的置信度,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的步骤,包括:响应于置信度超过预设阈值,基于预估总时长和已占用时长,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响应于置信度未超过预设阈值,利用误差模型对预估总时长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预估总时长和已占用时长,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
54.具体地,当置信度超过预设阈值时,则利用预估总时长减去已占用时长得到剩余时长,获得当前占用用户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当置信度未超过预设阈值时,则通过误差模型对预估总时长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预估总时长减去已占用时长得到剩余时长,获得当前占用用户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
55.在一应用方式中,置信度的数值介于0-1之间,且预设阈值为0-1之间的数值,例如0.7或0.8等数值,当置信度未超过置信度阈值时,将预估总时长输入误差模型,以使误差模型输出修正后的预估总时长,其中,误差模型基于均方误差对预估总时长进行修正,以提高预估总时长的准确率。
56.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预估模型为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模型,利用既往周期内历史占用用户的历史数据对bert模型进行训练,也就是利用临床科室既往周期内所有已出院的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已出院的患者的病患信息,包括生命体征、辅助检查、特殊操作及手术、用药情况,以及已出院的患者占用床位的占用总时长对bert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bert模型,将已入院的患者的基础数据,也就是身份信息和病患信息输入bert模型,以使bert模型输出已占用用户对应的占用床位的预估总时长和预估总时长的置信度,当置信度超过预设阈值时,也就是已入院的患者对应的病症为常规病症,具有相似度较高的病症或具有较多的相似病症进行参考,进而预估总时长的结果较为准确,则将预估总时长减去已占用时长得到剩余时长,当置信度未超过预设阈值时,也就是已入院的患者对应的病症为罕见病症,未获得相似度较高的病症或具有较多的相似病症进行参考,进而预估总时长的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则将预估总时长经过自注意力层、全连接层处理后,再输入误差模型,其中,误差模型基于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对预估总时长进行修正,提高预估总时长的准确率和置信度,从而将修正后的预估总时长减去已占用时长得到剩余时长。
57.可选地,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之后,还包括:响应于当前占用用户已占用资源的时长超过第一周期,按照第二周期为间隔基于当前的第二周期内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对剩余时长预估结果进行更新;其中,基础数据可由资源提供者实时修正。
58.具体地,在当前占用用户已占用资源的时长仍处于第一周期内,则基于预估模型的预测结果确定当前占用用户继续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若当前占用用户已占用资源的时
长超过第一周期,则基于资源提供者修正后的基础数据,基于每个当前的第二周期内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每经过第二周期对当前占用用户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进行更新,提高剩余时长的准确率。
59.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在已入院的患者初入院的第一周期内,其中,第一周期为48小时,基于预估模型的预估结果,确定已入院的患者继续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当已入院的患者经过第一周期的治疗后,治疗组医生可根据疾病迁延及治疗特点变化情况对基础数据中的病患信息进行修改,从而当超出第一周期后,在每个第二周期内,基于当前的第二周期内已入院的患者的基础数据,对已入院的患者继续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进行更新,其中,第二周期为12小时,以使医护人员对医院床位的安排可基于更新后的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并且对于待入院的患者也可及时更新对应的等待时长,提高资源利用的实时性和利用率。其中,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可基于应用场景自定义设置为其他任何数值,本技术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60.s26:响应于预约信息中包括指定信息,为预约用户配置指定资源,基于指定资源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
61.具体地,资源包括指定资源和普通资源,当预约信息中包括指定信息时,则为预约用户配置指定资源,基于指定资源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其中,指定信息基于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中的指定数据生成。
62.在一实施场景中,指定资源通常为未使用的空闲状态,用于应急使用,指定信息为获取指定资源的必要条件,若当前占用用户对应的指定信息被消除时,则转而使用普通资源,对于预约用户而言,当预约信息中包括指定信息时,若指定资源为空闲状态,则即时为预约信息中包括指定信息的预约用户配置指定资源,若指定资源为非空闲状态,则基于指定资源的剩余时长为预约信息中包括指定信息的预约用户确定预计等待时长,并在已占用指定资源的用户解除对指定资源的占用后,为预约信息中包括指定信息的预约用户配置指定资源,提高指定资源的利用率且便于为包括指定信息的预约用户合理安排资源。
63.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指定资源包括应急床位,普通资源包括普通床位,指定信息包括各类危重疾病,医院科室将预留部分应急床位作为指定资源为危重患者服务,当待入院的患者对应的预约信息中包括指定信息时,则优先为待入院的危重患者安排应急床位,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消除指定信息并转入普通床位,若应急床位已满时,则为待入院的危重患者提示预计等待时长,若预计等待时长超过疾病治疗可等待的时长,则对危重患者建议转院以便及时治疗,提高患者救治率。
64.s27:响应于预约信息中未包括指定信息,为预约用户配置普通资源,基于普通资源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
65.具体地,当预约信息中未包括指定信息时,则为预约用户配置普通资源,基于普通资源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
66.在一实施场景中,普通资源为预约信息中不包括指定信息的用户进行配置,基于普通资源的剩余时长为预约用户确定预计等待时长,当存在空闲的普通资源时,则按顺序为预约用户配置普通资源。
67.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指定资源包括应急床位,普通资源包括普通床位,指定信息包括各类危重疾病,对于未包括指定信息的非危重患者,若患者预约登记时无特殊入院时
间需求,则根据预约顺序进行候床患者信息提示,医护人员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病患信息后,系统程序向对应患者发送一条入院通知信息,并告知患者半小时内回复,若无回复,进行电话提醒办理入院,若根据实际情况需“择日安排”,医护人员根据预约信息选择合理住院时间范围并进行原因备注,将择期安排原因同步至患者。对于非危重患者,若患者预约登记时明确有特殊入院时间需求(至少在预约登记时间5天及之后),进而在患者拟入院前3天显示预计等待时长,医护端也会提前同步显示该患者的预约信息,以方便医护人员合理安排床位,若按次序排列的患者与指定入院时间的患者之间存在时间交叉,导致普通床位不足时,则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患信息进行普通床位的安排,进而对预计等待时长进行动态更新,并告知预约用户的预计等待时长会因实际情况存在延迟或提前的情况,以便预约用户的心理预期更容易接受。
68.可选地,得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之后,还包括:响应于预计等待时长低于时长阈值,基于预约用户对应的参考数据,为预约用户预先配置获取资源所需的准备条件,其中,参考数据包括预约用户在生成预约信息之前保留在数据库/数据系统中的数据。
69.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当预约用户的数量较多时,对于预计等待时长超过时长阈值的预约用户只提示预计等待时长,对于预计等待时长低于时长阈值的预约用户,则从数据库/数据系统中提取同一预约用户保留在数据库/数据系统中的参考数据,基于预约用户对应的参考数据,为预约用户预先配置获取资源所需的准备条件,提高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效率并缩短预约用户占用资源的时长,提高资源的周转率。
70.在一具有应用场景中,数据库/数据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s)、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及影像归档及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当预约用户的预约等待时长低于时长阈值时,其中,时长阈值为三天,在入院前可以调取待入院的患者的参考数据,充分利用等候床位期间进行检验和检查项目,这样可适当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并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7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预约用户包括待入院的患者,当前占用用户包括已入院的患者,历史占用用户包括已出院的患者,基础数据包括身份信息和病患信息,资源包括医院床位。
72.具体地,传统的资源预约系统主要是人工手动输入,需要预约床位的患者将住院证、身份证等个人证件提供给住院床位预约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需要在资源预约系统窗口手动录入信息,办理时间较长,且录入错误信息事件时有发生,增加后续修改信息的难度。此外,医院的资源预约系统通常以医院为主,病人预约登记候床信息后无法获取排队人数信息及入院预计等待时长,往往需要不断电话咨询医院工作人员,也需要一定的解释时间,造成一些人力浪费;同时首诊医生也不能大致了解预住院患者数量,往往造成周转不及时或病人等待入院时间过程的情况,增加了医疗风险和医患矛盾。
73.进一步地,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病患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门诊就诊医生对待入院的患者的门诊初步诊断、拟入院科室、入院病情危重程度,将门诊就诊科室、门诊就诊医生、门诊初步诊断、拟入院科室、入院病情危重程度、治疗目的及治疗要求作为待入院的患者的病患信息,其中,治疗目的包括患者的手术或其他有
创性诊疗操作,治疗要求包括疾病史、过敏史和药物史作为治疗要求。通过本技术的资源预约方法可便于科室对床位的管理,有效提高医院床位的利用率和周转率,提高患者预约床位的便捷度并使得预计等待时长更直观和准确。
74.在本实施例中,对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进行多轮智能交互以多次核对及确认基础数据,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率,利用预估模型对已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总时长进行预估,得到预估总时长及其对应的置信度,并对置信度低于预设阈值的数据进行修正,并且资源提供者可修正已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对当前占用用户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进行更新,提高对已占用用户继续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进行预估的准确率,对于预计等待时长超过时长阈值的预约用户,当预计等待时长低于时长阈值以后,提取同一预约用户保留在数据库/数据系统中的参考数据,基于预约用户对应的参考数据,为预约用户预先配置获取资源所需的准备条件,提高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效率并缩短预约用户占用资源的时长,提高资源的周转率。
75.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资源预约系统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该资源预约系统30包括,获取模块301、生成模块302、预估模块303和确认模块304,其中,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得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向预约用户发送核实选项;生成模块302用于当预约用户确认核实选项后,基于确认后的基础数据生成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预估模块303用于基于历史占用用户的历史数据,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历史数据包括历史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和占用总时长;确认模块304用于基于预约信息和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其中,预约用户包括待入院的患者,当前占用用户包括已入院的患者,历史占用用户包括已出院的患者,基础数据包括身份信息和病患信息,资源包括医院床位。
76.上述方案,获取模块301在获得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后,向预约用户发送核实选项,以使用户对基础数据进行确认,当预约用户确认核实选项后,生成模块302将用预约用户确认过的基础数据生成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预估模块303利用历史占用用户的历史数据,对正占用资源的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间进行预估,以便确认模块304对资源仍需要被占用的剩余时长做出判断,得到剩余时长预估结果,从而对资源的配置能够做出更合理的安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基于预约信息和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即可将预计等待时长发送给预约用户,以方便预约用户获得需要等待的时长,提高资源预约的效率。
77.在一些实施例中,预约用户包括待入院的患者,当前占用用户包括已入院的患者,历史占用用户包括已出院的患者,基础数据包括身份信息和病患信息,资源包括医院床位。
78.区别于前述实施例,将上述资源预约系统30应用于医疗领域,有效提高医院床位的利用率和周转率,提高患者预约床位的便捷度并使得预计等待时长更直观和准确。
79.在一些实施例中,预估模块303还用于利用预估模型对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进行预估,得到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其中,预估模型是基于历史数据训练得到的。
80.区别于前述实施例,预估模型基于历史数据预先训练后获得,用于对占用资源的当前占用用户继续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长进行预估,以便提高剩余资源获取的效率。
81.在一些实施例中,预估模块303还用于将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输入预估模型,得到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相对历史数据的相似度,基于相似度满足预设条件的历史数
据,得到当前占用用户的预估总时长和预估总时长的置信度;基于已占用时长、预估总时长及其对应的置信度,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已占用时长包括当前占用用户已占用资源的时长。
82.区别于前述实施例,将相似度超过相似度阈值的历史占用用户对应的基础数据,作为预估当前占用用户对应的占用总时长的依据,得到当前占用用户的预估总时长,提高剩余时长预估结果的准确率。
83.在一些实施例中,预估模块303还用于响应于置信度超过预设阈值,基于预估总时长和已占用时长,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响应于置信度未超过预设阈值,利用误差模型对预估总时长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预估总时长和已占用时长,得到当前占用用户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
84.区别于前述实施例,当置信度未超过置信度阈值时,将预估总时长输入误差模型,以使误差模型输出修正后的预估总时长,其中,误差模型基于均方误差对预估总时长进行修正,以提高预估总时长的准确率。
85.在一些实施例中,确认模块304还用于响应于预约信息中包括指定信息,为预约用户配置指定资源,基于指定资源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响应于预约信息中未包括指定信息,为预约用户配置普通资源,基于普通资源对应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其中,指定信息基于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中的指定数据生成。
86.区别于前述实施例,为预约信息中包括指定信息的预约用户配置指定资源,提高指定资源的利用率且便于为包括指定信息的预约用户合理安排资源。
87.在一些实施例中,确认模块304还用于响应于预计等待时长低于时长阈值,基于预约用户对应的参考数据,为预约用户预先配置获取资源所需的准备条件;其中,参考数据包括预约用户在生成预约信息之前保留在数据库/数据系统中的数据。
88.区别于前述实施例,基于预约用户对应的参考数据,为预约用户预先配置获取资源所需的准备条件,提高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效率并缩短预约用户占用资源的时长,提高资源的周转率。
89.在一些实施例中,确认模块304还用于响应于扫描到预约用户上传的数据集成标识,基于数据集成标识得到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向预约用户发送基础数据核实选项和资源提供者核实选项;核实选项包括确认、修改和取消。
90.区别于前述实施例,进行多轮智能交互以多次核对及确认基础数据,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率。
91.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模块302还用于响应于预约用户确认基础数据核实选项和资源提供者核实选项,基于确认后的基础数据生成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将预约信息同步至预约用户确认的资源提供者。
92.区别于前述实施例,将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同步至预约用户所确认的资源提供者处,以便资源提供者基于所有预约用户的预约信息对资源进行合理安排。
93.在一些实施例中,预估模块303还用于响应于当前占用用户已占用资源的时长超过第一周期,按照第二周期为间隔基于当前的第二周期内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对剩余时长预估结果进行更新;其中,基础数据可由资源提供者实时修正。
94.区别于前述实施例,基于每个当前的第二周期内当前占用用户的基础数据,每经过第二周期对当前占用用户的剩余时长预估结果进行更新,提高剩余时长的准确率。
95.请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电子设备40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存储器401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处理器402用于执行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任一资源预约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具体内容请参见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96.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402用于控制其自身以及存储器401以实现上述任一资源预约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处理器402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402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402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402可以由多个集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97.上述方案,在获得预约用户的基础数据后,向预约用户发送核实选项,以使用户对基础数据进行确认,当预约用户确认核实选项后,将用预约用户确认过的基础数据生成预约用户对应的预约信息,利用历史占用用户的历史数据,对正占用资源的当前占用用户占用资源的剩余时间进行预估,以便对资源仍需要被占用的剩余时长做出判断,得到剩余时长预估结果,从而对资源的配置能够做出更合理的安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基于预约信息和剩余时长预估结果,得到预约用户获取资源的预计等待时长,即可将预计等待时长发送给预约用户,以方便预约用户获得需要等待的时长,提高资源预约的效率。
98.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存储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存储装置50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指令500,程序指令500用于实现上述任一资源预约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99.上述方案,能够提高资源预约的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
100.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101.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102.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103.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
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