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皮下自控镇痛装置的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7553发布日期:2022-06-22 06:4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皮下自控镇痛装置的钢针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皮下自控镇痛的钢针,便于患者居家镇痛管理,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3.who三阶梯镇痛原则提出,对于部分难治性疼痛、药物治疗失败或因药物副反应难以耐受的患者适合通过微创治疗改善疼痛。患者皮下自控镇痛技术pca(patient-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对于癌痛未控、或因传统给药方式(口服/贴皮)不良反应较大以及需要居家管理的癌痛患者意义重大,是目前各大指南以及我国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推荐的常用微创癌痛治疗方式,癌痛治疗的重要手段。文献提示,对于难治性癌痛患者,皮下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对疼痛缓解率达到60%以上,因药物不进入静脉,无需装置输液港等输液通路,引起感染、血栓的可能性也更小,对比静脉自控镇痛,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十分适合晚期癌痛患者的居家癌痛管理。
4.目前,皮下自控镇痛技术主要由医生开具处方设置阿片药物参数,之后由护士操作埋针:将医疗24号输液针留置到患者皮下(脐周、前臂),然后连接一个已配置好药物参数的阿片药物便携式电子自控镇痛泵(如爱朋电子泵)。这种操作最大的不便就是每3-5天必须在医院由护士操作更换皮下留针位置,否则易引发堵管、皮下硬结或感染。由于患者无法自行更换输液针,对于需要居家的癌痛患者管理更为不易,3-5天必须回医院换针。有专家尝试使用美敦力胰岛素泵上的钢针,但成本较高,且其接口无法与我国市场上常用便携式电子自控镇痛泵适配。因此,如何安全、方便地实现患者自行更换皮下针,为晚期癌痛患者居家管理提供便捷,是目前该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5.现有技术如公开号cn 111001057 b,名为《一种敷贴式皮下留置针》。该发明涉及输液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敷贴式皮下留置针,至少包括留置机构,所述留置机构至少包括留置座,所述留置座的上端设有输液接头,所述输液接头的中心设有留置钢针,所述留置座下端面为粘结部,所述留置座下端还设有突出于粘结部的留置软针,所述留置软针与留置钢针同轴设置,所述留置钢针与留置软针之间设有单向液流装置。上述结构中,留置机构中同时具有留置钢针和留置软针,其中留置软针的部分位于皮下,留置钢针位于输液接头内,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注射时无需再使用注射器的钢针,只需要将不带针头的注射器的连接端或胰岛素输液泵与输液接头连接即可,具有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的技术优势。
6.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技术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安全、可长时间使用、便携且方便安装的用于皮
下自控镇痛装置的钢针。
8.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皮下自控镇痛装置的钢针,包括:留置组件,留置组件包括留置基座,留置基座内部为中空设置,留置基座上端设有输液连接头,输液连接头中心设置有留置钢针,留置基座下端设置有留置软针,留置软针突出留置基座底面设置,留置软针与留置钢针同轴设置,留置钢针与留置软针之间设有单向液流设备;镇痛输注装置,镇痛输注装置通过输液管连接留置组件;镇痛输注装置包括镇痛输注泵,镇痛输注泵输出端设有推板,镇痛输注泵输出端侧设有药剂槽,推板位于药剂槽内,推板可沿药剂槽轴线方向移动,药剂槽端部连接有输液管,输液管上设有紧急控制件,输液管上设有绑带;留置钢针直径小于留置软针内径,留置钢针上端平口设置,留置钢针下端斜口设置;留置基座下端面设有医用压敏胶,医用压敏胶上复合两片折边离型纸。
9.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皮下自控镇痛装置的钢针包括留置组件和镇痛输注装置,镇痛输注装置包括药剂槽,在使用过程中,会将药剂瓶放入到药剂槽内,药剂瓶放入到药剂槽内后可以连接药剂槽一侧的输液管,镇痛输注泵会通过输出端连接的推板将药剂瓶内的药剂推送至输液管内,输液管连接留置组件,会将药剂输送到留置组件内,在注入到人体内。本发明的输液管上设置有紧急控制件,可以在留置钢针误入血液或其他危险情况发生的时候对输液管进行紧急控制,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以至于危害到患者生命;同时,在输液管上还设置有绑带,通过在输液管上设置的绑带可以将输液管固定在患者身上,例如当留置组件位于患者胳膊上可以将输液管绑缚于大臂,当留置组件设置于患者脖子上或者头上时可以将输液管绑缚于患者大臂,当留置组件设置于腿上可以将输液管绑缚于患者大腿,可以预防患者为老人或者小孩对输液管的意外拉扯,进而避免了由于拉扯输液管导致的创口感染、创口破裂以及创口发言红肿,提高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0.本发明留置组件包括留置基座,留置基座上端设置有输液连接头,且输液连接头向上延伸设置,输液连接头中心设置有留置钢针,留置基座远离输液连接头一侧设置有留置软针,留置软针在使用时,留置软针突出留置基座底面部分埋入患者的皮下。在针刺过程中,在输液连接头端设有下压物,操作人员会沿留置钢针轴线方向向下压动下压物,下压物将带动留置钢针沿轴线向下移动,穿透单向液流设备后带动留置软管直接穿刺到人体皮下组织。相较于钢针留在皮下组织,留置软针的设置可以降低疼痛感和不适感,也便于患者活动。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留置组件上的输液连接头会通过输液管与镇痛输注装置连接,药剂会通过输液管进入到留置组件中,药剂会通过留置软针进入到人体体内。在留置软针和留置软针之间设置有单向液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单向液流设备可以控制两侧液体的流通,在本发明中单向液流设备只允许药剂从留置钢针一侧流向留置软针一侧,以防止药剂倒流的情况发生,提高整体装置的安全性。
11.留置钢针上端平口设置,在工作人员或家属的操作过程中,留置钢针上端平口可以避免人员手部被方针上端划伤造成感染,提高整体装置的安全性;同时,上端平口设置还有利于在针刺过程中,留置钢针整体受力均匀,使得穿刺方向垂直向下,确保了对穿刺位置
的精准程度,提高整体装置的便捷程度。
12.本发明的留置基座下端面设有医用压敏胶,且在医用压敏胶上复合两片折边离型纸,撕开两侧离型纸可以将留置基座下端面与患者皮肤粘贴在一起,通过医用压敏胶可以提高整体装置与人体粘连时的舒适程度,同时还不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13.进一步的,在留置组件装置未启用时,在留置基座上端部设置有密封膜,通过密封膜的设计,可以保证整体装置内部保持出厂状态,即保证内部无菌无尘、湿度恒定且内部保护性气体可对留置组件进行保护,在使用时可用无菌手套对密封膜进行剥离打开,提高整体装置安全可靠的程度。
14.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留置钢针固定设置于钢针基座上,钢针基座中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环,钢针基座相对留置基座活动设置,钢针基座可沿留置钢针轴向移动;留置基座内设有与钢针基座对应的钢针活动腔体,钢针基座设置于钢针活动腔体内,钢针基座与单向液流设备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
15.钢针基座设置于钢针活动腔体内,钢针基座中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环,限位环是用来限制钢针基座的极限位置,进而限制留置钢针相对于留置基座的极限位置。限位环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与钢针活动腔体内上端面与下端面对应,即,限位环的上端面不得高于钢针活动腔体内上端面,限位环的下端面不得低于钢针活动腔体内下端面。通过限位环的设置,可以控制留置钢针刺入人体的深度,便于老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进行操作,提高本发明的便捷程度。
16.在钢针基座与单向液流设备之间设置第一复位弹簧,以便于在留置钢针针刺完人体皮肤之后可以迅速的归位,以避免由于留置钢针还在患者体内由于误触或大幅度摆动身体从而导致留置钢针针体断裂的情况发生。通过第一复位弹簧的设置,以避免在针刺过程中发生留置钢针真针体断裂,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
17.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留置基座上端面设置有留置腔,输液连接头设于留置腔内,输液连接头端部设置有橡胶套;留置软针固定设于留置软针座上,留置基座底部设置有软针腔,留置软针座设于软针腔内,留置软针座底端与留置基座底部平齐。
18.在输液连接头端部设置橡胶套,可以对留置钢针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装置在运输或者在拿取过程中,由于意外或外力磕碰下导致留置钢针弯曲或断裂,提高整体装置的保护;此外,相较于通过塑料盖口对输液连接头进行保护,橡胶套的保护能力更强的同时制造成本更低,同时还可以在输液连接头内创造密闭环境,进一步的,可以在橡胶套内创造出无菌无尘恒定湿度且充满惰性气体的环境,提高整体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
19.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软针腔内设置有环状第一气囊结构,第一气囊结构固定于留置软针座侧面上端。
2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留置基座外侧下部与软针腔侧壁下部对应环绕开设多个斜孔,留置基座外侧斜孔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气囊结构,第二气囊结构与第一气囊结构通过第一传输管联通;留置基座内设有过滤棉片;第一传输管道中部设置有气流阻隔装置;留置基座外侧上部与软针腔侧壁上部开设直孔。
21.在本装置出厂时,气体均装填于第二气囊结构内,第一气囊结构内无气体,在第一传输管道中设置气流阻隔装置以避免第二气囊结构内的气体流入第一气囊结构中,气流阻隔装置在受到一定的压力下可以使第二气囊结构内的气体进入到第一气囊结构中。进一步的,气流阻隔装置设置为薄膜,当通过挤压第二气囊结构,薄膜受压破裂,之后第二气囊结构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管流入第一气囊结构中,以保证第二气囊结构与第一气囊结构中气体压力平衡。当本装置贴在患者皮肤上时,通过挤压第二气囊结构将气体输入到第一气囊结构内,进而使得第一气囊结构膨胀以填满留置软针座与留置基座之间的空隙,以实现第一气囊结构与患者皮肤较为完全的贴合,避免患者部分皮肤进入到留置软针座与留置基座之间的空隙中,从而造成不适感;其次,第一气囊结构为环状,当第二气囊结构的气体流入到第一气囊结构中后,第一气囊结构可对留置软针座进行垂直性修正,以保证留置软针与患者皮肤保持垂直,避免后续穿刺过程中造成针体扎偏的可能性。在完成刺穿后或过一段时间后,松开第二气囊结构使气流均匀在第二气囊结构和第一气囊结构内,再需要补正留置软针座垂直度的时候可再次挤压第二气囊结构。
22.通过在留置基座外侧下部与软针腔侧壁下部对应环绕开设多个斜孔,且留置基座外侧上部与软针腔侧壁上部开设直孔,可以增加留置软针座周围气流流通,以避免留置软针座附近闷热,肌肉组织红肿等;留置基座内设有过滤棉片,通过过滤棉片的设置可以过滤空气中气流的细菌,以避免穿刺位置感染发炎。
2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留置基座上部设置有进液组件,进液组件包括进液基体,进液基体为圆状结构,进液基体底部外侧设有滚球,进液基体侧部设置有进流孔,进液基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套管,进液基体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套管同轴设置的橡胶卡板,第一套管外侧设有橡胶塞,第一套管与进流孔连通设置;第一套管与留置钢针同轴设置,第一套管可与留置钢针实现卡接,橡胶塞可与钢针基座配合连接,橡胶卡板可与输液连接头配合连接,进流孔可与输液管端部卡接;留置腔侧壁设有内凹环形槽,滚动与内凹环形槽滚动连接。
24.进液基体底部外侧设置有滚球,且滚球可以与留置腔侧壁设置的内环形槽滚动连接,从而使整体进液组件可以旋转运动,以避免整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输液管位移而造成旋转导致对患者的不适感增加。进液组件安装在留置基座上后,药剂通过输液管进入进流孔,进流孔与第一套管相连通,药剂通过进流孔进入第一套管内,第一套管与留置钢针实现卡接,药剂会通过第一套管进入留置钢针,再通过留置软针进入留置软针中,最后通过留置软针进入人体体内。
25.通过对进液组件的设计,实现了对留置基座上端部的封口处理,以避免外界细菌进入;此外,进液组件能够起到有效的按压减震防护效果,在意外按压进液组件时,能够通过进液基体、橡胶卡板以及橡胶塞来吸收和消耗按压的能量,以避免能量继续向下传递,进而降低底部留置基座向下传递力,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26.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留置软针包括柔性软管,柔性软管一端连接软针座,柔性软管另一端连接柔性刺头;柔性软管靠近柔性刺头一侧设置有侧孔,柔性软管连接柔性刺头内端部设有半球体;柔性刺头侧部设置有柔性环。
27.留置软针包括柔性软管以及柔性刺头,柔性刺头侧部设置有柔性环,通过对柔性刺头的设计可以实现在刺穿的时候由留置钢针带动留置软针直接刺入患者皮下组织,使得留置软针的刺穿效果得到提升,以避免刺穿失败,二次刺穿;此外,柔性刺头能够实现在刺穿后相对稳定的固定在患者皮下组织内容,避免因患者运动等造成位移甚至脱离皮下组织,提高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另外,在柔性软管连接柔性刺头内端部设有半球体,半球体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刺穿过程中留置钢针端部起到定位作用,以避免留置刚针针头偏移,同时在留置软针输入药剂的过程中,药剂进入柔性软管端部,可降低药剂在柔性软管端部的停留,通过缩小柔性软管与柔性刺头连接处的空间以提高药剂向外排出的效率。柔性软管靠近柔性刺头一侧设置有侧孔,通过药剂的排出口设置在柔性软管的侧方,这样能够根据输入药剂自动控制药剂排出速度,在药剂排出速度较慢或停止状态下,人体皮下组织对柔性软管可形成压力使柔性软管压缩形变,进而避免留置软针与人体皮下组织之间形成空隙,从而造成留置软针松动。
附图说明
28.图1为一种用于皮下自控镇痛装置的钢针整体示意图;图2为紧急控制件示意图;图3为留置组件在未使用状态下剖视示意图;图4为钢针基座与留置钢针剖视示意图;图5为留置组件在穿刺状态下剖视示意图;图6为留置组件与进液组件配合剖视示意图;图7为第一气囊结构、第二气囊结构与第一传输管装配示意图;图8为留置软针剖视示意图;图9为图8圈中放大图。
29.附图标号:留置组件100,留置基座101,输液连接头102,单向液流设备103,留置腔104,橡胶套105,软针腔106,内凹环形槽107,留置钢针110,钢针基座111,限位环112,钢针活动腔体113,第一复位弹簧114,留置软针120,软针座121,柔性软管122,柔性刺头123,半球体124,柔性环125,第一气囊结构130,第二气囊结构131,第一传输管132,过滤棉片133,镇痛输注装置200,镇痛输注泵210,推板211,药剂槽220,输液管230,紧急控制件240,绑带250,进液组件300,进液基体301,滚球302,进流孔303,第一套管310,橡胶卡板320,橡胶塞330。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2、3、5所示,一种用于皮下自控镇痛装置的钢针,包括:留置组件100,留置组件100包括留置基座101,留置基座101内部为中空设置,留置基座101上端设有输液连接头102,输液连接头102中心设置有留置钢针110,留置基座101下端设置有留置软针120,留置软针120突出留置基座101底面设置,留置软针120与留置钢针110同轴设置,留置钢针110与留置软针120之间设有单向液流设备103;
镇痛输注装置200,镇痛输注装置200通过输液管230连接留置组件100;镇痛输注装置200包括镇痛输注泵210,镇痛输注泵210输出端设有推板211,镇痛输注泵210输出端侧设有药剂槽220,推板211位于药剂槽220内,推板211可沿药剂槽220轴线方向移动,药剂槽220端部连接有输液管230,输液管230上设有紧急控制件240,输液管230上设有绑带250;留置钢针110直径小于留置软针120内径,留置钢针110上端平口设置,留置钢针110下端斜口设置;留置基座101下端面设有医用压敏胶,医用压敏胶上复合两片折边离型纸。
3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皮下自控镇痛装置的钢针包括留置组件100和镇痛输注装置200,镇痛输注装置200包括药剂槽220,在使用过程中,会将药剂瓶放入到药剂槽220内,药剂瓶放入到药剂槽220内后可以连接药剂槽220一侧的输液管230,镇痛输注泵210会通过输出端连接的推板211将药剂瓶内的药剂推送至输液管230内,输液管230连接留置组件100,会将药剂输送到留置组件100内,在注入到人体内。本发明的输液管230上设置有紧急控制件240,可以在留置钢针110误入血液或其他危险情况发生的时候对输液管230进行紧急控制,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以至于危害到患者生命;同时,在输液管230上还设置有绑带250,通过在输液管230上设置的绑带250可以将输液管230固定在患者身上,例如当留置组件100位于患者胳膊上可以将输液管230绑缚于大臂,当留置组件100设置于患者脖子上或者头上时可以将输液管230绑缚于患者大臂,当留置组件100设置于腿上可以将输液管230绑缚于患者大腿,可以预防患者为老人或者小孩对输液管230的意外拉扯,进而避免了由于拉扯输液管230导致的创口感染、创口破裂以及创口发言红肿,提高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本发明留置组件100包括留置基座101,留置基座101上端设置有输液连接头102,且输液连接头102向上延伸设置,输液连接头102中心设置有留置钢针110,留置基座101远离输液连接头102一侧设置有留置软针120,留置软针120在使用时,留置软针120突出留置基座101底面部分埋入患者的皮下。在针刺过程中,在输液连接头102端设有下压物,操作人员会沿留置钢针110轴线方向向下压动下压物,下压物将带动留置钢针110沿轴线向下移动,穿透单向液流设备103后带动留置软管直接穿刺到人体皮下组织。相较于钢针留在皮下组织,留置软针120的设置可以降低疼痛感和不适感,也便于患者活动。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留置组件100上的输液连接头102会通过输液管230与镇痛输注装置200连接,药剂会通过输液管230进入到留置组件100中,药剂会通过留置软针120进入到人体体内。在留置软针120和留置软针120之间设置有单向液流设备103,在使用过程中单向液流设备103可以控制两侧液体的流通,在本发明中单向液流设备103只允许药剂从留置钢针110一侧流向留置软针120一侧,以防止药剂倒流的情况发生,提高整体装置的安全性。
33.留置钢针110上端平口设置,在工作人员或家属的操作过程中,留置钢针110上端平口可以避免人员手部被方针上端划伤造成感染,提高整体装置的安全性;同时,上端平口设置还有利于在针刺过程中,留置钢针110整体受力均匀,使得穿刺方向垂直向下,确保了对穿刺位置的精准程度,提高整体装置的便捷程度。
34.本发明的留置基座101下端面设有医用压敏胶,且在医用压敏胶上复合两片折边离型纸,撕开两侧离型纸可以将留置基座101下端面与患者皮肤粘贴在一起,通过医用压敏
胶可以提高整体装置与人体粘连时的舒适程度,同时还不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通过《医用热熔压敏胶粘剂的研究》,本医用压敏胶采用如下配方,即sbs为300份,sis为100份,抗氧化剂和caco3各10份,环烷油60份,增稠器60份,dop5份的配方。本发明采用如上配方以做到在粘连人体时紧固,在撕离人体皮肤时不沾污皮肤,对人体无毒且对皮肤不产生过敏反应。
35.进一步的,在留置组件100装置未启用时,在留置基座101上端部设置有密封膜,通过密封膜的设计,可以保证整体装置内部保持出厂状态,即保证内部无菌无尘、湿度恒定且内部保护性气体可对留置组件100进行保护,在使用时可用无菌手套对密封膜进行剥离打开,提高整体装置安全可靠的程度。
36.如图3、4所示,留置钢针110固定设置于钢针基座111上,钢针基座111中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环112,钢针基座111相对留置基座101活动设置,钢针基座111可沿留置钢针110轴向移动;留置基座101内设有与钢针基座111对应的钢针活动腔体113,钢针基座111设置于钢针活动腔体113内,钢针基座111与单向液流设备103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114。
37.钢针基座111设置于钢针活动腔体113内,钢针基座111中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环112,限位环112是用来限制钢针基座111的极限位置,进而限制留置钢针110相对于留置基座101的极限位置。限位环112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与钢针活动腔体113内上端面与下端面对应,即,限位环112的上端面不得高于钢针活动腔体113内上端面,限位环112的下端面不得低于钢针活动腔体113内下端面。通过限位环112的设置,可以控制留置钢针110刺入人体的深度,便于老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进行操作,提高本发明的便捷程度。
38.在钢针基座111与单向液流设备103之间设置第一复位弹簧114,以便于在留置钢针110针刺完人体皮肤之后可以迅速的归位,以避免由于留置钢针110还在患者体内由于误触或大幅度摆动身体从而导致留置钢针110针体断裂的情况发生。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14的设置,以避免在针刺过程中发生留置钢针110真针体断裂,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
39.如图3所示,留置基座101上端面设置有留置腔104,输液连接头102设于留置腔104内,输液连接头102端部设置有橡胶套105;留置软针120固定设于留置软针座121上,留置基座101底部设置有软针腔106,留置软针座121设于软针腔106内,留置软针座121底端与留置基座101底部平齐。
40.在输液连接头102端部设置橡胶套105,可以对留置钢针110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装置在运输或者在拿取过程中,由于意外或外力磕碰下导致留置钢针110弯曲或断裂,提高整体装置的保护;此外,相较于通过塑料盖口对输液连接头102进行保护,橡胶套105的保护能力更强的同时制造成本更低,同时还可以在输液连接头102内创造密闭环境,进一步的,可以在橡胶套105内创造出无菌无尘恒定湿度且充满惰性气体的环境,提高整体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
41.如图3、5、7所示,软针腔106内设置有环状第一气囊结构130,第一气囊结构130固定于留置软针座121侧面上端。
42.如图3、5、7所示,留置基座101外侧下部与软针腔106侧壁下部对应环绕开设多个斜孔,留置基座101外侧斜孔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气囊结构131,第二气囊结构131与第一气囊结构130通过第一传输管132联通;留置基座101内设有过滤棉片133;
第一传输管132道中部设置有气流阻隔装置;留置基座101外侧上部与软针腔106侧壁上部开设直孔。
43.在本装置出厂时,气体均装填于第二气囊结构131内,第一气囊结构130内无气体,在第一传输管132道中设置气流阻隔装置以避免第二气囊结构131内的气体流入第一气囊结构130中,气流阻隔装置在受到一定的压力下可以使第二气囊结构131内的气体进入到第一气囊结构130中。进一步的,气流阻隔装置设置为薄膜,当通过挤压第二气囊结构131,薄膜受压破裂,之后第二气囊结构131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管132流入第一气囊结构130中,以保证第二气囊结构131与第一气囊结构130中气体压力平衡。当本装置贴在患者皮肤上时,通过挤压第二气囊结构131将气体输入到第一气囊结构130内,进而使得第一气囊结构130膨胀以填满留置软针座121与留置基座101之间的空隙,以实现第一气囊结构130与患者皮肤较为完全的贴合,避免患者部分皮肤进入到留置软针座121与留置基座101之间的空隙中,从而造成不适感;其次,第一气囊结构130为环状,当第二气囊结构131的气体流入到第一气囊结构130中后,第一气囊结构130可对留置软针座121进行垂直性修正,以保证留置软针120与患者皮肤保持垂直,避免后续穿刺过程中造成针体扎偏的可能性。在完成刺穿后或过一段时间后,松开第二气囊结构131使气流均匀在第二气囊结构131和第一气囊结构130内,再需要补正留置软针座121垂直度的时候可再次挤压第二气囊结构131。
44.通过在留置基座101外侧下部与软针腔106侧壁下部对应环绕开设多个斜孔,且留置基座101外侧上部与软针腔106侧壁上部开设直孔,可以增加留置软针座121周围气流流通,以避免留置软针座121附近闷热,肌肉组织红肿等;留置基座101内设有过滤棉片133,通过过滤棉片133的设置可以过滤空气中气流的细菌,以避免穿刺位置感染发炎。
45.如图6所示,留置基座101上部设置有进液组件300,进液组件300包括进液基体301,进液基体301为圆状结构,进液基体301底部外侧设有滚球302,进液基体301侧部设置有进流孔303,进液基体301底部设置有第一套管310,进液基体301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套管310同轴设置的橡胶卡板320,第一套管310外侧设有橡胶塞330,第一套管310与进流孔303连通设置;第一套管310与留置钢针110同轴设置,第一套管310可与留置钢针110实现卡接,橡胶塞330可与钢针基座111配合连接,橡胶卡板320可与输液连接头102配合连接,进流孔303可与输液管230端部卡接;留置腔104侧壁设有内凹环形槽107,滚动与内凹环形槽107滚动连接。
46.进液基体301底部外侧设置有滚球302,且滚球302可以与留置腔104侧壁设置的内环形槽滚动连接,从而使整体进液组件300可以旋转运动,以避免整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输液管230位移而造成旋转导致对患者的不适感增加。进液组件300安装在留置基座101上后,药剂通过输液管230进入进流孔303,进流孔303与第一套管310相连通,药剂通过进流孔303进入第一套管310内,第一套管310与留置钢针110实现卡接,药剂会通过第一套管310进入留置钢针110,再通过留置软针120进入留置软针120中,最后通过留置软针120进入人体体内。
47.通过对进液组件300的设计,实现了对留置基座101上端部的封口处理,以避免外界细菌进入;此外,进液组件300能够起到有效的按压减震防护效果,在意外按压进液组件300时,能够通过进液基体301、橡胶卡板320以及橡胶塞330来吸收和消耗按压的能量,以避
免能量继续向下传递,进而降低底部留置基座101向下传递力,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48.如图8、9所示,留置软针120包括柔性软管122,柔性软管122一端连接软针座,柔性软管122另一端连接柔性刺头123;柔性软管122靠近柔性刺头123一侧设置有侧孔,柔性软管122连接柔性刺头123内端部设有半球体124;柔性刺头123侧部设置有柔性环125。
49.留置软针120包括柔性软管122以及柔性刺头123,柔性刺头123侧部设置有柔性环125,通过对柔性刺头123的设计可以实现在刺穿的时候由留置钢针110带动留置软针120直接刺入患者皮下组织,使得留置软针120的刺穿效果得到提升,以避免刺穿失败,二次刺穿;此外,柔性刺头123能够实现在刺穿后相对稳定的固定在患者皮下组织内容,避免因患者运动等造成位移甚至脱离皮下组织,提高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另外,在柔性软管122连接柔性刺头123内端部设有半球体124,半球体124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刺穿过程中留置钢针110端部起到定位作用,以避免留置刚针针头偏移,同时在留置软针120输入药剂的过程中,药剂进入柔性软管122端部,可降低药剂在柔性软管122端部的停留,通过缩小柔性软管122与柔性刺头123连接处的空间以提高药剂向外排出的效率。柔性软管122靠近柔性刺头123一侧设置有侧孔,通过药剂的排出口设置在柔性软管122的侧方,这样能够根据输入药剂自动控制药剂排出速度,在药剂排出速度较慢或停止状态下,人体皮下组织对柔性软管122可形成压力使柔性软管122压缩形变,进而避免留置软针120与人体皮下组织之间形成空隙,从而造成留置软针120松动。
50.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