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部缓冲垫及颈部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29327发布日期:2022-08-31 06:3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枕部缓冲垫及颈部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枕部缓冲垫以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2.颈部按摩仪通过气囊按摩、电刺激等方式来实现对人体颈部的按摩。目前市面上的颈部按摩仪种类繁多,能够对用户头部进行支撑的颈部按摩仪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用户在使用时,能够采用仰卧的姿势进行按摩,用户的头部直接平放在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底座上,颈部按摩仪上的颈部按摩机构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按摩,使用户能够以更放松的姿势接受按摩。
3.目前用户在使用颈部按摩仪进行颈部按摩时,用户的头部直接放置在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底座上,用户枕部直接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底座表面接触,按摩仪底座对枕部的承力面积较小,使得用户的枕部无法得到稳定的支撑,在按摩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位移,用户需不断调整姿势;并且在按摩过程中用户的头部容易随着颈部按摩仪的振动而发生抖动,现有的颈部按摩仪无法很好地对用户头部的压力进行缓冲,会使用户感觉到不适甚至疼痛感,严重影响用户的按摩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用户使用颈部按摩仪时的按摩效果和舒适度的枕部缓冲垫。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枕部缓冲垫,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固定有多个凸起的缓冲触点;所述缓冲触点为中空的柔性触点。
6.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触点呈间隔排布固定在固定部上,相邻缓冲触点之间的间隙范围为0.2~0.5cm;所述缓冲触点的高度范围为1~1.8cm,所述缓冲触点的硬度范围为邵氏w0.8~14。
7.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触点的排布密度从缓冲触点固定处的中央区域到边缘区域逐渐减小。
8.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触点的高度从缓冲触点固定处的中央区域到边缘区域逐渐增大。
9.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触点的硬度从缓冲触点固定处的中央区域到边缘区域逐渐增大。
10.进一步的是:位于缓冲触点固定处中央区域的缓冲触点竖直设置,位于边缘区域的缓冲触点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缓冲触点的倾斜角度范围为5~15
°

11.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触点的顶部端头为半球形端头或球形端头。
12.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触点的材质为橡胶或硅胶。
13.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触点为圆柱形触点;所述缓冲触点的直径范围为0.8~1.2cm,缓冲触点的周面厚度范围为0.1~0.3cm。
14.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按摩仪底座和安装在按摩仪底座上的颈部按摩机构,所述按摩仪底座上固定有上述内容所述的枕部缓冲垫;所述枕部缓冲垫位于颈部按摩机构的正后方。
15.进一步的是:所述按摩仪底座内设有与缓冲触点连通的腔体;所述按摩仪底座上设有与固定部相适配的安装凹槽,固定部嵌入安装凹槽中。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发明通过固定在固定部上的缓冲触点对人体枕部进行支撑,使用户在使用颈部按摩仪进行颈部按摩时枕部能够得到稳定的支撑,用户颈部肌肉不会处于紧张状态,让用户在按摩时更加放松,提高用户的按摩体验;
18.2、本发明采用柔性材质的缓冲触点在受到人体头部压力时能够发生形变,形成与人体枕部相适配的弧形,能够提高人体枕部与枕部缓冲垫之间的贴合效果,同时在颈部按摩仪工作引发振动时对人体头部压力进行缓冲,提高用户进行颈部按摩时的舒适度;
19.3、本发明采用中空结构的缓冲触点,在受到人体头部压力时,缓冲触点内部的空气会受压排出,提高对头部压力的缓冲效率;
20.4、本发明采用中空结构的缓冲触点,能够有效减少枕部缓冲垫的整体重量,同时可提高枕部缓冲垫的弹性,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21.5、本发明中的缓冲触点采用中部直立、边缘倾斜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布,能够在承受人体枕部压力时对枕部起到固定作用,避免用户在放松的情况下头部发生转动,使用户颈部与颈部按摩机构之间时刻保持最佳按摩位置,有效提高对颈部的按摩效果;
22.6、本发明中颈部按摩仪上的缓冲触点位置与人体枕部的穴位相对应,将按摩工作与康复医学理论进行有效结合,用户进行颈部按摩时通过缓冲触点的挤压来刺激用户枕部的穴位,促进用户头部血液循环,在按摩的同时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中颈部按摩仪工作时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中枕部缓冲垫的正视图;
25.图3为本发明中枕部缓冲垫的正面剖视图;
26.图4为本发明中枕部缓冲垫的俯视图;
27.图中标记为:100-固定部、200-缓冲触点、310-按摩仪底座、320-按摩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中所公开的枕部缓冲垫由固定部100和缓冲触点200组成。其中,固定部100用于实现缓冲触点200的固定以及实现整个枕部缓冲垫在颈部按摩仪或其他按摩设备上的安装,也可通过固定部100直接将枕部缓冲垫固定在床面、座椅或地面
上单独使用;多个凸起的缓冲触点200排列固定在固定部100上,缓冲触点200在用户仰卧休息时或仰卧进行颈部按摩时提供对用户枕部进行缓冲、支撑和固定。
31.缓冲触点200为柔性材质的触点结构,用户在仰卧进行颈部按摩时,用户的头枕部朝向枕部缓冲垫压下,头枕部与枕部缓冲垫上的缓冲触点200接触,柔性材质的缓冲触点200因受到用户头部的压力作用而发生形变,缓冲触点200在形变的过程中对用户枕部进行缓冲,从而降低用户躺下时头部与枕部缓冲垫之间的作用力,避免用户头枕部因受到过大反作用力而感到疼痛或者受到损伤。缓冲触点200在用户仰卧时对用户的头枕部起到支撑作用,使用户在进行颈部按摩时整个头部得到稳定的支撑作用,用户的颈部肌肉得到放松,不会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能够有效提高对颈部的按摩效果;同时缓冲触点200采用柔性材质能够使不同位置的缓冲触点200在受到用户头枕部不同位置的压力作用时发生不同的形变,使不同位置的缓冲触点200受压而降低不同高度,则整个枕部缓冲垫上的缓冲触点200能够形成与用户枕部的生理曲度相适配的弧面,从而提高用户仰卧时头枕部与枕部缓冲垫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因压力过于集中而导致用户头枕部产生硌感或压痛感,提高用户仰卧时头部的舒适度。
32.本发明中缓冲触点200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缓冲触点200采用中空的触点结构,缓冲触点200的顶端为封闭端,缓冲触点200的底端固定在固定部100上;缓冲触点200与固定部100相连接的底端可为封闭端,也可设置为未封闭端。缓冲触点200的底端设置为封闭端时,缓冲触点200的中空结构将内部空气密封形成固定气囊;缓冲触点200的底端设置为未封闭端时,缓冲触点200贯通整个固定部100,具体方案为在缓冲触点200与固定部100的连接处设置通孔,通孔与对应缓冲触点200的内部腔体连通,当缓冲触点200受到人体头部压力时,缓冲触点200内部的空气会受压排出。相较于实心的触点结构,中空的触点结构能够提高对头部压力的缓冲效率。并且采用中空结构后,枕部缓冲垫的整体重量得到有效降低,枕部缓冲垫的弹性也得以增加。
33.本发明中还对缓冲触点200的固定状态进行了限定,如图2至图4所示,使位于缓冲触点200固定处中央区域的缓冲触点200直立设置,位于边缘区域的缓冲触点200向外倾斜一定角度。当缓冲触点200与用户枕部接触时,中央区域直立设置的缓冲触点200受到枕部压力而变形弯曲,中央区域的缓冲触点200整体高度降低,边缘区域倾斜设置的缓冲触点200抵靠在用户枕部的外圈区域起到限位的效果,对用户枕部起到固定作用,从而避免用户的头部发生转动或位移,使用户颈部与颈部按摩机构之间时刻保持最佳按摩位置,有效提高对颈部的按摩效果。由于用户在仰卧时,头部的转动一般为向两侧进行左右转动,因此,进一步的,可只将位于边缘区域左右两侧的缓冲触点200倾斜设置,从而只对用户枕部进行左右两侧的限位,更符合实际的使用情况。
34.考虑到缓冲触点200的具体倾斜角度会影响对用户枕部转动的限位效果,若位于边缘区域的缓冲触点200倾斜角度过大则不易起到限位的效果,若位于边缘区域的缓冲触点200倾斜角度过小又不易与枕部的生理弧度相适配;本发明中根据人体枕部的普遍生理弧度范围,设定边缘区域的缓冲触点200的倾斜角度为5~15
°
;最佳的倾斜角度为5
°
,在此倾斜角度下,边缘区域的缓冲触点200能够与绝大多数用户的枕部生理弧度相匹配,具有更佳的适应性。
35.缓冲触点200的具体柔性材质可采用硅胶或橡胶,硅胶和橡胶都具有良好的弹性
和柔性,能够对用户枕部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同时具有较佳的触感,不会使用户因枕部与缓冲触点200之间的挤压而感觉不适。因缓冲触点200与用户头部密切接触,而人体的头皮容易出汗并伴有头屑的滋生、头皮干燥时又容易与织物发生静电,因此缓冲触点200的材质最佳选择为硅胶,硅胶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抗静电、抗菌防臭效果,更适于与头皮接触;并且相较于橡胶,硅胶材质的柔性更好,具有更好的触感。缓冲触点200的硬度对用户舒适度的影响较大,缓冲触点200的柔性材质以硬度适中且弹性适宜为佳,若硬度过高,缓冲触点200受压形变量较小,与人体枕部的接触面积较小,无疑会增大头皮所受压强,引起用户的不适感;若弹性过大,用户的头部会在随颈部按摩仪的振动而抖动的过程中或者在颈部按摩仪自身的振动过程中不断受到缓冲触点200的较强弹力作用而产生肌肉疲劳和损伤。具体的,本发明中将缓冲触点200的硬度范围设定为邵氏w0.8~14,在此硬度范围内,人体会感觉更加舒适。另外,根据缓冲触点200中空结构的不同设置方式,为达到最佳的舒适度,可对应采用不同的硬度范围;当缓冲触点200为两端都封闭的中空触点时,缓冲触点200的硬度范围设定为邵氏w0.8~8;当缓冲触点200为底端未封闭的中空触点时,缓冲触点200的硬度范围设定为邵氏w7~14。
36.考虑到枕部与缓冲触点200相接触时压力的分布情况,因人体枕部的生理结构特点,枕部对枕部缓冲垫施加的压力从中央向边缘逐步减小,本发明对缓冲触点200的排布密度进行优化,使缓冲触点200的排布密度从中央区域到边缘区域逐渐减小,与枕部缓冲垫各位置的压力承受情况相匹配,能够对枕部施加的压力进行更好的分散和缓冲,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相邻缓冲触点200之间的间隙范围设定为0.2~0.5cm,在此间隙范围内,能够达到较佳的缓冲效果,并且可为缓冲触点200的受压形变留出足够的让位空间,不会使相邻缓冲触点200因受压后堆叠在一起而使用户的枕部感受到不均匀的触感,进而能够提高用户枕部的舒适度,间隙的最佳数值为0.4cm;并且由于缓冲触点200与人体头部长期接触,很容易滋生对人体有直接危害的细菌,例如霉菌和尘螨,将相邻缓冲触点200之间的间隙范围设定为0.2~0.5cm,能够便于用户对细菌进行清理。另外,本发明中通过在缓冲触点200之间留出间隙,能够使枕部缓冲垫的缓冲触点200不完全与人体枕部的全部头皮相接触,保证缓冲触点200不会对人体枕部的全部头皮施压,则可使头皮处的血液能够从压力较小的部位通过,不影响头部血液循环。
37.另外,考虑到枕部的生理弧度特点,用户在仰卧时枕部呈现从中部向四周上升的弧面,本发明对缓冲触点200的高度排布进行优化,使缓冲触点200的高度从中央区域到边缘区域逐渐增大,则枕部缓冲垫上的缓冲触点200形成弧度与枕部的生理弧度相匹配,提高用户枕部与缓冲触点200之间的贴合度,进而提高用户仰卧时的舒适度。缓冲触点200的高度范围设定为1~1.8cm,最佳高度数值为1.2cm;在此高度范围内,能够起到与上述内容中限定间隙范围相似的效果。
3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中缓冲触点200的形状为圆柱形,且缓冲触点200的顶部端头采用半球形端头或球形端头,使缓冲触点200的端头面为弧面,则在缓冲触点200与用户枕部相接触时能够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不会使用户枕部在于缓冲触点200接触时产生过重的刺激感;并且,在缓冲触点200因受到用户头部压力而变形时,缓冲触点200的端头与用户的头皮之间为滑动接触,用户不会感受到明显的划动感,不会使用户感到不适。缓冲触点200的具体直径大小和周面厚度都对缓冲触点200的形变量产生影响,直径过大或周面厚
度过大都会使缓冲触点200受压后不易发生形变,支撑头部时的舒适度降低,特别是对于软组织较少的头皮,长时间支撑很容易使用户头皮感觉疼痛或在头皮上压出压痕。因此,本发明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将缓冲触点200的直径范围设定为0.8~1.2cm,将缓冲触点200的周面厚度范围设定为0.1~0.3cm;缓冲触点200直径的最佳数值为1cm,缓冲触点200周面厚度的最佳数值为0.2cm。
39.本发明所公开的枕部缓冲垫可单独使用,也可安装在颈部按摩仪上与颈部按摩机构320配合使用。枕部缓冲垫单独使用时,可通过在固定部100底部安装粘贴带或类似工具,将枕部缓冲垫的固定部100粘贴在地面、床面或座椅上供用户使用。枕部缓冲垫在安装在颈部按摩仪上使用时,如图1所示,枕部缓冲垫的固定部100固定在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底座310上,使枕部缓冲垫位于颈部按摩机构320的正后方,则用户在使用颈部按摩仪对颈部进行按摩时,用户仰卧使颈部放置在颈部按摩机构320上,用户的头部放置在颈部按摩机构320正后方的枕部缓冲垫上,用枕部缓冲垫对用户的枕部进行支撑、缓冲和固定,使用户在进行颈部按摩时颈部与颈部按摩机构320之间能够时刻保持最佳按摩位置,有效提高对颈部的按摩效果。
40.如图4所示,本发明中根据人体头枕部的形状特点,将枕部缓冲垫的固定部100形状设置为椭圆形;并且,椭圆形固定部100的长轴和短轴的分布特点与人体头枕部的形状相匹配,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人体头枕部的长度方向一致,椭圆形的短轴方向与人体头枕部的宽度方向一致。固定部100采用上述椭圆形结构后,用户在进行按摩时,枕部缓冲垫能够与人体头枕部高度匹配,使枕部缓冲垫上的缓冲触点200能够覆盖人体的整个头枕部,不会出现缓冲遗漏区。本发明中还根据不同用户头枕部的大小对固定部100的椭圆形尺寸范围进行了限定,使本发明能够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本发明中将椭圆形的长轴尺寸范围设定为10~15cm,优选值为11cm,椭圆形的短轴尺寸范围设定为7~10cm,优选值为7.5cm。另外,枕部缓冲垫的固定部100厚度尺寸范围设定为0.1~0.4cm,优选值为0.2cm。
41.枕部缓冲垫在安装在颈部按摩仪上使用时,枕部缓冲垫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底座310之间可为可拆卸连接,也可直接将枕部缓冲垫的固定部100与按摩仪底座310设置为一体结构。
42.固定部100与按摩仪底座310采用一体结构时,应在按摩仪底座310内设置腔体与枕部缓冲垫上的缓冲触点200连通,在缓冲触点200和按摩仪底座310之间形成多个气流通道,使中空结构的缓冲触点200能够在受压时将内部空气排出。
43.固定部100与按摩仪底座31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时,可通过螺钉类紧固件、卡扣结构等方式进行固定部100与按摩仪底座310的固定连接。而为了便于进行枕部缓冲垫的拆装,本发明中在按摩仪底座310上设置了与固定部100相适配的安装凹槽,安装凹槽的深度以及大小都与固定部100相适配,在安装枕部缓冲垫时,直接将枕部缓冲垫的固定部100嵌入安装凹槽中即可,后续用户很容易就能进行枕部缓冲垫的更换和清洗。
44.本发明中将按摩仪底座310上安装固定部100的安装凹槽的底面设置为下凹的弧面,使即使缓冲触点200应受压过大而完全弯曲并贴合在固定部100上,固定部100仍能弯曲形成与用户头枕部相匹配的弧面,使用户的头枕部能够与枕部缓冲垫相贴合,避免因头枕部受压集中而给用户带来不适感。
45.由于人体枕部分布有不少穴位,若在进行颈部按摩时能够同时对枕部的穴位进行
刺激,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按摩体验。因此,本发明中对枕部缓冲垫上的缓冲触点200的分布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使枕部缓冲垫上的缓冲触点200按照人体枕部的穴位分布位置排布设置;具体实施时,可通过增加枕部穴位对应处缓冲触点200的分布密度来实现。以人体枕部的玉枕穴、脑户穴和风府穴的分布位置为例,可在枕部缓冲垫上对应位置处增加缓冲触点200的数量,使枕部缓冲垫上与玉枕穴、脑户穴和风府穴相对应位置处的缓冲触点200的密度更加集中,则在进行颈部按摩时,这几处的缓冲触点200能够分别对人体枕部的玉枕穴、脑户穴和风府穴施加刺激,与人体康复医学理论相符合,在进行按摩的同时还能起到保健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