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麻醉麻醉剂雾化装置

文档序号:31526649发布日期:2022-09-14 14:3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手术麻醉麻醉剂雾化装置

1.本发明涉及麻醉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手术麻醉麻醉剂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麻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现如今手术室中麻醉师通常使用麻醉雾化器来进行麻醉操作,这种方式使得患者的痛苦减轻,在进行手术麻醉的时候,大多采用雾化麻醉进行雾化,在进行麻醉的过程中身体会产生不同情况反应,例如呼吸急促、过敏反应和缺氧等情况,在进行呼吸急促和缺氧需要稍微增加氧气的供应量,但现有的麻醉剂雾化装置缺少能够检测呼吸急促的机构,能够及时增加供氧量来应对出现缺氧这一情况。
3.鉴于以上我们提供手术麻醉麻醉剂雾化装置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手术麻醉麻醉剂雾化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患者呼吸急促的时候及时增加对应的供氧量,防止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因为缺氧造成二次伤害。
5.手术麻醉麻醉剂雾化装置,包括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一侧设置有可输入雾化麻醉的雾化管,所述雾化管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可输入氧气的氧气管,所述罩体和氧气管之间设置有检测管,所述检测管的一端设置有呼吸测量机构,所述检测管的内部设置有气体控制机构,所述气体控制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旋转机构,所述驱动旋转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一号球阀,所述驱动旋转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驱动运转机构,所述呼吸测量机构包括固定架、呼吸球、加气机构和出气机构。
6.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7.(1)当患者佩戴该装置的时候能够根据患者自身的呼吸频率来确定是否进行增加供氧量,患者在产生呼吸急促的时候为了保证患者的自身安全,及时打开氧气管的内部通道,保证氧气的供应量,当患者呼吸恢复正常的时候及时减小呼吸急促时供氧量,保证呼吸正常时候的氧气量,并且本装置能够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来进行控制氧气的输出量,呼吸越急促供氧量越大,防止患者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因为氧气的供应不足造成危险;
8.(2)本装置采用以呼吸球的干瘪或鼓起程度和氧气的通过量进行联系,达到呼吸球鼓起通过的氧气量增加的效果,而呼吸球采用的是不间断出气间断进气的设置,当呼吸急促的时候同等时间间断进气的量远远大于同等时间出气的量就造成了呼吸球的鼓起,而呼吸越来越急促的时候也就意味呼吸球的鼓起速度越快,软片能够在呼吸的时候撞击检测架,达到计算撞击次数的效果,每一次撞击意味在对呼吸球加入一定量的气体,使这一定量的气体进入呼吸球和到达出气管进行出气,当呼吸球鼓起的时候能够带动定位条移动,定位条移动能够触碰到上接触片,使驱动齿轮进行旋转,达到提升架的上接触点远离定位条的效果,而驱动齿轮旋转的同时能够传递到旋转齿轮,旋转齿轮能够带动旋转盘旋转,达到长杆旋转的效果,进一步的使一号球阀进行控制氧气的量。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发明罩体一侧切割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本发明检测管一侧局部切割示意图;
12.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13.图5为本发明关系检测管九十度切割示意图;
14.图6为本发明关系检测架两侧剖面示意图;
15.图7为本发明罩体佩戴面关系示意图;
16.图8为本发明驱动旋转机构关系示意图;
17.图9为本发明驱动旋转一侧切割关系示意图;
18.图10为本发明驱动齿轮、传动齿轮和旋转齿轮之间传动示意图;
19.图11为本发明长杆示意图;
20.图12为本发明一号球阀示意图;
21.图13为本发明固定架两面切割示意图;
22.图14为本发明图9中b处放大关系示意图;
23.图15为本发明图9中c处放大关系示意图;
24.图16为本发明图9中d处放关系示意图;
25.图17为本发明图13中e处放大关系示意图;
26.图18为本发明加气机构剖面关系示意图。
27.图中:1、罩体;2、雾化管;3、氧气管;4、检测管;5、一号球阀;6、软片;7、检测架;8、计量接触点;9、固定架;10、呼吸球;11、加气管;12、加气机构;13、出气管;14、驱动齿轮;15、传动齿轮;16、旋转齿轮;17、旋转盘;18、十字杆;19、长杆;20、电动推杆;21、搭接块;22、曲型槽;23、控制盘;24、螺杆;25、提升架;26、定位条;27、上接触片;28、下接触片;29、侧向检测片;30、移动槽;31、移动伸缩条;32、支撑架;33、单向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8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29.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手术麻醉麻醉剂雾化装置,如附图1-6所示,包括罩体1,其特征在于,需要说明一点本方案并没有对麻醉是如何被雾化和雾化的功能进行介绍,原因是因为本发明的设计点并不在于如何改进麻醉雾化这一功能,而是利用麻醉雾化这一功能,本装置最好用在手术专门的雾化设备上,本装置设置有氧气管3和雾化管2顾名思义介绍连接传输氧气设备和雾化设备上的,本发明的主要创新点是根据罩体1佩戴在患者脸部,能够根据患者的呼吸程度进行调节氧气的供应量,而这一点需要雾化进行配合,如果是普通的面罩,根本就不需要调节氧气的供应量,(计量接触点8内部是弹簧接触点的设置,当检测架7移动的时候会使内部的接触点插入连接)针对的是在雾化麻醉手术的同时解决氧气的问题,本方案并没有对罩体1进行修改和设计,下边具体介绍一下该装置是如何根据呼吸来改变供氧量的,本方案在一号球阀5使用的是现有技术,也就是球阀,球阀是可以控制液
体和气体流速的,本方案中是直接使用的,并且本方案的一号球阀5在没有控制之前也是有一定氧气通过的,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而不是原始位置就是没有氧气通过,首先介绍一下改一下呼吸测量机构,呼吸测量机构由一个可活动的软片6和检测架7组成,软片6是一种类似与薄膜的设置是可以产生形变的,并且表面光滑的,因为检测管4位置的特殊性,是正对着鼻孔设置,所以当患者在产生呼吸中呼出动作的时候,呼出的能够吹动软片6朝着检测架7方向进行移动(注意虽然人体的呼气动作有限但把软片6吹到检测架7上还是可以的,检测架7是可以在侧口上滑动的,并且还有一个弹簧进行复位,计量接触点8就在检测架7的下方,检测架7在移动的时候就会接触到计量接触点8上,计量接触点8上设置有电信号,当触碰一次就会控制加气机构12进行加入一定量的气体,注加气机构12的进气端是有一个单向阀的,该单向阀只可以使空气进入到加气机构12上,而不是出到外侧的,加气机构12可以采用风机注射空气,也可以采用电机带动活塞往复运动进行加气,在本方案在采用的是活塞往复运动进行加气的,当电机带动活塞往复移动进行加气不可满足本方案的加气要求时,可以更换成风机加气,不管是活塞加气还是风机加气都属于生活中常见的加气机构12,故对这两种机构就不进行详细的介绍,由于本方案选择的是活塞加气原理,本方案就这一点重点介绍一下活塞加气机构12是由一个旋转轴和来回活动的活塞组成,旋转轴旋转能够控制活塞进行来回移动,对呼吸球10内进行加气,而旋转轴是通过伺服电机带动驱动的,本方案并没有显示电机,但该电机是安装在固定架9上的,目的使旋转轴进行旋转的,电机属于现有技术故不进行一一介绍),当软片6吹到检测架7上的时候会带动检测架7稍微移动一段距离,这是计量接触点8就可以完成弧形的一次计量,下一次呼出又一次进行计量,而只要产生一次计量加气机构12就会往呼吸球10内部家架一定的气体量(这里一定量代表误差不大时的一定量,而不是特别精准的量),本方案采用的移动次数进行计量的,而不是移动的距离进行计量,也就是呼吸越快计量越快,计量越快加入呼吸球10里的气体越多(本方案产生一次计量就会就会产生一定量的气体输送到呼吸球10内),当正常呼吸频率的时候虽然能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到达呼吸球10内,当正常呼吸的间隔时间内,气体就会随着出气管13流出,也就是正常呼吸的时候加入呼吸球10内的量就会被相同时间内的出气管13进行分流,使呼吸球10无法鼓起,也就是无法调节氧气的流量,这时相同时间内的气体加入量是和气体输出量是一致的(解释一下为啥是一致的,因为只向呼吸球10里添加了一部分气体,而出气管13内也就只能出这些添加的一部分气体,所以说是大致相等的),也就是正常呼吸的时候根本就不会看着呼吸球10鼓起,当呼吸程度明显比正常呼吸程度急时,也就意味在在一定的时间内计量接触点8的计量次数多,也就是加入呼吸球10内部的气体大于出气管13流出的气体,这时才会使呼吸球10进行鼓起,也就是呼吸越急促的时候,呼吸球10鼓起的越快,也就是氧气的量调节越快,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出气管13,出气管13的一端也是具有一个单向阀的,这个阀门可以控制流出的气体量,并且也是单向流出,只可流出不可流进到呼吸球10内,当患者罩体1的一侧设置有可输入雾化麻醉的雾化管2,雾化管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可输入氧气的氧气管3,罩体1和氧气管3之间设置有检测管4,检测管4的一端设置有呼吸测量机构,检测管4的内部设置有气体控制机构,气体控制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旋转机构,驱动旋转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一号球阀5,驱动旋转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驱动运转机构,呼吸测量机构包括固定架9、呼吸球10、加气机构和出气机构,弧形测量机构包括撞击机构和次数检测机构,撞击机构包括软片6,软片6设置于检测管4的一端,次数检测机构包括检
测架7和接触计数机构,检测架7滑动设置于检测管4的内壁,检测管4的内侧壁开设有可方便检测架滑动的侧口,接触计数机构包括计量接触点8,侧口的侧壁设置有计量接触点8,固定架9固定设置与检测管4的内侧壁,呼吸球10设置于固定架9的内底部,加气机构包括加气管11和加气机构12,加气管11的进气端贯穿固定架9固定设置于呼吸球10的底部,出气机构包括出气管13,出气管13的一端设置与呼吸球10的一侧,出气管13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阀门,固定架9的一侧设置减弱恢复机构。
30.如附图7-12所示,下边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呼吸球10加气后的其它机构是如何运转的,首先对呼吸球10加气完成后呼吸球10就会鼓起带动定位条26向上移动(定位条26的底部一端是粘接在呼吸球10上的),呼吸球10带动定位条26向上移动就会使定位条26的顶端碰到上接触片27,达到上接触片27的触发条件,上接触片27触发以后就会使驱动齿轮14往一个方向进行旋转,这个旋转的目的就是为了是传动齿轮15旋转带动提升架25进行升降,使上接触片27脱离定位条26的接触,当接触停止的时候自然驱动齿轮14停止旋转,上下接触片28能够对应的是驱动齿轮14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当上下接触点均没碰到定位条26的时候,驱动齿轮14是无法进行旋转,(驱动齿轮14采用检测管4外部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安装电机,这个电机的目的就是为了电动驱动齿轮14旋转的,而且这个电机也为伺服电机,在停止运转的时候能够产生自锁,而这个电机是通过上下接触片28进行控制的,上下接触片28的接触原理都是利用定位条26挤压到上下接触片28时能够与升降架两侧的触点进行接触到达点接触的效果,达到控制驱动齿轮14旋转的,上下接触片28都是可在提升架25上滑动的,这个滑动的条件就是定位条26挤压上下接触片28,而且都是具有弹簧复位的)用于螺杆24的螺纹方向并没有确定,我们设定为提升架25向上移动(本方案定义软片6的方向为向上方便解释辨识)的时候,驱动齿轮14旋转能够到达传动齿轮15旋转再传动旋转齿轮16等最终目的是一号球阀5旋转增加氧气的通过量,注意这是本方案的限定条件,也就是提升架25向上移动的同时增加氧气的通过量,因为螺杆24的有两组螺纹方向,只有一组螺纹方向能够满足上边所说的条件,也就是驱动齿轮14的有一组旋转方向是使提升架25上升和一号球阀5增加通过量,检测管4的内部是具有两处薄片的,这两个薄片是为了满足提升架25的的升降滑动,使提升架25能够升降的必要条件的,我们再来介绍一下传动方向,驱动齿轮14旋转能够带动传动齿轮15旋转,传动齿轮15带动旋转齿轮16旋转,旋转齿轮16带动旋转盘17旋转,旋转盘17、十字杆18和长杆19组成万向传动,也就是旋转盘17旋转带动长杆19和十字杆18旋转,达到调节一号球阀5的效果,所以说实际效果上是驱动齿轮14既可以带动提升架25进行升降,也可以带动一号球阀5旋转,而提升架25的提升条件就是定位条26上升挤压到上接触片27,提升架25的下降条件就是定位条26下降挤压到下接触片28,点接触传递信号是和上一段的计量接触点8的原理是一致的,因为本方案只是运用了现有技术中的点接触传递信号,并不是对其改性,原理类似生活中常见的开关原理,驱动运转机构包括驱动齿轮14、传动齿轮15和旋转齿轮16,驱动齿轮14的一侧啮合有传动齿轮15,传动齿轮15的另一侧啮合有旋转齿轮16,驱动旋转机构包括单向旋转机构、电动控制机构和万向传动机构,传动齿轮15的一侧搭接有旋转盘17,万向传动机构包括旋转盘17、十字杆18和长杆19,旋转盘17的另一端搭接有十字杆18,十字杆18的另一端搭接有长杆19。
31.如附图13-17所示,我们在介绍完了驱动运转机构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电动控制机构和减弱恢复机构的用处和原理,设计电动控制机构和减弱恢复机构的用处介绍当呼吸
频率加快,而呼吸球10鼓起最大程度的时候,而随着氧气量的增加,呼吸频率会在氧气增加的作用产生下降的形式,当呼吸球10在逐渐鼓起的时候这时移动伸缩条31处在固定架9圆柱的内侧面进行移动,也就是移动槽30的内面(固定架9采用的是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具有三边的圆环组成,是两个零件固定在一起的,移动伸缩条31的内部是具有一个弹簧的,而且这个弹簧能够及时复位移动伸缩条31的一端,移动伸缩条31的一端是经过设计的,目的就是使这一端能够先在内侧上升当从最高位置下降的时候再到达外部下降,而下降到起始位置的时候再上升从内侧移动,也就是移动条的一端运动轨迹是一个回字形,而这个左右移动偏差是通过内部弹簧控制的,这个内部弹簧处在原长状态时而移动条的一端是处在移动槽30的中部位置的),当移动到最高点的时候在移动伸缩条31的作用下会向外推动一段距离,而这时如果再进行下降也就是呼吸频率恢复正常的时候,也就是移动伸缩条31要处于下降趋势的时候,这时移动伸缩条31的一端会沿着移动槽30的外侧进行移动,而在外侧移动会挤压到侧向检测片29,侧向检测片29在触发的时候能够控制电动推杆20进行伸出同时使控制加气机构12停止运转,达到控制盘23往旋转盘17移动和呼吸球10干瘪的效果,因为控制盘23在旋转盘17滑动的设置,所以当旋转盘17旋转的时候控制盘23也进行旋转,电动推杆20的一端是搭接在控制盘23上的,所以控制盘23旋转并不影响电动推杆20,控制盘23的一端具有圆柱,这个圆柱表面具有一组螺旋向下的条,而控制盘23向下移动的效果就是为了是这个圆柱插入到曲型槽22上,使搭接块21往旋转盘17内弧方向旋转,搭接块21旋转的过程时会使旋转盘17脱离旋转齿轮16的控制,也就是当电动推杆20工作的时候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会使一号球阀5自动处在初始位置,扭转弹簧的作用就是使一号球阀5回到初始位置,然后电动推杆20在复位,而搭接块21在自身设置的弹簧作用下重新搭接在旋转齿轮16上(旋转齿轮16是由一个齿轮和一个棘轮组成,而且转轴中心由一个架子进行固定,当移动伸缩条31并没有移动到最顶端时,再进行下降时棘轮反方向旋转而旋转盘17在扭转弹簧的带动下也会沿着这一个方向旋转,达到棘轮正方形旋转带动旋转盘17反方向也能带动旋转盘17旋转,但当呼吸球10最大鼓起再下降的时候由于下降是缓慢下降,在下降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控制一号球阀5变成最小的通过量了,就是这个目的)。
32.电动控制机构包括电动推杆20,旋转盘17的内弧转动连接有搭接块21,搭接块21的上表面开设有曲型槽22,电动推杆20的推出端搭接有控制盘23,旋转盘17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控制盘23,长杆19的一侧啮合有一号球阀5,一号球阀5转动设置于氧气管3的内部,传动齿轮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杆24,螺杆2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提升架25,提升架25的一侧搭接有定位条26,定位条26固定设置于呼吸球10的一侧,提升架25的一侧设置有上接触片27,提升架25的一侧设置有下接触片28,减弱恢复机构包括侧向检测片29和移动机构,侧向检测片29设置于固定架9的一侧,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槽30和移动伸缩条31,移动槽30开设于固定架9的内侧壁,移动槽30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伸缩条31,检测管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2,支撑架32的数量为两个,支撑架32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长杆19,长杆19和支撑架32之间设置有扭转弹簧,再说一点本方案零件都是具有支撑点的,并不是悬空放置在检测管内,只是单独零件过多,而对应的支撑点也很多,解释起来太繁琐,例如旋转齿轮16也有一个支撑环的,这个支撑环是设置在检测管4的内壁的,而且氧气管和雾化管都是具有单向阀的,罩体1的两侧设置有单向出气口33,罩体1的两侧设置有可安装绷带的连接块。
33.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
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