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4351发布日期:2022-09-24 00:1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跟骨骨折闭合微创手术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跟骨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中约75%为主要累及后距下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须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中,对于该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及牢靠内固定是主要目的。
3.载距突是一个骨质坚硬的恒定凸起,在跟骨骨折中极少发生移位。因此,可作为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间加压的支点,加压以消除后距下关节面的骨折缝隙实现解剖复位;又可作为载距突螺钉的固定点,以获得最佳的螺钉把持力和对后距下关节面良好的支撑。载距突螺钉也被视为跟骨骨折手术的“关键螺钉”。
4.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作为纯闭合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软组织并发症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撬拨复位后如何实现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间的加压,如何精准经皮置入载距突螺钉为手术的难点。
5.常规方法是将塌陷的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经皮撬拨复位后,单凭经皮置入螺钉的拉力作用进行加压。其加压力度有限,难以实现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间的绝对加压,不能消除骨折缝隙,达不到解剖复位。传统仅凭医生临床经验进行徒手置钉,其准确性受医生水平及主观判断影响,容易出现穿刺不准确、术中反复穿刺等问题,严重者甚至损伤载距突周围的重要组织或将螺钉穿出关节面进入后距下关节等严重医源性并发症。同时,反复置钉需反复透视加以明确螺钉位置,大量射线暴露亦会对患者产生影响。因此,如果没有良好的器械辅助,要实现后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及载距突螺钉的精准置入是非常困难的。
6.经检索查阅相关资料,尚无公开具有加压功能的载距突螺钉置入导向器的专利,亦无公开针对跟骨骨折纯闭合微创手术的载距突螺钉置入导向器专利。但存在部分相关的专利,其中,
7.中国专利cn209285700u公开了一种跟骨载距突导向器,虽然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进而部分降低了载距突螺钉置入的难度,但是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8.第一、该导向器零部件较多,安装繁琐、费时,有失简便。
9.第二、在安装过程中,将1mm直径的定位针插入距下中关节内,将内侧臂通过定位孔固定到定位针上,再安装导向器外侧臂。距下中关节是一个关节缝隙,无法牢固定稳定1mm直径的定位针,且距下中关节是一个区域,不能作为一个确切的锚定点。因此,该设计不能保证导向器的准确放置及稳定性。
10.第三,内支撑柄和外支撑柄呈u形支架固接,仅通过转动螺母驱动螺杆前进,使螺杆固定在跟骨外侧壁上,而螺母对螺杆的驱动力有限,不能对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间形成加压作用,单凭螺钉的加压,加压力度有限,难以消除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间的缝隙,无法实现后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11.第四,该导向器为u形支架设计,除内外侧支撑柄末端以外,其主体与跟骨再无衔
接固定结构,因此,导向器难以稳固定地依附于跟骨之上,容易受到术中体位及患足位置变化的影响,甚至脱离。
12.第五、在使用时,调整手柄,使导向器与跟骨长轴呈约30
°
夹角,将导向针经导向套筒穿入跟骨载距突,直至其从跟骨外侧壁穿出。该方法对导针的走行不能实现精准导向,尤其没有对导向针的外侧出点进行限制。因此,不能保证载距突螺钉平行于后距下关节面紧贴软骨下骨置入,从面不能实现对后距下关节面的良好支撑。
13.而中国专利cn203861335u公开了一种新型简便跟骨载距突瞄准导向器,亦存在以下问题:
14.第一、主导针通道及副导针通道均为圆锥形设计,其尖端朝向骨质且光滑,用于将导向器固定在人体跟骨内外两侧,同时作为导针通道。内侧载距突骨质坚硬,内侧锚定时尖端与载距突为光滑的点接触,易滑脱;而跟骨外侧多有骨折且骨质较疏松,外侧锚定时,副导针通道易刺入骨质内,致导向器滑移且不稳。
15.第二、载距突螺钉导针多为直径1.0-1.2mm,当导针进入骨质后,难免发生细微形变,而该导向器两侧的导针通道设计为尖尖相对,难以保证导针从一侧通道穿过,穿经骨质后,能准确进入另一侧导针通道。
16.第三、主导针通道及副导针通道与主支架本体及副支架本体均为垂直固接,即导向方向与跟骨长轴完全垂直。而载距突位于跟骨外侧进针区域的前上方,即载距突螺钉的行径并非与跟骨长轴垂直,因此,该导向方式不能引导载距突螺钉入位至最佳置,从而不能实现最大的螺钉把持力和良好的后距下关节面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17.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1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包括固定杆、导向杆、导向套管、活动杆、固定导向套筒、活动导向套筒和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杆向所述固定杆位移的加压组件,所述导向杆和固定导向套筒分别固接在所述固定杆的两端,所述导向套管和活动导向套筒分别固接在所述活动杆的两端,所述导向套管与所述导向杆以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滑接,所述活动导向套筒和固定导向套筒对齐设置,所述活动导向套筒的套筒内孔和套筒内孔内插接的导向针形成用于空心拉力螺钉拧入导向的导向通道。
19.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为立方柱形结构,所述导向套管是与所述导向杆完全匹配套接的中空立方形套管。
20.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与所述固定杆平行设置,所述固定导向套筒和活动导向套筒同轴设置,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导向杆的角度为95
°‑
99
°
;所述固定导向套筒与所述固定杆呈81
°‑
85
°
斜向设置。
2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导向套筒朝向所述活动导向套筒的一端设置有锯齿端。
22.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导向套筒的一端设置有朝向所述固定导向套筒的喇叭状开口。
23.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为方形杆,所述导向套管的内孔设置为与所述方形杆匹配的方形孔。
24.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和固定杆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插入克氏针以将加压导向系统临时固定于患足上的预留孔。
25.进一步的,所述加压组件包括连接杆、螺纹杆和t形手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固接,另一端间隙穿过所述活动杆,所述螺纹杆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t形手柄内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杆匹配的螺纹孔。
26.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t形手柄的驱动端匹配的限位沉孔。
27.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通道设有可拆式插接的芯套,所述固定导向套筒和芯套内设置有相对齐的导向针孔。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9.1、本发明用加压组件驱动活动杆向固定杆位移,即通过机械力驱动固定导向套筒和活动导向套筒相对运动,可实现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间的直接绝对加压作用,进而消除骨折缝隙,在置入载距突螺钉之前先实现关节面解剖复位。
30.2、本发明通过确定载距突螺钉导向针的入点及出点并给予限定,从而限定载距突螺钉的位置,确保载距突螺钉平行且紧贴后距下关节面置入,进而实现载距突螺钉的最强把持力和对后距下关节面的最好支撑作用。
31.3、本发明中导向套管与导向杆以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滑接,活动导向套筒和固定导向套筒内的同轴设置,活动导向套筒喇叭状开口的设计容许自固定导向套筒引导过来的导向针有一定的容错率。可快速引导导向针准确入位,进而可快速完成经皮微创精准置入载距突螺钉。
32.4、本发明中活动导向套筒内设有可拆式插接的芯套,固定导向套筒和芯套内设置有导向针孔,且针孔为对齐设计。当导向针置入完成后,取出芯套。活动导向套筒的内孔和套筒内孔内插接的导向针形成用于空心拉力螺钉拧入导向的导向通道。即可在加压导向器持续维持骨折端加压复位状态的同时置入空心拉力螺钉,实现骨折端的加压固定。
33.5、本发明属于纯闭合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辅助操作器械,具有加压和导向双重功能。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学习曲线短。既可保证跟骨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质量,又可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
34.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3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6.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的主视示意图;
37.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的第一轴测示意图;
38.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39.图4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的第二轴测示意图;
40.图5为图4的b处放大示意图;
41.图6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芯套的装拆使用示意图;
42.图7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的安装示意图;
43.图8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对后距下关节面的加压效果及加压后置入导向针的示意图;
44.图9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自活动导向套筒内抽出芯套后,将空心拉力螺钉套入导向针拟拧入固定骨折的示意图。
45.图10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拆除后,显示的精准置入载距突螺钉的效果示意图(载距突螺钉平行且紧贴后距下关节面置入,进而实现载距突螺钉的最强把持力和对后距下关节面的最好支撑)。
46.图例说明:
47.1、固定杆;2、导向杆;3、导向套管;4、活动杆;41、限位沉孔;5、固定导向套筒;51、锯齿端;6、活动导向套筒;61、喇叭状开口;62、套筒内孔;7、加压组件;71、连接杆;72、螺纹杆;721、螺纹孔;73、t形手柄;8、导向针孔;9、预留孔;10、导向针;11、空心拉力螺钉;12、芯套;121、芯套喇叭口;13、导向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4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49.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包括固定杆1、导向杆2、导向套管3、活动杆4、固定导向套筒5、活动导向套筒6和用于驱动活动杆4向固定杆1位移的加压组件7,导向杆2和固定导向套筒5分别固接在固定杆1的两端,导向套管3和活动导向套筒6分别固接在活动杆4的两端,导向套管3与导向杆2以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滑接,活动导向套筒6和固定导向套筒5对齐设置,用于插接导向针10,本实施例为普通克氏针。具体的,导向杆2为方形杆,导向套管3的内孔设置为与方形杆匹配的方形孔,从而可以防止导向套管3与导向杆2的任何相对转动。同时,固定杆1和导向杆2为一体式的l形结构,从而确保精度。本发明通过导向套管3和活动杆4的限位导向,同时,通过导向杆2和导向套管3的内孔的截面均为多边形结构,从而可以防止固定杆1和活动杆4的偏转,进而可以实现固定导向套筒5和活动导向套筒6的精确导向,提高手术效率和精度。
5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导向套筒5朝向活动导向套筒6的一端设置有锯齿端51,从而利于牢固锚定于载距突的骨质表面。
5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配合载距突螺钉的最佳位置和方向(载距突位于跟骨外侧壁螺钉入点的前上方),活动杆4与固定杆1平行设置,固定导向套筒5和活动导向套筒6同轴设置,从而,活动杆4、固定杆1、导向杆2、固定导向套筒5和活动导向套筒6形成一个类似平行四边形的结构。固定导向套筒5和活动导向套筒6的上端均远离加压组件7的一侧倾斜,具体的,固定杆1与导向杆2的角度为97度,固定导向套筒5与固定杆1呈83
°
斜向设置。
52.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导向套筒6的一端设置有朝向固定导向套筒5的喇叭状开口61,从而增加跟骨外侧壁加压区域的接触面积,避免活动导向套筒穿透跟骨外侧壁疏松的骨质,增加加压效果。同时喇叭状开口61的设计容许自固定导向套筒5引导过来的导向针10
有一定的容错率。可快速引导导向针10准确入位,进而可快速完成载距突螺钉的精准置入。
53.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2和固定杆1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克氏针插入的预留孔9,从而在将锯齿端51锚定于跟骨载距突表面、将喇叭状开口61锚定于跟骨外侧壁距下关节面下方后,分别在预留孔9内置入两根或多根克氏针至跟骨内,以稳定整个导向系统于患足之上,而不会受体位变化的影响。
54.在本实施例中,加压组件7包括连接杆71、螺纹杆72和t形手柄73,连接杆71的一端与固定杆1固接,且与导向杆2平行设置,另一端间隙穿过活动杆4上的滑接孔,螺纹杆72设置在连接杆71的另一端,t形手柄73内设置有与螺纹杆72匹配的螺纹孔721,当螺纹杆72旋转到接触活动杆4后,通过继续旋转,连接杆71会进一步进入螺纹孔721内,从而驱动活动杆4和固定杆1相对运动,进而驱动固定导向套筒5和活动导向套筒6相对运动,从而实现跟骨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间的加压,进而,由于固定导向套筒5和活动导向套筒6同轴设置,实现载距突螺钉导向针的精准置入。进一步的,活动杆4上设置有与t形手柄73的驱动端匹配的限位沉孔41,从而t形手柄73的驱动端可以和活动杆4良好衔接,从而避免加压时相互滑动。
55.在本实施例中,加压导向器的锯齿端51和喇叭状开口61均锚定后,先给予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间加压。在维持加压状态的同时,为了快速拧入空心拉力螺钉11固定骨折,活动导向套筒6的套筒内孔62有可拆式插接的芯套12,芯套12可以实现抽出和插入,芯套12内设置有导向针孔8,套筒内孔62的内壁和套筒内孔62内插接的导向针10形成用于空心拉力螺钉11拧入导向的导向通道13,从而,将芯套12抽出后,即可将空心拉力螺钉11套入导向针10插入导向通道13内,进而拧入空心拉力螺钉11实现骨折断端的稳固连接,从而实现骨折端加压状态下的连接固定,避免泄压导致骨折断端不能完全贴合。同时,芯套12的一端设置有与喇叭状开口61对齐的芯套喇叭口121,便于引导导向针10快速插入。
56.如图7-10所示,本发明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微创置入加压导向器的使用方法及过程如下:
57.1、将患者取俯卧位,在c臂机间断透视的监测下,给予经皮撬拨复位,将塌陷的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撬拨复位后,用经皮置入的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
58.2、体表扪及载距突位置(内踝尖的下垂线与舟骨粗隆向后延长线的交点即为载距突的体表投影中心点,局部可扪及隆起,术前可标记好),将导向器固定导向套筒5的锯齿端51放置于载距突之上。初学者可用2ml的注射器针头作为标记物,结合透视来准确标记出载距突的位置(见图7)。
59.3、经固定杆1上的预留孔9置入一根克氏针至跟骨,以初步稳定导向器的左半部分(见图7)。
60.4、扪及跟骨外侧壁后距下关节面下方载距突螺钉入点的位置(体表投影位于紧贴外踝尖的前下方处,术前可标记好),将导向器活动导向套筒6的喇叭状开口61放置于该处。初学者可用2ml的注射器针头作为标记物,结合透视来准确标记出载距突螺钉外侧入点的位置(见图7)。
61.5转动加压的t形手柄73,给予预加压,使喇叭状开口61紧贴患者外侧皮肤,初步将导向器稳定于患足之上(见图7)。
62.6、经导向杆上的预留孔置入一至两根克氏针至跟骨,将导向器牢固地稳定在患足之上(见图7)。
63.7、转动t形手柄73,驱动固定导向套筒5和活动导向套筒6相对运动,从而实现跟骨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间的加压。此时,通过c臂透视跟骨borden位片,可清楚地观察到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间的加压效果(见图8)。
64.8、在维持加压状态的同时,经固定导向套筒5钻入导向针10,导向针10穿过跟骨,由活动导向套筒6穿出(见图8)。
65.9、拔出活动导向套筒6内的芯套12,将空心拉力螺钉11套入导向针10,用空心启子顺势拧入,以加压固定骨折断端(见图9)。
66.10、经皮加压及经皮置入载距突螺钉完毕,拔出导向针10及固定用的克氏针,拆除导向器(见图10)。
6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