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药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7654发布日期:2022-10-01 12:3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释药胶囊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释药胶囊。


背景技术:

2.药物的可控释放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尤其对于难以抵达的消化道区段,利用胶囊给药的方案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具无损、无痛、覆盖范围广、药物控释精准等优点。
3.目前已经有一些释药胶囊的设计方案,一般在胶囊内设置有软囊,软囊内用于存放药物,同时将软囊放置在壳体的内腔中,在释药过程中通过向内腔中释放增压气体以改变内腔的气压,内腔的气压增大实现对软囊的压缩,进而实现给药。在现有的方案中主要通过控制软囊内外压差的变化将软囊内包裹的药物挤出,这种释药方式药物释放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的释药胶囊,通过弹片的方式能够对药物起到弹射作用,使药物在出射的瞬间初速度更大,释药效率更高。
5.本发明提供的释药胶囊,包括:形成有内腔的壳体、设置在内腔中的释药弹片和控制机构,所述壳体具有连通所述内腔内外的释药口,所述释药弹片上设置有与所述释药口相对的释药部;
6.其中,所述释药弹片具有初始状态和释药状态,在初始状态时,所述释药弹片的释药部朝背离所述释药口的方向突伸设置;在释药状态时,所述释药弹片在所述控制机构的作用下形变以使所述释药部朝靠近所述释药口的方向移动。
7.进一步的,所述释药弹片具有弹片本体,所述弹片本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弹片本体朝背离所述释药口的方向拱起并位于第一弯曲位置;在释药状态时,所述弹片本体朝所述释药口的方向拱起并位于第二弯曲位置,所述释药部设置在所述弹片本体上。
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具有柱状结构,并包括沿所述壳体轴向方向相对设置的顶壁、底壁和连接所述顶壁和底壁的侧壁,所述释药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
9.所述弹片本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上,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弹片本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间隙部。
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向内腔突伸的安装部,所述弹片本体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上;
11.所述顶壁上设置有向内腔突伸的顶安装部,所述弹片本体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顶安装部上,所述弹片本体固定后所述弹片本体的第二端距离所述释药口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弹片本体的第一端距离所述释药口所在平面的距离。
12.进一步的,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弹片本体具有第一弯曲片和第二弯曲片,且所述第一弯曲片和所述第二弯曲片均朝背离所述释药口方向弯曲以产生弹性形变,所述释药部设
置在第一弯曲片与第二弯曲片接合位置。
13.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释药胶囊,包括:形成有内腔的壳体、设置在内腔中的释药弹片和控制机构,所述壳体具有连通所述内腔内外的释药口;
14.其中,所述释药弹片具有初始状态和释药状态,在初始状态时,所述释药弹片具有朝背离所述释药口的方向弯曲并产生弹性形变的第一弯曲片,所述第一弯曲片上与所述释药口位置相对处形成有释药部;
15.在释药状态时,所述第一弯曲片在所述控制机构的作用下复位摆动以使所述释药部朝靠近所述释药口的方向移动。
16.进一步的,所述释药弹片还具第二弯曲片,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弯曲片与所述第一弯曲片配合以限制所述释药弹片的复位摆动。
17.进一步的,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弯曲片朝背离所述释药口的方向弯曲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二弯曲片与所述第一弯曲片相互挤压以在接合处形成朝背离所述释药口方向的拱起;在释药状态时,所述第二弯曲片随所述释药弹片同步复位摆动。
1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推动件和驱动所述推动件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推动件设置在所述释药弹片背离所述释药口的一侧,在所述推动件的活动过程中推动所述释药弹片移动并形变。
1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腔中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具有用于固定压缩弹簧的弹簧固定端和与所述弹簧固定端相对设置的伸展端,所述推动件固定在所述伸展端上;
20.所述压缩弹簧具有压缩状态和伸展状态,在压缩状态时,所述压缩弹簧被压缩并积蓄回弹力,在伸展状态时,所述压缩弹簧积蓄的回弹力释放并驱动所述伸展端向远离弹簧固定端的方向移动。
2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用以维持所述压缩弹簧在压缩状态的压缩第二弯曲片和压缩释放件,所述压缩第二弯曲片包括易熔丝,所述压缩释放件用于加热易熔丝并熔融所述易熔丝,所述易熔丝在熔融前与所述伸展端配合以限制所述伸展端活动。
2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具有气体腔的可弹性形变仓体和与所述气体腔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气体腔内用于容置增压气体,所述可弹性形变仓体被设置为在增压气体的作用下膨胀伸展以带动所述推动件朝靠近所述释药弹片方向移动。
2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储气腔,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储气腔连通,所述驱动组件还具有控制所述进气通道导通或关闭的阀体组件。
24.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组件包括用于封堵所述进气通道的热熔性薄膜和用于加热所述热熔性薄膜的薄膜加热件。
25.进一步的,所述推动件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释药口的开口方向;所述释药口沿所述释药胶囊的径向开口,所述推动件沿所述释药胶囊的轴向移动。
2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释药口,每一所述释药口均设置有相应的所述释药弹片,所述控制机构同时控制多个所述释药弹片,多个所述释药口沿所述释药胶囊的周向呈环形排布。
2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出射导向部,所述出射导向部设置在内腔中并位于所述释药口的边缘,出射导向部中间与所述释药口相对的位置形成出药通道。
28.进一步的,所述出射导向部与所述释药弹片之间形成用于存储待释放物的间隙部,所述释药胶囊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间隙部内的含药微针,部分所述含药微针延伸在所述出药通道内,且所述含药微针与所述释药部位置相对。
29.进一步的,所述释药胶囊还具有用于封堵所述释药口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为生物相容件。
30.进一步的,所述释药胶囊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内腔中的内窥镜机构。
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释药弹片的在形变过程中产生的推动力驱动药物从释药口释放出去,方便操控,且通过弹片的方式能够对药物起到弹射作用,使药物在出射的瞬间初速度更大,释药效率更高,并且待释放药物如果为含药微针,药物在释放后能够深入的插到病灶区皮下,使给药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释药胶囊在未释药前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释药胶囊在释药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释药胶囊的释药弹片从第一弯曲位置到第二弯曲位置形变过程示意图;
3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释药胶囊设置有多组释药口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释药胶囊设置有多组释药口的内部装载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释药胶囊在未释药前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释药胶囊中阀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0-内腔,101-顶壁,102-底壁,103-侧壁,11-释药口,12-出射导向部,120-出射通道,13-间隙空间,14-储气腔,15-安装部,16-顶安装部,
40.2-释药弹片,21-第一弯曲片,22-第二弯曲片,
41.3-控制机构,31-推动件,32-驱动组件,320-气体腔,321-压缩弹簧,3211-弹簧固定端,3212-伸展端,322-压缩第二弯曲片,323-压缩释放件,324-可弹性形变仓体,325-进气通道,326-阀体组件,3261-热熔性薄膜,3262-薄膜加热件,327-防水膜,
42.4-含药微针,5-内窥镜机构,
43.100-第一弯曲位置,200-第二弯曲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5.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释药胶囊,该释药胶囊内存储有药物,药物存储在释药胶囊内并随着释药胶囊进入到给药区,当到达给药区后也即病灶区进行释放。在进入病灶区后给药出口对准病灶,让药物从释药胶囊内射出并喷射在病灶上,能够实现精准的给药。
46.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释药胶囊,包括:形成有内腔10的壳体1、设置在内腔10中的释药弹片2和控制机构3,所述壳体1具有连通所述内腔10内外的释药口11,所述释药弹片2上设置有与所述释药口11相对的释药部;
47.其中,所述释药弹片2具有初始状态和释药状态,在初始状态时,所述释药弹片2的释药部朝背离所述释药口的方向突伸设置;在释药状态时,所述释药弹片2在所述控制机构的作用下形变以使所述释药部朝靠近所述释药口的方向移动。
48.在使用状态时,待释放的药物放置在内腔中,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的释药胶囊在释放前,药物放置的位置位于释药部在释药状态移动时的移动轨迹上,同时待释放物与释药口11的位置相对。由此在释药状态时,控制机构带动释药弹片2形变,在释药弹片2形变的过程中带动释药部朝释药口的方向移动,释药部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药物从释药口释放。
49.本实施例通过释药弹片的在形变过程中产生的推动力驱动药物从释药口释放出去,方便操控,且通过弹片的方式能够对药物起到弹射作用,使药物在出射的瞬间初速度更大,释药效率更高,并且待释放药物如果为含药微针,药物在释放后能够深入的插到病灶区皮下,使给药效果更好。
50.在使用过程中有些药物由于其生物化学成分的特点,如一些大分子药物,只能通过皮下注射。可以将这些大分子药物通过可溶性薄膜做成含药微针的形式然后利用释药胶囊技术,通过口服,再将药物经过释药弹片的弹射后注射到消化道粘膜下,可以保护药物不受消化道内酶环境等破坏,达到与皮下注射相近的效果,同时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释药弹片2具有弹片本体,所述弹片本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弹片本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弹片本体向背离所述释药口11的方向拱起并位于第一弯曲位置100;在释药状态时,所述弹片本体向朝向所述释药口11的方向拱起并位于第二弯曲位置200,所述释药部设置在所述弹片本体上。
52.所述控制机构3驱动所述弹片本体从第一弯曲位置100向第二弯曲位置200形变并移动。在弹片本体移动的过程中设置在弹片本体上的释药部向靠近释药口11的方向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待释放药物从释药口11释放。
53.所述壳体1具有柱状结构,并包括沿所述壳体1轴向方向相对设置的顶壁101、底壁102和连接所述顶壁和底壁的侧壁103,所述释药口1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侧壁103上;
54.所述弹片本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顶壁101和所述侧壁103上,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弹片本体与所述壳体1之间形成有间隙部。该间隙空间使弹片本体与壳体1的侧壁103之间形成有空间,该空间能够为弹片本体在向第二弯曲位置弯曲的时候提供活动空间。
55.具体的,所述壳体1的侧壁103上设置有向内腔突伸的安装部15,所述弹片本体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部15上;
56.如图1所示,所述顶壁101上设置有向内腔突伸的顶安装部16,所述弹片本体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顶安装部16上,所述弹片本体固定后,所述弹片本体的第二端距离所述释药口11所在平面的距离l2大于所述弹片本体的第一端距离所述释药口11所在平面的距离l1。
57.通过设置顶安装部16和安装部15能够方便实现弹片本体的安装固定,并且由于安装部15和顶安装部16均自壳体1的内壁向内腔突伸,从而使弹片本体2在安装固定后与壳体1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足够大,从而避免了壳体1对弹片本体形变过程中产生干扰,进而影响弹片本体的活动。
58.所述安装部15和所述顶安装部16均可以为设置在壳体1内侧壁上的安装柱或者安
装块。
59.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药物的弹射释放,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弹片本体具有第一弯曲片21和第二弯曲片22,第一弯曲片21和第二弯曲片22一体成型,第一弯折部21和第二弯折部22可以由一弹片弯折成型。
60.所述释药部设置在第一弯曲片21与第二弯曲片22接合位置,且所述第一弯曲片21和所述第二弯曲片22均朝背离所述释药口11方向弯曲以产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弯曲片21和第二弯曲片22之间相互挤压并产生相互制约各自弹性形变复位的作用力。
61.本实施例中在初始状态下组成释药弹片2的第一弯曲片21和第二弯曲片22均产生弯曲并发生弹性形变,初始状态下的第一弯曲片21和第二弯曲片22上均积蓄有回弹力,该回弹力能够驱使第一弯曲片21和第二弯曲片22结合位置的释药部向释药口11的方向移动。这样在控制机构3推动释药弹片2变形的时候,第一弯曲片21和第二弯曲片22上积蓄的回弹力也作用到药物上并驱动药物释放,从而使药物在释放的初始阶段具有足够大的初速度,使药物在释放的过程中更高效。
62.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弯曲片21和第二弯曲片22上也可以不产生弹性形变,也即不积蓄回弹力,释药弹片2只是单纯的朝背离释药口方向拱起的弹片,在弹片背离释药口的一侧受到作用力后,弹片产生形变以使释药部向靠近释药口11的方向移动,弹片在被推动后向相反的方向形变拱起,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药物的释放。
6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对释药弹片2的作用,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推动件31和驱动所述推动件31活动的驱动组件32,所述推动件31设置在所述释药弹片2背离所述释药口11的一侧,所述推动件31在活动过程中推动所述释药弹片2移动并形变。
64.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32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腔中的压缩弹簧321,所述压缩弹簧321具有用于固定压缩弹簧321的弹簧固定端3211和与所述弹簧固定端3211相对设置的伸展端3212,所述推动件31固定在所述伸展端3212上;在本实施例中弹簧固定端3211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
65.所述压缩弹簧321具有压缩状态和伸展状态,在压缩状态时,所述压缩弹簧321被压缩并积蓄回弹力。在伸展状态时,所述压缩弹簧321积蓄的回弹力释放并驱动所述伸展端3212向远离弹簧固定端3211的方向移动。
66.压缩弹簧321预先压缩积蓄回弹力,在进行释药的时候控制压缩弹簧321积蓄的回弹力释放从而实现对推动件31的驱动,推动件31在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释药弹片2的推动变形。
67.为了更好的实现药物释放的控制,所述控制机构3还具有压缩第二弯曲片322和压缩释放件323,所述压缩第二弯曲片322用于控制所述压缩弹簧321维持在压缩状态。
68.所述压缩第二弯曲片322包括易熔丝,所述压缩释放件323用于加热易熔丝并将所述易熔丝熔断,所述易熔丝在熔断前与所述伸展端3212配合以限制所述伸展端3212活动,易熔丝具有较低的熔点,如尼龙、低熔点金属等,受热很快软化。
69.在压缩弹簧321处于压缩状态的时候,易熔丝的一端可以与伸展端3212连接固定,易熔丝的另一端可以固定在所述弹簧固定端3211上,或者易熔丝的另一端直接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易熔丝对伸展端3212起到拉动作用并且易熔丝作用到伸展端3212上的拉力与压缩弹簧321作用到伸展端3212上的复位回弹力方向相反。
70.在控制压缩弹簧321积蓄的回弹力释放的时候只需要将易熔丝对伸展端3212上的拉动作用力撤销即可。为了方便操控,本实施例通过压缩释放件323加热易熔丝以使易熔丝熔融的方式实现。
71.具体的,压缩释放件323包括设置在易熔丝旁侧的加热丝和与所述加热丝连接固定的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用于控制加热丝发热,加热丝对易熔丝进行加热从而使易熔丝熔断。所述电控单元设置在壳体1内,通过加热组件与易熔丝的配合实现弹簧积蓄的回弹力的释放能够更方便的实现操控。
72.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对易熔丝的控制,易熔丝直接与压缩释放件323连接固定,压缩释放件323固定在壳体上,这样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够使热量直接释放到易熔丝,从而实现易熔丝的熔融。压缩释放件323可以为加热丝或加热盘。
73.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熔丝以相关的电控单元被消化液等影响,所述压缩弹簧321外还包覆有一层防水膜327,防水膜327可以设置成可伸缩的,在随着压缩弹簧321伸展的过程中防水膜327也同步实现膨胀伸展。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膜327的长度设置的不小于压缩弹簧伸展后的高度,从而在压缩弹簧伸展后依然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
74.所述推动件31可以沿着释药口的开口方向移动以实现对释药弹片2的推动,这种情况实际上药物是在压缩弹簧321和释药弹片2的双重的弹力作用下释放的,压缩弹簧321的回弹力作用到释药弹片2上,释药弹片2再形变从而实现药物的释放,这种方式能够使药物在释放的瞬间具备较高的初速度,从而更好的实现药物的释放。
7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释药胶囊整体呈柱状,并具有轴向方向,且所述释药胶囊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推动件31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释药口11的开口方向;所述释药口11沿所述释药胶囊的径向方向开口,所述推动件31沿所述释药胶囊的轴向方向移动。
76.相应的,所述压缩弹簧321在伸展过程中的伸展方向沿释药胶囊的轴向,本实施例通过压缩弹簧321与释药弹片2的配合实现药物的释放,通过释药弹片2的设置将压缩弹簧321在轴向方向上的推力转换为沿径向方向释放药物的弹力,使药物在释放的过程中时间更短,初速度更大,且也更方便的实现了释药的操控。
7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释药口11,每一所述释药口11均设置有相应的所述释药弹片2,设置多个释药口11能够实现释药胶囊同时多处位置进行释药,且能够实现多个方向的释药。
78.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多个释药弹片2的控制,将所述控制机构3中驱动释药弹片2形变的推动件31设置成沿释药胶囊的轴向方向移动,而释药弹片2在弹射药物以将药物释放的时候是沿着释药胶囊的径向方向。因此,可以实现一所述控制机构3控制多个所述释药弹片2同时形变并推动药物释放。
79.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释药口11沿所述释药胶囊的周向呈环形排布。将释药口11设置成沿释药胶囊的周向环形布置,使释药口11在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一致,从而在推动件31沿竖向方向移动的时候能够同时作用到所有释药弹片2上,实现释药的同步性。
80.此外,由于释药口11设置在释药胶囊的周向方向上可以实现释药胶囊在多个方向上的释药。可以在一释药胶囊内存放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实现一释药胶囊释放多种药物。
81.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控制药物释放的方向,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出射导向部12,所述出射导向部12设置在内腔10中并位于所述释药口11的边缘,出射导向
部12中间与所述释药口11相对的位置形成出药通道120。
82.出射导向部12用于在药物被射出的过程中对药物进行导向,避免药物在出内腔10之前偏离释药口11,使药物在到达释药口11之前沿着出药通道120移动。
8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射导向部12与所述释药弹片之2间形成用于存储待释放物的间隙部,所述释药胶囊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间隙部13内的含药微针4,部分所述含药微针4延伸在所述出药通道120内,且所述含药微针4与所述释药部位置相对。
84.本实施例中采用含药微针4装载药物,释药弹片2将含药微针4从释药口11射出,含药微针4以较大初速度出射后能够插入到皮下,含药微针4通过一层可溶性的薄膜包裹药物,含药微针4在注射到皮下后包裹药物的薄膜融化,从而实现药物在皮下的给药。
85.将含药微针4预先定位在间隙部13内并且部分含药微针4延伸定位在出药通道120内,能够在含药微针4在释药过程中有效的起到导向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含药微针4与释药部的位置相对,从而能够方便的被释药弹片弹射。
86.含药微针4也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装载,具体的在使用时先获取一所述释药胶囊,然后将含药微针4装载到释药胶囊的间隙部13内,在装载完成后将释药胶囊送到肠道内进行释药。
87.含药微针4在装载完成后,所述释药胶囊还具有用于封堵所述释药口11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为生物相容件。在释药口11位置覆盖一层生物相容性薄膜能够有效的保护药物。
88.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加热件熔融易熔丝,在易熔丝熔断的瞬间实现压缩弹簧积蓄的回弹力的释放,压缩弹簧在释放的时候带动推动件移动并对释药弹片2产生作用,使原本向背离释药口11方向突起的弹片朝释药口11方向形变突起,从而使释药弹片2上的释药部自远离释药口11的位置向释药口11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实现对药物的释放,且由于使用的弹片具有复位回弹力,药物在释放的瞬间受到弹片弹力的作用而被弹射,使药物在释放瞬间具备较大的初速度,能够使含药微针在从释药胶囊出射后深入到皮下,从而更好的实现给药。
8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释药胶囊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内腔中的内窥镜机构5,所述内窥镜机构5能够获取释药胶囊外的影像信息,进而精准的实现给药。
90.可以理解的是内窥镜机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摄像模组、供电单元、通讯模块和控制单元,为了方便的实现获取释药胶囊外的图像信息,所述壳体1设置成透明体,供电单元为摄像模组、通讯模块和控制单元进行供电,通讯模块用于与外界建立通讯方便实现对释药胶囊的控制,摄像模组用于采集进入消化道后的胶囊外的图像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内窥镜机构5的具体工作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91.在上述实施例采用压缩弹簧作为驱动推动件移动,如图6-7所示,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32包括具有气体腔320的可弹性形变仓体324和与所述气体腔320连通的进气通道325;所述气体腔320内用于容置增压气体,所述可弹性形变仓体324被设置为在增压气体的作用下膨胀伸展以带动所述推动件31朝靠近所述释药弹片2方向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推动件31固定在所述可弹性形变仓体324上,从而方便实现在可弹性形变仓体324膨胀伸展的时候实现对推动件31的推动。
92.上述实施例增压气体可以通过进气通道325进入到气体腔320内,在进入到气体腔
320后增压气体会使可弹性形变仓体324膨胀伸展,在可弹性形变仓体324膨胀伸展的时候带动推动件31的移动。由此,可以通过控制进入到气体腔30内的增压气体实现对推动件31移动的控制,进而方便的实现控制释药弹片2对药物的释放。
93.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储气腔14,所述进气通道325与所述储气腔14连通,所述驱动组件32还具有控制所述进气通道325导通或关闭的阀体组件326。进入到气体腔320内的气体可以预先充填在壳体1内的储气腔14中,在需要释放药物的时候控制阀体组件326导通进气通道325,增压气体从出气腔14内进入到气体腔320内,然后使可弹性形变仓体324形变并驱动推动件31。
94.为了方便实现控制所述阀体组件326包括用于封堵所述进气通道325的热熔性薄膜3261和用于加热所述热熔性薄膜3261的薄膜加热件3262。在初始状态下热熔性薄膜3261封闭所述进气通道325,在释药状态下热熔性薄膜3261被薄膜加热件3262加热熔融进而实现进气通道325的导通,使增压气体能够从出气腔14流动到气体腔320内。
95.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释药胶囊,包括形成有内腔10的壳体1、设置在内腔10中的释药弹片2和控制机构3,所述壳体1具有连通所述内腔10内外的释药口11;
96.其中,所述释药弹片2具有初始状态和释药状态,在初始状态时,所述释药弹片2具有朝背离所述释药口11的方向弯曲并产生弹性形变的第一弯曲片21,所述第一弯曲片21上与所述释药口11位置相对处形成有释药部;
97.在释药状态时,所述第一弯曲片21在所述控制机构3的作用下复位摆动以使所述释药部朝靠近所述释药口11的方向移动。
98.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弯曲片21的预先弯曲形变积蓄回弹力,并在弹性形变的复位回弹力的作用下将药物释放出去。
99.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释药弹片2在初始状态下能够维持住弹性形变,所述释药胶囊还具第二弯曲片22,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弯曲片22与所述第一弯曲片21配合以限制所述释药弹片2的复位摆动。
1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曲片22为与所述第一弯曲片21连接固定的弹片,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弯曲片22朝背离所述释药口11的方向弯曲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二弯曲片22与所述释药弹片2相互挤压以在接合处形成朝背离所述释药口11方向的拱起;在释药状态时,所述第二弯曲片22随所述第一弯曲片21同步复位摆动。
101.第二弯曲片22与所述第一弯曲片21可以一体成型,由一弹片弯折成型,所述第一弯曲片21的第一端固定在壳体1上,第一弯曲片21上与第二弯曲片22连接的第二端随第一弯曲片21的弹性形变向背离释药口11的方向移动并随第一弯曲片21的复位摆动朝靠近释药口11的方向移动。第二弯曲片22的第一端固定在壳体1上,第二弯曲片22的第二端与第一弯曲片21的第二端连接固定,由于第二弯曲片22也为弹性弹片,因此能够随着第一弯曲片21的形变而产生形变,第二弯曲片22的第二端与第一弯曲片21的第二端则可以同步移动。
102.在初始状态下,第二弯曲片22和第一弯曲片21均朝背离释药口11的方向弯曲并弹性形变,第二弯曲片22和第一弯曲片21相互挤压以形成彼此相互制约以避免复位摆动,第二弯曲片22可以看做是支撑在第一弯曲片21的复位摆动路径上的弹片。
10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弯曲片22在第一弯曲片21复位摆动的时候随第一弯曲片21同步摆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弯曲片22还可以在第一弯曲片21复位移动的时候避开所述第
一弯曲片21,以使第一弯曲片21在复位摆动时无阻挡。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弯曲片21与第二弯曲片22采用分体式的,在初始状态下第二弯曲片22与第一弯曲片21相抵接,以使第二弯曲片22支撑在第一弯曲片21与壳体1之间,在释药状态下,第二弯曲片22与第一弯曲片21分开并偏离第一弯曲片21的复位移动轨迹。
104.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组件32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在驱动组件32的推动作用下第一弯曲片21与第二弯曲片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在被打破后,第一弯曲片21可以向释药口11的方向复位摆动。
105.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