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输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14057发布日期:2022-10-04 20:5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智能输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是关于极端自然灾害特殊环境下紧急医学救援及转运的医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智能输注装置。


背景技术:

2.极端自然灾害特殊环境下,患者经常需要进行大容量快速补液和微量精确注射药物,但常规医疗设备功能单一,环境适应性差,在高原高寒高湿高热地区无法进行药液输注作业,且因输注作业操作简单门槛低、产生的经济效益又不高,所以大多医疗生产厂家生产的设备缺少智能化设计,无法第一时间提供救治方案或进行远程指导作业,同时需要输液、多通道注射和加温等功能时,往往需要配备2-3个仪器,集成度低,这也就给灾害现场的救治增加了设备携行、维护、运输等一系列额外因素,而且患者在第一时间接触患者的往往不是医护人员,如何快辨识断伤情,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做到“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快速救治,也就成了救治患者的重中之重。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输注装置,集成化程度高,方便携带,能满足极端自然灾害条件下患者的药液输注治疗及管理,提高了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输注装置,安装于急救转运伤员救治装备中。智能输注装置包括本体,本体上集成有输液单元、注射单元、加温单元、体征监护单元、控制单元和网络通讯单元。其中,控制单元分别与输液单元、注射单元、加温单元、体征监护单元和网络通讯单元电性连接。其中,体征监护单元用以连接各体征监护传感器,且将监测到的体征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并根据监测到的体征信息,反馈到控制单元控制输液单元和注射单元进行指导用药。其中,本体上具有通讯接口、控制接口、心电导联接口、血压袖带接口、体温探头接口和血氧饱和度探头接口。
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输液单元和注射单元采用一快二慢及两路注射一路输液三路控制方式,每一路均能够独立进行作业,又能够三路同时集中作业,且控制单元依据体征监护单元监测到的体征信息,进行设置输注药物的容量和流速。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体征监护单元是通过心电导联接口、血氧饱和度探头接口、血压袖带接口和体温探头接口监测接收体征信息,同时通过分析体征信息中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及体温的数据和波形,判断患者生命是否正常。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加温单元由储放盒、输注加温接口、输注加温条和环境监测探头组成。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输液袋存放于储放盒内,通过内部的电加丝对储放盒内部空间进行加热,用以输液/血袋管路的复温预热。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输注加温条固定在集成输注管路上,能够持续对液体进行温度控制。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环境监测探头能够检测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且对加温温度进行实时调节控制,从而保障到患者的药液温度恒定。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网络通讯单元用以与急救转运伤员救治装备的主网络通讯单元进行通信连接,从而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智能输注装置还包括电源单元,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智能输注装置,集成化程度高,方便携带,能满足极端自然灾害条件下患者的药液输注治疗及管理,提高了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输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输注装置安装于急救转运伤员救治装备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输注装置安装于急救转运伤员救治装备上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输注装置安装于急救转运伤员救治装备上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输注装置的各单元连接的线框示意图。
20.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21.1-本体,2-输液单元,3-注射单元,4-加温单元,5-体征监护单元,6-控制单元,7-网络通讯单元,8-电加热片,9-散热片,10-导热管,11-热源采集机构,12-电源单元,13-加温单元接口,14-输液管固定机构,15-心电导联接口,16-体温探头接口,17-血氧饱和度探头接口,18-血压袖带接口,19-储放盒,20-输注加温条,21-通讯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3.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24.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输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输注装置安装于急救转运伤员救治装备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输注装置安装于急救转运伤员救治装备上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输注装置安装于急救转运伤员救治装备上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输注装置的各单元连接的线框示意图。
25.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智能输注装置,安装于急救转运伤员救治装备中。智能输注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上集成有输液单元2、注射单元3、加温单元4、体征监护单元5、控制单元6和网络通讯单元7。其中,控制单元6分别与输液单元2、注
射单元3、加温单元4、体征监护单元5和网络通讯单元7电性连接。其中,体征监护单元5用以连接各体征监护传感器,且将监测到的体征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并根据监测到的体征信息,反馈到控制单元6控制输液单元2和注射单元3进行指导用药。其中,本体1上具有通讯接口21、控制接口、心电导联接口15、血压袖带接口18、体温探头接口16和血氧饱和度探头接口17。
2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输液单元2和注射单元3采用一快二慢及两路注射一路输液三路控制方式,每一路均能够独立进行作业,又能够三路同时集中作业,且控制单元6依据体征监护单元5监测到的体征信息,进行设置输注药物的容量和流速。
2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体征监护单元5是通过心电导联接口15、血氧饱和度探头接口17、血压袖带接口18和体温探头接口16监测接收体征信息,同时通过分析体征信息中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及体温的数据和波形,判断患者生命是否正常。
2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加温单元4由储放盒19、输注加温接口、输注加温条20和环境监测探头组成。
2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输液袋存放于储放盒19内,通过内部的电加丝对储放盒19内部空间进行加热,用以输液/血袋管路的复温预热。
3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输注加温条20固定在集成输注管路上,能够持续对液体进行温度控制。
3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环境监测探头能够检测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且对加温温度进行实时调节控制,从而保障到患者的药液温度恒定。
3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网络通讯单元7用以与急救转运伤员救治装备的主网络通讯单元7进行通信连接,从而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3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智能输注装置还包括电源单元12,与控制单元6电性连接。
34.如图1所示,加温单元4用于对用以输液/血袋复温预热,并且对加温温度进行实时调节控制,从而保障到患者的药液温度恒定;其中加温单元4的电加热片8用于为加温单元4提供热源;加温单元4的散热片9用于为加温单元4中易发热件散热的装置;加温单元4的导热管10用于将热源采集收集到的热量,通过导热管10传输加热片上;加温单元4的热源采集机构11用于采集电池等发热元器件散发的热量,传输到加热片,进行循环利用。
35.电源单元12可与急救转运伤员救治装备的电源模块连接,用于智能化输注系统电源管理,可实时监测交直流电使用情况,其中交流电可支持100v-240v,50/60hz宽适配;体征监护单元5用以采集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脉搏等征监护传感器的信息,并将检测到的生命体征信息,上传到控制单元6,对输液单元2和注射单元3进行指导用药;控制单元6分别与输液单元2、注射单元3、加温单元4、体征监护单元5和网络通讯单元7电性连接,依次对各单元发布电信号指令;注射单元3将注射器内的药物以高精度,平稳的传输到患者体内,采用双路设计,可单独注射作业亦可双路同时作业;输液单元2用于大容量快速补液,通过微电脑控制,能够均匀准确的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同时具备气泡、压力、开门等报警提示,有效保障输液过程中的安全。
36.如图2所示,加温单元接口13用于给输注加温条20和环境监测探头供电,加温条能够持续对输液管路进行温度控制,同时环境监测探头能够检测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对加
温温度进行实时调节控制,从而保障到患者的药液温度恒定;输液管固定机构14用于固定输液管路,使其在作业过程中保障输液的稳定性。
37.如图4所示,体征监护单元5的心电导联接口15用于连接心电导联线,测量患者心电信号,记录心脏电活动;体征监护单元5的体温探头接口16用于连接体温探头,测量患者体温信息;体征监护单元5的血氧饱和度探头接口17用于连接血氧探头,测量患者血氧和脉搏;体征监护单元5的血压袖带接口18用于连接血压袖带,测量患者血压状态。
38.如图3所示,加温单元4的储放盒19用于存放输液袋(瓶),并通过内部电加热片8对输液袋(瓶)进行温度控制,保障极寒环境下能正常进行输注作业;加温单元4具有输注加温条20,可将输液管固定在输注加温条20内,通过输注加温条20内部的加热丝,对输液管及内部药液进行温度控制;网络通讯单元7的通讯接口21用于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可将设备监测的信息传输到后方医疗平台,进行远程会诊,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39.如图5所示,控制单元6分别与电源单元12、注射单元3、输液单元2、体征监护单元5和网络通讯单元7电性连接。注射单元3和输液单元2又分别与加温单元4电性连接。加温单元4用以供病人使用,而体征监护单元5用以监测病人的体征信息,并反馈到控制单元6。
40.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的智能输注装置包括输液单元2、注射单元3、加温单元4、体征监护单元5、网络通讯单元7、控制单元6和电源单元12等几大单元。电源单元12可与急救转运伤员救治装备的电源模块连接,用于智能化输注系统电源管理,可实时监测交直流电使用情况,其中交流电可支持100v-240v,50/60hz宽适配。
41.本系统的输液单元2和注射单元3,依据采集的信号,进行设置输注药物的容量和速度,控制输液单元2、注射单元3,达到精确操控输注作业。控制单元6除了上述功能,还可控制体征监护单元5,采集导联接口包括心电导联接口15、血氧饱和度探头接口17、血压袖带接口18和体温探头接口16接收的信号,收集体征监护信息,同时通过分析体征信息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以、脉搏及体温的数据和波形,判断患者生命是否正常,若出现异常,会发出对应的报警信息,同时依据控制单元6内存储的大量药物信息,对症下药,第一时间找出可行的用药救治的方案。网络通讯单元7,可在设备提供救治方案的同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后方进行远程医疗指导开展救治作业。
42.加温单元4由储放盒19、输注加温接口、输注加温条20和环境监测探头组成,输液袋(瓶)可存放于储放盒19内,通过内部的电加丝对储放盒19内部空间进行加热,用以输液/血袋管路的复温预热,所述输注加温条20固定在集成输注管路上,能够持续对液体进行温度控制,同时所述环境监测探头能够检测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对加温温度进行实时调节控制,从而保障到患者的药液温度恒定。其中输液单元2用于对伤员进行大容量快速补液,通过内部微电脑精确控制,提供药物信息管理库和远程指导,实现信息化智能作业。注射单元3采用双路设计,同输液单元2一起,支撑一快两慢智能化作业需求。输注加温单元4用于对输注的液体进行温度控制,将冷藏或室温下的血液、血制品,药液、营养液或冲洗液等加温到理想温度,防止低温症和其相关并发症。
43.体温探头接口16用于连接体温传感器,测量患者体温状态。血氧饱和度探头接口17用于连接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电导联接口15用于连接心电导联线,测量患者心电信号,记录心脏电活动;血压袖带接口18用于连接血压袖带,测量患者血压状态;控制接口用来控制设备和传输数据;电源接口用于设备连接外部交流电,给设
备提供电源;通讯接口21用于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等。
44.本发明的智能输注装置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集成度高、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极端自然灾害特殊环境下,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单元6对输入的指令进行任务分配,医护人员将体征监护单元5连接伤病员,实时监测体征信息,同时该系统将体征信息反馈到控制单元6进行分析,并提供需补充药液的建议指导方案。根据指导方案进行操作输液单元2和注射单元3,辅以加温单元4对药液温度保持,满足极寒条件下输注作业需求,能有效减轻伤病员病痛、提升舒适性。该模块具备交直流电两种输入方式,同时可以连接网络通讯单元7,实现远程会诊,提高了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效率。
45.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