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清热燥湿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07950发布日期:2022-09-21 11:5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清热燥湿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中药清热燥湿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湿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以瘙痒、起疹,并可出现皮肤发疱、渗液,容易反复发作,部分病人迁延不愈发展成慢性湿疹。病人不仅承受着身体的折磨,也深受心理上的痛苦,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近3年,发达国家中湿疹的发病率增加了2~3倍。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是10~20%,而在成人中的发病率是1~3%。而在中国,湿疹的发病率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3.湿疹具体病因不明,临床研究认为可能与变态反应、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有关。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不同的遗传敏感基因、环境因素的作用、感染、皮肤屏障的缺失和免疫反应。目前湿疹的治疗西医以采取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激素、抗过敏、调节免疫或配合精神药物辅助治疗,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经西药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疗效欠佳、复发率高、不良反应多等情况,部分患者发展至慢性湿疹。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湿疹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不仅单纯中药制剂即可治愈湿疹,而且复发率低,经济性好。柏苦苓合剂是纯中药制剂,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证实具有明显疗效,而且疗程短,见效快,愈后不易复发等优势。
4.从上述研究发现中医在湿疹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中药具有费用低、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强而持久的整体节作用等优点,但该病的治疗疗程长,少则3-6个月,多则2年甚至更长,很多患者因各种原因未能坚持系统的诊治,临床上的治愈率多年来一直没有新的突破。近几年中药膏应用越来越广泛,该剂型服用携带方便。一剂膏,经提取浓缩制成青滋的量,通常可供患者服用30天左右。制好的膏滋只需冷藏,服用时取出10-15ml,用温开水冲服即可,简单方便,不受出差开会、休闲旅游或外出工作的影响。因此,中药膏治疗皮肤病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和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清热燥湿膏,该中药清热燥湿膏可以治疗湿疹,同时对湿热型的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痤疮、慢性皮炎等,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且无任何副作用。
6.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中药清热燥湿膏,原料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组分:黄柏2-12份、苦参2-12份、土茯苓2-12份、生白术2-10份、茯苓2-10份、白鲜皮2-10份、地肤子2-10份、防风2-8份、蝉蜕2-8份、苍术2-10份、生薏苡仁2-12份、滑石2-8份、枳壳2-10份、陈皮2-8份、甘草2-6份、阿胶4-6份、蜂蜜20-40 份。
8.优选的是,原料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组分:黄柏4-10份、苦参4-10份、土茯苓4-10
份、生白术4-8份、茯苓4-8份、白鲜皮4-8份、地肤子4-8份、防风2-8份、蝉蜕2-8份、苍术4-8份、生薏苡仁4-10份、滑石2-8份、枳壳 4-8份、陈皮2-8份、甘草2-6份、阿胶4-6份、蜂蜜30-40份。
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原料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组分:黄柏6份、苦参6份、土茯苓6份、生白术6份、茯苓4份、白鲜皮4份、地肤子4份、防风3份、蝉蜕3份、苍术4份、生薏苡仁6份、滑石4份、枳壳5份、陈皮4份、甘草3份、阿胶4份、蜂蜜30份。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原料包括重量份如下的各组分:黄柏8份、苦参8份、土茯苓8份、生白术8份、茯苓8份、白鲜皮6份、地肤子6份、防风6份、蝉蜕6份、苍术8份、生薏苡仁10份、滑石6份、枳壳6份、陈皮6份、甘草3份、阿胶4份、蜂蜜40份。
11.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中药清热燥湿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骤:
12.(1)浸药:将黄柏、苦参、土茯苓、生白术、茯苓、白鲜皮、地肤子、防风、蝉蜕、苍术、生薏苡仁、滑石、枳壳、陈皮和甘草加水浸泡,加入8-10 倍量的水,浸泡1-3小时;
13.(2)提取:采用的加压煎煮方法,将步骤(1)中浸泡的药材煎煮两次,煎煮压力为1-1.5kg,煎煮温度为100-150℃,煎煮时间为每次50-80min,将两次煎煮压榨取出的药液放置冷却沉淀,沉淀后取上清液过80-100目筛网得滤液备用;
14.(3)浓缩: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在工作压力0.2-0.3mpa、温度115-124℃以蒸汽压加热煮沸,捞去表面浮沫并不断搅动滤液,滤液浓缩形成稠膏状的清膏,此时用棒取浓缩液滴于干燥的牛皮纸,以滴膏不扩散,结为珠状为度;
15.(4)收膏:在步骤(3)浓缩的清膏中加入趁热蜂糖、阿胶,在工作压力0.2-0.35mpa、温度118-125℃,不断搅拌收膏,得相对密度为1.3-1.40的中药清热燥湿膏。
16.在制备中药清热燥湿膏时,步骤(1)经过浸泡,利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煎煮出来;步骤(2)中,煎煮时要保证水完全浸没药材;步骤3)浓缩时不断搅动药液是防止焦化,并防止溢出;步骤(4)中不断搅拌以免粘底起焦。同时打开排风扇,加速其蒸发,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火力保持最小。
17.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1)中加入9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
1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2)煎煮压力为1.2kg,煎煮温度为 120℃,煎煮时间为每次60min。
1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2)将两次煎煮压榨取出的药液放置冷却沉淀,沉淀后取上清液过100目筛网得滤液备用。
2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3)煎煮压力为1.2kg,煎煮温度为 120℃,煎煮时间为每次60min。
2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3)将两次煎煮压榨取出的药液放置冷却沉淀,沉淀后取上清液过80目筛网得滤液备用。
2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4)工作压力0.3mpa、温度120℃。
2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5)工作压力0.3mpa、温度125℃。
2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5)控制中药清热燥湿膏的相对密度为1.40。
2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步骤(6)分装和凉膏:选择洁净级别为10万级、温度《20℃洁净室,将步骤(5)得到的膏滋乘热分装,分装后常温放置24小时,盖盖密封后放置冰柜中储存,放置时间为3个月以下。
26.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5)的阿胶事先经过加热炼制或烊化。
27.本发明还提供所述中药清热燥湿膏在制备治疗湿疹的外用药物中的应用。
28.本发明还提供中药清热燥湿膏在制备治疗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痤疮、慢性皮炎药物中的应用。
29.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药以及药用辅料,各项指标均应符合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本发明所述药物是将黄柏、苦参、土茯苓、生白术、茯苓、白鲜皮、地肤子、防风、蝉蜕、苍术、生薏苡仁、滑石、枳壳、陈皮、甘草所组成。方中黄柏清热燥湿,长于清泻下焦湿热。苦参清热燥湿,用于带下阴痒,湿疹疥癣,小便不利,两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之效。方中以防风、蝉蜕开发腠理,透解在表的风邪为主药;由于因湿热相搏而致水液流溢,故以苍术之辛苦温,散风祛湿;方中选用白鲜皮、地肤子、土茯苓、炒苡米等具有燥湿、利湿作用的药物,同时选用白术、陈皮等健脾理气类药物,以达健脾利湿止痒之目的。茯苓、生白术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既能健脾养心,又能利水渗湿,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可扶正,又可祛邪。滑石辛寒以治其热,苦寒以泻其火,配合防风升散脾中伏火,共成清上彻下、清降升散之功,能使清降不伤脾胃之阳,升散能解伏郁之火。甘草解毒并能调和诸药为使。主药合用有疏风清热,除湿止痒之功。
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上述原料药以及辅料经过合理配比,经过长时间熬制、浓缩融合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研制出天然、安全、健康的清热燥湿的中药膏,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十五味地道中药为全天然植物来源,无一味是有毒中药,不含重金属(如铅、汞、砷)或毒性成分(如氟钛酸钾),可长时间持续服用,在临床上使用多年,无一例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且服用携带方便,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和接受。膏将传统医学、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相结合,既保持了中医传统特色,又避免“缺乏循证依据”,可以更客观的统计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阐述。实施例只对本发明具有示例性的作用,而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作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做出的任何非实质性的修改,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2.实施例1:一种中药清热燥湿膏
33.处方:黄柏4份、苦参4份、土茯苓4份、生白术4份、茯苓4份、白鲜皮4份、地肤子4份、防风3份、蝉蜕3份、苍术4份、生薏苡仁4份、滑石3份、枳壳3份、陈皮4份、甘草3份、阿胶4份、蜂蜜30份。
34.本实施例的中药清热燥湿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骤:
35.(1)浸药:将黄柏、苦参、土茯苓、生白术、茯苓、白鲜皮、地肤子、防风、蝉蜕、苍术、生薏苡仁、滑石、枳壳、陈皮和甘草加水浸泡,加入9 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
36.可用饮用水浸药,饮用水其质量符合国际《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7.(2)提取:采用的加压煎煮方法,将步骤1)中浸泡的药材煎煮两次,煎煮压力为1.2kg,煎煮温度为120℃,煎煮时间为每次60min,将两次煎煮压榨取出的药液放置冷却沉淀,沉淀后取上清液过80目筛网得滤液备用;
38.可采用煎煮设备单体电煎药机(微压循环),规格有4万ml,由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
有限公司生产yj20b-g密闭煎药机。
39.(3)浓缩:步骤2)得到的滤液在工作压力0.3mpa、温度120℃以蒸汽压加热煮沸,捞去表面浮沫并不断搅动药液,药液浓缩形成稠膏状的清膏,此时用棒取浓缩液滴于干燥的牛皮纸,以滴膏不扩散,结为珠状为度;
40.可采用浓缩设备是由山东诸城市强大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蒸汽夹层锅 (型号:gt6j1c),容量100l,
41.(4)收膏:在步骤3)浓缩的清膏中加入趁热蜂糖、阿胶,在工作压力 0.3mpa、温度125℃,不断搅拌收膏,得相对密度为1.40的中药清热燥湿膏;
42.可采用收膏设备是由山东诸城市强大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蒸汽夹层锅 (型号:gt6j0.5c),容量50l;
43.(5)分装和凉膏:凉膏、包装间为洁净室,洁净级别为10万级,温度 《20℃,膏滋乘热倒入自动分装机内,快速分装到事先清洗、消毒过的瓷罐中 (容积500ml)。分装后常温放置24小时,盖盖密封后放置冰柜中储存,放置时间最长为3个月。
44.实施例2:一种中药清热燥湿膏
45.处方:黄柏6份、苦参6份、土茯苓6份、生白术6份、茯苓4份、白鲜皮4份、地肤子4份、防风3份、蝉蜕3份、苍术4份、生薏苡仁6份、滑石4份、枳壳5份、陈皮4份、甘草3份、阿胶4份、蜂蜜30份。
46.本实施例的中药清热燥湿膏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47.实施例3:一种中药清热燥湿膏
48.处方:黄柏8份、苦参8份、土茯苓8份、生白术8份、茯苓8份、白鲜皮6份、地肤子6份、防风6份、蝉蜕6份、苍术8份、生薏苡仁10份、滑石6份、枳壳6份、陈皮6份、甘草3份、阿胶4份、蜂蜜30份。
49.本实施例的中药清热燥湿膏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50.实施例4:一种中药清热燥湿膏
51.处方:黄柏10份、苦参10份、土茯苓10份、生白术10份、茯苓10份、白鲜皮8份、地肤子8份、防风8份、蝉蜕8份、苍术10份、生薏苡仁10 份、滑石8份、枳壳8份、陈皮6份、甘草4份、阿胶4份、蜂蜜40份。
52.本实施例的中药清热燥湿膏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53.实施例5:一种中药清热燥湿膏
54.处方:黄柏12份、苦参12份、土茯苓12份、生白术10份、茯苓10份、白鲜皮8份、地肤子10份、防风6份、蝉蜕6份、苍术10份、生薏苡仁10 份、滑石8份、枳壳10份、陈皮6份、甘草6份、阿胶6份、蜂蜜40份。
55.本实施例的中药清热燥湿膏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56.实施例6:一种中药清热燥湿膏
57.处方:黄柏12份、苦参12份、土茯苓12份、生白术10份、茯苓10份、白鲜皮10份、地肤子10份、防风8份、蝉蜕8份、苍术10份、生薏苡仁12 份、滑石8份、枳壳10份、陈皮8份、甘草6份、阿胶6份、蜂蜜40份。
58.本实施例的中药清热燥湿膏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59.实施例7:一种中药清热燥湿膏
60.本实施例的配方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之处为制备方法。
61.本实施例的中药清热燥湿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骤:
62.(1)浸药:将黄柏、苦参、土茯苓、生白术、茯苓、白鲜皮、地肤子、防风、蝉蜕、苍术、生薏苡仁、滑石、枳壳、陈皮和甘草加水浸泡,加入8 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
63.(2)提取:采用的加压煎煮方法,将步骤1)中浸泡的药材煎煮两次,煎煮压力为1kg,煎煮温度为100℃,煎煮时间为每次50min,将两次煎煮压榨取出的药液放置冷却沉淀,沉淀后取上清液过80目筛网得滤液备用;
64.(3)浓缩:步骤(2)得到的滤液在工作压力0.2mpa、温度115℃以蒸汽压加热煮沸,捞去表面浮沫并不断搅动药液,药液浓缩形成稠膏状的清膏,此时用棒取浓缩液滴于干燥的牛皮纸,以滴膏不扩散,结为珠状为度;
65.(4)收膏:在步骤(3)浓缩的清膏中加入趁热蜂糖、阿胶,在工作压力0.2mpa、温度118℃,不断搅拌收膏,得相对密度为1.30的中药清热燥湿膏;
66.(5)分装和凉膏:选择洁净级别为10万级、温度《20℃洁净室,将步骤 5)得到的膏滋乘热分装,分装后常温放置24小时,盖盖密封后放置冰柜中储存,放置时间最长为3个月。
67.实施例8:一种中药清热燥湿膏
68.本实施例的配方与实施例6相同,不同之处为制备方法。
69.本实施例的中药清热燥湿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骤:
70.(1)浸药:将黄柏、苦参、土茯苓、生白术、茯苓、白鲜皮、地肤子、防风、蝉蜕、苍术、生薏苡仁、滑石、枳壳、陈皮和甘草加水浸泡,加入10 倍量的水,浸泡3小时;
71.(2)提取:采用的加压煎煮方法,将步骤(1)中浸泡的药材煎煮两次,煎煮压力为1.5kg,煎煮温度为150℃,煎煮时间为每次80min,将两次煎煮压榨取出的药液放置冷却沉淀,沉淀后取上清液过100目筛网得滤液备用;
72.(3)浓缩:步骤(2)得到的滤液在工作压力0.3mpa、温度124℃以蒸汽压加热煮沸,捞去表面浮沫并不断搅动药液,药液浓缩形成稠膏状的清膏,此时用棒取浓缩液滴于干燥的牛皮纸,以滴膏不扩散,结为珠状为度;
73.(4)收膏:在步骤(3)浓缩的清膏中加入趁热蜂糖、阿胶,在工作压力0.35mpa、温度125℃,不断搅拌收膏,得相对密度为1.30的中药清热燥湿膏;
74.(5)分装和凉膏:选择洁净级别为10万级、温度《20℃洁净室,将步骤 5)得到的膏滋乘热分装,分装后常温放置24小时,盖盖密封后放置冰柜中储存,放置时间最长为3个月。
75.实施例9:本发明中药清热燥湿膏药物临床实验例
76.一、资料与方法
77.1、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来自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住院、门诊及皮肤科门诊,共140例。将其随机双盲分为7 组,实施例1组20例,实施例2组20例,实施例3组20例,实施例4组20 例,实施例5组20例,实施例6组20例,西替利嗪组20例。
78.2、纳入病例标准
79.2.1、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
80.2.2、知情同意,自愿受试的患者;
81.2.3、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患者;
82.2.4、无中药过敏史及对本试验药或对照药某种成分无过敏的患者;
83.2.5、无心、脑血管、造血系统、肝肾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的患者;
84.2.6、近2周内未服用过类固醇激素,近1周内未使用过抗组胺类药物或外用过皮质类固醇制剂的患者。
85.3、排除病例标准
86.3.1、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
87.3.2、年龄在18岁以下,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88.3.3、近2周内服用过类固醇激素,和/或近1周内使用过抗组胺类药物者,外用过皮质激素制剂者;
89.3.4、有中药过敏史及对本试验药或对照药物某种成分过敏者;
90.3.5、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性疾病,精神病的患者;
91.3.6、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其他病例。
92.4、剔除标准
93.4.1、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的病例,或虽符合纳入标准,后未按要求治疗的病例;
94.4.2、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95.4.3、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96.4.4、不配合做细菌涂片及培养的病例。
97.5、脱落标准
98.5.1、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而不能坚持治疗者;
99.5.2、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者;
100.5.3、治疗过程中,未按规定方案治疗,或合并使用其他疗法或药物而无法判定。
101.6、治疗方法及疗程
102.6.1、实施例1-6组分别予以实施例1-6及制备工艺由十堰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所制作成的膏,每日2次,每次10ml,温水调服。饭后30分钟温服, 1周为1个疗程。西替利嗪组:口服西替利嗪片,每日1次,每次10mg,口服1周为一疗程。
103.6.2疗程入组患者以连续治疗3周为一疗程。
104.7、观察指标
105.临床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如下症状及体征:瘙痒、渗出情况、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等。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及评分判定标准参照刘巧主编《中医皮肤病诊疗学》[3]、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以及赵辨所著《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5]相关规定设置。
[0106]
8、统计分析方法
[0107]
本次临床试验研究中所收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依据临床研究中所收集数据的统计学特征而采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
±
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x2)检验处理分析。对于每一组数据,首先运用统计软件探索其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对同时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者,采用t检验分析处理;不满足者,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统计分析。根据相关检验得出统计结果及其对应的 p值,若p<0.05则表示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表示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0108]
二、结果
[0109]
1、一般资料分析表1示治疗前对七组病例入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可比性分析,年龄最大64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7.63士12.12岁。病程最短的为 3.9个月,病程最长的为36个月,平均病程为16.3士12.3个月。七组病例在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0110]
表1七组病例年龄、病程比较
[0111]
组别n(人)平均年龄(岁)病程(月)实施例1组2049.40士13.0314.6士14.3实施例2组2047.54士12.1215.3士16.7实施例3组2048.32士12.9317.4士15.7实施例4组2047.67士13.1218.7士18.9实施例5组2048.83士13.1015.6士12.7实施例6组2049.72士13.2216.6士14.6西替利嗪组2048.51士12.8218.3士12.8
[0112]
2、七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情况比较
[0113]
七组治疗前患者的瘙痒程度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七组平均瘙痒程度为2.70士0.405分,治疗后七组平均瘙痒程度为1.15 士0.521分,各实施例组瘙痒程度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替利嗪组瘙痒程度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七组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程度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例3-6组瘙痒程度分值治疗前后的比较明显优于西替利嗪组,实施例6组更显著。
[0114]
表2七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分值比较
[0115][0116][0117]
3、七组治疗前后渗出情况比较
[0118]
七组治疗前患者的渗出程度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七组平均渗出情况为2.72士0.479分,治疗后七组平均渗出情况为0.87 士0.556分,各实施例组渗出程度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替利嗪组渗出程度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七组治疗后患者的渗出程度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例3-6组渗出程度分值治疗前后的比较明显优于西替利嗪组,实施例6组更显著。
[0119]
表3七组治疗前后渗出程度分值比较
[0120][0121]
4、七组治疗前后皮损形态比较
[0122]
七组治疗前患者的皮损形态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七组平均皮损形态为2.50士0.702分,治疗后七组平均渗出情况为0.87 士0.759分,各实施例组皮损形态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替利嗪组皮损形态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七组治疗后患者的皮损形态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例2-6组皮损形态分值治疗前后的比较明显优于西替利嗪组,实施例6组更显著。
[0123]
表4七组治疗前后皮损形态分值比较
[0124][0125]
5、七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0126]
经治疗后,实施例1-6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0%、85%、90%、90%、 100%,西替利嗪组总有效率80%。提示:实施例组疗效显著,其中实施例3-6 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西替利嗪组,实施6组疗效最优。
[0127]
表4七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0128][0129]
三、结论
[0130]
本临床研究中,七组一般资料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实施例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0%、85%、90%、90%、100%。西替利嗪组总有效率80%。提示:实施例组疗效显著,实施例3-6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西替利嗪组,实施例6组疗效最优。
[0131]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中药请热燥湿膏能改善患者瘙痒、渗出情况、皮损形态,实施例3-6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替利嗪组,实施例6组更为显著,由此可见,该膏是治疗湿疹的有效药物。
[0132]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