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室的穿刺肢体辅助装置

文档序号:31935439发布日期:2022-10-26 01:3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室的穿刺肢体辅助装置

1.本发明涉及肢体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室的穿刺肢体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肢体辅助装置是指对肢体进行辅助支撑以及固定的辅助型支架,在医学领域中较为常见,多数是为了对骨折或者患有重症身体不方便移动的患者进行辅助固定。
3.在对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上肢进行导管静脉穿刺时,需要将患者的上肢扶直,使待导管穿刺的上肢与整个身体处于垂直状态,对于重症患者来说,不方便长时间伸直上肢,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辅助伸直,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于重症患者上肢进行导管穿刺来说,患者不方便长时间伸直上肢,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辅助伸直,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室的穿刺肢体辅助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室的穿刺肢体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座和辅助结构,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座的内部,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转轴远离调节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固定座靠近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螺纹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尺寸与齿轮的锯齿间隙尺寸相适配,所述调节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连接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夹板之间卡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下端连通有充气球,所述充气球的下端安装有单向阀。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可以借助气囊挤压夹板,利用夹板和调节板将患者上肢进行辅助夹持伸直的效果,进而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上肢进行导管穿刺。
7.优选的,所述滑块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滑块的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8.采用该优选方案,达到了在夹板不需要对患者上肢进行夹持时,可以借助弹簧的拉力快速带动夹板从患者上肢上脱离的效果。
9.优选的,所述滑块靠近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滑块的一端滑动贯穿固定板。
10.采用该优选方案,达到了可以对弹簧弹力方向进行限制,同时对固定板移动位置进行限制的效果。
11.优选的,所述夹板和调节板彼此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尺寸与夹板和调节板的尺寸相适配。
12.采用该优选方案,达到了可以提高夹板和调节板彼此靠近一侧柔软度的效果。
13.优选的,所述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的圆弧面均匀设有防滑条纹。
14.采用该优选方案,达到了方便医护人员转动螺杆进而借助卡块固定齿轮转动角度的效果。
15.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借助螺栓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表面,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通,所述方通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钩板,所述钩板的下端螺纹插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靠近驱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下端滑动贯穿钩板。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可以快速将固定座固定在护理床上的效果,进而方便辅助结构对患者上肢进行更好限位。
17.优选的,所述方通的上表面开设有预留槽,所述方通的上表面借助螺栓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内螺纹插设有压杆。
18.采用该优选方案,达到了可以借助压杆快速挤压在钩板的表面,对钩板位置进行固定的效果。
19.优选的,所述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起,若干个凸起均匀分布在压板的上表面,凸起的圆弧面均匀设有倒刺。
20.采用该优选方案,达到了提高压板表面粗糙度,进而提高压板与护理床之间连接强度的效果。
21.优选的,所述调节板的一侧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借助螺栓固定连接在调节板的表面,所述安装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爪,所述卡爪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圆弧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矩形板的表面开设有两个预留孔,所述矩形板的预留孔内壁滑动连接有绑带,所述绑带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的两端固定连接。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可以接着绑带将患者的手掌拉在矩形板上的效果,避免手掌自然垂下遮挡医护人员对患者上肢穿刺视线的情况出现。
23.优选的,所述丝杆靠近卡爪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弧块,所述圆弧块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圆弧块的圆弧面与卡爪转动连接。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减小丝杆与卡爪之间摩擦力的效果。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26.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辅助结构,先转动螺杆,使螺杆带动卡块从齿轮的锯齿间隙中移出,然后转动调节板,使调节板带动齿轮转动,当调节板转动到与患者身体处于水平时,将患者的上肢放在调节板和夹板之间,并且使患者上肢关节位置处于调节板和夹板之间,此时患者上肢会与调节板和夹板之间的海绵垫接触,海绵垫起到了提高调节板和夹板之间柔软度的效果,接着不断按压充气球,此时充气球借助单向阀将外界空气充入到气囊中,气囊开始顶动夹板,使夹板向靠近调节板的方向移动,此时患者上肢会被固定在夹板和调节板之间,当需要重新调整夹板位置时,打开充气球的单向阀,使气囊中的气体吹出,此时弹簧会给滑块拉力,滑块沿着连接条的内壁滑动,滑块连带夹板会向远离调节板的方向移动,此时可以对患者上肢重新进行调整,其中限位杆起到了对弹簧弹力方向进行限制的效果,接着转动调节板,使调节板重新带动齿轮转动,当调节板带动患者上肢转动到与患者
身体处于垂直时,反向转动螺杆,使螺杆重新借助螺纹带动卡块挤压在齿轮的锯齿间隙中,达到了对齿轮位置进行固定的效果,进而达到了对调节板角度进行固定的效果,此时患者上肢会与身体处于垂直,医护人员可以直接对患者上肢进行导管穿刺,通过设置辅助结构,达到了方便医护人员将患者上肢位置进行夹持固定的效果,进而辅助医护人员对患者上肢进行导管穿刺的效果。
27.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固定结构,在使用辅助结构对患者上肢进行夹持限位前,先转动压杆,使压杆借助螺纹从钩板的表面脱离,然后拉动钩板,此时钩板会沿着方通的内壁滑动,当钩板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将钩板钩在护理床的床边沿位置,然后反向转动压杆,使压杆借助螺纹挤压在钩板的表面,达到了对钩板位置进行固定的效果,然后转动驱动杆,使驱动杆借助螺纹带动压板向上移动,压板移动会带动导向杆沿着钩板的表面滑动,导向杆起到了对压板移动位置进行限制的效果,压板此时会挤压在护理床的边沿位置,达到了将固定座快速固定的效果,通过设置固定结构,达到了快速将固定座固定在护理床上的效果,进而提高了辅助结构对患者上肢角度调整位置稳定性的效果。
28.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压板,压板上表面的凸起可以有效提高压板上表面的粗糙程度,进而提高压板与钩板对护理床边沿固定的固定强度,而凸起圆弧面又设置倒刺,可以进一步提高凸起与护理床边沿的摩擦力。
29.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支撑结构,在利用辅助结构对患者上肢进行辅助定位固定后,将患者手掌放在绑带和矩形板之间,然后转动丝杆,此时丝杆会带动圆弧块转动,圆弧块会在卡爪内部转动,卡爪起到了对丝杆位置进行限制的效果,圆弧块起到了减小丝杆与卡爪之间摩擦力的效果,丝杆转动会借助螺纹带动移动板向远离矩形板的方向移动,移动板会带动绑带移动,绑带会将患者手掌拉到贴着矩形板位置,达到了对患者手掌进行支撑的效果,通过设置支撑结构,达到了可以对患者手掌进行临时支撑,避免手掌自然垂下遮挡医护人员穿刺视线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30.图1为用于重症监护室的穿刺肢体辅助装置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用于重症监护室的穿刺肢体辅助装置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辅助结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图3中的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固定结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图5中的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支撑结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图7中的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例说明:1、固定座;2、辅助结构;201、转轴;202、调节板;203、齿轮;204、固定块;205、螺杆;206、卡块;207、连接条;208、滑块;209、弹簧;210、固定板;211、气囊;212、充气球;213、限位杆;214、海绵垫;215、旋钮;216、夹板;3、固定结构;31、连接座;32、方通;33、钩板;
39.34、驱动杆;35、压板;36、隔板;37、压杆;38、导向杆;4、支撑结构;
40.41、安装架;42、伸缩杆;43、矩形板;44、卡爪;45、丝杆;46、移动板;47、绑带;48、预
留孔;49、圆弧块。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3.实施例1,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室的穿刺肢体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座1、调节板202和辅助结构2,固定座1的内部设有辅助结构2,固定座1的一侧设有固定结构3,调节板202的一侧设有支撑结构4。
44.下面具体说一下其辅助结构2、固定结构3和支撑结构4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45.如图3和图4所示,辅助结构2包括转轴201,转轴201转动连接在固定座1的内部,转轴2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板202,转轴201远离调节板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203,固定座1靠近齿轮2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4,固定块204内螺纹插设有螺杆205,螺杆205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卡块206,卡块206的尺寸与齿轮203的锯齿间隙尺寸相适配,调节板2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条207,连接条20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208,两个滑块20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板216,连接条2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0,固定板210和夹板216之间卡接有气囊211,气囊211的下端连通有充气球212,充气球212的下端安装有单向阀,达到了可以借助气囊211挤压夹板216,利用夹板216和调节板202将患者上肢进行辅助夹持伸直的效果,进而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上肢进行导管穿刺,滑块208靠近固定板2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09,弹簧209远离滑块208的一端与固定板210固定连接,达到了在夹板216不需要对患者上肢进行夹持时,可以借助弹簧209的拉力快速带动夹板216从患者上肢上脱离的效果,滑块208靠近弹簧2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13,限位杆213远离滑块208的一端滑动贯穿固定板210,达到了可以对弹簧209弹力方向进行限制,同时对固定板210移动位置进行限制的效果,夹板216和调节板202彼此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214,海绵垫214的尺寸与夹板216和调节板202的尺寸相适配,达到了可以提高夹板216和调节板202彼此靠近一侧柔软度的效果,螺杆20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旋钮215,旋钮215的圆弧面均匀设有防滑条纹,达到了方便医护人员转动螺杆205进而借助卡块206固定齿轮203转动角度的效果。
46.其整个辅助结构2达到的效果为,先转动螺杆205,使螺杆205带动卡块206从齿轮203的锯齿间隙中移出,然后转动调节板202,使调节板202带动齿轮203转动,当调节板202转动到与患者身体处于水平时,将患者的上肢放在调节板202和夹板216之间,并且使患者上肢关节位置处于调节板202和夹板216之间,此时患者上肢会与调节板202和夹板216之间的海绵垫214接触,海绵垫214起到了提高调节板202和夹板216之间柔软度的效果,接着不断按压充气球212,此时充气球212借助单向阀将外界空气充入到气囊211中,气囊211开始顶动夹板216,使夹板216向靠近调节板202的方向移动,此时患者上肢会被固定在夹板216和调节板202之间,当需要重新调整夹板216位置时,打开充气球212的单向阀,使气囊211中
的气体吹出,此时弹簧209会给滑块208拉力,滑块208沿着连接条207的内壁滑动,滑块208连带夹板216会向远离调节板202的方向移动,此时可以对患者上肢重新进行调整,其中限位杆213起到了对弹簧209弹力方向进行限制的效果,接着转动调节板202,使调节板202重新带动齿轮203转动,当调节板202带动患者上肢转动到与患者身体处于垂直时,反向转动螺杆205,使螺杆205重新借助螺纹带动卡块206挤压在齿轮203的锯齿间隙中,达到了对齿轮203位置进行固定的效果,进而达到了对调节板202角度进行固定的效果,此时患者上肢会与身体处于垂直,医护人员可以直接对患者上肢进行导管穿刺,通过设置辅助结构2,达到了方便医护人员将患者上肢位置进行夹持固定的效果,进而辅助医护人员对患者上肢进行导管穿刺的效果。
47.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结构3包括连接座31,连接座31借助螺栓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的表面,连接座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通32,方通3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钩板33,钩板33的下端螺纹插设有驱动杆34,驱动杆34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压板35,压板35靠近驱动杆3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38,导向杆38的下端滑动贯穿钩板33,达到了可以快速将固定座1固定在护理床上的效果,进而方便辅助结构2对患者上肢进行更好限位,方通32的上表面开设有预留槽,方通32的上表面借助螺栓固定连接有隔板36,隔板36内螺纹插设有压杆37,达到了可以借助压杆37快速挤压在钩板33的表面,对钩板33位置进行固定的效果,压板3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起,若干个凸起均匀分布在压板35的上表面,凸起的圆弧面均匀设有倒刺,达到了提高压板35表面粗糙度,进而提高压板35与护理床之间连接强度的效果。
48.其整个固定结构3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辅助结构2对患者上肢进行夹持限位前,先转动压杆37,使压杆37借助螺纹从钩板33的表面脱离,然后拉动钩板33,此时钩板33会沿着方通32的内壁滑动,当钩板33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将钩板33钩在护理床的床边沿位置,然后反向转动压杆37,使压杆37借助螺纹挤压在钩板33的表面,达到了对钩板33位置进行固定的效果,然后转动驱动杆34,使驱动杆34借助螺纹带动压板35向上移动,压板35移动会带动导向杆38沿着钩板33的表面滑动,导向杆38起到了对压板35移动位置进行限制的效果,压板35此时会挤压在护理床的边沿位置,达到了将固定座1快速固定的效果,压板35上表面的凸起可以有效提高压板35上表面的粗糙程度,进而提高压板35与钩板33对护理床边沿固定的固定强度,而凸起圆弧面又设置倒刺,可以进一步提高凸起与护理床边沿的摩擦力,通过设置固定结构3,达到了快速将固定座1固定在护理床上的效果,进而提高了辅助结构2对患者上肢角度调整位置稳定性的效果。
49.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7和图8所示,支撑结构4包括安装架41,安装架41借助螺栓固定连接在调节板202的表面,安装架4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42,伸缩杆4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43,矩形板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爪44,卡爪4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45,丝杆45的圆弧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板46,矩形板43的表面开设有两个预留孔48,矩形板43的预留孔48内壁滑动连接有绑带47,绑带47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46的两端固定连接,达到了可以接着绑带47将患者的手掌拉在矩形板43上的效果,避免手掌自然垂下遮挡医护人员对患者上肢穿刺视线的情况出现,丝杆45靠近卡爪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弧块49,圆弧块49的截面呈半圆形,圆弧块49的圆弧面与卡爪44转动连接,达到了减小丝杆45与卡爪44之间摩擦力的效果。
50.其整个支撑结构4达到的效果为,在利用辅助结构2对患者上肢进行辅助定位固定后,将患者手掌放在绑带47和矩形板43之间,然后转动丝杆45,此时丝杆45会带动圆弧块49转动,圆弧块49会在卡爪44内部转动,卡爪44起到了对丝杆45位置进行限制的效果,圆弧块49起到了减小丝杆45与卡爪44之间摩擦力的效果,丝杆45转动会借助螺纹带动移动板46向远离矩形板43的方向移动,移动板46会带动绑带47移动,绑带47会将患者手掌拉到贴着矩形板43位置,达到了对患者手掌进行支撑的效果,通过设置支撑结构4,达到了可以对患者手掌进行临时支撑,避免手掌自然垂下遮挡医护人员穿刺视线的情况出现。
5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