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观察系统及其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内窥镜连接线与流程

文档序号:32442502发布日期:2022-12-06 22:3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医疗观察系统及其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内窥镜连接线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内窥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观察系统及其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内窥镜连接线。


背景技术:

2.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内窥镜包括用于直接插入人体内的插入部分、可随意弯曲的弯曲部分、以及用于人工控制操作的手柄。手柄包括接口,使用时,该接口通过数据线与主机进行连接,之后启动内窥镜开始工作。
3.由于内窥镜的插入部分需要深入到人体内才能进行手术,因此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一般需要对内窥镜进行全方位的消毒。然而,由于消毒的流程比较复杂,因此一次性内窥镜应运而生。然而,目前的一次性内窥镜不能避免人为二次使用的问题,存在由于人为二次使用造成手术交叉感染的风险。
4.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医疗观察系统的控制方法,以降低内窥镜被二次使用的可能性。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医疗观察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医疗观察系统包括内窥镜、主机、以及电连接所述内窥镜和所述主机的连接线;所述方法包括:
8.当所述主机和所述内窥镜电连通后,获取该内窥镜与所述连接线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
9.若所述内窥镜的已电连通时长小于或等于基准时长,则基于所述已电连通时长,更新该内窥镜与所述连接线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
10.当所述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所述内窥镜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讯连接。
1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内窥镜的弯曲部上设有环境光传感器;所述在所述主机和所述内窥镜处于电连通状态下,基于所述已电连通时长,更新该内窥镜与所述连接线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的步骤,包括:
12.在所述主机和所述内窥镜处于电连通状态时,所述环境光传感器采集的光信号中的红光比例;
13.若所述环境光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红光比例大于预设阈值,则启动对主机和所述内窥镜处于电连通状态进行计时。
1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当所述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所述内窥镜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讯连接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5.当所述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常规使用时长时,发出第一报警信息;其中,所述常规使用时长小于所述极限使用时长。
1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连接线上具有显示模块;当所述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所述内窥镜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讯连接,包括:
17.当所述已电连通时长达到极限使用时长时,发出第二报警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报警信息的警示性高于所述第一报警信息;
18.在所述显示模块上启动倒计时,并计时第一时长;
19.当倒计时完成时,切断所述内窥镜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讯连接。
2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当所述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所述内窥镜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讯连接的步骤还包括:
21.在未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之前,若接收到延时普通指令,则根据所述延时普通指令,对所述极限使用时长进行延长,并在所述显示模块上更新新的所述极限使用时长的相关信息;
22.当所述已电连通时长达到新的所述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所述内窥镜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讯连接。
2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在未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之前,若接收到延时普通指令,则根据所述延时普通指令,对所述极限使用时长进行延长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4.在未达到新的所述极限使用时长之前,若接收到延时特别指令,则根据所述延时特别指令,对当前的极限使用时长进行再次延长;其中,所述延时特别指令由授权秘钥发出。
2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26.在内窥镜离开人体后,获取授权盾曾发出的时长延长数据;
27.若时长延长数据大于预设的时间延长范围,则判断时间延长异常,从而标记该内窥镜已经被使用过。
28.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当所述主机和所述内窥镜电连通后,获取该内窥镜与所述连接线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的步骤包括:
29.当所述内窥镜与所述主机之间处于电连通状态时,获取所述内窥镜的身份信息;
30.在内窥镜的身份信息库中查找该内窥镜的身份信息,以确定该内窥镜与所述连接线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其中,所述身份信息库用于记录与所述连接线有过连接关系的所述内窥镜的身份信息,以及与该身份信息对应的该内窥镜的已电连通时长;其中,所述内窥镜的已电连通时长为所述内窥镜曾经与所述连接线之间处于电连通状态的累计时长;
31.当未查找到该内窥镜的身份信息,则对该内窥镜从0开始计时,并将该内窥镜的身份信息进行保存在所述身份信息库中。
3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当所述主机和所述内窥镜电连通后,获取该内窥镜与所述连接线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的步骤包括:
33.当所述内窥镜与所述主机之间处于电连通状态时,获取主机类型;
34.当所述主机类型为测试用主机时,则停止对该内窥镜与所述测试用主机之间的电连通状态进行计时。
3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医疗观察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医疗观察系统包括内窥镜、主机、以及电连接所述内窥镜和所述主机的连接线;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36.已电连通时长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主机和所述内窥镜电连通后,获取该内窥镜与所述连接线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
37.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用于在所述主机和所述内窥镜处于电连通状态下,基于所述已电连通时长,更新该内窥镜与所述连接线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
38.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所述内窥镜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讯连接。
39.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内窥镜连接线,包括:
40.第一通讯接口,用于与内窥镜手柄插接,以收发与所述内窥镜之间的多种通讯信号;
41.线缆部,所述线缆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另一端连接于主机;
42.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电连接,以记录并更新该内窥镜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
43.控制器,与所述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电连接,当所述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所述内窥镜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讯连接。
4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连接线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在当所述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常规使用时长时,发出第一报警信息;其中,所述常规使用时长小于所述极限使用时长。
4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连接线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壳体与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通讯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一端部上,所述线缆部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部穿设而出并连接至主机;
46.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电连接,以显示所述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记录的所述已电连通时长,或显示所述内窥镜的剩余使用时长。
4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显示屏还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控制器收到的延时普通指令,更新显示所述极限使用时长或更新显示所述内窥镜的剩余使用时长。
48.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医疗观察系统,包括内窥镜、主机以及所述的连接线。
49.本实施例方案中,通过记录内窥镜的已电连通时长,从而确定内窥镜的已使用时长,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内窥镜与主机之间的通讯连接,以阻止内窥镜继续被使用,从而达到防止二次使用的目的,因此本技术方案提高了内窥镜的使用安全性。
5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51.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52.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医疗观察系统整体示意图。
53.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医疗观察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54.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医疗观察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55.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56.图5是图4所示连接线的另一视角图。
57.图6是图4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8.图7是图4中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内窥镜;11、插入部;12、手柄;13、弯曲部;3、连接线;31、第一通讯接口;32、显示模块;321、壳体;3211、防滑纹;322、显示屏;33、线缆部;4、主机;60、医疗观察系统的控制装置;61、已电连通时长获取模块;62、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63、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60.尽管本公开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公开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公开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61.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62.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63.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64.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公开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65.在下述实施例中,对医疗观察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医疗观察系统整体示意图。医疗观察系统包括内窥镜1、主机4、以及电连接内窥镜1和主机4的连接线3。连接线3在两者之间传输信号。信号传输方向可以包括由主机4向内窥镜1发送的控制信号,也可以包括由内窥镜1向主机4发送的图像信号以及内窥镜1工作状态反馈信号等。连接线3具体包括第一通讯接口31、线缆部33、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显示模块32、控制器。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用于记录并更新该内窥镜1与第一通讯接口31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显示模块32可以用于显示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所记录的已电连通时长、或者内窥镜1的剩余使用时长、或者显示内窥镜1的工作状态信息等。
66.在此首先对内窥镜1的结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可以为一种抛弃型内窥镜1,也可以为插入部11有限次数使用的内窥镜1。其中,抛弃型内窥镜1在使用之
后即将其污染部分进行抛弃,可以提高内窥镜1的卫生程度,保证受检者能够安全使用。上述手柄12及插入部11均在使用过程中被污染,因此上述手柄12、插入部11均需要抛弃,以保证内窥镜1的安全使用。插入部11有限次数使用的内窥镜1为插入部11可以使用若干次,每次使用经过消毒后可以在下一次使用,但是使用的总次数是受限制的。
67.请参阅图,图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插入管的结构示意图。在此首先对内窥镜1的结构实施例进行说明。
68.内窥镜1手柄12形状方便操作人员手握持,便于用力操作。插入部11包括插入管、弯曲部13。插入管的前端设有弯曲部13。从手柄12延伸出有牵引线(图未示),牵引线穿过插入管与弯曲部13驱动连接。弯曲部13设有多个相互可转动连接的蛇骨结构。蛇骨结构可以自由转动。蛇骨结构的内侧壁上设有导向槽,牵引线穿过导向槽与蛇骨结构牵引连接。则当手柄12处拉拽牵引丝的时候,会带动蛇骨结构发生转动或弯曲,从而可以对牵引线的另一端连接的弯曲部13的弯折方向、弯折角度进行控制。弯曲部13弯曲伸入,则引导插入管在腔道内进行移动。手柄12上设有控制旋钮。控制旋钮与牵引线相连接,转动控制旋钮,使牵引丝拉拽、移动。控制旋钮可以为多个手轮。多个手轮呈上下同轴设置。操控人员的手指即可拨动。
69.在插入部11的管道内相应有气液输送管道、用于传输图像信号图像传输线,用于供电的供电线,以及其他起控制、检测作用的信号线。在弯曲部13的前端设有图像采集模块以及照明光学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可以包括ccd、cmos等摄像器件。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受检者腔道内的图像信息,并通过图像传输线将图像信号传至主机4,以供手术操作者根据图像信息对受检者进行诊断及医疗处理。此外,在弯曲部13上还设置有观察窗、送气、送水喷嘴。气液输送管道输送的气体和液体相应从送气、送水喷嘴喷出,以清洗观察窗表面。在手柄12还设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内窥镜1的泵组电信号连接。内窥镜1的泵组用于对气液输送管道泵入气体或液体等,以供内窥镜1在使用过程中使用。控制按钮可以对泵组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泵组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泵组的开关及参数的调节等。
70.请参阅图2,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医疗观察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一实施例中,医疗观察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71.s51,当主机4和内窥镜1电连通后,获取该内窥镜1与连接线3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
72.s52,若内窥镜1的已电连通时长小于或等于基准时长,则基于已电连通时长,更新该内窥镜1与连接线3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
73.s53,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
74.本实施例方案中,通过记录内窥镜1的已电连通时长,从而确定内窥镜1的已使用时长,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以阻止内窥镜1继续被使用,从而达到防止二次使用的目的,因此本技术方案提高了内窥镜1的使用安全性。
75.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在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的同时,标记该内窥镜1已经被使用过,从而在该内窥镜1在与主机4断开后,被再次使用时,连接线3或主机4能够识别该标记,从而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达到防止二次使用的目的。
76.在步骤s51中,连接线3的一端有第一通讯接口31,用于与内窥镜1手柄12上的手柄接口插接,以实现电连接,连接线3的另一端有第二通讯接口,用于与主机4电连接。当连接线3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了内窥镜1手柄接口和主机4时,则实现主机4和内窥镜1电连通。
77.在步骤s51中,获取的是内窥镜1与连接线3之间历史已电连通时长,若是获取到的已电连通时长达到基准时长,则判定该内窥镜1已经被使用过。基准时长远小于极限使用时长。本次使用具有二次使用风险,因此可以通过显示模块32显示报警信息,或者通过其他报警方式提醒手术操作者。在此,可以是由连接线3内的控制器发出中断通信指令至主机4,使主机4停止接收内窥镜1发送的信号,从而严格避免该内窥镜1继续被使用。也可以由主机4获取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的记录结果,而停止接收内窥镜1发送的信号,或发出报警。因此本实施例提高了内窥镜1的使用安全性。
78.则连接线3或者主机4切断与内窥镜1的通信,以避免二次使用。在此,基准时长是由内窥镜1在未被用于手术之前,因生产或测试的需要,不可避免存在的电连接操作所产生。因此基准时长可以设定为0,或者多于0的任意有限时长。
79.因此,若是获取内窥镜1与连接线3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小于或等于基准时长,则表示该内窥镜1没有被使用过,不存在二次使用风险,因此可以被用于当前手术。若是获取内窥镜1与连接线3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大于基准时长,则表示该内窥镜1之前可能被使用过,存在二次使用风险,此时发出报警提示以体现操作者。
80.在一实施例中,当主机4和内窥镜1电连通后,获取该内窥镜1与连接线3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的步骤包括:
81.当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处于电连通状态时,获取主机4类型;
82.当主机4类型为测试用主机4时,则停止对该内窥镜1与测试用主机4之间的电连通状态进行计时;
83.若获取到内窥镜1的故障信息,显示该故障信息对应的故障代码。
84.在此,可以由控制器与主机4进行信号交互,从而判断主机4类型,测试内窥镜1时,内窥镜1无需伸入人体内,因此不判定为被使用。基于本实施例方案,测试过程中的电连通不影响对电连通时长的记录,因此基准时长可以设定为0。本方案有效的避免因测试而对电连通时长造成干扰,而造成对内窥镜1的二次使用情况的误判。
85.进一步的,在步骤s51中获取已电连通时长的方案上,可以采用下述实施例,s51,当主机4和内窥镜1电连通后,获取该内窥镜1与连接线3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的步骤包括:
86.当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处于电连通状态时,获取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
87.在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库中查找该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以确定该内窥镜1与连接线3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其中,身份信息库用于记录与连接线3有过连接关系的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以及与该身份信息对应的该内窥镜1的已电连通时长;其中,内窥镜1的已电连通时长为内窥镜1曾经与连接线3之间处于电连通状态的累计时长;
88.当未查找到该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则对该内窥镜1从0开始计时,并将该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进行保存在身份信息库中。
89.在本实施例中,若是内窥镜1被使用过,身份信息库中记录的已电连通时长会有相对较长的时长体现。若是内窥镜1仅仅是进行通电测试,则记录的已电连通时长相对较短。医护人员能够分辨。
90.在此,身份信息可以由内窥镜1上标识的序列号、条形码、二维码体现。还可以是在第一通讯接口31与手柄接口电连通后,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与内窥镜1内的主控电路会进行握手通讯,从而获取到该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库可以存储于服务器或网络云端。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可以直接或者通过主机4访问该身份信息库,并查找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以及相应的之前记录的已电连通时长,由此得以了解内窥镜1的使用历史,供医护人员确定该内窥镜1是否已经被使用过。本实施例进一步提高了内窥镜1使用管理的规范性,能够有效的避免内窥镜1被二次使用。
91.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对内窥镜1的历史使用情况进行管理,防止已经被使用的内窥镜1再次被使用,因此本实施例提高了内窥镜1的使用安全性以及管理规范性。
92.在步骤s52中,在主机4和内窥镜1处于电连通状态下,基于已电连通时长,更新该内窥镜1与连接线3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
93.在此,可以将电连通时长作为内窥镜1的已使用时长。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在内窥镜1的插入部11上设置环境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内窥镜1的所处环境;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与环境光传感器电连接,以在环境光传感器检测到内窥镜1进入受检体内时,启动计时。并且,计时过程可以显示在显示屏322上。
94.具体的,内窥镜1的弯曲部13上设有环境光传感器;在主机4和内窥镜1处于电连通状态下,基于已电连通时长,更新该内窥镜1与连接线3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的步骤,包括:
95.在主机4和内窥镜1处于电连通状态时,环境光传感器采集的光信号中的红光比例;
96.若环境光传感器检测到红光比例大于预设阈值,则启动对主机4和内窥镜1处于电连通状态进行计时。
97.环境光传感器能够感知到当前内窥镜1弯曲部13所处的环境,示意性的,当检测到环境中红光比例上升至50%左右时,判断弯曲部13已经进入人体,此时环境光传感器发出计时信号至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开始启动计时,并在显示模块32上实时显示计时时长。
98.由于在内窥镜1通过连接线3接入主机4后,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并非立即开始手术,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使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在进入人体后开始计时,从而使得所记录的电连通时长真实的反应了内窥镜1手术在人体内实际的操作时长,便于对内窥镜1的使用时长进行管理,从而提高判断内窥镜1是否二次使用的准确性。
99.在一实施例中,s53,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的步骤之前,方法还包括:
100.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常规使用时长时,发出第一报警信息;其中,常规使用时长小于极限使用时长。
101.在此,极限使用时长和常规使用时长可以是由厂家或者医院根据内窥镜1的类型进行分别设定。可以设定常规使用时长为极限使用时长的70%~95%。
102.第一报警方式可以是光报警方式,例如在连接线3上设置的警示灯模块或者更改显示屏322的背光为某特定颜色,例如橙色。当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达到常规使用时长时,报警模块启动第一报警方式,以提醒手术操作者,内窥镜1的剩余使用时长所剩不多。
103.在此,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可以是由连接线3内的控制器实现,也可以是控制器将中断通信指令发送给主机4,由主机4停止接收内窥镜1发送的信号,以迫使
内窥镜1退出使用。
104.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53,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包括:
105.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极限使用时长时,发出第二报警信息;其中,第二报警信息的警示性高于第一报警信息;
106.在显示模块32上启动倒计时,并计时第一时长;
107.当倒计时完成时,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
108.在此第二报警方式可以是声音报警方式,此时报警模块包括有扬声器组件,以发出语音提醒。或者更改显示模块32的背光发光模式为红色闪光模式,以警示性更强的方式提醒手术操作者内窥镜1的剩余使用时长已用尽。
109.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第一时长可以设置为将内窥镜1从人体内退出人体所需要的时长。如此,可以保证内窥镜1能够安全顺利的退出人体,避免因内窥镜1停止工作,而造成内窥镜1在退出人体的过程中划伤人体内腔道。
110.进一步的,若是手术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手术时间,因此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53,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的步骤还包括:
111.在未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之前,若接收到延时普通指令,则根据延时普通指令,对极限使用时长进行延长,并在显示模块32上更新新的极限使用时长的相关信息;
112.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新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
113.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由内窥镜1接收延时普通指令,控制器通过与内窥镜1信号交互,而获悉时间延长信息,从而控制显示屏322更新显示极限使用时长,或者更新显示可供使用的剩余使用时长。时间延长指令还可以由主机4进行接收,通过信号交互,向控制器传达时间延长信息。
114.在此,手术操作者具有发出延时普通指令的权限,通常该权限仅有一次,以保证内窥镜1的使用时长受到严格控制,防止二次使用。
115.具体地,手术操作者可以通过在主机4上的人机交互组件直接发出,或通过输入特定密码后解锁延时权项而发出,又或者在主机4、内窥镜1或者显示模块32的壳体321上设置有供ic卡插入的卡槽,手术操作者通过插入ic卡,从而解锁延时权项,并进一步发出延时普通指令。该延时普通指令内包含有需要延长的具体时长。
116.例如,内窥镜1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为120分钟,在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记录时长达到100分钟时,手术操作者发出延时普通指令,延时30分钟则显示模块32更新显示极限使用时长为150分钟,或者显示剩余使用时长为50分钟。
117.进一步的,若是手术过于复杂,在极限使用时长延长后仍然无法完成,此时为了保证内窥镜1能够继续支持手术的正常进行,在一实施例中,在未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之前,若接收到延时普通指令,则根据延时普通指令,对极限使用时长进行延长的步骤之后,方法还包括:
118.在未达到新的极限使用时长之前,若接收到延时特别指令,则根据延时特别指令,对当前的极限使用时长进行再次延长;其中,延时特别指令由授权秘钥发出。
119.需要提醒的是,此处“当前的极限使用时长”为通过延时普通指令延时后的极限使用时长。
120.授权秘钥的形式可以多种,例如可以是由厂家提供的授权盾,该授权盾一般由较高级别的手术操作者进行管理。在已经使用了上述普通延时权项后,若必要,手术操作者还可以利用该授权秘钥再进行一次或多次的极限使用时长的延长,以满足手术要求。
12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延时普通指令以及延时特别指令,以对内窥镜1的极限使用时长进行调整,从而使内窥镜1得以支持手术的顺利完成,同时本技术通过设定延时普通指令以及延时特别指令的发出权限,以降低内窥镜1的极限使用时长被因误操作或恶意而过分延长,而被用于下次手术,因此本实施例有效的降低了内窥镜1被二次使用的可能性。
122.结合上述实施例,若是极限使用时长被过分延长,则在手术结束后,内窥镜1还具有剩余使用时长,因此为了防止内窥镜1有可能被下次使用的可能,因此,在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123.在内窥镜1离开人体后,获取授权盾曾发出的时长延长数据;
124.若时长延长数据大于预设的时间延长范围,则判断时间延长异常,从而标记该内窥镜1已经被使用过。
125.因此,在内窥镜1离开人体后,控制器或者主机4可以获取授权盾曾发出的时长延长数据;若时长延长数据大于预设的时间延长范围,则判断时间延长异常,从而在内窥镜1身份数据库内标记该内窥镜1已经被使用过。因此,若是该内窥镜1再次与连接线3电连接,则能够被连接线3识别出已经被使用过的历史,从而达到防止二次使用的目的。其中,预设的时间延长范围由厂家根据所有的授权盾的时间延长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后确定的,以确保延时时长与正常情况下延时时长相匹配。
126.请参阅图3,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医疗观察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医疗观察系统的控制装置60,该装置60的具体实施例可以参照上述医疗观察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医疗观察系统包括内窥镜1、主机4、以及电连接内窥镜1和主机4的连接线3;该装置60包括:
127.已电连通时长获取模块61,用于当主机4和内窥镜1电连通后,获取该内窥镜1与连接线3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
128.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62,用于在主机4和内窥镜1处于电连通状态下,基于已电连通时长,更新该内窥镜1与连接线3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
129.处理模块63,用于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
130.在一实施例中,内窥镜1的弯曲部13上设有环境光传感器;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62用于在主机4和内窥镜1处于电连通状态时,环境光传感器采集的光信号中的红光比例;
131.若环境光传感器检测到红光比例大于预设阈值,则启动对主机4和内窥镜1处于电连通状态进行计时。
132.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用于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常规使用时长时,发出第一报警信息;其中,常规使用时长小于极限使用时长。
133.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线3上具有显示模块32;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极限使用时长时,发出第二报警信息;其中,第二报警信息的警示性高于第一报警信息;显示模块32上启
动倒计时,并计时第一时长;当倒计时完成时,处理模块63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
134.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延时获取模块,用于在未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之前,若接收到延时普通指令,则根据延时普通指令,对极限使用时长进行延长,并在显示模块32上更新新的极限使用时长的相关信息;
135.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新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处理模块63,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
136.在一实施例中,延时获取模块用于在未达到新的极限使用时长之前,若接收到延时特别指令,则根据延时特别指令,对当前的极限使用时长进行再次延长;其中,延时特别指令由授权秘钥发出。
137.在内窥镜1离开人体后,延时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授权盾曾发出的时长延长数据;若时长延长数据大于预设的时间延长范围,则判断时间延长异常,从而标记该内窥镜1已经被使用过。
138.已电连通时长获取模块61用于当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处于电连通状态时,获取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在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库中查找该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以确定该内窥镜1与连接线3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其中,身份信息库用于记录与连接线3有过连接关系的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以及与该身份信息对应的该内窥镜1的已电连通时长;其中,内窥镜1的已电连通时长为内窥镜1曾经与连接线3之间处于电连通状态的累计时长;当未查找到该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则对该内窥镜1从0开始计时,并将该内窥镜1的身份信息进行保存在身份信息库中。
139.在一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主机4判断模块,用于当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处于电连通状态时,获取主机4类型;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62当主机4类型为测试用主机4时,则停止对该内窥镜1与测试用主机4之间的电连通状态进行计时。
140.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连接线3,本电连接于上述手柄12与主机4之间,以在两者之间传输信号。信号传输方向可以包括由主机4向内窥镜1发送的控制信号,也可以包括由内窥镜1向主机4发送的图像信号以及内窥镜1工作状态反馈信号等。
141.请参阅图4至图6,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线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连接线3的另一视角图。图6是图4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线3包括第一通讯接口31、线缆部33、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以及控制器。第一通讯接口31用于与内窥镜1手柄12插接,以收发与内窥镜1之间的多种通讯信号;线缆部3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通讯接口31,另一端连接于主机4;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与第一通讯接口31电连接,以记录并更新该内窥镜1与第一通讯接口31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控制器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并标记该内窥镜1已被使用过。
142.本实施例方案中,通过记录内窥镜1的已电连通时长,从而确定内窥镜1的已使用时长,当已电连通时长是否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以阻止内窥镜1继续被使用,从而达到防止二次使用的目的。
143.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在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时的同时,标记该内窥镜1已经被使用过,从而在该内窥镜1在与主机4断开后,被再次使用时,连接线3能够识
别该标记,从而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达到防止二次使用的目的。
144.在手柄12上设置有手柄接口,连接线3的第一通讯接口31与该手柄接口可以通过插拔的方式可拆卸连接,从而通过更换内窥镜1,使连接线3得以重复性使用,降低内窥镜1的使用成本。
145.示意性的,线缆部33包括多根信号传输线,以及包裹信号传输线的保护套管。其中,多个信号传输线分别用于传输不同的通讯信号,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一根信号传输线可以复用以传输两种及以上数量的通讯信号,此处不做限制。
146.在此,称连接线3与主机4连接的通讯接口为第二通讯接口。当第一通讯接口31与手柄12上的手柄接口插接后,且第二通讯接口电连接至主机4后,线缆部33便可以传输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信信号。通信信号在此包括但不限于电源信号、图像信号、图像压缩信息、内窥镜1工作电压信号、工作电流信号、工作时序控制信号等。
147.在相关技术中,手术操作者手持内窥内的手柄12进行手术操作,而主机4与手术操作者的距离较远,通常相距1米以上,这就要求手术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显示设备显示的视频信息尽可能放大。而内窥镜1设备的其他工作状态信息则相对较小的显示在显示设备上,从而易造成手术操作者无法实时获取内窥镜1的工作状态,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148.因此,为了使手术操作者在手术过程中更好的知晓内窥镜1的工作状态信息,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线3还包括显示模块32,显示模块32包括壳体321与显示屏322,显示屏322设于壳体321上;第一通讯接口31位于壳体321的一端部上,线缆部33从壳体321的另一端部穿设而出并连接至主机4;显示屏322与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电连接,以显示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记录的已电连通时长,或显示内窥镜1的剩余使用时长。当然,显示屏322还可以与线缆部33内的多根信号传输线电连接,以获取内窥镜1的实时工作状态信号并显示相应的工作状态信息。
149.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线3电连接于主机4和内窥镜1之间时,显示屏322即刻显示内窥镜1与通讯接口之间的已电连通时长,以使操作者快速获悉该内窥镜1的历史使用情况,使得内窥镜1的二次使用得到有效避免。
150.在该实施例中,显示屏322的显示内容还可以包括内窥镜1的多种工作参数信息。通过连接线3上显示屏322的设计,使得内窥镜1的工作状态信息无需显示在主机4屏幕上,或以较小的占用区间进行显示,从而使得主机4屏幕得以进一步放大图像画面,便于使用者更加精准的操作手术。
151.并且,连接线3上显示屏322的位置设计,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使得手术操作者在手术操作者在握住内窥镜1的手柄12进行手术时,显示屏322处于手掌的虎口处,显示面位于视线的最佳位置,从而便于使用者直观地看到显示屏322上的信息。
152.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321呈筒状,显示屏322垂直设置于连接器的径向方向。显示屏322垂直设置于壳体321的轴向方向。如此设计使得显示器上显示的信息在使用者操作内窥镜1手柄12时的最佳视角范围内,提高查看信息的便利性。
153.并且可以设计壳体321的横截面直径长度为1cm~3cm,壳体321的沿其自身径向的长度为0.5cm~3cm。该尺寸与人体手掌尺寸相适配,便于使用者握持壳体321。
154.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壳体32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椭圆形设计相对于圆
形设计,在插拔操作时,能够提高与人手的接触面积,便于使用者插拔。椭圆形的长轴可以为1cm~3cm,,壳体321的沿其自身径向的长度为0.5cm~3cm。
155.请参阅图7,图7是图4中壳体32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在壳体321的外表面设置防滑纹3211,在对第一通讯接口31进行插拔操作时,能够增大与手掌的摩擦力,实现快速有效的插拔。
156.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321上具有手柄接口,手柄接口与显示器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卡扣连接,或者插拔连接。本实施例实现了显示器与壳体321的分离,使得显示屏322与壳体321可以作为单独的产品提供,减少医院更新换代产品的成本。
157.相关技术中,内窥镜1公司都选择自行设计专用接口以防止各家设备的混用,从而形成市场壁垒。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接口31为通用接口,具体可以包括hdmi接口、usb接口、type-c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对应的手柄12上的手柄接口与第一通讯接口31的类型一致。本实施例降低了连接线3更新换代时,更新通信协议设计新专用端口的工作量,并且可以通用至其他内窥镜1产品中,具备广泛的易用性。
158.如前,连接线3还包括有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示意性的,当需要使用内窥镜1时,第一通讯接口31与手柄12上的手柄接口插接后,且第二通讯接口电连接至主机4后,主机4便可以通过线缆部33向内窥镜1发送电信号,该电信号可以是供电用的电源信号,也可以是控制信号。在内窥镜1使用过程中,第一通讯接口31与手柄12上的手柄接口保持插接,电信号持续传输,而被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检测到并对电连通时长进行记录。当内窥镜1手术完成,第一通讯接口31与手柄接口断开后,则电信号中断,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能够检测到电信号的中断,从而停止记录电连通时长。
159.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可以包括采样电路以及计时电路,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一通讯接口31,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计时电路。当第一通讯接口31与手柄12上的手柄接口电连接后,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能够采样到电压,此时计时电路用于记录采样到电压的保持时长,将该时长作为手柄接口与第一通讯接口31的电连通时长。显然,在手术过程中,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会持续记录电连通时长,在手术结束后,第一通讯接口31与手柄12上的手柄接口分离后,停止记录。
160.在此,可以将电连通时长作为内窥镜1的已使用时长。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在内窥镜1的插入部11上设置环境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内窥镜1的所处环境;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与环境光传感器电连接,以在环境光传感器检测到内窥镜1进入受检体内时,启动计时。并且,计时过程可以显示在显示器上。
161.环境光传感器能够感知到当前内窥镜1弯曲部13所处的环境,示意性的,当检测到环境中红光比例上升至50%左右时,判断弯曲部13已经进入人体,此时环境光传感器发出计时信号至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开始启动计时,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计时时长。
162.由于在内窥镜1通过连接线3接入主机4后,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并非立即开始手术,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使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在进入人体后开始计时,从而使得所记录的电连通时长真实的反应了内窥镜1手术在人体内实际的操作时长,从而有利于提高并且有利于实际记录内窥镜1处于使用状态下的电连通时长,手术操作者控制手术进程,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163.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线3还包括报警模块,报警模块用于在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预
设的常规使用时长时,发出第一报警信息;其中,常规使用时长小于极限使用时长。在此,极限使用时长和常规使用时长可以是由厂家或者医院根据内窥镜1的类型进行分别设定。可以设定常规使用时长为极限使用时长的70%~95%。
164.第一报警方式可以是光报警方式,例如在连接线3上设置的警示灯模块或者更改显示屏322的背光为某特定颜色,例如橙色。当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达到常规使用时长时,报警模块启动第一报警方式,以提醒手术操作者,内窥镜1的剩余使用时长所剩不多。
165.在一实施例中,报警模块还用于在当已电连通时长达到极限使用时长时,发出第二报警信息;其中,第二报警信息的警示性高于第一报警信息。同时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启动倒计时,并计时第一时长;当倒计时完成时,切断内窥镜1与主机4之间的通讯连接。
166.在此第二报警方式可以是声音报警方式,此时报警模块包括有扬声器组件,以发出语音提醒。或者更改显示器的背光发光模式为红色闪光模式,以警示性更强的方式提醒手术操作者内窥镜1的剩余使用时长已用尽。
167.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第一时长可以设置为将内窥镜1从人体内退出所需要的时长。如此,可以保证内窥镜1能够安全顺利的退出人体,避免因内窥镜1停止工作,而造成内窥镜1在退出人体的过程中划伤人体内腔道。
168.进一步的,若是手术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手术时间,因此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器还用于接收延时普通指令。显示屏322还用于在根据控制器接收到的延时普通指令,更新显示极限使用时长或更新显示内窥镜1的剩余使用时长。
169.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由内窥镜1接收延时普通指令,控制器通过与内窥镜1信号交互,而获悉时间延长信息,从而控制显示屏322更新显示极限使用时长,或者可供使用的剩余使用时长。时间延长指令还可以由主机4进行接收,通过信号交互,向控制器传达时间延长信息。
170.在此,手术操作者具有发出延时普通指令的权限,通常该权限仅有一次,以保证内窥镜1的使用时长受到严格控制,防止二次使用。
171.具体地,手术操作者可以通过在主机4上的人机交互组件直接发出,或通过输入特定密码后解锁延时权项而发出,又或者在主机4、内窥镜1或者显示模块32的壳体321上设置有供ic卡插入的卡槽,手术操作者通过插入ic卡,从而解锁延时权项,并进一步发出延时普通指令。该延时普通指令内包含有需要延长的具体时长。
172.例如,内窥镜1预设的极限使用时长为120分钟,在电连通时长记录模块记录时长达到100分钟时,手术操作者发出延时普通指令,延时30分钟则显示器更新显示极限使用时长为150分钟,或者显示剩余使用时长为50分钟。
173.进一步的,若是手术过于复杂,在极限使用时长延长后仍然无法完成,此时为了保证内窥镜1能够继续支持手术的正常进行,在一实施例中,设置控制器还能够直接或间接的接收延时普通指令,在接收到延时特别指令,控制器控根据延时特别指令,对当前的极限使用时长进行再次延长;其中,延时特别指令由授权秘钥发出。
174.需要提醒的是,此处“当前的极限使用时长”为通过延时普通指令延时后的极限使用时长。
175.授权秘钥的形式可以多种,例如可以是由厂家提供的授权盾,该授权盾一般由较高级别的手术操作者进行管理。在已经使用了上述普通延时权项后,若必要,医生还可以利
用该授权秘钥再进行一次或多次的极限使用时长的延长。
176.若是极限使用时长被过分延长,则在手术结束后,内窥镜1还具有剩余使用时长,因此为了防止内窥镜1有可能被下次使用的可能,因此,在一实施例中,在内窥镜1离开人体后,控制器或者主机4可以获取授权盾曾发出的时长延长数据;若时长延长数据大于预设的时间延长范围,则判断时间延长异常,从而在内窥镜1身份数据库内标记该内窥镜1已经被使用过。因此,若是该内窥镜1再次与连接线3电连接,则能够被连接线3识别出已经被使用过的历史,从而达到防止二次使用的目的。
177.其中,预设的时间延长范围由厂家根据所有的授权盾的时间延长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后确定的,以确保延时时长与正常情况下延时时长相匹配。
178.本技术还进一步提出一种医疗观察系统的控制方法,医疗观察系统包括内窥镜1、主机4、以及电连接内窥镜1和主机4的连接线3;其中,内窥镜1、主机4、以及连接线3的结构实施例请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179.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公开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