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癫痫作用的碳纳米粒子

文档序号:37427032发布日期:2024-03-25 19:15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癫痫作用的碳纳米粒子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血余炭纳米粒子(纳米类成分/碳点/纳米颗粒/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血余原名乱发,始载于《名医别录》。《本草纲目》谓:“发者血之余,--今方家呼发为血余”。今血余不直接入药,须洗净煅炭后始供药用,名为“血余炭”。功效为消瘀,止血,利小便,主治吐血、衄血、血痢、血淋、妇女崩漏及小便不利等证。血余炭中抗癫痫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至今尚未揭示,影响了血余炭在临床中的应用。

2、癫痫是一种大脑神经元异常同步化放电引起的以反复癫痫发作为特征的慢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我国约有900万以上的癫痫患者,终生患病率约为7‰,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抗癫痫药物,还有生酮饮食、手术等治疗方案,但是仍有30%左右的患者最终发展为难治性癫痫,其中颞叶癫痫是难治性癫痫最常见的类型,占癫痫总发病率20%。当前治疗癫痫的主要手段是化学药物,效果虽然得到了肯定,但却存在着认知功能障碍、记忆衰退、抑郁等严重的副作用,以及停药反弹和耐药性等问题。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对癫痫药效高、毒副作用小的新药。


技术实现思路

1、术语界定:血余炭纳米粒子(纳米颗粒/碳量子点/碳点/纳米类成分)为从血余炭中分离纯化提取得到的一种粒径小于10nm的新型纳米物质。

2、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癫痫药物--血余炭纳米类成分(cc-ncs),该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动物实验发现其可以有效防治癫痫发作,并减轻发作的强度。

3、具体而言,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如下步骤:

4、血余炭加水煎煮,既得含cc-ncs的水溶液,溶液进一步滤过,滤液浓缩,浓缩液通过透析或超滤法进行纯化,既得纯化的cc-ncs水溶液。

5、所述的cc-ncs粒径为1-9nm。

6、所述的cc-ncs由碳骨架组成,晶格间距在0.2nm左右,包括但不限于c元素、n元素和o元素。

7、所述的cc-ncs在制备防治癫痫药物中的用途。

8、所述的cc-ncs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临床用制剂;所述

9、药物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



技术特征:

1.一种血余炭纳米粒子(纳米颗粒/碳量子点/碳点/纳米类成分)在制备防治癫痫药物中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余炭纳米粒子的特征为粒径为1-9nm,所述的血余炭纳米粒子由碳骨架组成,晶格间距在0.2nm左右,包括但不限于c元素、n元素和o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余炭纳米粒子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临床用制剂;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余炭纳米粒子(纳米颗粒/碳量子点/碳点/纳米类成分)在制备防治癫痫药物中的应用。动物实验发现其通过降低兴奋性氨基酸Glu含量、升高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降低脑内炎症、降低氧化应激等途径,延长癫痫发作潜伏期并减轻癫痫发作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孔慧,赵琰,屈会化,张越,王庆国,胡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