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助眠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系统及其计算机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2501991发布日期:2022-12-10 05:3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助眠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系统及其计算机设备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睡眠辅助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助眠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系统及其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2.睡眠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睡眠能够帮助人们在夜间恢复体力、消除大脑与身体疲劳、提高免疫力、记忆力等,对促进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然而,现代人由于受到环境污染、工作压力、作息时间不规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普遍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睡眠问题困扰着各年龄段人群。更严重者,睡眠质量不佳及睡眠障碍容易使用户焦虑抑郁、精神不振、记忆力衰退,甚至导致用户的学习能力下降、工作效率减低。因此,急需研发一种可以实时监测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对用户睡眠进行实时检测并调整、辅助用户睡眠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助眠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系统及其计算机设备。本发明能够实时监测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对用户睡眠进行实时检测并调整、辅助用户睡眠。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助眠的数据分析方法,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研发出了一种用于助眠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系统及其计算机设备,对采集到的数据结合睡眠医学领域的有关指标进行分析和判读,精确评价用户睡眠质量,能够实时监测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对用户睡眠进行实时检测并调整,辅助用户睡眠。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8.实施例。一种用于助眠的数据分析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9.基于睡眠时长、入睡时间、睡眠深度和睡眠异常状况建立睡眠质量监测指标数据。
10.获取监测对象的心电信号与呼吸信号,结合监测指标,综合评估监测对象的睡眠状态。
11.根据监测对象当前的睡眠状态,输出辅助调节方法,调节睡眠环境。
12.其中,所述基于睡眠时长、入睡时间、睡眠深度和睡眠异常状况建立睡眠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包括:
13.对一天内各期睡眠时间总和进行评分,睡眠时间总和的评分区间在0-20小时,睡眠时间总和为7-9小时评分满分,睡眠时间总和超出7-9小时的区间时依次等差减分,直至零分。
14.对夜间入睡时间进行评分,夜间入睡时间的评分区间为5:00pm-次日7:00am,入睡时间在10:00pm-10:30pm评分满分,入睡时间超出10:00pm-10:30pm的区间时依次等差减分,直至零分。
15.对一天内快速眼动睡眠时长占比进行评分,快速眼动睡眠时长占比的评分区间为10%-80%,快速眼动睡眠时长占比20%-25%为评分满分,快速眼动睡眠时长占比超出20%-25%的区间时依次等差减分,直至零分。
16.对睡眠中是否出现梦游、夜惊、睡眠模糊性觉醒、恶梦惊醒的状况进行评分,睡眠异常状况越少评分越高,出现上述任意一种睡眠异常状态且睡眠异常时长超过5小时减至零分。
17.其中,所述获取监测对象的心电信号与呼吸信号,结合监测指标,综合评估监测对象的睡眠状态,包括:
18.通过心电信号监测仪器,获取监测对象的心电信号。
19.通过呼吸传感器,获取监测对象的呼吸信号。
20.结合监测对象在睡眠时的心电信号、呼吸信号和睡眠质量监测指标数据,综合评估监测对象的睡眠状态。
21.睡眠状态包括高质量睡眠状态、低质量睡眠状态和觉醒状态。
22.其中,所述根据监测对象当前的睡眠状态,输出辅助调节方法,调节睡眠环境,包括:
23.当睡眠状态为觉醒状态时,控制发光装置发出第一预设波长的光,控制声音装置发出第一预设音频信号。
24.当睡眠状态为低质量睡眠状态时,控制发光装置发出第二预设波长的光,控制声音装置发出第二预设音频信号。
25.当睡眠状态为高质量睡眠状态时,控制发光装置发出第三预设波长的光,控制声音装置发出第三预设音频信号。
26.所述第一预设波长≤所述第二预设波长≤第三预设波长。
27.所述第三预设音频信号的音量≤所述第二预设音频信号的音量≤所述第一预设音频信号的音量。
28.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波长的光为呼吸式亮灯。
29.所述第一预设音频信号为唤醒音频信号。
30.所述第二预设波长的光为安眠暗灯。
31.所述第二预设音频信号为助眠音频信号。
32.所述第三预设波长的光为助眠音频信号。
33.所述第三预设音频信号为安眠暗灯。
34.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助眠的数据分析系统,其中,包括:
35.基础指标模块,用于基于睡眠时长、入睡时间、睡眠深度和睡眠异常状况建立睡眠质量监测指标数据。
36.综合评估模块,用于获取监测对象的心电信号与呼吸信号,结合监测指标,综合评估监测对象的睡眠状态。
37.辅助调节模块,用于根据监测对象当前的睡眠状态,输出辅助调节方法,调节睡眠环境。
38.其中,所述基础指标模块包括:
39.总睡眠时间指标评估单元,用于对一天内各期睡眠时间总和进行评分,睡眠时间总和的评分区间在0-20小时,睡眠时间总和为7-9小时评分满分,睡眠时间总和超出7-9小时的区间时依次等差减分,直至零分。
40.入睡时间指标评估单元,用于对夜间入睡时间进行评分,夜间入睡时间的评分区间为5:00pm-次日7:00am,入睡时间在10:00pm-10:30pm评分满分,入睡时间超出10:00pm-10:30pm的区间时依次等差减分,直至零分。
41.快速眼动睡眠时长占比评估单元,用于对一天内快速眼动睡眠时长占比进行评分,快速眼动睡眠时长占比的评分区间为10%-80%,快速眼动睡眠时长占比20%-25%为评分满分,快速眼动睡眠时长占比超出20%-25%的区间时依次等差减分,直至零分。
42.睡眠异常评估单元,用于对睡眠中是否出现梦游、夜惊、睡眠模糊性觉醒、恶梦惊醒的状况进行评分,睡眠异常状况越少评分越高,出现上述任意一种睡眠异常状态且睡眠异常时长超过5小时减至零分。
43.其中,所述综合评估模块包括:
44.心电信号监测单元,用于通过心电信号监测仪器,获取监测对象的心电信号。
45.呼吸信号监测单元,用于通过呼吸传感器,获取监测对象的呼吸信号。
46.睡眠状态评估单元,结合监测对象在睡眠时的心电信号、呼吸信号和睡眠质量监测指标数据,综合评估监测对象的睡眠状态,其中,睡眠状态包括高质量睡眠状态、低质量睡眠状态和觉醒状态。
47.其中,所述辅助调节模块包括:
48.第一预设调节单元,用于当睡眠状态为觉醒状态时,控制发光装置发出第一预设波长的光,控制声音装置发出第一预设音频信号。
49.第二预设调节单元,用于当睡眠状态为低质量睡眠状态时,控制发光装置发出第二预设波长的光,控制声音装置发出第二预设音频信号。
50.第三预设调节单元,用于当睡眠状态为高质量睡眠状态时,控制发光装置发出第三预设波长的光,控制声音装置发出第三预设音频信号。
51.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波长≤所述第二预设波长≤第三预设波长。
52.其中,所述第三预设音频信号的音量≤所述第二预设音频信号的音量≤所述第一预设音频信号的音量。
53.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其中,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所述的方法。
54.本发明实施例旨在保护一种用于助眠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系统及其计算机设备,具备如下效果:
55.1.对采集到的数据结合睡眠医学领域的有关指标进行分析和判读,精确评价用户
睡眠质量。
56.2.实时监测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对用户睡眠进行实时检测并调整,辅助用户睡眠。
57.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助眠的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58.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用于助眠的数据分析方法,从而能够实时监测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对用户睡眠进行实时检测并调整,辅助用户睡眠。
59.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