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2470667发布日期:2022-12-07 07:19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鼾症(打鼾、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疾病或睡眠呼吸疾病。表现为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上气道阻塞或塌陷,导致通气降低(低通气)或停止(呼吸暂停),同时可伴有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osahs患者可出现白天困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头晕、胸闷、心慌、性功能减退等多脏器、多系统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全世界每天因打鼾、osahs死亡约三千人。缺乏锻炼、不良饮食习惯、肥胖、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等导致osahs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打呼噜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而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夜间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20秒容易在凌晨发生猝死。西医治疗鼾症的药物有不少,乙酰唑胺、甲状腺素片促进新陈代谢,具有一定功效,服药期间可以缓解,但不能治愈。手术疗法适用于保守疗法无效、鼾声响度大于60db、睡眠期每次憋气持续时间10~20s以上、每小时睡眠至少呼吸暂停10次左右、晨起头胀、迷糊而白天嗜睡、经仪器检查证实存在睡眠期憋气和低氧血症、家属反应症状典型、检查为咽腔狭小者,可施行腭咽成形术或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或激光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注意对鼾症属中枢性或混合型者、血氧饱和度在50%以下者、小颌或颌后缩畸形者不宜行上述手术。
3.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及其制备方法,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为君药,黄芪与人参配比合理,防止燥火内生,又达到益气升阳的效果;采用中药颗粒剂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优点,又克服了临时煎煮的麻烦和易霉坏变质的缺点;颗粒剂可溶解或混悬于水中,有利于药物在体内吸收,保持了液体制剂起效快的特点,但较液体制剂性质稳定,便于服用、携带、贮存。
5.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其特征是:包括黄芪15~20g、白术5~20g、陈皮10~30g、升麻5~20g、柴胡5~20g、黄芩5~10g、生晒参5~10g、炙甘草5~20g、薄荷1~10g、牛蒡子5~20g、僵蚕5~20g、蝉蜕5~10g、川芎5~20g、郁金10~30g、石菖蒲15~23g、丹参5~20g、清半夏5~20g、茯苓5~20g以及白芍5~20g。
6.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顺次进行,
7.步骤一、按照上述的组分,取19味药材,加水浸过药面,再加入8~15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将两次回流提取液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浸膏;
8.步骤二、采用湿法制粒法以料辅比为1:1~2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干燥,干燥温度为
60℃,获得制剂颗粒;
9.至此,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的制备方法完成。
10.所述辅料包括低粘度糊精适量、三氯蔗糖,且含量为浸膏量的千分之一。
11.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发明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及其制备方法,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为君药;清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燥湿化痰、清热共为臣药;柴胡、升麻、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白芍、当归、川芎养血和营、化瘀行气;丹参凉血安神、消肿;石菖蒲豁痰开窍、活血祛湿;僵蚕、白芷、射干化痰散结、解毒利咽通窍止痛;郁金行气祛瘀、凉血利湿;神曲健脾和胃、消积除满为佐药;甘草兼为使药。有益气升阳,和中祛湿,通络利咽的功效。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中药配方以颗粒为剂型,与散剂比较,颗粒剂的飞散性、附着性、聚集性、吸湿性均较小,有利于分剂量;中药颗粒剂是在传统的汤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的剂型,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优点,又克服了临时煎煮的麻烦和易霉坏变质的缺点;颗粒剂可溶解或混悬于水中,有利于药物在体内吸收,保持了液体制剂起效快的特点,但较液体制剂性质稳定,便于服用、携带、贮存。且颗粒制法简单,即可小量制备,也适用于工业大生产。
1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3.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包括黄芪18g,白术10g,陈皮15g,升麻10g,柴胡9g,黄芩6g,生晒参6g,炙甘草10g,薄荷3g,牛蒡子10g,僵蚕9g,蝉蜕6g,川芎10g,郁金20g,石菖蒲15g,丹参9g,清半夏9g,茯苓10g以及白芍9g。其中黄芪(18克)和人参(6克)为3:1的比例,可以提升益气升阳的效果,黄芪人参共24克,同时加近等量的柴胡(9)、黄芩(6克)、白芍(9克)也是24克,又能防止燥火内生。
14.制备方法采用水煎煮提取法:
15.步骤一、按照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分,取19味药材,加水浸过药面,再加入8~15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将两次回流提取液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浸膏;
16.步骤二、采用湿法制粒法以料辅比为1:1~2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干燥,干燥温度为60℃,获得制剂颗粒;
17.至此,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的制备方法完成。
18.本发明药材数量相对较多,同时密度较小,占据的空间较大,生药粉服用不利于吸收与单次服用量过大等缺点,故采用了现代化提取工艺技术与设备,经过论证与实验提取出的其有效成分符合标准,采取过滤,浓缩的工艺方法保证了其有效成分的不流失。将干浸膏与辅料经现代化设备混合后制成颗粒。
19.具体辅料选择如下:
20.填充剂主要用于填充止鼾颗粒的体积,具有一定的成型作用。本验证方法将干浸膏粉分别与淀粉按1:1.5比例,与糊精按1:1.5比例,与微晶纤维素按1:1.5比例混匀,并加入一定的润滑剂,对粉末流动性进行评价,综合分析确定填充剂、用量的筛选,结果如表1所示。
21.表1、填充剂的种类筛选结果
[0022][0023]
综合以上结果,以三氯蔗糖和糊精混合使用作为填充剂。
[0024]
经本发明方法制备的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含量通过方法学实验测定其含量在0.142-0.148g/l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其特征是:包括黄芪15~20g、白术5~20g、陈皮10~30g、升麻5~20g、柴胡5~20g、黄芩5~10g、生晒参5~10g、炙甘草5~20g、薄荷1~10g、牛蒡子5~20g、僵蚕5~20g、蝉蜕5~10g、川芎5~20g、郁金10~30g、石菖蒲15~23g、丹参5~20g、清半夏5~20g、茯苓5~20g以及白芍5~20g。2.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顺次进行,步骤一、按照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分,取19味药材,加水浸过药面,再加入8~15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将两次回流提取液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浸膏;步骤二、采用湿法制粒法以料辅比为1:1~2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干燥,干燥温度为60℃,获得制剂颗粒;至此,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的制备方法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辅料包括低粘度糊精适量、三氯蔗糖,且含量为浸膏量的千分之一。

技术总结
一种基于宗气学的鼾症治疗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包括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黄芩、生晒参、炙甘草、薄荷、牛蒡子、僵蚕、蝉蜕、川芎、郁金、石菖蒲、丹参、清半夏、茯苓以及白芍。本发明采用中药配方以颗粒为剂型,与散剂比较,颗粒剂的飞散性、附着性、聚集性、吸湿性均较小,有利于分剂量;中药颗粒剂是在传统的汤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的剂型,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优点,又克服了临时煎煮的麻烦和易霉坏变质的缺点;颗粒剂可溶解或混悬于水中,有利于药物在体内吸收,保持了液体制剂起效快的特点,但较液体制剂性质稳定,便于服用、携带、贮存。贮存。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秀 张辉 吴楠 杜延佳 李晶峰 兰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0.21
技术公布日:2022/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