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创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33496发布日期:2023-01-20 21:5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创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无创通气管。


背景技术:

2.临床上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呼吸障碍。在成人常见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在儿童则多见于溺水、触电、中毒等情况。呼吸障碍病情危重,如不紧急抢救将致患者死亡。主要的抢救环节包括建立紧急临时人工气道,并进行人工或机器的通气支持。目前常见的抢救方式包括无创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和面罩通气,以及有创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就建立并维持临时气道而言,无创操作方法简单,适用于各种场景,易于向社会推广,但其疗效不确定,病情严重者往往后期还需行有创操作以建立更稳定的气道;而有创操作需复杂专业技术和设备,除极少数高级医疗场所外很难第一时间获取。
3.中国专利文献cn202121873389.2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全自动微型呼吸器,其包括管路单元、控制单元和供气单元。在患者自主呼吸丧失时,可采用该装置的管路单元置入患者嘴中建立临时气道,内置工作程序的模式控制单元将启动并指令以气泵为核心的电动供气单元完成对患者的呼吸支持工作。该装置是一线急救的创新方案。但其对管路单元仅有概念说明,具体设计及参数不太明确,从而可能对最终抢救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4.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新型医用通气管,用于急救中建立临时气道。其应同时具有非创伤性、通气效果好、易于操作、便于推广、成本低廉、易于获取等优点。并能与新型便携式全自动微型呼吸器配套使用,全面提高对呼吸障碍患者抢救的成功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医用通气管,用于急救中建立临时气道。其应同时具有非创伤性、通气效果好、易于操作、便于推广、成本低廉、易于获取等优点。并可外接通气球囊、大型医用呼吸机或上述新型微型呼吸器等多种呼吸支持设备,为呼吸障碍患者的急救提供助力。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创通气管装置,主要包括管体和口垫结构。其中管体用于输送空气,而口垫用于打开口腔,维持临时气道通畅。
7.管体为贯通结构,具备合理的初始弧度,并可在一定范围内临时改变管体弧度或方向。
8.管体分为头端与尾端。管体尾端为进气端,用以连接前述呼吸支持设备。连接处符合相应的医疗工业标准。
9.管体头端为送气端,工作时置于患者口咽部,会厌上方。管体头端逐渐收束变窄,以利于增大气流。
10.管体由头端为零点,在管身上以厘米为单位标注长度。
11.口垫结构大略地可以看成口垫内套管、口垫外套管双层的类圆柱体套管结构,中间由支架连接。
12.口垫内套管紧贴管体。两者存在较大阻尼,以达到加力情况下可移动,但平时不能轻易滑动的效果。
13.口垫外套管为类椭圆柱体,设有挡板、牙槽及舌垫。
14.口垫外套管在朝向管体尾端尽头的外壁,向上下方向分别延伸出一档板。该档板的作用在于,当口垫结构置入患者口中时,两档板将抵靠在牙齿或嘴唇外侧,防止整个口垫滑入口中。
15.口垫外套管外壁设有牙槽,,口垫外套管表面设置三条凸起作为牙槽,作用在于,当口垫结构置入患者口中时,患者上下牙将至于刻度之间,便于限制口垫产生移动。
16.口垫外套管朝向管体头端,仅朝向管体弧形内侧一半部分,继续向管体头端伸展出一片状结构为舌垫。该舌垫的作用在于,当口垫置入患者口中时,便于将患者舌部压住,防止其后坠堵塞气道。
17.口垫内、外套管间由支架支撑,形成镂空式结构。该结构的重要作用在于,在患者呼吸的呼气阶段,通过此中空结构,将气体排出体外。
18.本发明的无创通气管可单独承受常规消毒灭菌。
19.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精巧,制造方便。该装置尺寸大小符合多数成人的口咽部气道结构,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多种规格,以应对特殊人群的需求。
21.2、本发明中通气管体结构提高通气效率的同时操作简单,有利于以简单、无创的方法建立临时气道。管体头端距气管开口近,提高人工通气质量,尾端可对接多种呼吸支持设备,满足多种抢救场景。
22.3、本发明中口垫用于在抢救开始时置入患者口腔,便于操作人员在抢救中能便捷地维持临时气道开放,提高抢救效率,并减少操作人员体力负担。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一口垫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发明口垫侧视结构示意图。
26.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管体;2-口垫;11-管体头端;12-管体尾端;21-口垫内套管;22-口垫外套管;23-套管间支架;221-挡板;222-牙槽;223-舌垫。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28.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为起到说明的作用。
29.如图1到图3。一种无创通气管,主要包括管体1和口垫2结构。所述管体1具备一定
的初始弧度。管体1包括头端11与尾端12。头端11为送气端,逐渐收束变窄,以利于工作时增大送气流速。尾端12为进气端,可连接多种呼吸支持设备。管体1由头端11为零点,在管体1上以厘米为单位标注刻度。
30.如图2和图3所示,口垫2包括口垫外套管22和口垫内套管21,组成内、外双层的类圆柱体套管结构,口垫外套管22和口垫内套管21之间由支架23连接。口垫内套管21紧贴管体1。两者存在较大阻尼,加力情况下可移动,但不轻易滑动。口垫外套管22为类椭圆柱体,由口垫外套管22一端设有挡板221,另一端设有舌垫223,口垫外套管22的外壁设有环形的牙槽222。挡板221位于外套管22朝向管体1的尾端12,其作用在于工作时抵靠制在牙齿或嘴唇外侧,防止口垫2滑入口中。牙槽222为口垫外套管22的主体部分,在口垫2工作时,将患者牙齿于牙槽222内咬合,起固定作用。牙槽222向管体1头端11伸出的片状结构为舌垫223,其在工作时将患者舌部压住,防止其后坠堵塞气道。口垫外套管22和口垫内套管21由支架23支撑,形成镂空式结构,当患者呼气时,将废气排出体外。
31.本实施例所述无创通气管,管体1部分由透明硅胶制成,总长度可以为20cm,内径设置为7mm,外径为12mm,且所述管体1的总长度和内、外径均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修改,进而匹配不同人群的口咽部形状和大小。所述口垫2由聚乙烯塑料制成,口垫外套管22硬度可高于口垫内套管21,以更好的承受患者的咬合力而不发生形变。口垫内套管21为中空圆柱体,并与管体1相贴合形成阻尼。
32.口垫外套管22为类椭圆柱体,其截面长轴可以为30mm,短轴可以为20mm,口垫外套管22可以设置为40mm。口垫外套管22上两侧挡板221的宽度可以各为10mm。牙槽222构成外套管22的主要管体部分,长度可以为20mm,其上下表面各设置三条凸起刻度,方便患者咬合。舌垫223的长度同样设置为20mm。
3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尺寸仅为本无创通气管尺寸的一种,其各尺寸数据可根据临床需要,设计多种不同尺寸、部件数量的防无创通气管,本实施例其说明书附图亦仅对其结构进行示意,其示意图上展现的尺寸不代表实际生产需求。
34.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使用时,患者一般意识和自主呼吸丧失,操作者应使患者头后仰并托起下颌,将通气管体1由头端11送入患者口中。当通气管体1的长度和弧度满足头端11位于患者会厌之上合适位置时,口垫2正好位于患者中切牙位置,使挡板221抵靠在门齿或唇外,使患者牙咬合于牙槽222上,使舌垫223压住患者舌根便于管体头端11伸入。同时可通过将口垫内套管21在管体1上调节移动,使管体1的头端11在患者口咽达到更有利的通气位置。随后可根据场景,通过管体1的尾端12的连接口,外接包括空气球囊,医用呼吸机,或前述便携式全自动微型呼吸器在内的多种呼吸支持设备。通气时由上述设备提供通气支持,通过管体1内部将气体通入患者呼吸道内,患者呼气时由口垫内套管21和口垫外套管22之间的镂空结构将废气排出。
3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精巧,制造方便。该装置尺寸大小符合多数成人的口咽部气道结构,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多种规格,以应对特殊人群的需求。本发明中通气管体1结构提高通气效率的同时操作简单,有利于以简单、无创的方法建立临时气道。管体头端11距气管开口近,提高人工通气质量,尾端12可对接多种呼吸支持设备,满足多种抢救场景。本发明中口垫2用于在抢救开始时置入患者口腔,便于操作人员在抢救中能便捷地维持临时气道开放,提高抢救效率,并减少操作人员体力负担。
36.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的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