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配装置及带适配装置的医用容器

文档序号:32614913发布日期:2022-12-20 21:0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配装置及带适配装置的医用容器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药物存放或布置的医用容器及附属装置,具体为一种适配装置及带适配装置的医用容器。


背景技术:

2.医用容器指用于存放医疗器械、医用材料、药品、药液及生物化学溶液且具备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开口部的容器,其通过可穿刺的或可移动的或可调节的结构改变开口部与外部环境的连接关系,该结构常制成为包覆或卡接于容器开口部的盖塞结构;同时,盖塞结构需作为药品或材料置入或取出的通道,尤其是针对多次取用的情况,盖塞结构的易用性、密闭性以及多次取用的防护性对于保持药品质量、避免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盖塞结构也可具备剂量统计、结构保护、辅助药液/药品的注入取出等作用。
3.例如,对于存储疫苗的医用容器,相对经济的存储方式为在单个医用容器中存储若干剂量的疫苗,即单个容器内存储有多人份的疫苗剂量,该设置方式便于运输过程中的防护和保存,在准备注射疫苗时,在医用容器中抽取对应剂量并注入目标体内,并需要在规定保存条件和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成,否则将进行废弃处理;因此,医用容器会接受多次疫苗抽取过程,盖塞结构会因为多次穿刺而使得医用容器内部的药液或药品产生暴露污染的风险;
4.又比如生物、化学相关的实验操作中,常需要从盛有多剂量溶液的容器中分批次穿刺取出若干剂量溶液以满足重复实验或对比实验的需求,例如多次抽取血样、尿样、菌液或药液以配置多个实验样本,比如在皮试过程中,需针对药液瓶进行多次抽取以配置皮试药液,则分批次穿刺取出的溶液质量的稳定性和性质的一致性对于实验结果十分重要。
5.因此,采用合理结构或合理方式来保障从盛有多剂量药液或溶液的容器中分批次穿刺取用的药液或溶液的质量稳定性对于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或准确的实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6.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1495381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填充有医用液体的容器的封闭盖,该容器具有由可被穿透的膜密封的口部。所述封闭盖具有盖状封闭体和带有饮用开口的饮用接管,该饮用接管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第一位置中饮用接管贴靠在封闭体上,而在所述第二位置中饮用接管远离封闭体地立起。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基于结构设置为患者提供一种便于吸取使用的医用容器封闭盖,封闭盖基于转动的饮用接管与容器内部建立可调整状态的连接关系,并基于换气结构为平衡内部气压,便于病患者吸取医用容器内营养液体或药液。公告号为cn107820421b的专利也公开了一种用于医用容器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到医用容器以用于向医用容器提供端口的连接器元件,连接器元件包括头部和邻接头部的夹止部,其中头部包括开口,夹止部包封与头部的开口流体连接以用于提供通过连接器元件的流体路径的内腔;夹止部可柔性变形,以夹止通过连接器元件的流体路径,该专利的技术方案提供了布置在医用容器连接位置的头部,头部设置有限定穿刺作用范围的偏转元件使得穿刺过程损坏连接器元件夹止部的风险显著
降低。
7.公告号为cn104220038b的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与医用容器相联的适配器,所述适配器包括: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接收可刺穿的弹性件,从而限定了所述适配器的内腔,所述可刺穿的弹性件在所述管状本体内能够在第一位置以及在近侧与所述第一位置间隔开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可刺穿的弹性件的远侧部分形成所述腔的密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远侧部分打开所述腔的密封。该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将确保在实施注射行为时使得间隔件无菌或者在多剂量药瓶使用寿命期间保持间隔件无菌,并且确保即使多剂量药瓶没有存储在无菌条件下也防止浪费药物。而公告号为cn103565646b的专利提供了一种用来与医用容器相联接的剂量计数器械,该装置可以对存放有多剂量的医用容器内部药液进行剂量统计,用以指导注射作业,在多次取用情况下,装置也可基于夹持部和盖体的设置保证内部药液处于无菌状态以避免药品浪费。
8.基于上述分析,现有技术中用于调节医用容器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隔离/连通状态的技术方案设置了多种用于结构防护、密封清洁及功能辅助的医用容器盖塞结构,一般地,用于抽取医用容器内部药液的注射装置需要与封闭医用容器的塞结构或膜结构发生穿刺作用,但限于盖体开口位置的结构设置,现有技术中的方案较少涉及对穿刺点位的调整以减少注射器暴露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尤其是针对需要进行多次穿刺以抽取药液的医用容器,即现有技术中穿刺路径在盖塞结构的限定下较为单一,重复的穿刺路径增加了注射器交叉感染及污染药液的风险,连续多次针对同一位置的穿刺会持续破坏塞结构或膜结构,造成密封效果下降甚至导致密封失效;
9.另外,现有用于医用容器计量计数的装置多为人工计数或机械计数而较少涉及自动检测计数,不便于剂量数据的准确管理和规划,自动检测技术也未与穿刺路径管理相关联以提升多剂量医用容器的取液质量;该取液结构和取液方法的改进也可以应用于实验室多剂量药液的穿刺取液操作以保证取液质量。
10.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11.针对现有技术所提出的至少一部分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配装置,该适配装置可适用于需要进行多次穿刺取液操作的医用容器或其它类型的容器,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开口部和瓶口;适配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用于为瓶口提供辅助密封,第一模块按照包围开口部至少部分面积的方式与容器进行连接,使得第一模块能够凭借设置在第一模块内部的辅助膜覆盖瓶口;第二模块,用于进行穿刺点位管理,第二模块布置于第一模块远离开口部的方向上并与第一模块连接,第二模块包括置于辅助膜远离瓶口一侧的调节面;在调节面与第二模块共轴布置的情况下,调节面配置有分别在不同高度上覆盖瓶口至少部分面积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其中,在围绕调节面的轴心进行旋转的第一平面设置有沿径向布置的径向位的情况下,用于确定穿刺点位的穿刺位按照能够在径向位所对应的第二平面区域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式设置于径向位远离瓶口的方向,使得调节面能够通过径向位和穿
刺位进行穿刺点位的周向调整和径向调整。
12.对于承装药液的医用容器来说,药液的保存条件十分严格,为防止药液受到污染而变质,医用容器及用于封闭医用容器的结构必须满足关于气密性、耐水性以及遮光性等方面的要求;常见医用容器可见为管状容器或瓶装容器,为便于储存或为满足转运需求,单个医用容器中可承装若干剂量药液,在达到使用目的地后,由医护人员进行若干次的穿刺抽取以分别对若干患者施加单次剂量,由于使用场景或保存条件的限制,部分容器在若干次穿刺过程中间隔时间难以把握,导致药品或药液不能及时用完,注射器等锐器的多次穿刺过程对瓶口密封结构的破坏则进一步增加了保存了难度,也会扩大医用容器内部药液的受到污染的概率。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针对多剂量医用容器的穿刺取液集中于局部区域而产生交叉感染或密封失效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为多剂量医用容器提供辅助密封且进行穿刺点位和剂量智能管理的适配装置。
13.本技术中的适配装置配置有用于提供辅助密封的第一模块,第一模块围绕开口部进行设置,使得设置于第一模块内部的辅助膜能够覆盖瓶口,瓶口一般存在膜结构或塞结构,在进行穿刺取液时,若将塞结构取出则会导致医用容器的瓶口完成敞开,无法及时用完的药物则会受到空气的污染,而膜结构在穿刺作用下破坏情况难以预料,尤其是针对局部区域的重复穿刺情况下,因此,有必要为瓶口提供辅助密封以进一步保护医用容器内部的液体,具体的,本技术中的辅助膜可配置为在穿刺作用下恢复形态能力更为突出的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使得基于第一模块覆盖限定在瓶口的辅助膜能够为医用容器提供附加的密封保护作用;而第二模块则是用于进行穿刺点位的管理,第二模块配置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可围绕第二模块的中心轴进行旋转,第一平面在径向上布置有径向位,径向位围绕中心轴旋转而形成的环形面至少能够覆盖瓶口,第二平面则布置有可沿径向往复移动的穿刺位,穿刺位用于限定当前进行穿刺作用的穿刺点位,则径向位可基于旋转运动实现穿刺点位的周向调整,穿刺位可基于在径向上的往复运动实现穿刺点位的径向调整,周向调整和径向调整的配合作用即可实现穿刺点位在瓶口内径范围内的全覆盖,对于改善穿刺点位的规划管理和自动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14.优选地,第一模块包括围绕开口部布置的下壳体,下壳体靠近容器本体一端设置有紧固环,使得与辅助膜连接的紧固环以松紧可调的方式连接开口部的表面,其中,在辅助膜覆盖瓶口并受到紧固环的作用力的情况下,辅助膜基于覆盖位置的不同分为覆盖瓶口的平面部和覆盖开口部的折叠部。可调节的紧固环可将第一模块及辅助膜固定于开口部的外表面,第二模块与第一模块连接,使得适配装置能够稳定地布置在医用容器开口部,紧固环也能够为辅助膜提供覆盖瓶口的作用力。
15.优选地,第二模块配置有与下壳体连接的上壳体,调节面按照能够相对上壳体发生旋转的方式连接于布置在上壳体内部的环状结构,其中,在调节面与上壳体同轴布置的情况下,上壳体远离下壳体一端设置有可开合的顶盖。调节面布置于第二模块内部并可与第二模块的内壁发生相对运动,顶盖的布置则可以在非穿刺状态下将第二模块封闭以避免空气中浮沉病菌污染。
16.优选地,第一平面沿径向的至少一部分布置有径向位,在径向位跟随第一平面旋转一周的情况下,径向位扫过的区域形成围绕第一平面的中心轴线的环状面,使得环状面能够覆盖瓶口的至少部分区域,其中,第一平面的半径大于或等于瓶口的外径。
17.优选地,第二平面配置为至少能够覆盖径向位的形状,第二平面配置有用于布置穿刺位的调节轨道,调节轨道与调节面的中心轴连接,使得第二平面的调节轨道和穿刺位能够跟随第一平面进行旋转,其中,调节轨道朝向穿刺位一侧的至少一部分长度配置有齿链,穿刺位配置为外表面带凸肋或凸齿的环状结构;当穿刺位在调节轨道内部的发生往复运动时,穿刺位与调节轨道接触而形成第一配合点和第二配合点,第一配合点发生凸肋或凸齿与齿链的啮合运动,第二配合点发生凸肋或凸齿相对固定面的滚动,使得调节轨道能够基于正转或反转进行穿刺位的径向调整。调节轨道仅一边的齿链与穿刺位进行啮合运动,穿刺位的另一侧则与固定面或固定轨道发生不滑移的滚动,使得穿刺位能够基于调节轨道的正转或反转实现在限定位上部的径向调整。
18.优选地,调节面在中心轴内布置有旋转电机和转轴,转轴配置有分别连接第一平面和调节轨道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能够独立地运作,使得转轴能够分别控制径向位的周向调整和穿刺位的径向调整。
19.优选地,适配装置配置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穿刺点位的自动调整和剂量的管理,控制器连接有用于获取穿刺取液次数的穿刺感应器和用于获取瓶口内径尺寸的瓶口感应器,控制器与旋转电机连接,控制器还连接有用于剂量信息输入输出的交互器。
20.为实现穿刺点位的自动调整和剂量的智能管理,适配装置配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可获得穿刺操作信号和瓶口内径尺寸数据,则控制器可基于此确定穿刺位径向调整的活动范围,使得穿刺点全部位于瓶口内径以内而避免穿刺失效;交互器用于剂量数据的输入输出,当控制器获得剂量总数后,控制器可基于剂量总数和穿刺位的径向调整活动范围确定周向调整的旋转间隔角度和径向调整的移动间距,使得控制器能够预设穿刺点位而实现穿刺点位的最优分布,同时也能够基于传感器和交互器实现剂量数据的准确管理和展示,显著提升了本技术适配装置对于穿刺点位和剂量数据的智能管理效果,及大地改善了多剂量穿刺取液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21.优选地,本技术提供一种适配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基于上述适配装置进行实施,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2.控制器基于交互器获得用户输入的剂量总数并在交互器上显示至少包括剂量余量的剂量信息;
23.控制器基于瓶口感应器获取瓶口的内径尺寸以确定穿刺位能够在径向位活动的最大径向尺寸,控制器基于旋转电机控制第二输出端带动调节轨道进行旋转运动并将穿刺位调整至径向位的初始位置,其中,初始位置为径向位的最小半径处或最大径向尺寸处;
24.控制器基于剂量总数和最大径向尺寸计算出径向位进行周向调整的旋转间隔角度和穿刺位进行径向调整的移动间距,使得控制器预设的穿刺点位数不小于剂量总数;
25.响应于穿刺感应器的穿刺完成信号,控制器基于旋转电机进行若干次周向调整和一次径向调整的循环动作或控制器基于旋转电机进行若干次径向调整和一次周向调整的循环动作;
26.在控制器基于旋转电机进行若干次周向调整和一次径向调整的循环动作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的第一输出端带动径向位进行周向调整以改变单位旋转间隔角度,在周向调整完成一周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的第二输出端带动调节轨道内的穿刺位进行径向调整以改变单位移动间距,使得控制器能够控制径向位继续进行周向调
整;
27.当穿刺位基于径向调整运动至径向位的不同径向尺寸时,控制器针对不同径向尺寸采用不同的旋转间隔角度,使得周向调整的旋转间隔角度跟随径向尺寸的增大而减小。
28.优选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带适配装置的医用容器,该医用容器基于上述适配装置及使用方法进行多剂量的药液穿刺取用操作。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模块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模块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模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功能连接示意图。
34.附图标记列表
35.1:容器本体;2:开口部;3:瓶口;4:瓶沿;5:外沿;6:内沿;7:第一模块;8:折叠部;9:平面部;10:紧固环;11:第二模块;12:下壳体;13:上壳体;14:调节面;15:第一平面;16:第二平面;17:径向位;18:穿刺位;19:转轴;20:中心轴;21:旋转电机;22:调节轨道;23:穿刺感应器;24:控制器;25:交互器;26:顶盖;27:瓶口感应器;28:第一输出端;29:第二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37.实施例1
3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配装置,该装置主要适用于需要进行多次穿刺取液或注液的医用容器或其它类型的容器,如图1所示,医用容器或其它容器具有容器本体1,容器本体1作为药液或其它液体的主要承装部位,常见截面配置为圆形或多边形,容器本体1的上部分向中心对称地或非对称地收束为开口部2,使得容器本体1能够通过设置在开口部2的瓶口3与外部环境连通,瓶口3可以作为容器本体1内部药液进出的通道,对于承装药液的医用容器来说,药液的保存条件更为严格,为防止药液被污染变质,医用容器及用于封闭医用容器的结构必须满足关于气密性、耐水性以及遮光性等方面的要求。
39.常见医用容器可见为管状容器或瓶装容器,为便于储存或为满足转运需求,单个医用容器中可承装若干剂量药液,在达到使用目的地后,由医护人员进行若干次的穿刺抽取以分别对若干患者施加单次剂量,由于使用场景或保存条件的限制,部分容器在若干次穿刺过程中间隔时间难以把握,导致药品或药液不能及时用完,注射器等锐器的多次穿刺过程对瓶口3密封结构的破坏则进一步增加了保存了难度,也会扩大医用容器内部药液的受到污染的概率,例如,当作用于不同患者的若干注射器在拆除包装后均会暴露于空气中,相比于单剂量医用容器,多剂量医用容器与注射器的接触时间显著增加,即若干注射器暴露于空气的时间叠加作用于多剂量医用容器,使得医用容器内部药液受到污染的概率显著上升;同时,在若干注射器对于瓶口3密封结构的穿刺点位处于同一位置或相近位置时,重复的穿刺路径会增加注射器交叉感染及药液污染的风险,连续多次针对同一位置的穿刺也
会持续破坏瓶口3密封结构,造成密封效果下降甚至导致密封失效。因此,本技术的适配装置针对上述问题设置有对应的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部分不足之处。
40.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适配装置包括第一模块7和第二模块11,第一模块7用于为瓶口3处的密封结构提供辅助密封,第二模块11则用于管理穿刺路径并进行剂量计数,第二模块11布置于第一模块7上部,使得第一模块7和第二模块11可以同瓶口3以中心轴20线相互重合的方式进行布置;如图2所示,第一模块7配置有包围开口部2至少部分区域的下壳体12,下壳体12可配置为围绕瓶口3的圆柱形或圆台形表面,下壳体12的靠近容器本体1一端布置有可调节内径大小的紧固环10,紧固环10可通过相对医用容器发生旋转的方式调节内径大小,使得紧固环10能够紧密地贴合于开口部2的外表面,为保证紧固效果或紧固的便捷性,紧固环10在内表面也可配置弹性密封条以增强紧固贴合的作用效果,避免紧固环10与开口部2的之间贴合不牢或产生不必要的相对滑动;另外,紧固环10也可配置类似扎带的单向齿链,相比于旋转作用的紧固环10,单向齿链可更为容易地实现紧固环10与开口部2的紧密配合而不会发生松动,使用更为便捷,经济性更高。
41.如图2所示,第一模块7在下壳体12下端配置有封闭下壳体12开口的辅助膜,辅助膜的周向边缘与紧固环10的内侧连接,当第一模块7套设在医用容器的开口部2时,瓶口3的瓶沿4处一般布置有密封膜或密封塞,密封膜覆盖瓶沿4并连接于外沿5,密封塞与内沿6过盈配合;辅助膜覆盖瓶口3处的密封结构并包围开口部2的至少部分区域,使得辅助膜形成覆盖瓶口3密封结构的平面部9和包围开口部2周向至少部分面积的折叠部8,折叠部8与紧固环10连接并贴合于开口部2的外表面,辅助膜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使得紧固环10对折叠部8的作用力能够保持平面部9与瓶口3密封结构的紧密贴合。
42.如图3所示,第二模块11配置有与下壳体12连接的上壳体13,使得本技术的适配装置能够基于下壳体12和上壳体13的组合作用形成包围医用容器开口部2及开口部2上部空间的半开放式结构,上壳体13也可在上表面布置可开合的顶盖26,使得上壳体13、下壳体12和定稿组成封闭式结构,顶盖26与上壳体13的可开合连接可以通过翻转式结构或推拉式结构来实现,翻转式结构指定稿与上壳体13通过轴连接,顶盖26相对轴旋转即可实现顶盖26与上壳体13上表面的角度变化,从而打开或关闭上壳体13所包围的空间;推拉式则是指顶盖26与上壳体13通过滑动轨道连接,使得顶盖26通过改变与上壳体13上表面重合面积的方式进行开启或关闭。
43.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模块11在上壳体13的中心位置布置有中心轴20,中心轴20与调节面14配合连接,使得调节面14能够以围绕中心轴20的方式覆盖在平面部9的上部以控制穿刺点位的选择和调整;中心轴20与调节面14可通过悬置于上壳体13内表面的环状凸台的方式与上壳体13建立连接,使得调节面14可以相对环状凸台围绕中心轴20进行旋转,中心轴20内部布置有旋转电机21和转轴19,转轴19按照分别输出不同转动状态的方式配置有第一输出端28和第二输出端29,不同的转动状态可以是不同的转动参数和/或转动时机;调节面14包括第一平面15和第二平面16,第一平面15和第二平面16围绕中心轴20布置且第一平面15和第二平面16按照部分区域重叠的方式上下布置,具体的,第一平面15与转轴19的第一输出端28配合连接,使得第一平面15能够围绕转轴19以连续或间隔的方式进行旋转,第一平面15的外径小于上壳体13的内径且大于瓶口3的外径,使得第一平面15能够完全覆盖瓶口3上部的平面部9以充分利用可用于穿刺的区域;第一平面15配置有沿径向布置且
贯通第一平面15上下表面的径向位17,径向位17作为第一平面15允许注射器穿刺通过的通道,径向位17跟随转轴19旋转即可覆盖平面部9可供穿刺的位置,使得第一平面15能够通过径向位17控制穿刺点位的周向调整;第二平面16布置于第一平面15的上部,第二平面16的布置范围至少能够覆盖径向位17,第二平面16配置有连接转轴19的第二输出端29的调节轨道22,调节轨道22的作用范围覆盖径向位17,调节轨道22配合连接有穿刺位18,使得穿刺位18能够在调节轨道22的作用下调整穿刺位18在径向上的位置,即第二平面16基于调节轨道22和穿刺位18的配合作用控制穿刺点位的径向调整;则调节面14通过第一平面15和第二平面16的配合作用可实现对平面部9可供穿刺的位置的最大程度覆盖,穿刺点位在周向上及径向上的间隔调整显然可以提供更多的穿刺点位选择,便于实现多剂量药液容器的间隔取液操作以保证取液质量、避免密封失效或交叉感染。
44.优选地,径向位17的形状和尺寸可与调节轨道22的形状及尺寸相适配,例如,穿刺位18配置为圆环形,用以标记当前可供注射器穿刺的位置,穿刺位18的外表面设置有平行于环形中轴线的凸肋或凸齿,调节轨道22朝向穿刺位18的内侧的至少部分长度配置有与穿刺位18外表面凸肋或凸齿进行配合作用的可运动齿链,调节轨道22朝向穿刺位18内侧的其余长度配置有固定面;穿刺位18在调节轨道22内部的发生运动的过程中,穿刺位18与调节轨道22形成第一配合点和第二配合点,第一配合点发生凸肋或凸齿与齿链啮合运动,第二配合点发生凸肋或凸齿相对固定面的滚动,使得调节轨道22能够基于第二输出端29的正转或反转实现穿刺位18的径向调整;第二平面16布置于径向位17的上方,为保证调节轨道22中穿刺位18与径向位17的配合调整,当第一平面15在第一输出端28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时,第二平面16跟随第一平面15发生转动,使得调节轨道22的作用范围始终保持在径向位17的上方。
45.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为实现穿刺点位的自动调整和药液剂量的准确管理,本技术还设置有控制器24,控制器24分别与穿刺感应器23和瓶口感应器27连接,穿刺感应器23布置于穿刺位18的侧壁位置,使得控制器24能够基于穿刺感应器23获得注射器置入穿刺位18的信号;而瓶口感应器27布置于第一平面15的下表面,使得控制器24能够基于瓶口感应器27获得瓶口3内径及外径尺寸信息;如图1和图5所示,控制器24与交互器25连接,交互器25设置有用于信息输入的按键和用于信息输出的显示屏,使用者可以根据包装信息或容量信息设定需要抽取的剂量数并传递至控制器24,控制器24也可将当前已抽取剂量和剩余剂量传递至交互器25并通过显示屏进行展示,便于剂量管理和资源调配;控制器24还与旋转电机21连接,使得控制器24能够根据穿刺点位调整的需要分别对转轴19的第一输出端28和第二输出端29进行调整,使得调节面14能够在控制器24的作用下实现穿刺点位的周向调整和径向调整。
46.优选地,当适配装置被布置于医用容器开口部2时,首先调节紧固环10使得下壳体12与上壳体13被稳固地连接与医用容器的开口部2,辅助膜覆盖瓶口3的密封装置并形成平面部9和折叠部8;控制器24基于交互器25的输入信号控制适配装置恢复初始状态,初始状态即为将穿刺位18调整到径向尺寸最小的位置,使得起始穿刺点位从靠近平面部9中心或平面部9边缘的位置开始;控制器24基于瓶口感应器27获取瓶口3内径尺寸,控制器24基于瓶口3内径尺寸获得穿刺位18在径向上的可调整范围,即径向调整范围;控制器24基于交互器25获取医用容器内的剂量总数,根据剂量总数获得穿刺点位总数,控制器24由此计算预
设出第一输出端28控制的径向位17周向调整的旋转间隔角度和第二输出端29控制的穿刺位18径向调整的移动间距,使得控制器24预设的穿刺点位值不小于穿刺点位总数;例如,当医用容器内部承装药液为100剂量时,表明需要的穿刺点位数为100,假设径向位17与平面部9对应的可供穿刺半径为20mm,则穿刺位18径向调整的移动间距可设置为5mm,径向位17周向调整的旋转间隔角度为18度,使得穿刺点位依次排列形成半径逐渐扩大的若干环形,即相对径向位17的环形半径尺寸可依次设置为0mm、5mm、10mm、15mm、20mm,使得穿刺点位的位置基本均匀地布置在平面部9可供穿刺作用的区域。
47.优选地,穿刺点位以若干同心环的方式进行设置,则对于径向尺寸较小的区域,由于圆环周长较小,在相同的周向调整旋转间隔角度下,相比于径向尺寸较大的区域,同一圆环上穿刺点位之间的距离显然更小,使得靠近平面部9中心的穿刺点位过于密集而不利于均匀地分散穿刺点位,因此,控制器24在获得穿刺点位总数和穿刺位18的径向调整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的径向尺寸采用不同的旋转间隔角度,使得周向调整的旋转间隔角度跟随径向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例如,对于径向调整的径向尺寸依次为0mm、5mm、10mm、15mm、20mm的情况,周向调整的旋转间隔角度依次为30度、25度、20度、16度、12度等,使得各穿刺点位之间的间距更加趋于平均,且不同圆环上的穿刺点位可形成错位排列,在符合穿刺点位间隔要求的情况下,显著提升了穿刺点位的布置质量。
48.优选地,控制器24与穿刺感应器23连接,使得控制器24能够获得注射器置入穿刺位18的信号,当注射器置入穿刺位18时,穿刺感应器23被触发而保持第一状态,当注射器抽离穿刺位18时,穿刺感应器23被触发而保持第二状态,响应于穿刺感应器23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变化,控制器24记录一次穿刺取液操作并将信号传递至交互器25,由交互器25在显示屏上展示当前累计取用剂量,显示屏信息还可包括剩余剂量、总剂量和药物信息等;当前一次穿刺取液操作完成后,若当前径向尺寸的周向调整未完成,则控制器24基于转轴19的第一输出端28控制径向位17和穿刺位18进行周向调整,即旋转当前径向尺寸下的旋转间隔角度;若当前径向尺寸的周向调整已达到360度,则控制器24基于转轴19的第二输出端29控制穿刺位18进行径向调整,即径向尺寸增加一次径向调整的移动间距;使得穿刺位18的位置由前一的穿刺点位移动至下一穿刺点位以备取液操作。
49.优选地,径向调整的顺序可以变动,即径向调整可以由径向尺寸较小的位置逐渐调整到径向尺寸较大的位置,也可以由径向尺寸较大的位置逐渐调整为径向尺寸较小的位置;径向调整和周向调整的先后顺序也可变动以形成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即为在每个径向调整的节点上进行周向调整,即穿刺点位的位置以若干同心环的方式逐渐向外扩展或向内扩展;第二模式即为在每个周向调整的节点上进行径向调整,即穿刺点位的位置在径向上不重复地往复布置并跟随周向调整进行旋转扩展。
50.实施例2
51.对于临床上非注射使用的多剂量医用容器,例如盛有消毒酒精或碘伏的容器,其主要取用方式为拧开瓶盖并进行蘸取操作,但容器内部余量对于蘸取操作的便捷性存在较大影响,尤其是在容器内部余量较少且容器较高的情况,棉签蘸取需要手部辅助偏转容器以获得适宜的蘸取深度,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适配装置的第二模块可配置为用于将容器内部液体转移至瓶口3或瓶口3以上区域的结构,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蘸取操作。
52.具体的,第二模块11可配备置入部、抽吸部和容纳部,置入部可配置为能够穿刺第一模块辅助膜的针状结构,使得置入部能够以置入长度可调的方式连接容器本体1底部空间和第二模块的内部空间,置入部配置有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一节连接至第二模块的内部空间,而第二节连接至容器本体1的底部空间,其中,配置为不同径向大小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之间通过滑套连接,滑套基于弹性部件的弹性作用改变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的叠加长度以改变置入部的长度,使得置入部能够适应不同深度的容器;其中,滑套设置有锁止装置,锁止装置通过设置在抽吸部的开关进行控制,在置入部穿刺辅助膜之前,锁止装置的开关开启,使得置入部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之间的叠加长度不会发生改变,当置入部穿刺辅助膜并进入容器本体内部空间后,锁止装置的开关关闭,使得置入部的第一节和第二节能欧通过滑套改变叠加长度,其中,克服滑套弹性作用力而做功的力量来源于第二节接触容器本体1底部所受到的作用力,在滑套弹性作用力的反作用下,第二节远离第一节的一端可与容器本体1底部保持接触,当第二节远离第一节一端配置为带倾斜面的开孔时,使得容器本体1底部的少量药液能够通过第二节的开孔而进入置入部。
53.第一节远离第二节的一端位于瓶口3以外并与抽吸部的入口连接,抽吸部的出口与容纳部连接,抽吸部基于压力差的作用将容器本体1底部的液体吸入抽吸部并转入容纳部,容纳部配置为带开口的半开放凹面形状,使得容纳部的底部形状较为集聚,从而由抽吸部转移而来的液体能够在容纳部形成更适宜棉签蘸取的深度和集聚形态,转入容纳部的液体容量可根据棉签的蘸取需求量进行确定,例如,常用于皮肤表面消毒处理的棉签单次蘸取液体吸收量为5-10ml,则由抽吸部单次抽吸作用而转移至容纳部的液体容量可以设置为7-12ml,以保证棉签蘸取的液体量足够而适应皮肤表面消毒面积较大的情况。
54.为降低使用者手动操作的繁琐程度,抽吸部可设置为由电机和控制器的自动抽吸作用,且容纳部在靠近抽吸部出口的位置还连接有可调节的排出口,响应于棉签完成蘸取的信号,控制器带动电机旋转先排出容纳部存在的剩余液体并重新基于置入部抽取单次用量的液体至容纳部,即抽吸部的工作无需使用者进行手动调整操作,可实现容纳部排液,重新充液的循环进行,可显著降低使用者手动操作的繁琐程度,也避免了使用者频繁接触抽吸部带来的污染风险,有利于本技术的适配装置保持良好的清洁状态;则配置有置入部、抽吸部及容纳部的适配装置也适用于一般容量状态下的多剂量非注射用医用容器,显著提升蘸取液体的便捷性而避免重复开盖拧盖的操作。
55.为避免液体的浪费,由容纳部排出的液体可进入一存储腔,存储腔连接有由控制器进行调节控制的喷淋器,使得存储腔内液体能够在喷淋器的作用下对第二模块的外壳、顶盖26和开关进行喷淋消毒,响应于棉签蘸取完成次数达到设定值的信号,喷淋器在电机的作用下将存储腔内的液体吸取并进行喷淋操作。
56.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