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艾灸问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75757发布日期:2023-03-15 10:12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艾灸问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艾灸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艾灸问诊方法。


背景技术:

2.艾灸,是一种通过点燃艾叶产生艾热、通过艾热刺激人体穴位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能够调理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艾灸历史久远且适用范围广,目前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技术和方法,但仍以人工诊断和人工施灸为主流。
3.在施灸过程中,首先,施灸的方案需要由具备专业知识的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诊断后制定,对于病症类似的患者,专业医师需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重复诊断,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其次,由于艾灸操作具备一定危险性,因此在艾灸过程中需要对具体操作环节进行标准化操作,这需要艾灸师进行大量的学习和练习。此外,在艾灸过程中会产生艾烟,长期大量吸入艾烟会对艾灸师身体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
4.现阶段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机械控制的艾灸仪器,但多数自动化程度不高、功能单一,且仍旧依赖于医师现场诊断得到灸疗方案,才能够实施艾灸,不能做到集诊断、制定方案、精准施灸于一体,在提高艾灸效率、节省人力和时间等方面的改进都十分有限。并且,由于艾灸治疗对人力资源要求高,现有的专业人士又比较缺乏,因此在当今社会难以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便利、自动化程度高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艾灸问诊方法。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艾灸问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s1、红外热成像设备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红外图像采集,得到第一红外影像数据;
9.s2、将所述第一红外影像数据上传至云端分析平台,所述云端分析平台生成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
10.s3、将所述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发送至智能艾灸仪,所述智能艾灸仪根据所述灸疗方案对患者实施艾灸。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3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4:所述红外热成像设备再次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红外图像采集,得到第二红外影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红外影像数据上传至所述云端分析平台,所述云端分析平台生成第二评估报告,再将所述第二评估报告与所述第一评估报告进行比较。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灸疗方案包含配穴方案。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3中,艾灸师询问患者情况,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所述灸疗方案,所述智能艾灸仪根据调整后的所述灸疗方案对患者实施艾灸。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由人工智能得出。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云端分析平台包含专家在线系统,专家登录所述专家在线系统并查看所述第一红外影像数据,进而得到所述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2中,人工智能得出专项辨证报告,专家查看所述专项辨证报告后得出所述第一评估报告。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2中,当患者不需要进行专项辨证时,所述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由人工智能得出;当患者需要进行专项辨证时,所述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由专家得出。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2中,专家登录所述专家在线系统并查看所述第一红外影像数据后,再通过所述智能艾灸仪与患者进行连线,询问患者情况,给出施灸建议并尝试开始施灸,在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感受并调整,最后评估并确认所述灸疗方案。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智能艾灸仪上设有视频及音频传输装置,专家通过所述视频及音频传输装置与患者进行沟通。
2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艾灸问诊方法,同时结合了红外图像采集和云端分析等技术,能够实现辅助诊断、制定方案、施灸等全过程的集成与自动化。专业医师无需现场面对问诊患者,患者可以在现场艾灸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红外图像采集,等待云端返回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后,即可接受智能艾灸仪的自动施灸,大大节省了对诊断医师及艾灸师的人力需求,有助于艾灸技术的全面推广。基于本发明的艾灸问诊方法,同一个艾灸团队可以在不同地区设立多家门店,每家门店中只需要配备红外热成像设备、智能艾灸仪等设备,不同患者的红外影像数据可以上传至同一个云端分析平台,基于同样的大数据库生成专业、可靠、具有针对性的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当患者需要进一步寻求人工诊疗时,专家团队也可以通过云端分析平台及智能艾灸仪与患者连线,无需来到现场,从而同一名专家及其团队可以方便地服务不同地区的患者,艾灸问诊方法的便捷度和适用范围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22.附图1为实施例1中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艾灸问诊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23.附图2为实施例2中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艾灸问诊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24.附图3为实施例3中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艾灸问诊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26.实施例1
27.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艾灸问诊方法,该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28.s1、当患者前来问诊时,首先由红外热成像设备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红外图像采集,得到第一红外影像数据。该第一红外影像数据包含了患者诊疗前身体各部位的体温情况,能够较准确地反应出患者的病灶所在。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红外热成像设备可以对患者的全身进行拍摄采集,也可以仅拍摄患者要求诊断的身体部位。
29.s2、将第一红外影像数据上传至云端分析平台,云端分析平台生成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该红外热成像设备能够联网,从而能够通过无线信号将第一红外影像数据上传至云端分析平台。本实施例中,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均由人工智能计算得出,灸疗方案包含具体的配穴方案。该云端分析平台包含了大量历史患者的艾灸数据信息(包括对应的体温、病症、配穴方案等信息),从而人工智能能够根据当前患者的第一红外影像数据,通过与标准体温数据进行对比,再结合已知的艾灸大数据,准确计算、分析得到该患者针对性的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
30.s3、将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发送至智能艾灸仪,智能艾灸仪根据灸疗方案对患者实施艾灸。本实施例中,在实施艾灸的过程中会有艾灸师陪同,同一位艾灸师可以同时陪同多位患者进行施灸。具体地,艾灸师适时地对患者情况进行询问,如施灸温度及时间是否可以接受,施灸过程是否有明显不适感等,并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灸疗方案,此后智能艾灸仪再根据调整后的灸疗方案继续对患者实施艾灸。
31.本实施例中,在结束施灸后还包括步骤如下:
32.s4、采用红外热成像设备再次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红外图像采集,得到第二红外影像数据,并将第二红外影像数据上传至云端分析平台,云端分析平台生成第二评估报告,再将第二评估报告与第一评估报告进行比较。从而进行施灸前后效果对比,以确保本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艾灸问诊方法对于患者的病症确实起到有效的治愈作用。
33.本实施例中,整个艾灸的诊断及制定方案过程高效快速,施灸准确且自动化程度高,同时可以保证灸疗效果,采用智能艾灸仪进行自动艾灸也减少了艾烟对于艾灸师健康的伤害。本实施例中,人工介入少,现场仅配备一名多少数几名艾灸师,艾灸师只需要在有需要时对患者进行指导,适时地查看施灸情况,并调整智能艾灸仪的动作,而不需要亲自实施艾灸,极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力需求。
34.实施例2
35.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艾灸问诊方法,该方法的整体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患者需要进行专项辨证,此时需要艾灸专家在云端分析平台中介入。
36.具体地,该方法中的步骤s1、s3、s4与实施例1均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步骤s2。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如下:
37.s2、将第一红外影像数据上传至云端分析平台,此时患者可以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需要专项辨证。本实施例中,云端分析平台包含专家在线系统及5g辨证中心。云端分析平台在接收到患者的专项辨证申请后,就将第一红外影像数据上传至5g辨证中心,同时对相应专家进行呼叫提示,收到呼叫提示的专家及其团队会指定时间内及时登录专家在线系统,进行专项辨证诊断。专家登录专家在线系统后,逐一查看需要专项辨证的患者的第一红外影像数据,进而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第一评估报告及相应的灸疗方案,并提供针对
性的注意事项及建议,一并反馈给现场的艾灸师,以便于下一步的正式施灸。
38.本实施例中,基于高度自动化的艾灸过程,进一步结合专家进行线上诊断治疗,对于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可给予专项辨证诊断,相比于人工智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度,尤其适用于复杂病症,专家可制定出更适合个人的治疗方案,从而在施灸过程中进一步其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体验感受。
39.实施例3
40.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艾灸问诊方法,该方法的整体流程与实施例2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专家仅凭第一红外影像数据难以得到准确的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此时专家可以选择与患者进行沟通连线,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
41.本实施例中,步骤s1、s3、s4与实施例2均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步骤s2,具体如下:
42.s2、将第一红外影像数据上传至云端分析平台,患者请求专项辨证;
43.云端分析平台将第一红外影像数据上传至5g辨证中心,同时对相应专家进行呼叫提示;
44.收到呼叫提示的专家及其团队登录专家在线系统,查看患者的第一红外影像数据;
45.专家通过智能艾灸仪与患者进行连线,询问患者情况;本实施例中,智能艾灸仪上设有视频及音频传输装置,专家可以通过该视频及音频传输装置与患者进行实时的面对面沟通,该视频及音频传输装置具体包括摄像头、麦克风、显示器、音箱等;
46.专家根据患者描述及第一红外影像数据给出初步的施灸建议,并反馈给现场的艾灸师,然后艾灸师通过智能艾灸仪,依据初步的施灸建议进行设置,实施预施灸;
47.在预施灸的过程中,专家实时询问患者情况,并根据患者实际感受调整灸疗方案,进一步对灸疗方案进行评估确认,得到最终的第一评估报告及灸疗方案。
48.本实施例中,在人机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医患沟通,从而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由于专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因此能够及时作出判断,发现一些现有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难以准确诊断的病情。本实施例中,智能艾灸仪可供医患之间面对面交流,并且预施灸过程由专家陪同观察、及时沟通,既可以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感受,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治疗效果。
4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1~3实际可以基于同一套艾灸诊疗系统,采用相同的线下设备仪器及云端分析平台,并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及病情来做出选择。对于普通患者,可以直接采用实施例1中的艾灸问诊方法;当患者需要进行专项辨证时,则执行实施例2中的艾灸问诊方法;当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专家需要与患者直接沟通时,则采用实施例3中的艾灸问诊方法。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灵活切换选择,广泛适用于不同患者。
5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