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32463发布日期:2023-01-20 21:1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


背景技术:

2.胸腔穿刺引流导管是一种医疗器械,在医疗临床上用于血胸、气胸等急救胸腔穿刺方面,它能够解决病人的缺氧情况,从而能够改善病人的呼吸困难问题。
3.但是传统引流管组成部件复杂多样,穿刺流程繁琐,耗时长,且无法对胸腔内的器官进行保护,在穿刺的时候胸腔内的器官可能会被穿刺针触碰而误伤,不能对胸腔内的器官形成很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效果好的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其中,包括导入管、穿刺针及与穿刺针连接的操作件,导入管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穿刺针由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的任一腔体穿刺进入胸腔内。
6.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入管的侧壁设有供穿刺针伸入的开口,开口的形状与穿刺针的形状相匹配设置。
7.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穿刺针与操作件呈勾形结构。
8.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穿刺针与操作件连接处设有避让角。
9.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避让角的角度为10
°
~30
°

10.其中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对导入管进行限位固定于皮肤表面的固定装置。
11.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于导入管上的吸附件。
12.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吸附件为负压吸盘,导入管通过负压吸盘固定于皮肤表面。
13.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于导入管上的粘合材料层,导入管通过粘合材料层固定于皮肤表面。
14.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于导入管上的医用胶带,导入管通过医用胶带固定于皮肤表面。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6.1、本发明中,通过将导入管设置成两个腔体,这样可将穿刺针由其中一个腔体插入,并随导入管穿刺进入胸腔,可避免穿刺针直接与胸腔内的器官直接接触,从而可很好的对胸腔内的器官进行保护,大大提升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在穿刺时对胸腔内的器官的保护效果。
17.2、通过在导入管的侧壁设置开口,且开口的形状与穿刺针的形状相匹配设置,如此既方便穿刺针的穿入,又能对穿刺针进行限位,以保证穿刺的准确性及灵活性。
18.3、通过将穿刺针与操作件设置呈勾形结构,这样方便操作件对穿刺针进行操作,以保证穿刺的准确性,同时又能很好的避免穿刺针与胸腔内的器官触碰,以对胸腔内的器
官进行更好的保护。
19.4、通过设置避让角,这样在穿刺针插入到胸腔后,穿刺针与胸腔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穿刺针就不会与胸腔内的器官接触,能对胸腔内的器官进行更好的保护作用。
20.5、通过将避让角的角度设定在10
°
~30
°
范围内,使得穿刺针与胸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大小合理,既能更好的避免穿刺针触碰胸腔内的器官,又能很好的穿刺胸腔,保证穿刺效果良好。
21.6、还包括对导入管进行限位固定于皮肤表面的固定装置,这样可很好的穿刺针顺利进入和拔出,如此保证了穿刺针进出的安全性和顺畅性。
22.7、通过将固定装置设置为吸附件,具体可以为负压吸盘,如此可能很好的将导入管固定于皮肤表面,这样在穿刺穿的进入和拔出时,导入管不会松脱,且该方式结构简单,且限位固定可靠,稳定性高。
23.8、通过将固定装置设置成粘合材料层,此种方式也可很好的将导入管固定于皮肤表面,且固定方式简单、可靠。当然,固定装置还可以直接为医用胶带,即通过医用胶带直接将导入管粘贴固定于皮肤表面,此种方式最为简单,且成本低,性价比。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所述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27.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
28.图4为本发明所述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实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所述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实施例中负压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发明所述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实施例二的局部示意图。
31.图7为本发明所述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实施例三的局部示意图。
32.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33.1、导入管;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开口;2、穿刺针;3、操作件;31、握手部;32、避让角;4、固定装置;41、负压吸盘;42、粘合材料层;43、医用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发明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5.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6.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9.实施例一:
40.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包括导入管1、穿刺针2及与穿刺针2连接的操作件3,导入管1包括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穿刺针2由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中的任一腔体穿刺进入胸腔内,通过将导入管设置成两个腔体,这样可将穿刺针由其中一个腔体插入,并随导入管穿刺进入胸腔,可避免穿刺针直接与胸腔内的器官直接接触,从而可很好的对胸腔内的器官进行保护,大大提升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在穿刺时对胸腔内的器官的保护效果。
41.本实施例中,导入管1的侧壁设有供穿刺针伸入的开口13,开口13的形状与穿刺针2的外轮廓形状相匹配设置,开口13具体为圆孔形,如此既方便穿刺针的穿入,又能对穿刺针进行限位,以保证穿刺的准确性及灵活性;当然,为了方便导入管的进入,可以将开口13设置为一三角口。
42.具体的,穿刺针2与操作件3呈勾形结构,即穿刺针2固定于操作件3上,操作件3上设有握手部31,以方便操控穿刺针,以保证穿刺的准确性,同时又能很好的避免穿刺针与胸腔内的器官触碰,以对胸腔内的器官进行更好的保护。
43.以及,为更好的避免穿刺针触碰胸腔内的器官,可以在穿刺针2与操作件3连接处设有避让角32,通过设置避让角,这样在穿刺针插入到胸腔后,穿刺针与胸腔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穿刺针就不会与胸腔内的器官接触,能对胸腔内的器官进行更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可以将避让角的角度设定在10
°
~30
°
范围内,具体为20
°
,使得穿刺针与胸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大小合理,既能更好的避免穿刺针触碰胸腔内的器官,又能很好的穿刺胸腔,保证穿刺效果良好。
44.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对导入管进行限位固定,以防止穿刺针插入或拔出时影响导入管的稳定性,胸腔穿刺引流置入装置还包括对导入管1进行限位固定于皮肤表面的固定装置4,固定装置4位于开口13上下方向位置,这样可很好的穿刺针顺利进入和拔出,如此保证了穿刺针进出的安全性和顺畅性。
45.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装置4包括设于导入管1上的吸附件,具体可以为负压吸盘41,如此可能很好的将导入管固定于皮肤表面,这样在穿刺穿的进入和拔出时,导入管不会松
脱,且该方式结构简单,且限位固定可靠,稳定性高。
46.可以理解的,避让角32的角度也可以为10
°
、12
°
、14
°
、15
°
、16
°
、18
°
、22
°
、24
°
、25
°
、26
°
、28
°
、30
°
等。
47.实施例二:
4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装置不同。
49.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4包括设于导入管1上的粘合材料层42,导入管42通过粘合材料层42固定于皮肤表面,具体的,在要将导入管42固定于皮肤表面时,可先将粘合材料层42上的薄膜撕掉,然后露出粘合层,通过粘合层以将导入管固定于皮肤表面,此种方式也可很好的将导入管固定于皮肤表面,且固定方式简单、可靠。
50.实施例三:
5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装置不同。
52.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4包括设于导入管1上的医用胶带43,导入管1通过医用胶带43固定于皮肤表面,即通过医用胶带直接将导入管粘贴固定于皮肤表面,此种方式最为简单,且成本低,性价比。
53.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