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腔内超声结合术中造影定位下肢动脉病变位置的方法

文档序号:33561658发布日期:2023-03-22 14:4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腔内超声结合术中造影定位下肢动脉病变位置的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为了更加准确的评估病变的性质、测量病变血管的直径,血管腔内超声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血管腔内超声相比血管造影能动态地观察病变的性质,更加准确的测量血管的直径,为临床上腔内治疗血管病变选择球囊和支架的直径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价值。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血管腔内超声只能观察到病变的存在,但无法准确的定位病变的解剖位置,影响后续进一步利用球囊或者支架治疗时的近远端定位,从而影响临床效果。因此,如何准确定位病变血管及近远端正常血管的解剖位置是目前本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准确定位病变血管以及病变血管近远端的解剖位置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腔内超声结合术中造影定位下肢动脉病变位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1:开启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并将其调整为血管腔内超声模式;
6.步骤2:对病变侧肢体进行造影,确保一次造影包括病变段及病变处近远端血管,造影后保持手术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不要移动;
7.步骤3:将超声导管送入血管病变近端,录制血管腔内超声图像;推送腔内超声导管从病变近端至病变远端前进,在超声导管观察到病变最狭窄的部位时,标记此病变在血管腔内超声图像上的位置,同时通过造影观察超声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屏幕上的解剖位置;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屏幕显示的肢体血管上标记此解剖位置,这样就可以将超声导管观察到的病变部位准确的定位在造影的图像上;
8.步骤4:同样分别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屏幕上及血管内超声诊断仪上标记病变近端正常血管、病变远端正常血管和病变近远端的位置。
9.步骤5:撤出腔内超声导管,在血管内超声诊断仪上测量步骤4中标记的正常血管直径的大小,据此选择合适尺寸的球囊或支架,球囊和支架的长度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屏幕上标记的病变近远端之间的长度决定;
10.步骤6:病变处理完毕后,同法再次导入腔内超声导管,观察刚刚标记的病变血管近远端及病变最狭窄处的狭窄是否解除;如果处理不满意,则再次定位残余病变的位置进行处理;如果处理满意,则退出血管腔内超声导管,手术结束。
11.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推送腔内超声导管从病变近端至病变远端前进的速度为0.5cm/s。
12.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将超声导管送入血管病变近端,是利用标称直径为0.014in的导丝将超声导管送入病变近端。
13.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腔内超声结合术中造影定位下肢动脉病变位置的方法构建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执行上述方法的程序。
14.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执行上述的一种血管腔内超声结合术中造影定位下肢动脉病变位置的方法中的步骤。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解剖定位。
17.2.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球囊及支架近远端正常血管直径的测量,便于进一步选择合适规格的球囊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19.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腔内超声结合术中造影定位下肢动脉病变位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步骤1:开启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并将其调整为血管腔内超声模式;
21.步骤2:对病变侧肢体进行造影,确保一次造影包括病变段及病变处近远端血管,造影后保持手术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不要移动;
22.步骤3:将超声导管送入血管病变近端,录制血管腔内超声图像;推送腔内超声导管从病变近端至病变远端前进,在超声导管观察到病变最狭窄的部位时,标记此病变在血管腔内超声图像上的位置,同时通过造影观察超声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屏幕上的解剖位置;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屏幕显示的肢体血管上标记此解剖位置,这样就可以将超声导管观察到的病变部位准确的定位在造影的图像上;
23.步骤4:同样分别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屏幕上及血管内超声诊断仪上标记病变近端正常血管、病变远端正常血管和病变近远端的位置。
24.步骤5:撤出腔内超声导管,在血管内超声诊断仪上测量步骤4中标记的正常血管直径的大小,据此选择合适尺寸的球囊或支架,球囊和支架的长度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屏幕上标记的病变近远端之间的长度决定;
25.步骤6:病变处理完毕后,同法再次导入腔内超声导管,观察刚刚标记的病变血管近远端及病变最狭窄处的狭窄是否解除;如果处理不满意,则再次定位残余病变的位置进行处理;如果处理满意,则退出血管腔内超声导管,手术结束。
26.上述步骤3中推送腔内超声导管从病变近端至病变远端前进的速度为0.5cm/s。
27.上述步骤3中将超声导管送入血管病变近端,是利用标称直径为0.014in的导丝将超声导管送入病变近端。
28.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腔内超声结合术中造影定位下肢动脉病变位置的方法构建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执行上述方法的程序。
29.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装置,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执行上述的一种血管腔内超声结合术中造影定位下肢动脉病变位置的方法中的步骤。
30.通过本发明可在使用血管腔内超声评估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时,联合术中造影,准
确定位病变的解剖位置及近远端正常血管的位置,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31.本发明可以获得应用的原理:
32.1)血管腔内超声导管可以在x光下清晰的显影;
33.2)血管腔内超声相比血管造影,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病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34.3)血管腔内超声识别病变的存在以后,血管造影可以准确定位超声导管在整个下肢的解剖位置,也即病变的解剖部位。
35.本发明的优点为:
36.应用血管内超声诊断仪配合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准确定位病变的具体解剖位置;准确测量病变近远端正常血管直径,指导支架或者球囊规格的选择及近远端定位,提高临床效果。
37.实施例
38.1)打开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如volcano),并将其调整为血管腔内超声模式,输入患者基本信息和术者信息;
39.2)股总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5f短鞘,交换6f短鞘(同侧顺穿)或者6f翻山鞘(对侧逆穿);
40.3)病变侧肢体造影,确保一次造影包括病变段及病变近远端血管,造影后保持手术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机器不要移动;
41.4)利用导管配合导丝通过病变段,交换0.014导丝;打开血管腔内超声导管,血管腔内超声导管末端与血管内超声诊断仪相连,然后利用0.014导丝将超声导管送入病变近端,在相对正常血管部位点击血管内超声诊断仪机器上“ring down”按钮,待机;
42.5)点击血管内超声诊断仪机器上“recording”按钮,开始录制血管腔内超声图像。缓慢推送腔内超声导管从病变近端至病变远端前进,速度约0.5cm/s,在超声导管观察到病变最狭窄的部位时,在血管内超声诊断仪机器上点击“mark”按钮,标记此病变在血管腔内超声图像的位置,同时造影观察超声导管在dsa屏幕上的解剖位置,由助手用记号笔在dsa屏幕显示的肢体血管上标记此解剖位置,这样就可以将超声导管观察到的病变部位准确的定位在造影的图像上。
43.6)采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在dsa屏幕上及血管内超声诊断仪机器上标记病变近端正常血管、病变远端正常血管、病变近远端的位置。
44.7)撤出腔内超声导管,在血管内超声诊断仪机器上测量前一步标记的正常血管直径的大小,据此选择合适尺寸的球囊或支架处理病变,球囊和支架的长度由dsa屏幕上标记的病变近远端之间的长度决定。
45.8)病变处理完毕后,同法再次导入腔内超声导管,观察刚刚标记的病变血管近远端及病变最狭窄处狭窄是否解除。如处理不满意,则再次定位残余病变的位置进行处理;如处理满意,则退出血管腔内超声导管和0.014导丝,穿刺点加压包扎。手术结束。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上述
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