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23797发布日期:2022-08-31 03:3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颈椎固定器。


背景技术:

2.颈椎在受伤之后,需要对颈椎进行固定,才能够防止颈椎受到二次伤害,从而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颈椎固定器就应运而生,一般的颈椎固定器在组合使用时,具备前后调节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使用时发现,虽然现有一些颈椎固定器,能够实现前后调节已到达满足使用需要的目的。
3.但是在实际的使用时发现,前后调节的目的只能够对承托的角度进行限制,但是不同的患者进行使用时,对于颈椎的托举更加的重要,而现有的托举仅仅依靠固定器自身预设的倾斜度来与患者的脖颈出贴合,通过前后的角度调节,来进行托举,这样的托举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受伤患者体型较小,此时就不能够完全适配了,因此托举的效果就不能够满足使用的需要,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颈椎固定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椎固定器,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颈椎固定器,包括用于固定颈椎的韧性板、安装在韧性板上的连接带与对接框以及设置于韧性板的内侧用于托举的两根挤压件;
6.所述韧性板的顶部与底部均呈弧形设计,且该弧形的底部通过弧形限位条连接有用于契合颈椎的承托弧形板;
7.所述连接带的带体处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对接框的内侧开设有可供连接带穿过的条形通孔,该条形通孔上方通过对接杆与连接带上开设的定位孔适配;
8.所述挤压件位于弧形限位条的下方,所述挤压件的表面为粗糙状设置,且与肌肤贴合。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弧形限位条与设置的挤压件之间的组合,能够在对患者的脖颈进行托举时,可以满足不同人群使用时的需要。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韧性板的内侧位于两个弧形限位条之间设有一层编织防护层,所述编织防护层与挤压件相贴合。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编织防护层的使用,能够与设置的韧性板组合,在对接组合时,可以利用编织防护层与患者的肌肤贴合,从而避免出现压迫肌肤不透气的情况出现。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韧性板的两端面均粘贴有一根磁吸软条,且其中一根所述磁吸软条的一侧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卡座,所述卡座的外侧与连接带相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卡座可以为连接带提供稳定的支撑,从而让连接带
能够更好的对韧性板进行限制固定。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韧性板的内侧位于两个弧形限位条之间开设有镶嵌槽,所述镶嵌槽的内侧设有多组韧性块。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镶嵌槽配合设置的韧性块,可以为韧性板的支撑提供强有力的连接,从而满足使用的需要。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组所述韧性块均有多个,且呈横向设置,每两个所述韧性块之间通过连接条组合。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韧性板的底部呈弧形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侧安装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的底部呈弧形设有多个垫块。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垫块配合设置的硅胶垫,在整个韧性板支撑在患者的脖颈处时,可以避免对锁骨部位挤压,能够利用硅胶的柔软性,为支撑的承托部位提供舒适性。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韧性板的顶部位于承托弧形板的外侧边框处呈预设斜面设有覆盖棉,该覆盖棉与颈部肌肤贴合。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韧性板的背面还设有一个与支撑挤压件相连接的调节球囊。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韧性板预设的倾斜角度,能够与设置的气囊条组合,在承托弧形板的贴合作用下,能够尽可能的对患者的头颈肌肤进行贴合,从而满足使用的需要,避免托举颈椎时出现间隙,能够强有利于的对患者的颈椎处进行支撑,满足治疗固定的需要。
2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连接带配合设置的对接框,在组合时,利用连接带的延展性,配合被托举人的脖颈尺寸,能够尽可能的让韧性板与患者的脖颈处贴合,同时也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韧性板的松紧度进行调整,以满足使用的需要,而设置在承托弧形板上的覆盖棉在于患者的肌肤贴合时,能够避免患者的肌肤出现过敏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韧性板与磁吸橡胶条组合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镶嵌槽与韧性块组合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韧性板背部对接框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韧性板弯曲底部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韧性板弯曲顶部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韧性板;2、承托弧形板;3、挤压件;4、磁吸软条;5、防护编织层;6、弧形限位条;7、定位孔;8、连接带;9、镶嵌槽;10、韧性块;11、连接条;12、对接框;13、对接杆;14、卡座;15、硅胶垫;16、垫块;17、覆盖棉;18、调节球囊。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将以图示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示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示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32.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3.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的颈椎固定器,包括用于固定颈椎的韧性板1、安装在韧性板1上的连接带8与对接框12以及设置于韧性板1的内侧用于托举的两根挤压件3;
34.韧性板1的顶部与底部均呈弧形设计,且该弧形的底部通过弧形限位条6连接有用于契合颈椎的承托弧形板2;
35.连接带8的带体处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定位孔7,对接框12的内侧开设有可供连接带8穿过的条形通孔,该条形通孔上方通过对接杆13与连接带8上开设的定位孔7适配;
36.挤压件3位于弧形限位条6的下方,挤压件3的表面为粗糙状设置,且与肌肤贴合。
37.利用设置的弧形限位条6与设置的挤压件3之间的组合,能够在对患者的脖颈进行托举时,可以满足不同人群使用时的需要。
38.韧性板1的内侧位于两个弧形限位条6之间设有一层编织防护层,编织防护层与挤压件3相贴合。
39.利用编织防护层的使用,能够与设置的韧性板1组合,在对接组合时,可以利用编织防护层与患者的肌肤贴合,从而避免出现压迫肌肤不透气的情况出现。
40.韧性板1的两端面均粘贴有一根磁吸软条4,且其中一根磁吸软条4的一侧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卡座14,卡座14的外侧与连接带8相连接。
41.利用卡座14可以为连接带8提供稳定的支撑,从而让连接带8能够更好的对韧性板1进行限制固定。
42.韧性板1的内侧位于两个弧形限位条6之间开设有镶嵌槽9,镶嵌槽9的内侧设有多组韧性块10。
43.利用设置的镶嵌槽9配合设置的韧性块10,可以为韧性板1的支撑提供强有力的连接,从而满足使用的需要。
44.每组韧性块10均有多个,且呈横向设置,每两个韧性块10之间通过连接条11组合。
45.韧性板1的底部呈弧形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侧安装有硅胶垫15,硅胶垫15的底部呈弧形设有多个垫块16。
46.利用设置的垫块16配合设置的硅胶垫15,在整个韧性板1支撑在患者的脖颈处时,可以避免对锁骨部位挤压,能够利用硅胶的柔软性,为支撑的承托部位提供舒适性。
47.韧性板1的顶部位于承托弧形板2的外侧边框处呈预设斜面设有覆盖棉17,该覆盖棉17与颈部肌肤贴合。
4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韧性板1的背面还设有一个与支撑挤压件3相连接的调节球囊18。
49.上述挤压件3为医疗领域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零件组成的支撑挤压件3,如气囊、
可充气的空心橡胶管等,从医疗实现和易于消毒使用的角度考虑,优选为气囊,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对气囊的膨胀和松弛进行处理,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且上述设置的防护编织层5为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抗过敏材料,比如无菌纱布、透气的生物敷贴等,从医疗使用的简便性以及实际患者使用的成本考虑,优选纱布,上述韧性板1与韧性块10均为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板状材料,从消毒简易性考虑,可以为树脂倒模注塑成型的树脂板。
5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时候:
51.首先将韧性板1的内侧带有挤压件3处覆盖在患者的脖颈处,通过韧性板1顶部与底部设置的承托弧形板2对患者的脖颈下方以及脖颈上方进行支撑;
52.然后将连接带8穿过对接框12,通过对接杆13对连接带8上的定位孔7进行组合,此时连接带8通过本身的延展性能够让韧性板1收卷固定,从而对患者的头颈处固定;
53.在固定完成之后,通过肌肤对挤压件3的挤压,可以让韧性板1更加稳定的固定在患者的头颈处,此时挤压件3起到了更好的对头颈进行托举的需要,同时在使用时,可依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对挤压件3进行充放气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
54.在挤压件3配合设置的承托弧形板2进行托举的时候,设置在韧性板1底部的硅胶垫15与垫块16,均能够以柔软的结构减弱韧性板1对患者的锁骨肩胛骨造成的刚性压迫,可以提供较为舒适的体验。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以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