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编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8217发布日期:2022-09-10 07:59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肌腱编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肌腱编织装置。


背景技术:

2.骨科及运动医学的损伤性疾病中交叉韧带损伤是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肌腱损伤中发病率是最高的。在交叉韧带手术中,肌腱编织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编织后的肌腱的质量对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成功与否会产生重要影响。肌腱编织失败会直接导致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
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肌腱编织方法为:使用肌腱固定夹,夹持肌腱,用带有2号不可吸收聚乙烯缝线的圆针将肌腱两端编织缝合,缝合线跨肌腱中线,有一定交叉。但是在编织过程中,一方面无法控制针距,如果针距过小,编织线紧密包裹肌腱,在肌腱与骨隧道之间形成空隙,会影响腱骨愈合。若针距过大,则会造成编织段过长,在关节腔内会有编织线外露,可能会引起滑膜反应。另一方面,目前在肌腱编织中常用的带线缝针为半弧形圆针,因半弧形缝针需要两把持针钳配合完成肌腱编织操作,操作困难且时间长,目前常用的编织方法需要进行两侧的编织,因此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肌腱编织,延长了手术时间,影响手术的进行。而半弧形圆针的针尖对肌腱组织损伤较大,容易造成对肌腱的线性切割,从而造成肌腱撕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腱编织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肌腱编织易伤害肌腱组织而导致编织失败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肌腱编织装置,其包括:第一组合件、第二组合件以及缝线;
6.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沿各自的轴向分别具有相对的头端和尾端,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通过所述缝线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尾端连接;
7.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用于沿相同的头尾朝向可拆卸地装配。
8.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一组合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朝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开放,所述第二组合件用于自所述内腔开放的一端穿入,以与所述第一组合件装配。
9.可选的,所述肌腱编织装置还包括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与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连接,并沿所述第一组合件的轴向延伸,所述导向轨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组合件穿入所述内腔的方向。
10.可选的,所述缝线通过所述导向轨与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连接;或者,所述缝线直接与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连接。
11.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二组合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导向轨的横截面为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横截面相适配的弧形。
12.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第一组合件的外轮廓的横截面为圆形,和/或,所述内腔的横截面为圆形。
13.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外轮廓与所述内腔相适配,所述第二组合件在穿入所述内腔后,被所述内腔限制沿径向的移动。
14.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内腔表面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外表面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组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周向位置。
15.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沿所述内腔周向开设的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外表面的周向设置的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相适配卡合。
16.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第一组合件的头端为尖锐形,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头端为钝形。
17.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外表面具有沿轴向分布的刻度。
18.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尾端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组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周向位置。
19.可选的,在所述肌腱编织装置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一组合件的轴向开设的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二组合件的轴向设置的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相适配卡合。
2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编织方法,其用于编织束状的待编织对象;所述编织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肌腱编织装置;所述编织方法包括:
21.准备过程,其包括:将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沿相同的头尾朝向装配,形成组合体;以及将所述缝线套在所述待编织对象上;
22.编织过程,其包括:所述组合体的头端朝向待编织对象,并沿所述待编织对象的径向自所述待编织对象中穿过;收拉所述组合体,以使所述缝线缠绕于所述待编织对象上;以及分离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将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分别绕过所述待编织对象后再次装配;以及
23.重复编织过程,其包括:重复执行所述编织过程中的至少部分步骤,直至完成对所述待编织对象的编织。
24.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方法中,在执行所述重复编织过程时,沿所述待编织对象的轴向依次移动预定间隔;所述预定间隔以所述第一组合件和/或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刻度为参考。
25.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方法中,在将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分别绕过所述待编织对象后再次装配的步骤中,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分别绕过所述待编织对象半周,以使重复执行所述组合体自所述待编织对象中穿过的步骤时,所述组合体的穿入点位于所述待编织对象的同一周向位置上。
26.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肌腱编织装置及编织方法中,所述肌腱编织装置包括:第一组合件、第二组合件以及缝线;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沿各自的轴向
分别具有相对的头端和尾端,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通过所述缝线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用于沿相同的头尾朝向可拆卸地装配。
27.如此配置,在将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组合装配后,可一次穿过待编织的肌腱组织,并拉紧缝线。而后可将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分离,令其环绕待编织的肌腱组织后,可再次将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组合装配,以重复执行穿过-拉紧-分离的步骤,来完成对待编织的肌腱组织的编织过程。由于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组合装配后,一次穿过待编织的肌腱组织,仅有一个穿刺点,即可完成肌腱两侧的缝合,一方面节省了手术时间,提高了肌腱编织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对肌腱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附图说明
28.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肌腱编织装置的示意图;
30.图2a~图2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的编织过程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组合件的轴向的剖面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肌腱编织装置的示意图。
33.附图中:
34.1-第一组合件;10-内腔;11-第一定位部;2-第二组合件;21-第二定位部;3-缝线;4-肌腱组织;41-第一预定针孔;42-第二预定针孔;5-导向轨;6-刻度;7-组合体。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36.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应做广义理解,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诸如上方、下方、上、下、向上、向下、左、右等的方向术语相对于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它们在图中所示进行使用,向上或上方向朝向对应附图的顶部,向下或下方向朝向对应附图的底部。
3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腱编织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肌腱编织易伤害肌腱组织而导致编织失败的问题。
38.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39.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肌腱编织装置,其包括:第一组合件1、第二组合件2以及缝线3;所述第一组合件1与所述第二组合件2沿各自的轴向分别具有相对的头端(为便于叙述,在图1中,第一组合件1的头端为1a,第二组合件2的头端为2a)和尾端(为便于叙述,在图1中,第一组合件1的尾端为1b,第二组合件2的尾端为2b),所述第一组合件1的尾端1b通过所述缝线3与所述第二组合件2的尾端2b连接;所述第一组合件1与所述第二组合件2用于沿相同的头尾朝向可拆卸地装配。需要说明的,第一组合件1或第二组合件2的形状并不限于呈直线形,还可以是曲线形或不规则形,则相应的,第一组合件1或第二组合件2的轴向也呈曲线形或不规则形。
40.请结合参考图2a~图2c,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编织方法,其用于编织束状的待编织对象,所述编织方法包括:
41.准备过程s1,其包括:将所述第一组合件1与所述第二组合件2沿相同的头尾朝向装配,形成组合体7;以及将所述缝线3套在所述待编织对象上;
42.编织过程s2,其包括:
43.所述组合体7的头端7a朝向待编织对象,并沿所述待编织对象的径向自所述待编织对象中穿过,此时的状态请参考图2a;
44.收拉所述组合体,以使所述缝线3缠绕于所述待编织对象上;以及分离所述第一组合件1与所述第二组合件2,此时的状态请参考图2b;
45.将所述第一组合件1与所述第二组合件2分别绕过所述待编织对象后再次装配,此时的状态请参考图2c;以及
46.重复编织过程s3,其包括:重复执行所述编织过程s2中的至少部分步骤,直至完成对所述待编织对象的编织。
47.为便于叙述,本实施例以肌腱组织4作为待编织对象的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肌腱仅为待编织对象的一个示范例,而非对待编织对象的限定。在其它的一些应用场景下,还可以将肌腱假体、动物的肌腱等作为待编织对象,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肌腱编织装置和编织方法对其进行模拟手术、训练或施力标定等操作,本实用新型对此不限。特别的,图2a~图2c中,肌腱组织4以一圆柱体表示,实际中,其可包括束状的多根肌腱。
48.准备过程s1主要是在缝合肌腱组织4的第一针前的操作过程,在将第一组合件1与第二组合件2组合装配形成组合体7后,缝线3实际上将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其可以环绕套设在肌腱组织4外。实际中,由于肌腱组织4常被取出人体后夹持在肌腱夹持装置(请参考现有技术,图2a~图2c中未图示)上,为了便于操作,也可以先将缝线3穿在肌腱组织4与肌腱夹持装置之间,而后再将第一组合件1与第二组合件2组合装配,本实施例对准备过程s1中的操作步骤不作限制,既可以先组合第一组合件1与第二组合件2,也可以先套缝线3。
49.编织过程s2中,由于缝线3形成的闭合的环套设在肌腱组织4外,而缝线3的两个线头分别与第一组合件1的尾端1b和第二组合件2的尾端2b连接,因此将第一组合件1与第二组合件2的组合体7从第一预定针孔41处穿过,可将缝线3的两个线头连带着一同穿过肌腱组织4,如图2a所示。
50.拉紧缝线3,可使缝线3缠绕于所述肌腱组织4上。进而分离第一组合件1与第二组合件2,将第一组合件1与第二组合件2分别沿不同的方向绕过肌腱组织4,如图2b所示。
51.而后再次组合装配第一组合件1与第二组合件2形成组合体7,并准备穿入第二预定针孔42,使缝线3再次形成的闭合的环套设在肌腱组织4外,如图2c所示。
52.在完成编织过程s2后,即完成了第一针的缝合编织过程。进而执行重复编织过程s3,可依次完成若干针的缝合编织,直至完成对肌腱组织4的编织。
53.优选的,在将所述第一组合件1与所述第二组合件2分别绕过肌腱组织4后再次装配的步骤中,所述第一组合件1与所述第二组合件2分别绕过肌腱组织4半周,以使重复执行所述组合体自肌腱组织4中穿过的步骤时,所述组合体7的穿入点(第一预定针孔41、第二预定针孔42以及后续的若干针孔)位于肌腱组织4的同一周向位置上。即多个穿入点排列成平行于肌腱组织之轴向的一直线。
54.如此配置,在将第一组合件1和第二组合件2组合装配后,可一次穿过待编织的肌腱组织4,并拉紧缝线3。而后可将第一组合件1和第二组合件2分离,令其环绕待编织的肌腱组织4后,可再次将第一组合件1和第二组合件2组合装配,以重复执行穿过-拉紧-分离的步骤,来完成对待编织的肌腱组织4的编织过程。由于第一组合件1和第二组合件2组合装配后,一次穿过待编织的肌腱组织4,仅有一个穿刺点,即可完成肌腱两侧的缝合,一方面节省了手术时间,提高了肌腱编织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对肌腱组织4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55.请参考图3,在一个可替代的示范例中,所述第一组合件1具有内腔10,所述内腔10朝所述第一组合件1的尾端1b开放,所述第二组合件2用于自所述内腔10开放的一端穿入,以与所述第一组合件1装配。第一组合件1和第二组合件2内外装配的方式,一方面便于操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小第一组合件1和第二组合件2的组合体穿过肌腱组织4的阻力,有利于减小对肌腱组织4的性切割,避免肌腱断裂。
56.可选的,第一组合件1的头端1a为尖锐形。需要说明的,这里的尖锐形,如可为锥形或棱锥,其尖端的角度优选小于30
°
,以便于对肌腱组织4进行穿刺。优选的,第一组合件1的外轮廓的横截面为圆形,其大致为一圆柱状的针状件。优选的,所述第二组合件2的头端为钝形,钝形如可为钝圆形等形状,也可以如圆台等形状,其相对于尖锐形,不易刺破操作者的手。
5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组合件2的外轮廓与所述内腔10相适配,所述第二组合件2在穿入所述内腔10后,被所述内腔10限制沿径向的移动。在一个示范例中,所述内腔10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组合件2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组合件2的外径与内腔10的内径相适配,即第二组合件2的外径略小于内腔10的内径,第二组合件2能够较为紧密地配合,但应保证第二组合件2的插入拔出无卡涩感,其能够顺滑地插入内腔10或从内腔10中拔出。当然本实用新型对第二组合件2的外轮廓以及内腔10的形状不作特别的限制,其并非限制必须为圆形。例如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组合件2的外轮廓和/或内腔10的形状为多边形,只要两者能够相互配合即可。
58.可选的,所述肌腱编织装置还包括导向轨5,所述导向轨5与所述第一组合件1的尾端1b连接,并沿所述第一组合件1的轴向延伸,所述导向轨5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组合件2穿入所述内腔10的方向。导向轨5的设置,用于在第二组合件2穿入内腔10时对第二组合件2进行
引导。具体的,第二组合件2在穿入内腔10前,可先抵靠于第二组合件2上,然后顺着导向轨5滑入内腔10中。优选的,所述导向轨5的横截面为与所述第二组合件2的横截面相适配的弧形。弧形的导向轨5能够顺滑地对第二组合件2进行引导。
59.可选的,所述缝线3通过所述导向轨5与所述第一组合件1的尾端连接;或者,所述缝线3直接与所述第一组合件1的尾端连接。需要说明的,第一组合件1的尾端通过缝线3与第二组合件2的尾端连接,并非限定所述缝线3与所述第一组合件1的尾端必须是直接连接的,两者也可以是间接连接的,例如缝线3与第一组合件1两者可通过导向轨5间接地连接。当然另一些实施例中,缝线3也可以与第一组合件1的尾端直接连接,此时导向轨5仅起到引导作用。
60.可选的,所述第一组合件1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二组合件2的外表面具有沿轴向分布的刻度6。刻度6如可按2mm的间距分布。使用时,在编织过程s2中,缝线3缠绕于肌腱组织4上,并分离第一组合件1与第二组合件2后,可将第一组合件1或第二组合件2横过来作为标尺来使用,比划着确定下一个穿刺点的大致位置。进而再将第一组合件1或第二组合件2组合装配,继续穿刺和编织的过程。优选的,在执行所述重复编织过程s3时,沿肌腱组织4的轴向依次移动预定间隔;所述预定间隔以所述第一组合件1和/或所述第二组合件2的刻度6为参考,例如相邻两个穿刺点(例如第一预定针孔41和第二预定针孔42)的间距可为2mm。
61.请参考图4,可选的,所述第一组合件1的尾端1b具有第一定位部11,所述第二组合件2的尾端2b具有第二定位部21,所述第一定位部11用于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1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组合件1相对于所述第二组合件2的周向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合件1的内腔10和第二组合件2的形状都是圆形的,则两者能够产生相对的周向转动,这容易使缝线3产生扭曲。而第一定位部11与第二定位部21相配合后,可以限制第一组合件1相对于第二组合件2的周向位置,从而限制两者产生相对的周向转动。
62.在一个可替代的示范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1包括沿所述第一组合件1的轴向开设的第一凹凸结构,第一凹凸结构可设置在第一组合件1的尾端面上;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二组合件2的轴向设置的第二凹凸结构,第二组合件2的尾端如可包括一个外径与第一组合件1的外径相匹配的堵台,该堵台具有朝向第二组合件2的头端2a方向的结合面,第二凹凸结构可设置在该结合面上。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相适配卡合。第一凹凸结构和第二凹凸结构如可为相适配的齿轮,或其它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限。
63.在另一个可替代的示范例中(未图示),所述第一组合件1的内腔表面具有第一定位部11,所述第二组合件2的外表面具有第二定位部21,所述第一定位部11用于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1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组合件1相对于所述第二组合件2的周向位置。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部11包括沿所述内腔10的周向开设的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定位部2包括沿所述第二组合件2的外表面的周向设置的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第二凹凸结构相互适配卡合。
64.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肌腱编织装置及编织方法中,所述肌腱编织装置包括:第一组合件、第二组合件以及缝线;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沿各自的轴向分别具有相对的头端和尾端,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尾端通过所述缝线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一组合件与所述第二组合件用于沿相同的头尾朝向可拆卸地装配。如此配
置,在将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组合装配后,可一次穿过待编织的肌腱组织,并拉紧缝线。而后可将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分离,令其环绕待编织的肌腱组织后,可再次将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组合装配,以重复执行穿过-拉紧-分离的步骤,来完成对待编织的肌腱组织的编织过程。由于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组合装配后,一次穿过待编织的肌腱组织,仅有一个穿刺点,即可完成肌腱两侧的缝合,一方面节省了手术时间,提高了肌腱编织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对肌腱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65.需要说明的,上述若干实施例之间可相互组合。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