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骨科椎体手术的校正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17283发布日期:2022-08-12 22:3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骨科椎体手术的校正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骨科椎体手术的校正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病变椎体或畸形椎体整个切除后进行复位固定的手术已经在临床上实施。实施此类手术过程中,在需要整个切除的病变椎体或畸形椎体的上下两段椎体之间进行可靠的临时固定和准确的手术复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3.目前,临床实施此类手术时,在需要整个切除的病变椎体或畸形椎体的上下两段之间,用现有的脊柱内固定器进行临时固定,安装复杂,而且内固定器会妨碍手术的操作,手术复位是用现有的持棒钳等工具、完全靠人力来实现,体力强度大,而且不够稳定,增加医务人员的负担,可靠性和准确性都有待提高,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骨科椎体手术的校正复位装置,可以便捷的对椎体进行固定,避免了完全通过人力进行控制,提高了对椎体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骨科椎体手术的校正复位装置,包括两个椎体夹块、以及驱动两个所述椎体夹块相互移动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两个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不同所述椎体夹块的控制组件、以及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控制组件中部位置的调节伸缩组件;
6.所述调节伸缩组件驱动两个所述控制组件中部位置相互移动。
7.优选的,所述调节伸缩组件包括一端贯穿其中一个所述控制组件中部并与该控制组件螺纹连接且连接另一个所述控制组件中部位置的控制螺杆、以及连接所述控制螺杆的驱动件。
8.优选的,两个所述控制组件分别采用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所述第一控制杆与所述第二控制杆的长度相同,且第二控制杆一端设于第一控制杆侧面开设与第二控制杆相匹配连接槽内一端;所述控制螺杆贯穿设于所述连接槽中部连接块并与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且一端与第二控制杆中部活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设于控制螺杆一端上并驱动控制螺杆转动的第二控制盘。
10.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设于控制螺杆一端上并驱动控制螺杆转动的第二控制盘。
11.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设于连接块内且套设于控制螺杆上的驱动轮、以及设于第一控制杆上并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轮通过设置的驱动螺纹与控制螺杆螺纹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于第一控制杆上且下端面上设置驱动齿轮的第一控制盘、以及贯穿连接块套设于所述驱动轮上并与驱动轮固定连接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控制机构便于调节两个椎体夹块8的位置,从而便于对患者椎体进行固定,其中通过调节伸缩组件便于对两个控制组件中部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且两个控制组件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椎体夹块,从而便于调节两个椎体夹块之间的距离,而椎体夹块到两个控制组件连接端的距离大于调节伸缩组件与调节伸缩组件连接连接点到两个控制组件连接端的距离,便于使两个椎体夹块之间的调节更稳定精确,也提高了椎体夹块固定的稳定性,避免了完全通过人力进行控制,提高了对椎体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骨科椎体手术的校正复位装置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骨科椎体手术的校正复位装置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出的用于骨科椎体手术的校正复位装置第二实施例仰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减震层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第一控制杆;2、第二控制杆;3、连接槽;4、控制螺杆;5、连接块;6、第一控制盘;7、固定块;8、椎体夹块;9、定位块;10、第二控制盘;11、驱动齿轮;12、驱动轮;13、驱动螺纹;14、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请参阅图1-4,一种用于骨科椎体手术的校正复位装置,包括两个椎体夹块8、以及驱动两个椎体夹块8相互移动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两个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不同椎体夹块8的控制组件、以及分别连接两个控制组件中部位置的调节伸缩组件;
22.调节伸缩组件驱动两个控制组件中部位置相互移动。
23.如图1-4所示,现有技术通过持棒钳等装置利用人力控制对椎体进行固定,由于人力控制的不稳定会降低装置对椎体固定可靠性,现通过调节伸缩组件对两个一端活动连接控制组件中部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便于改变两个控制组件的开口大小,继而便于控制设于两个控制组件远离连接端一端上的椎体夹块8的距离,便于调节两个椎体夹块8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对两个椎体夹块8之间的距离更快捷更稳定的调节,并保证了两个椎体夹块8
之间调节后的稳定性,避免了两个椎体夹块8位置调节完成后出现松动的情况,可以便捷的对椎体进行固定,避免了完全通过人力进行控制,提高了对椎体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4.调节伸缩组件包括一端贯穿其中一个控制组件中部并与该控制组件螺纹连接且连接另一个控制组件中部位置的控制螺杆4、以及连接控制螺杆4的驱动件。
25.如图1-4所示,其中驱动件可以采用步进电机进行驱动,从而便于精确的控制控制螺杆4的转动圈数和速度,从而便于控制两个控制组件张开的角度和张开的速度,通过椎体夹块8和控制螺杆4到两个控制组件连接端的力矩不同,以便于固定两个椎体夹块8的位置,避免了完全通过人力进行控制,提高了对椎体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6.两个控制组件分别采用第一控制杆1和第二控制杆2,第一控制杆1与第二控制杆2的长度相同,且第二控制杆2一端设于第一控制杆1侧面开设与第二控制杆2相匹配连接槽3内一端;控制螺杆4贯穿设于连接槽3中部连接块5并与连接块5螺纹连接且一端与第二控制杆2中部活动连接。
27.如图1-3所示,其中连接块5设于连接槽3内,通过转动控制螺杆4便于改变连接块5在控制螺杆4上的位置,从而便于调节第一控制杆1和第二控制杆2之间的张角,以便于控制两个椎体夹块8之间的距离,并稳定两个椎体夹块8之间的位置,提高了对椎体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8.驱动件包括设于控制螺杆4一端上并驱动控制螺杆4转动的第二控制盘10。
29.如图2所示,其中第二控制盘10采用手轮,从而便于通过控制手轮转动,从而便于带动控制螺杆4进行转动,以便于调节第一控制杆1和第二控制杆2之间的张角。
30.驱动件包括设于连接块5内且套设于控制螺杆4上的驱动轮12、以及设于第一控制杆1上并驱动驱动轮12转动的驱动结构,驱动轮12通过设置的驱动螺纹13与控制螺杆4螺纹连接。
31.如图4所示,其中驱动轮12设于连接块5内并套设于控制螺杆4上且与控制螺杆4螺纹连接,在驱动件带动驱动轮12转动时,从而便于驱动控制螺杆4在驱动轮12轴线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便于调节第一控制杆1和第二控制杆2之间的张角,即控制两个椎体夹块8之间的位置,以便于保证两个椎体夹块8位置的稳定性。
32.驱动结构包括设于第一控制杆1上且下端面上设置驱动齿轮11的第一控制盘6、以及贯穿连接块5套设于驱动轮12上并与驱动轮12固定连接的传动齿轮14,传动齿轮14与驱动齿轮11啮合。
33.如图4所示,其中通过转动第一控制盘6转动,从而通过啮合的传动齿轮14带动驱动轮12进行转动,从而便于通过控制螺杆4调节第一控制杆1和第二控制杆2之间的夹角。
34.如图1-4所示,其中第一控制杆1中部和第二控制杆2中部之间还可以通过设置可改变长度的结构改变第一控制杆1和第二控制杆2之间的夹角,其中可以采用可固定控制长度的伸缩杆、微型气缸等等均可,仅需要符合可调节长度并固定长度功能的结构均可。
35.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控制杆1和第二控制杆2下端面远离连接端的位置均设置有用于固定椎体夹块8的固定块7,其中固定块7下端面上均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穿设有可固定连接的定位块9,其中定位块9穿过设于椎体夹块8上定位杆一端,并设于固定槽内,从而便于固定椎体夹块8的位置;其中固定槽可以为螺纹槽,而定位块9可以为螺栓,从而通过定位块9与固定槽螺纹连接以便于对椎体夹块8更便捷的固定。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