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体喙突行髁突重建术所用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

文档序号:33292553发布日期:2023-02-28 20:2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体喙突行髁突重建术所用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颌面部整复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体喙突行髁突重建术所用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


背景技术:

2.颞下颌关节是唯一的人体双侧联动关节,与言语、咀嚼、吞咽以及部分表情等下颌功能活动密切相关。下颌髁突作为颞下颌关节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外伤、肿瘤、骨关节病和先天发育畸形等原因都会造成髁突缺损和破坏。由于下颌髁突独特的解剖形态和组织学结构,对于髁突的重建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一大挑战。
3.目前常用的下颌髁突重建方法主要分为自体骨和人工颞下颌关节移植,其中利用自体喙突不仅可以重建一个形态和功能俱佳的髁突,而且也可以避免自体肋骨和人工颞下颌关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自体喙突在移植后不仅可以满足颞下颌关节功能需求,而且在形态学上不断改建成为一个新的髁突。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自体喙突移植具有以下优点:避免开辟第二术区,减小了手术创伤、防止供区并发症及功能障碍的发生;因为喙突更坚硬,方便进行坚强内固定,术后可以很快实现下颌的运动。
4.由于喙突的形态和高度存在个体差异,在传统手术中,手术医生仅能通过影像学检查大致分析测量得出喙突移植的位置和去骨量,具体还需要在术中凭借自身的临床经验来确定截骨线位置、去骨量以及移植后的固定位置。随着cad/cam运用到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以后,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和手术导航可以为自体喙突行髁突重建术提供便利。
5.然而,基于cad/cam个性化的利用自体喙突行髁突重建术需要在术前有完善的手术方案设计,且对于导板配准精度要求较高,需要同时对截骨线位置、去骨量以及固定位置进行精确导航。因此,对于手术导板的设计存在诸多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情况,为弥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体喙突行髁突重建术所用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该导板基于下颌升支及喙突周围骨质定位,术中定位准确,截骨范围和截骨位置不易漂移,依托于cad/cam术前设计及3d打印技术,从而实现利用自体喙突行髁突重建术的快速配准和精确导航。
7.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体喙突行髁突重建术所用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所述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骨支持式截骨导板上设有固定部、连接部和截骨槽;所述固定部由所述截骨槽分为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通过位于一侧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固定部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截骨槽为开口型,位于所述上固定部和所述下固定部之间的另一侧。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为骨支持式,所述上固定部内侧被设
置为与喙突外表面及下颌升支前缘骨面相匹配,以贴合喙突外侧并延伸至下颌升支前缘骨面,所述下固定部内侧被设置为与下颌角外表面及下颌下边缘处至下颌骨内侧相匹配,以贴合下颌角及下颌下边缘并延伸至下颌骨内侧,用于配准及固定。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部延伸有高于所述固定部的翼展,所述翼展内侧被设置为与喙突颊侧相匹配,以贴合喙突颊侧。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上分布有若干定位孔,用于导航喙突转移至髁突位置匹配及固定。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分布和朝向根据下颌骨重建后咬合、形态及受力方向设置。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部上均匀分布有3个定位孔。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部与下颌角内侧相匹配的部位均匀分布有4个定位孔。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为直径2mm,深度2mm的圆形凹陷。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截骨槽的边界及宽度设置与手术确定的截骨线及截骨量相适应,用于精确截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体喙突行髁突重建术所用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基于个性化的骨外形设置固定部,术中定位准确,截骨范围和截骨位置不易漂移;
20.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同时具有确定截骨线、去骨量以及移植后空间位置的手术导航功能,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长;
2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孔的位置根据喙突重建髁突后正常下颌升支受力方向进行设计,利于髁突重建后咬合功能的恢复。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的结构示意图四。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27.图中标记:1-固定部;2-连接部;3-定位孔;4-截骨槽;11-上固定部;12-下固定部;111-翼展。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体喙突行髁突重建术所用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参考图1~图4,所述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骨支持式截骨导板上设有
固定部1、连接部2和截骨槽4;所述固定部1由所述截骨槽分为上固定部11和下固定部12,所述上固定部11通过位于一侧的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下固定部12连接。所述固定部1根据数字化采集信息预制而成,能够与患者喙突颊侧、下颌角及下颌边缘、下颌骨内侧骨面相匹配,定位准确。所述连接部2连接所述上固定部11和下固定部12,起到支撑自体喙突行髁突重建术所用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的作用,方便使用;所述连接部2形状不限,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优选为与下颌骨相应位置骨面相匹配,便于术中贴合紧密,方便操作。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4,所述截骨槽4为开口型,位于所述上固定部11和所述下固定部12之间的另一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截骨槽4的边界及宽度设置与手术确定的截骨线及截骨量相适应,用于精确截骨,同时截骨槽也为锯片提供了放置空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和图4,所述固定部1为骨支持式,所述上固定部11内侧被设置为与喙突外表面及下颌升支前缘骨面相匹配,以贴合喙突外侧并延伸至下颌升支前缘骨面,所述下固定部12内侧被设置为与下颌角外表面及下颌下边缘处至下颌骨内侧相匹配,以贴合下颌角及下颌下边缘并延伸至下颌骨内侧,用于配准及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4,所述上固定部11延伸有高于所述固定部1的翼展111,所述翼展111内侧被设置为与喙突颊侧相匹配,以贴合喙突颊侧。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和图4,所述固定部1上分布有若干定位孔3,用于导航喙突转移至髁突位置匹配及固定;所述定位孔3的位置分布和朝向根据喙突重建髁突后正常下颌咬合、形态及升支受力方向进行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部1上均匀分布有3个定位孔3;所述下固定部12与下颌角内侧相匹配的部位根据受力方向均匀分布有4个定位孔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3为直径2mm,深度2mm的圆形凹陷。
33.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所述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整体由3d打印一体成型,在制作导板时,通过ct扫描并重建患者的下颌骨,使用牙科超硬石膏确认末端咬合模型,通过激光扫描石膏模型替换ct中的牙列提高精确度,并根据终末咬合确定下颌骨的空间位置明确喙突与髁突关节窝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设计喙突的截骨平面及移动位置。根据骨表面形态个性化设置固定部,有利于术中定位准确,根据手术设计截骨线和去骨量设置截骨槽,并根据喙突重建髁突后正常下颌升支受力方向设计所述定位孔的位置及朝向。使用时,参考如5所示,将所述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的上固定部11内侧贴附在喙突外侧及下颌升支前缘骨面上,同时使所述下固定部12与下颌角外侧及下颌下边缘处至下颌骨内侧相贴合,此时,所述上固定部11的翼展111与喙突颊侧贴合,实现精确定位;采用定位钉穿过所述定位孔将所述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固定至下颌骨上;在所述骨支持式配准截骨导板的截骨槽4的边界引导下进行喙突截骨,从而切除多余的骨。
34.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自体喙突行髁突重建术后,检查发现末端咬合与术前设计一致,效果满意,未观察到并发症,患者咬合稳定,实现了将术前计划精确转移至术中的目的,进而可精确改善咬合关系并提高美学效果。
3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
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