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封管器

文档序号:33642137发布日期:2023-03-29 02:2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气管封管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气管封管器。


背景技术:

2.病人一旦气切放置了气切套管其说话的功能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会部分或全部丧失。虽然临床上护理人员能够通过读唇,手写,图片,拼音,甚至更高级的电子振动发声器,语音合成电脑等等方法辅助患者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帮助病人解决语言沟通上的困难,但这些方法仍然无法完全取代病人自己想要能够说话,用自己的声音去表达自己的方式。如果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把那些仍然具有恢复说话功能的病人评估出来,尽早地,用最简单的装置和方法恢复病人自有的说话功能,这无疑是对气切病人最大的帮助。这也是气切福音——说话瓣膜的初衷。
3.简单的讲,一般人说话是由于呼吸时气流通过声带使声带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一般人是在呼气时发出声音,极少数人在吸气时也可以发出声音)。如果气流太弱不足以使声带产生振动,或者气流根本不能到达声带,声音就不会产生,人也就不能说话。气切病人的气切套管位于声带下。那么不管气切病人是否在呼吸机上,如果气切套管的气囊是在充气的状态下,病人呼吸时气流只能通过气切套管进出,气流无法到达声带,所以病人不能说话。如果气切套管的气囊不是在充气状态下,病人呼吸时仍有部份气流会从套管流出,至使到达声带的气流过弱,病人仍然不能正常说话。那么怎么才能使气切病人说话,恢复说话的功能呢?这时就需要一个阀门——passy-muirspeakingvalve(缩写为pmv),其中文名为:帕西-缪尔语音阀,也就是说话瓣膜。
4.说话瓣膜是一个单向、闭合的硅胶阀(非常薄的一个薄膜),病人只有在吸气的时候单向阀打开让空气或氧气进到肺里,而在呼气时单向阀关闭,迫使呼出的气体通过声带,鼻腔和口腔将气体排出(由于说话瓣膜是单向阀,在放置说话瓣膜时必须将套管气囊内的气体全部抽出,否则病人无法呼气造成窒息)。这也就是说话瓣膜能够让气切病人说话的基本原理。说话瓣膜始终处于一个封闭,不漏气的状态直到病人吸气为止。这个封闭状态不仅可以使病人能够在气道内产生一个正向的气道压而且还可以使病人恢复到一个近似正常的呼吸系统。这个封闭系统还可以在气切套管内产生一股气流,阻止分泌物进入管道堵塞单向阀。
5.如果病人佩戴了说话瓣膜,在病人脱离氧气管后,可以通过说话瓣膜进行吸气,然后通过鼻子进行呼气。然而,当病人逐渐康复至准备解除说话瓣膜时,如果直接将说话瓣膜封堵(即封管),可以会导致病人无法正常吸气而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气管封管器,其可以防止因封管时导致患者出现急促性呼吸困难的现象,从而防止患者窒息。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8.气管封管器,包括说话瓣膜和输液管调节器,所述输液管调节器具有进气管以及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的调节轮,所述调节轮能够调节所述进气管的气体流量;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与外界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说话瓣膜的进气端密封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气管封管器还设有空气过滤结构,所述空气过滤结构与所述说话瓣膜可拆卸地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说话瓣膜包括套筒、设于壳体的单向阀体,所述空气过滤结构包括空气过滤嵌套、设于空气过滤嵌套的过滤网;所述空气过滤嵌套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进气管、所述空气过滤结构和所述说话瓣膜沿气体流向顺次布置,所述进气管与空气过滤嵌套密封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连接有密封帽,所述密封帽套接在所述空气过滤嵌套的外围。
12.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嵌套为软质材料,并可拆卸地包裹所述空气过滤嵌套嵌套,且所述密封帽设有防脱翻边,所述防脱翻边位于所述空气过滤嵌套与所述套筒之间并受两者夹紧。
13.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包括下筒体、与所述下筒体螺纹连接的上筒体,所述单向阀体设于所述上筒体,所述上筒体与所述空气过滤嵌套螺纹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说话瓣膜设有氧气连接管,所述氧气连接管连接有密封塞。
15.进一步地,所述说话瓣膜通过防掉绳与所述密封塞连接。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在对说话瓣膜进行封盖时,通过输液管调节器逐渐控制空气流量进行封盖,以便于病人逐步适应通过自身鼻子进行吸气的过程,以防止病人因吸气功能尚未恢复而导致窒息。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封管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0.图3为图2的分解图。
21.图中:1、说话瓣膜;11、套筒;111、下筒体;112、上筒体;12、单向阀体;13、氧气连接管;14、密封塞;15、防掉绳;2、输液管调节器;21、进气管;22、调节轮;23、密封帽;231、防脱翻边;3、空气过滤结构;31、空气过滤嵌套;32、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代表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图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气管封管器,其包括说话瓣膜1和输液管调节器2。输液管调节器2具有进气管21以及与进气管21连接的调节轮22,调节轮22能够在输液管调节器2滚动以调节进气管21的管径以调节气体流量,即运用了输液流量的调节方式来对空气流量进行调节。进气管21的进气端与外界连通,进气管21的出气端与说话瓣膜1的进气端密封连接。可以理解,在对说话瓣膜1进行封盖时,通过输液管调节器2逐渐控制空气流量进行封盖,以便于病人逐步适应通过自身鼻子进行吸气的过程,以防止病人因吸气功能尚未恢复而导致窒息。也即是说,当病人吸气功能未完全恢复时,可以通过调节轮22逐步关闭进气管21,以便于病人自行察觉呼吸通畅度,如果呼吸困难则可以理解滚动调节轮22以开通进气管21,从而防止病人无法吸气。
26.为了使得病人呼吸更加健康,优选地,气管封管器还设有空气过滤结构3,空气过滤结构3与说话瓣膜1可拆卸地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可拆洗地方式进行连接,可以便于定期更换新的空气过滤结构3。
27.其中,作为优选的设置方式:说话瓣膜1包括套筒11、设于壳体的单向阀体12(根据现有技术,单向阀体12在吸气时才能开启),空气过滤结构3包括空气过滤嵌套31、设于空气过滤嵌套31的过滤网32;空气过滤嵌套31与套筒11螺纹连接;进气管21、空气过滤结构3和说话瓣膜1沿气体流向顺次布置,进气管21与空气过滤嵌套31密封连接。这样设置,不仅便于空气过滤嵌套31与套筒11进行可拆洗地连接,可以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而且,也便于空气过滤结构3的拆除、换新。
28.更优地,进气管21的出气端连接有密封帽23,密封帽23套接在空气过滤嵌套31的外围。这样设置,则无需对空气过滤嵌套31做缩口设计便可以完成密封帽23与进气管21的连接。
29.为了能够在更换空气过滤结构3时,避免将输液管调节器2一并更换,优选地,空气过滤嵌套31为软质材料,并可拆卸地包裹空气过滤嵌套31。更优地,为了提高密封帽23与空气过滤嵌套3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密封帽23设有防脱翻边231,防脱翻边231位于空气过滤嵌套31与套筒11之间并受两者夹紧。
30.优选地,套筒11包括下筒体111、与下筒体111螺纹连接的上筒体112,单向阀体12设于上筒体112,上筒体112与空气过滤嵌套31螺纹连接。
31.优选地,说话瓣膜1设有氧气连接管13,氧气连接管13连接有密封塞14。这样设置,本气管封管器可以直连氧气管,即病人通过套筒11进行插管,也便于后续病人脱离插管状态时直接通过本气管封管器进行吸气。
32.优选地,说话瓣膜1通过防掉绳15与密封塞14连接。
33.需要说明的是,本气管封管器在使用前期,即病人刚刚脱离氧气管的时候,只需要佩戴说话瓣膜1,而无需佩戴输液管调节器2;待到病人吸气能力恢复至差不多后,需要对说话瓣膜1进行尝试封管时,再将输液管调节器2与说话瓣膜1进行连接,然后通过调节输液管调节器2的调节轮22,以逐渐缩小进气管21的流量并同时观察病人的状态是否适应即可,该
封管过程为逐渐进行而不是瞬间完成封管,而且开启方式进气管21的方式也只需滚动调节轮22,因而大大降低了风险。
34.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