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工作套管

文档序号:31301664发布日期:2022-08-27 05:0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双通道工作套管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作套管,特别是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背景技术:

2.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一种神经调控技术,指用电流刺激脊髓背侧传导束,进而调节由上行疼痛通路传递到大脑的疼痛信号,其精确的作用机制很复杂,而且今天仍未被完全理解,但scs治疗的理论基础源自于疼痛的闸门控制理论,即在脊髓背侧传导束,传递非伤害性刺激的aβ纤维和传递疼痛信号的c纤维均在脊髓背角换元,然后经由脊髓丘脑束将疼痛信号继续向中枢传递,刺激有髓鞘包裹的快传递粗纤维aβ,非伤害刺激的上传,就能够阻断无髓鞘的慢传递细纤维c,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上传。充足的证据已经表明,scs能够缓解多种慢性疼痛,包括脊柱手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以及一些血管缺血性疼痛,还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3.脊髓电刺激镇痛器植入手术通常根据需要植入的电极种类不同,有经皮穿刺硬膜外植入术和后路椎板切开硬膜外外科电极硬膜外植入术。两种技术最终都是将电刺激电极植入到足以覆盖疼痛部位传入神经节段,并且植入电极到达预期位置后,进行术中电刺激试验,与患者密切交流,使原疼痛部位感受到一种麻酥酥的易感,并覆盖原有的慢性疼痛区域。经皮穿刺和后路椎板切开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经皮穿刺创伤小,患者局麻下几乎无明显不适,但是,电极植入后调整方向困难,并且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多次c形臂透视定位才能确保电极在满意位置,医生和病人接受的射线辐射量大;后路椎板切开创伤大,清醒状态下患者难以耐受,局麻镇痛效果并不能满意镇痛,另外,由于创伤大,术后的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4.脊柱内镜技术具有手术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把脊柱内镜技术应用于脊髓电刺激镇痛器的植入,将会提供更大的便利,但是目前缺少配合脊柱内镜技术的专用工作套管,采用现有技术的工作套管容易损坏电极,手术难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具有两个工作通道,能够使脊髓电刺激电极精准且安全地植入到目标位置。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包括管体和手柄,所述手柄固设在所述管体一端的外壁上,所述管体内的空间为第一工作通道,所述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圆弧状罩体,所述圆弧状罩体与所述管体的外壁共同围成第二工作通道。
7.前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中,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外径为6mm-6.7mm,所述管体的内径为5.8mm-6.5mm,所述管体的长度为90mm-110mm。
8.前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中,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外径为6.5mm,所述管体的内径为6.3mm,所述管体的长度为100mm。
9.前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中,优选地,所述圆弧状罩体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弧形,所述圆弧状罩体的内径为3.2mm-3.5mm,外径为3.4mm-3.7mm。
10.前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中,优选地,所述圆弧状罩体的内径为3.3mm,外径为3.5mm。
11.前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中,优选地,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圆弧状罩体的相对侧。
12.前述的双通道工作套管中,优选地,所述管体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为工作端,所述工作端具有倾斜的端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和手柄,手柄固设在管体一端的外壁上,管体内的空间为第一工作通道,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圆弧状罩体,圆弧状罩体与管体的外壁共同围成第二工作通道。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工作通道和第二工作通道,第一工作通道可用于插入内窥镜、环锯等器械,第二工作通道用于穿设脊髓电刺激电极,这样可以实现镜下设置脊髓电刺激电极,使脊髓电刺激电极更迅速到达预设位置,尤其能更加精准植入背根神经节区域;并且在有脊髓的椎管节段,也更提高了安全性,也能过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6.附图标记说明:管体1、手柄2、第一工作通道3、圆弧状罩体4、第二工作通道5、倾斜的端面6。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包括管体1和手柄2,手柄2上端大小端小,方便捏持,手柄2固设在管体1一端的外壁上,管体1内的空间为第一工作通道3,管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圆弧状罩体4,圆弧状罩体4与管体1的外壁共同围成第二工作通道5。
19.本实用新型具备第一工作通道3和第二工作通道5,第一工作通道3用于插入环锯、内窥镜以及扩张套管等器械,第二工作通道5用于插入脊髓电刺激电极,第一工作通道3与第二工作通道5为彼此分开的两个通道,因此第一工作通道3内的器械不会对第二工作通道内的脊髓电刺激电极造成损伤。
20.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手柄2设置在圆弧状罩体4的相对侧。管体1远离手柄2的一端为工作端,工作端具有倾斜的端面6。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管体1的工作端为平面时,则圆弧状罩体4与管体1等长;当管体1的工作端具有倾斜的端面6时,圆弧状罩体4的长度略小于管体1的长度,圆弧状罩体4的头端只延伸至倾斜的端面6的边缘处。
21.进一步,管体1的外径为6mm-6.7mm,管体1的内径为5.8mm-6.5mm,管体1的长度为90mm-110mm。圆弧状罩体4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弧形,圆弧状罩体4的内径为3.2mm-3.5mm,外
径为3.4mm-3.7mm。
22.常用的规格有三种:规格一,管体1的外径为6mm,管体1的内径为5.8mm,管体1的长度为90mm。圆弧状罩体4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弧形,圆弧状罩体4的内径为3.2mm,外径为3.4。
23.规格二,管体1的外径为6.7mm,管体1的内径为6.5mm,管体1的长度为110mm。圆弧状罩体4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弧形,圆弧状罩体4的内径为3.5mm,外径为3.7mm。
24.规格三,管体1的外径为6.5mm,管体1的内径为6.3mm,管体1的长度为100mm。圆弧状罩体4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弧形,圆弧状罩体4的内径为3.3mm,外径为3.5mm。
2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在进行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术时,先使用导丝进行定位,然后使用一号扩张套管和二号扩张套管逐渐扩张椎板,然后将管体1的第一工作通道3与二号扩张套管插接,顺着二号扩张套管插接将本实用新型插入到目标位置,然后取出导丝、一号扩张套管和二号扩张套管,用镜外可视环锯逐块切除椎板,暴露黄韧带的头尾侧止点,切除黄韧带,取出硬膜外脂肪,暴露硬膜囊,将脊髓电刺激电极包括试验电极或外科电极通过第二工作通道5植入硬膜表面,植入过程在内窥镜监视下完成,如位置不满意,可以镜下操作器械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导丝、一号扩张套管、二号扩张套管、镜外可视环锯及内窥镜均为现有技术。
2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除了可应用于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也可用于其它医疗器械的植入。
27.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