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负压吸引器的吸引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73342发布日期:2022-11-05 03:36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负压吸引器的吸引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负压吸引器的吸引瓶。


背景技术:

2.吸引器是用于吸除手术中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减少感染机会。吸引器的原理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制造其吸引头的负压状态,这样大气压就会将吸引头外的物质向吸引头挤压,从而完成“吸引”的效果。外科手术中的清除积血或积液、把持破裂血管的断端,临床急救中的吸痰,妇科手术的人工流产等,都离不开吸引器。特别是在人工流产时,需要采用负压将妊娠产物(包括绒毛、血液、血块、羊水、子宫内膜脱膜等宫腔内容物)吸出到专用的吸引瓶中,对妊娠产物进行观察,例如,对绒毛组织的分辨就是人流手术一个关键的环节。但是,现有的吸引瓶主要是通过搅拌促使绒毛组织漂浮在液体上再进行绒毛组织分辨,现有吸引瓶在对绒毛组织的分辨时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负压吸引器的吸引瓶,以解决现有现有吸引瓶在对绒毛组织的分辨时十分的不方便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用于负压吸引器的吸引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接的上瓶体、过滤部和下瓶体;过滤部包括中瓶体,以及位于中瓶体的内侧壁上的滤篮。
6.进一步,中瓶体的外侧壁直径比上瓶体的外侧壁直径和下瓶体的外侧壁直径均大,上瓶体的外侧壁直径等于下瓶体的外侧壁直径。
7.进一步,中瓶体的两端上设有用于与上瓶体和下瓶体分别连接的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外螺纹,上瓶体和下瓶体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与外螺纹咬合的内螺纹。
8.进一步,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外侧壁上均套设有缓冲防漏垫。
9.进一步,中瓶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对滤篮进行卡位的限位圈,限位圈相对中瓶体的内侧壁凸起。
10.进一步,滤篮包括滤筒,套设于滤筒的外侧壁上且靠近滤筒顶部的卡圈,以及设置于滤筒顶端上的把手,其中,滤筒的外侧壁直径小于限位圈的内侧壁直径,限位圈的内侧壁直径小于卡圈的外侧壁直径。
11.进一步,吸引瓶还包括瓶盖,瓶盖包括与上瓶体远离过滤部的一端连接的盖体,以及贯穿盖体设置且与负压端和人体腔体分别连接的第一导引管和第二导引管。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中的吸引瓶将上瓶体、过滤部和下瓶体分开设置,可直接将过滤部单独从吸引瓶中取出对组织进行分辨,从而便于对绒毛组织进行分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绒毛组织分辨的准确性。此外,本实用新利用过滤部将进入吸引瓶中的妊娠产物进行
组织和液体的分离,医务人员可直接在过滤部上对绒毛组织进行观察,简化了绒毛组织分辨时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的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的中瓶体的外侧壁直径比上瓶体的外侧壁直径和下瓶体的外侧壁直径均大,该设置为上瓶体、过滤部和下瓶体各部分在拆分时为手部提供受力点,便于各部分快速拆卸,同时为手部握住吸引瓶提供支撑,避免吸引瓶从人体手中滑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00-上瓶体,200-过滤部,210-中瓶体,220-滤篮,221-滤筒,222-卡圈,223-把手,230-第一连接筒,240-第二连接筒,250-缓冲防漏垫,260-卡圈,300-下瓶体,400-瓶盖,410-第一导引管,420-第二导引管,43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实施例
21.本实用新型中的吸引瓶将上瓶体、过滤部和下瓶体分开设置,可直接将过滤部单独从吸引瓶中取出对组织进行分辨,从而便于对绒毛组织进行分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绒毛组织分辨的准确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过滤部将进入吸引瓶中的妊娠产物进行组织和液体的分离,医务人员可直接在过滤部上对绒毛组织进行观察,简化了绒毛组织分辨时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的效率。
22.下面将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负压吸引器的吸引瓶进行详细说明。
23.如图1-2示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吸引瓶包括上瓶体100、过滤部200、下瓶体300和瓶盖400。其中,上瓶体100、过滤部200和下瓶体300从上往下依次连接,瓶盖400连接在上瓶体100远离过滤部200的一端上。
24.具体地,根据图1-2示意,本实施例中的过滤部200包括中瓶体210和滤篮220。在本实例中,为了便于将滤篮220设置在中瓶体210的内部,中瓶体210的内侧壁上设有相对中瓶体210的内侧壁凸出的限位圈26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滤篮220包括滤筒221、卡圈222和把手223,其中,卡圈222套设在滤筒221的外侧壁上并靠近滤筒221的顶部,把手223设置在滤筒221顶端上,本实施例中的滤筒221由底壁和侧壁组成;在本实例中,滤筒221的外侧壁直径小于限位圈260的内侧壁直径,限位圈260的内侧壁直径小于卡圈222的外侧壁直径。因此,在本实例中,当滤篮220被限位在限位圈260上,滤筒221穿过限位圈260的内圈朝下瓶体300延伸,卡圈222被卡在限位圈260上。
25.根据图1-2示意,本实施例中的中瓶体210的外侧壁直径比上瓶体100的外侧壁直径和下瓶体300的外侧壁直径均大,上瓶体100的外侧壁直径等于下瓶体300的外侧壁直径。该设置为上瓶体100、过滤部200和下瓶体300各部分在拆分时为手部提供受力点,便于各部分快速拆卸,同时为手部握住吸引瓶提供支撑,避免吸引瓶从人体手中滑落。
26.为了便于上瓶体100、过滤部200和下瓶体300的各部分之间拆卸,根据图1-2示意,本实施例中的中瓶体210的两端上设有用于与上瓶体100和下瓶体300分别连接的第一连接筒230和第二连接筒240,第一连接筒230和第二连接筒240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外螺纹(附图中未示出),上瓶体100和下瓶体300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与外螺纹咬合的内螺纹(附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纹连接的上瓶体100、过滤部200和下瓶体300便于将过滤部200取出从而便于对位于滤篮220中的组织进行观察。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螺纹连接也可以是替换成其它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再详细说明。
27.此外,为了防止吸引瓶中的液体漏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筒230和第二连接筒240的外侧壁上均套设有缓冲防漏垫250。本实施例中缓冲防漏垫250选用具有弹性的塑料制成,比如橡胶。
28.根据图1-2示意,本实施例中的瓶盖400包括盖体430、第一导引管410和第二导引管420;具体地,盖体430连接在上瓶体100远离过滤部200的一端上,第一导引管410和第二导引管420贯穿盖体430设置且分别与负压端和人体腔体连接。在本实例中,第一导引管410的底端远离滤筒221,而第二导引管420的底端靠近滤筒221的顶端,该设置可避免吸引瓶中的妊娠产物经第一导引管410被吸入到负压端。
29.此外,为了便于对组织进行观察,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瓶体100、中瓶体210和下瓶体300采用无色透明材料制成,比如玻璃以及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的吸引瓶可做成一次性用品。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