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6242发布日期:2022-11-22 22:2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


背景技术:

2.髋关节置换术是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一种,是通过植入人工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外科技术;髋关节置换术后为了防止假体脱位,对患者术后3个月内的体位有严格的要求,而预防假体脱位的一个有效措施即是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3.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将纵剖面内顶角为105
°
的梯形枕夹在患者两腿之间的方法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位,如公开号cn211409864u所述的一种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包括纵剖面内顶角为105
°
的第一梯形枕,还包括第二梯形枕和第三梯形枕,所述第二梯形枕和第三梯形枕的外侧面对应与第一梯形枕一外侧面共面;所述第一梯形枕的底面分别与第二梯形枕、第三梯形枕的顶面通过一长度调节组件连接,所述长度调节组件平行于第一梯形枕的腰线调节第二梯形枕、第三梯形枕与第一梯形枕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梯形枕、第二梯形枕及第三梯形枕外侧面分别设置有下肢固持组件。
4.上述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仅适用于患者平躺时使用,若患者需要更换体位侧卧时,上述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无法对患者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位于上部的腿以及梯形枕易向两侧活动,无法使患者保持舒适的侧卧位。
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不仅患者平躺时可以保持外展位,当患者侧卧时仍可舒适的保持外展位。
7.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包括梯形枕本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梯形枕本体的支撑板,所述梯形枕本体的插接面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插槽插接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插接面相配合设置有用于供患者其中一腿部穿过的空间;所述梯形枕本体的承托面上设置有用于避免患者另一腿部移动的限位槽,所述插接面以及承托面为所述梯形枕本体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梯形面。通过这样的设计,患者侧卧时支撑板对梯形枕本体起到支撑作用,患者下方的腿穿于空间中,上方的腿限位于限位槽中,对患者腿部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避免患者侧卧位时无法保持外展位。
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上下倾斜设置。通过这样的设计,患者侧卧时仍可保持良好的外展位。
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插槽的侧壁与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板升降的第一凸起以及第一凹槽。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对支撑板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
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插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凹槽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通过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支撑板高度调节,针对不同患者调节支撑板
的高度,使患者侧卧时也可保证外展位;第一凸起为弹性凸起,且患者腿部正常放置于梯形枕本体上不会引起第一凸起的变形,从而不会因为患者腿部放上后导致高度变化;当需要调节支撑板高度时,需使用较大力抽插支撑板使第一凸起发生形变。
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梯形枕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限制患者腿部外移的限位凸起。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患者平躺时腿部外移。
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梯形枕本体包括相拆卸连接的第一梯形枕和第二梯形枕,所述支撑板为调宽板,所述支撑板夹设于所述第一梯形枕与所述第二梯形枕之间;所述插槽以及限位槽均设置于第一梯形枕上。通过这样的设计,当患者平躺时,支撑板可以起到调宽的作用,针对不同患者调整梯形枕本体的宽度。
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梯形枕以及第二梯形枕上分别设置有相插接配合的凸杆以及插接槽,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供所述凸杆穿过的通孔。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对第一梯形枕以及第二梯形枕进行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长度方向)的限位。
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凸杆的侧壁以及插接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相限位配合的第二凸起以及第二凹槽。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对第一梯形枕以及第二梯形枕进行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限位,第一梯形枕以及第二梯形枕相对固定。
15.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插接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插接槽的槽深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间距与所述支撑板的宽度一致。通过这样的设计,第一梯形枕与第二梯形枕之间夹设若干个支撑板均可实现第一梯形枕与第二梯形枕的固定。
1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凸起所在的面与所述通孔所在的面为不同的面。通过这样的设计,避免支撑板在堆叠时第一凸起的干涉。
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结构合理,通过设置支撑板以及在梯形枕本体上设置与支撑板相插接配合的插槽,即可实现患者侧卧时梯形枕本体的稳定性;在梯形枕本体上设置限位槽可避免患者腿部发生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患者侧卧时仍可舒适的保持外展位。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实施例1的患者平躺时梯形枕本体状态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实施例1的患者侧卧时梯形枕本体状态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实施例1的患者侧卧时梯形枕本体爆炸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实施例1中图3的主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实施例1中图4沿c-c的剖视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实施例1中图4沿d-d的剖视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实施例2的患者平躺时梯形枕本体状态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实施例2的患者平躺时梯形枕本体爆
炸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实施例2的患者平躺时梯形枕本体爆炸示意图(另一视角);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实施例2中图7的后视图;
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实施例2中图10沿a-a的剖视图;
29.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实施例2的患者侧卧时第一梯形枕状态示意图;
30.图中:1、梯形枕本体;11、插接面;12、插槽;13、空间;14、承托面;15、限位槽;16、限位凸起;2、支撑板;21、通孔;31、第一凸起;32、第一凹槽;4、第一梯形枕;5、第二梯形枕;61、凸杆;62、插接槽;71、第二凸起;7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实施例1
34.如图1-6所示,实施例1的下肢外展体位梯形固定枕,包括梯形枕本体1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梯形枕本体1的支撑板2,所述梯形枕本体1的插接面11上设置有插槽12,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插槽12插接连接,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插接面11相配合设置有用于供患者其中一腿部穿过的空间13;所述梯形枕本体1的承托面14上设置有用于避免患者另一腿部移动的限位槽15,所述插接面11以及承托面14为所述梯形枕本体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梯形面。
35.所述限位槽15的延伸方向上下倾斜设置。
36.所述插槽12的侧壁与所述支撑板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板2升降的第一凸起31以及第一凹槽32。
37.所述第一凹槽32设置于所述插槽12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凹槽32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
38.所述梯形枕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限制患者腿部外移的限位凸起16。
39.所述第一凸起31为弹性凸起。
40.实施例1的使用方式为:当患者为平躺位时,患者的两腿正常放置于梯形枕本体1中,并被限位凸起16限制活动。
41.当患者为侧卧位时,取出支撑板2,将支撑板2插入插槽12内,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支撑板2的插入深度使第一凸起31限位于相应的第一凹槽32内,为患者仍可保持外展位,不会因为角度过小无法保证外展体位;随后将梯形枕本体1放置于病床上,支撑板2与病床相抵,对梯形枕本体1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了梯形枕本体1的移动,患者下方的腿部位于
空间13内,患者上方的腿部放置于限位槽15中,对患者上方的腿起到限位作用,因为患者侧卧位时仍可保持良好的外展位。
42.实施例2
43.如图7-11所示,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梯形枕本体1包括相拆卸连接的第一梯形枕4和第二梯形枕5,所述支撑板2为调宽板,所述支撑板2夹设于所述第一梯形枕4与所述第二梯形枕5之间;所述插槽12以及限位槽15均设置于第一梯形枕4上。
44.所述第一梯形枕4以及第二梯形枕5上分别设置有相插接配合的凸杆61以及插接槽62,所述支撑板2设置有供所述凸杆61穿过的通孔21。
45.所述凸杆61的侧壁以及插接槽6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相限位配合的第二凸起71以及第二凹槽72。
46.所述第二凹槽72设置于所述插接槽62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凹槽72沿所述插接槽62的槽深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72的间距与所述支撑板2的宽度一致。
47.所述第一凸起31所在的面与所述通孔21所在的面为不同的面。
48.所述第二凸起71为弹性凸起。
49.实施例2的使用方式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当患者平躺并需要调节梯形枕本体1的宽度时,将第一梯形枕4与第二梯形枕5相分离,放入若干支撑板2,凸杆61穿设于通孔21以及插接槽62中,第二凸起71限位于第二凹槽72中,从而实现了第一梯形枕4与第二梯形枕5的固定;支撑板2在患者平躺时可以起到调宽作用。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