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通道组件、插入部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9457发布日期:2022-12-24 04:3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器械通道组件、插入部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器械通道组件、插入部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2.内窥镜是一种兼有诊断及微创治疗功能的医疗设备。内窥镜通常包括可伸入腔体内的插入部和可对该插入部中的弯曲部进行弯曲控制的操作部。其中,插入部的头端座设置有成像探头,可实时采集腔体内的图像供医生观察;该插入部内还贯穿设置有器械通道组件,该器械通道组件的一端与操作部上形成的通道口连通,另一端与头端座连通,在进行内镜诊疗的过程中,相关处置器械可以自通道口穿入,经由器械通道组件的引导,再自头端座伸出到腔体内,以进行微创治疗。
3.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本技术发明人发现:在内窥镜存在弯曲角度的情况下,穿刺针、喷管、圈套器等处置器械伸出头端座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顿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完全卡死,影响内镜诊疗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器械通道组件,能够减弱穿刺针、喷管、圈套器等处置器械伸出头端座的过程中的卡顿感,提升临床诊疗体验。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器械通道组件的插入部及内窥镜,能够减弱穿刺针、喷管、圈套器等处置器械伸出头端座的过程中的卡顿感,提升临床诊疗体验。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器械通道组件,用于引导处置器械伸出内窥镜的头端座,所述器械通道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接管和钳道管,所述钳道管与所述接管的连接处不存在阻碍所述处置器械自所述钳道管伸入所述接管的干涉面。
8.优选地,所述接管包括前筒体和后筒体,所述前筒体的内径小于所述后筒体的内径,所述前筒体和所述后筒体的连接处形成有定位面,所述钳道管嵌入所述后筒体内,且所述钳道管的前端抵接于所述定位面;
9.其中,在径向上,所述钳道管的管壁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定位面的宽度。
10.优选地,所述钳道管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前筒体的内径。
11.优选地,在径向上,所述定位面的内缘b位于所述前筒体的内壁的外侧;所述前筒体和所述后筒体的连接处还形成有倾斜设置的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连接所述前筒体的内壁与所述定位面。
12.优选地,所述钳道管的内壁的延长线与所述过渡面相交。
13.优选地,所述过渡面包括圆角面和/或倒角面。
14.优选地,所述钳道管包括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连接的硬质管段和软质管段,所述硬质管段与所述接管固定连接。
15.优选地,所述硬质管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后筒体沿轴线方向的长度。
16.优选地,所述接管部分嵌入所述钳道管内,所述接管嵌入所述钳道管的一端形成有朝向所述处置器械的伸出方向倾斜的引导斜面,以引导所述处置器械自所述钳道管的内壁伸入所述接管;所述钳道管包括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连接的硬质管段和软质管段,所述硬质管段与所述接管固定连接。
17.优选地,所述引导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45
°

18.一种插入部,包括:
19.头端座,其贯穿设置有头端座通道;
20.上述器械通道组件,所述器械通道组件中的接管与所述头端座通道连通,并与所述头端座固定连接。
21.一种内窥镜,包括上述插入部。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器械通道组件,用于引导处置器械伸出内窥镜的头端座,器械通道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接管和钳道管,钳道管与接管的连接处不存在阻碍处置器械自钳道管伸入接管的干涉面。由于接管和钳道管的连接之处不存在阻碍处置器械自钳道管伸入接管的干涉面,可以避免处置器械的前端面在穿过器械通道组件的过程中产生干涉,进而可以减弱穿刺针、喷管、圈套器等处置器械伸出头端座的过程中的卡顿感,提升临床诊疗体验。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器械通道组件的插入部及内窥镜,能够减弱穿刺针、喷管、圈套器等处置器械伸出头端座的过程中的卡顿感,提升临床诊疗体验。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器械通道组件的剖视图;
26.图2为图1中的d处放大图;
27.图3为图2中穿刺针将钳道管挤压变形后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器械通道组件具体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29.图5为图4的f处放大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器械通道组件具体实施例一中接管的结构图;
31.图7为图6所示的接管的剖视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器械通道组件具体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器械通道组件具体实施例三的局部剖视图;
34.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超声内窥镜的头端部结构图;
35.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超声内窥镜的头端部剖视图;
36.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超声内窥镜的结构图。
37.附图标记:
38.接管1,前筒体11,定位面121,过渡面122,后筒体13,引导斜面14;
39.钳道管2,硬质管段21,软质管段22;
40.弯曲部3,蛇骨31,节环311,弯曲部外皮32;
41.头端部4,头端座41,头端座通道411,超声探头42,器械通道组件43,摄像头44,照明窗45,钳器46,水气喷嘴47;
42.插入部5;
43.操作部6;
44.导光部7,导管软管71,电缆线72;
45.超声连接器8;
46.穿刺针9,穿刺针鞘管91,穿刺针针头92;
47.钳道管的前端面的内圈边缘a,定位面的内缘b,过渡面的前端边缘c。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9.在实际应用中,在内窥镜存在弯曲角度的情况下,穿刺针9、喷管、圈套器等处置器械伸出头端座41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顿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完全卡死,影响内镜诊疗过程。
50.对此,经研究和分析发现,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如图1所示,现有的器械通道组件通常包括接管1和钳道管2,接管1的一部分嵌入钳道管2内,另一部分用于与插入部5中的头端座41固定连接(图未示),接管1的外周面与的钳道管2的内周面粘接固定。其中,由于钳道管2为软质的塑料管,为避免刺破钳道管2,接管1嵌入钳道管2的端面为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从而在接管1与钳道管2的连接处形成端面台阶e(如图2所示)。
51.而穿刺针9、喷管、圈套器等处置器械均为具有前端面的处置器械,为便于解释,本技术以穿刺针9的实际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如图10所示,穿刺针9通常包括穿刺针鞘管91和穿刺针针头92,穿刺针针头92穿设在穿刺针鞘管91内,穿刺针鞘管91的前端面为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在执行超声穿刺诊疗时,穿刺针鞘管91和穿刺针针头92均需伸出头端座41。其中,由于穿刺针鞘管91为塑料材质,硬度较高,弯曲相对困难,从而,如图1和2所示,当内窥镜存在弯曲角度的情况下,接管1与钳道管2的连接处形成的端面台阶e容易与穿刺针鞘管91的前端面形成干涉,阻碍穿刺针鞘管91自钳道管2伸入接管1,从而导致穿刺针鞘管91在伸出内窥镜的头端座41的过程中出现卡顿现象。并且,如图3所示,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钳道管2在端面台阶e附近容易产生形变,进而导致端面台阶e与穿刺针鞘管91前端面之间的干涉面积增加,穿刺卡顿感进一步增加,甚至有可能会卡死,导致无法出针。
52.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器械通道组件,其同样包括固定连接的接管1和钳道管2,但不同的是,在本技术中,接管1和钳道管2的连接之处不存在阻碍处置器械自钳道管2伸入接管1的干涉面(具体是指,使得处置器械难以自钳道管2伸入接管1的面)。如此,可以避免处置器械的前端面在穿过器械通道组件的过程中产生干涉,进而可以减弱穿刺针9、喷管、圈套器等处置器械伸出头端座41的过程中的卡顿感,提升临床诊疗体验。
53.此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了如上所述的器械通道组件的插入部和内
窥镜,能够获得同样的技术效果。
54.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器械通道组件、插入和内窥镜进行详细介绍。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将实际应用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称为前端,靠近操作者的一端称为后端,以图7所示方位为例,上端为前端,下端为后端;以图8所示方位为例,左端为前端,右端为后端。
55.本技术所提供器械通道组件的具体实施例一,请参考4至图7,包括接管1和钳道管2。
56.接管1包括前筒体11和对接于前筒体11的后端的后筒体13。具体地,接管1为金属件。如图6或7所示,前筒体11的内径小于后筒体13的内径,前筒体11和后筒体13的连接处形成有定位面121。如图5所示,钳道管2嵌入后筒体13内,具体地,后筒体13与钳道管2粘接固定。通过使钳道管2嵌入后筒体13中,能够提高接管1和钳道管2的连接强度。具体地,钳道管2的内壁、后筒体13的内壁为同轴心圆柱面,钳道管2的内壁、前筒体11的内壁为同轴心圆柱面。
57.如图5所示,钳道管2的前端抵接于定位面121,在径向上,钳道管2的管壁的宽度大于定位面121的宽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径向上,钳道管2的管壁的宽度也可以等于定位面121的宽度。
58.基于本实施例中结构间内径的限定,钳道管2的前端面向前抵接于定位面121后,在径向上,定位面121的内缘b不凸出于钳道管2的前端面的内圈边缘a,可以使得定位面121被钳道管2的前端面覆盖住,在穿刺针9经钳道管2进入接管1的过程中,穿刺针9不会受到定位面121的阻碍,可以减弱穿刺针9诊疗时的出针卡顿感,提升临床诊疗体验。
59.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钳道管2的内径可以小于或等于前筒体11的内径。如此,在穿刺针9经钳道管2进入接管1的过程中,受钳道管2的内壁的约束,可以直接、顺畅地进入前筒体11。
60.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径向上,定位面121的内缘b位于前筒体11的内壁的外侧。前筒体11和后筒体13的连接处还形成有倾斜设置的过渡面122,具体地,过渡面122由前至后逐渐向径向上的外侧倾斜,使得过渡面122大体呈喇叭状。过渡面122连接前筒体11的内壁与定位面121,如图7所示,过渡面122的后端边缘即定位面121的内缘b,过渡面122的前端边缘c即为前筒体11的内壁的后端边缘。
61.本实施例中,倾斜设置的过渡面122具有导向作用,则在穿刺针9经钳道管2进入接管1的过程中,穿刺针9经过钳道管2前端面内圈边缘a后,可以在过渡面122的导向下进一步向接管1内运动,可以进一步减弱穿刺针9诊疗时的出针卡顿感,提升临床诊疗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过渡面122,由定位面121直接对接前筒体11的内壁与后筒体13的内壁。
62.进一步地,所述钳道管2的内壁的延长线与所述过渡面122相交。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在径向上,过渡面122的后端边缘(即定位面121的内缘b)位于钳道管2的前端面的内圈边缘a的外侧,前筒体11的内壁位于钳道管2的前端面的内圈边缘a的内侧,可保障穿刺针针头92端面在镜体弯曲时最坏的情况下,也是触碰钳道管2,经过渡面122引导穿刺针9进入前筒体11。
63.其中,过渡面122可以为由圆角结构和/或倒角结构形成的圆角面和/或倒角面,导
向能力较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渡面122也可以是沿着轴向依次对接的、锥度不同的圆锥面构成。
64.本技术所提供器械通道组件的具体实施例二中,如图8所示,钳道管2包括硬质管段21和设于硬质管段21后侧的软质管段22,软质管段22有较好的挠性,可跟随弯曲部3和插入管一起弯曲。硬质管段21与接管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硬质管段21的前端面沿轴向抵接于定位面121,也就是说,硬质管段21的前端面即为钳道管2的前端面。具体地,硬质管段21可以为两级硬度的塑料管,以保证硬质管段21较硬,与接管1连接处不易变形。具体地,硬质管段21的硬度大于具有前端面的处置器械的硬度。
65.本实施例中,穿刺针9经硬质的硬质管段21后进入前筒体11,可以避免钳道管2的前端被穿刺针9挤压导致如图3所示的变形,进一步提高穿刺针9运动的顺畅性。
66.进一步地,硬质管段21的长度大于后筒体13沿轴线方向的长度。如图8所示,硬质管段21的前半段位于后筒体13中,且后半段位于后筒体13外侧。也就是说,硬质管段21和后筒体13两者的前端对齐,硬质管段21的后端在后筒体13后端之后,可以避免钳道管2的头端在内镜弯曲状态下翘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硬质管段21的长度也可以设置为等于后筒体13沿轴线方向的长度。
67.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器械通道组件通常贯穿设置在插入部内,为了避免影响插入部中的弯曲部的弯曲性能,硬质管段21的长度应当不超过弯曲部的第一弯曲节。例如,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个示例中,如图8所示,弯曲部包括蛇骨31,蛇骨31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若干个节环311,蛇骨31套设于钳道管2外侧,硬质管段21与软质管段22之间的对接处k位于最前端节环311的中部,不会因硬质管段21的设置而影响蛇骨31的弯折能力,使得最前端节环311和第二个节环311之间也可以正常弯曲,不影响对内镜插入部5的弯曲操作的实现。
68.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钳道管2的前端面、定位面121为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便于加工的同时,可以保证两者的贴合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面121还可以为弧形面或者其他形状。
69.以上实施例中的器械通道组件,接管1与钳道管2连接后形成的通道内部,接管1与钳道管2接触位置无垂直于轴向的端面台阶,且可以借助倾斜的过渡面122对穿刺针9进行导向,且钳道管2前端为硬质管段21,不易产生变形,临床时向器械通道43伸入穿刺针9,可减弱或消除卡顿感。
70.本技术所提供器械通道组件的具体实施例三,如图9所示,接管1部分嵌入钳道管2内,接管1嵌入钳道管2的一端形成有朝向处置器械的伸出方向倾斜的引导斜面14,具体为,形成内径朝向后侧逐渐扩张的喇叭状面,以引导处置器械自钳道管2的内壁伸入接管1。钳道管2包括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连接的硬质管段21和软质管段22。其中,硬质管段21与接管1固定连接,具体地,硬质管段21的后端面位于接管1后端面的后侧。
71.其中,优选地,引导斜面14的倾斜角度x大于或等于45
°
。需要说明的是,“倾斜角度x”是指引导斜面14相对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以引导斜面14的后端为顶角端、朝向伸出方向倾斜的角度。基于该倾斜角度x的选择,接管1后端较为较为尖锐,可保证导向能力。
72.本实施例中,硬质管段21不容易被接管1尖锐端戳破,同时,前端呈平面的器械伸入钳道管2和接管1粘接处接触时,硬质管段21不易受力发生变形,接管1的后端即使存在台阶面,也不会因钳道管2变形而外露,从而处置器械能顺着引导斜面14进入接管1,减弱卡顿
现象的发生。
73.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插入部5,包括头端座41和器械通道组件,器械通道组件具体可以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的器械通道组件,有益效果也可以相应参考以上实施例。其中,头端座41上贯穿设置有头端座通道411。器械通道组件中的接管1与头端座通道411连通,并与头端座41固定连接。
74.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头端座通道411的后半部分套接固定于前筒体11外侧。具体地,头端座41为塑料材质,具有良好的绝缘耐压性能,可提供安规保障。优选地,前筒体11的外壁与头端座通道411的内壁粘接固定。通过接管1作为钳道管2与头端座41的连接件,可起到便于装配、提升粘胶可靠性、加强钳道管2装配效果的目的。
75.进一步地,后筒体13位于头端座通道411外侧,后筒体13位于头端座41后侧,能够简化头端座通道411的加工难度,无需头端座通道411容纳尺寸较大的后筒体13。优选地,后筒体13的前端面沿轴向抵于头端座41上,能够借助后筒体13确定接管1向头端座通道411中的插入深度。
76.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超声内窥镜、胃镜、十二指肠镜、肠镜等。作为其中一种示例,该内窥镜可以为超声内窥镜,如图12所示,其包括插入部5、连接于插入部5的操作部6、连接于操作部6的导光部7、连接于导光部7的超声连接器8。其中,插入部5包括器械通道组件,具体可以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插入部5以及器械通道组件,有益效果可以相应参考以上各个实施例。
77.插入部5为内窥镜进入人体的部分,为细长结构。插入部5包括带有刻度的插入管、可实现不同方向摆动的弯曲部3、反馈诊断信息的硬质的头端部4。
78.如图10所示,头端部4集照明、传像、水气输送、超声换能器、钳道器械操纵等功能于一体,包括头端座41、超声探头42、器械通道组件43、摄像头44、照明窗45等结构。
79.头端座41为结构载体,用于安装头端部4的其他结构。
80.超声探头42内含超声换能器,可发生和接收超声信号。超声换能器可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形成超声图像提供人体消化道、呼吸道深层次病变信息,并通过穿刺针9取活检提升诊疗的准确性。
81.器械通道组件43具体包括接管1和钳道管2连接而成的结构,器械由操作部6进入,经过该通道,从头端座通道411伸出。优选地,头端部4还包括抬钳器46,以调整器械伸出方向。
82.摄像头44内接图像传感器,可将光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优选地,头端部4还可包括水气喷嘴47,其可朝向摄像头44送水和/或送气,以清洁摄像头44。
83.照明窗45可发射照明光,为诊疗时提供一定的亮度。
84.弯曲部3包括可弯曲的蛇骨31,为内镜诊疗提供可操作性。蛇骨31具体为金属结构。
8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86.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8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88.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8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器械通道组件、插入部及内窥镜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