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66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是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气胸、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和心包腔是常见的疾病,引流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措施。 目前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管置入的方法)是以中弯钳夹住引流管置入胸腔内,创伤较 大,且有一定操作风险;虽然临床上有内置钢管的引流管的使用,但其长度过长、前端锋利、 操作不便,因而操作风险较大。腹腔和心包腔引流手术需逐层切开引流,创伤较大,有时术 后出现较多的腹腔液体从弓I流管周围渗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以 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并减少对病人的创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包括引流管,包括前端管口和后端接头,并在其前端管壁上设有引流管侧孔;导丝,其长度大于所述引流管的长度,并能穿过所述引流管,该导丝包括由硬质材 料制成的硬质段及设在该硬质段前端的由软质材料制成的软质段;穿刺针,其包括针体和针头,该针体有纵向通道,在该针体的前端侧壁上设有与其 纵形通道相通的穿刺针侧孔,该针头前端封闭且为钝头;皮肤切开刀,其包括刀柄和刀体,该刀体包括前端的刃部和后端的根部,该根部固 定在该刀柄的前端面上,且该根部的表面与该刀柄的前端面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部;优选地,所述引流管为直管;或者所述引流管为“L”形弯管,在该引流管的后端接 头上设有显示其弯曲方向的标志。优选地,在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充气球囊、充气导管和充气活塞,该充气球囊固定于 该引流管的前部,该充气球囊的内腔与该充气导管连通。优选地,在所述的充气球囊后侧的引流管上固定有卡板。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的与人体胸壁相对应的部分的硬度大于其它部分的硬度。优选地,在所述刀刃的中部有向前突出的刀尖。优选地,所述刀体的前端至所述刀柄前端面的距离为0. 2 3. Ocm0优选地,所述刀体横截面的长度为L,所述引流管的外圆周长的二分之一为M,且0 < L-M < 3. 0cm。优选地,还包括支撑导管,该支撑导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引流管的长度,且该支撑导 管能置入所述引流管,所述导丝能从该支撑导管中穿过。优选地,还包括提吊钩,包括中部的提拉部和位于其两侧的弯钩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用微创皮肤切开刀做皮肤切口,可以尽可能地减小皮肤切口,以满足美容要求。(2)穿刺针的针头为钝头,可以避免在行穿刺时针头碰到内脏,造成器官损伤。(3)引流管采用内置充气球囊和外用卡板的固定法来固定,可靠性好,而且,引流 管采用弯管,便于进行气胸和胸腔积液的引流。气胸时,引流管向上;胸腔积液时,引流管向 下。引流腹腔积液时,可将引流管调整至向下。(4)采用提吊钩提拉腹壁来进行腹腔引流手术,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损伤腹腔脏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可以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并减少对病人的创伤。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充气球囊、卡板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 直管,有局部硬度增强的部分。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充气球囊、卡板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直管。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充气球囊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直管, 有局部硬度增强的部分。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充气球囊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直管。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直管,有局部硬度增 强的部分。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直管。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充气球囊、卡板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 弯管,有局部硬度增强的部分。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充气球囊、卡板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弯管。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充气球囊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弯管, 有局部硬度增强的部分。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充气球囊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弯管。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弯管,有局部硬度增 强的部分。[0035]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流管的立体示意图,此引流管为弯管。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皮肤切开刀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丝的立体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导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穿刺针的立体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吊钩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引流管;111、前端管口 ;112、后端接头;113、引流管的侧孔;114、标志;12、充 气球囊;121、充气导管的开口 ;13、卡板;14、充气导管;15、局部增硬部分;141、充气活塞; 30、皮肤切开刀;31、刀体;32、刀柄;33、限位台阶部;35、局部放大的切开切头部;40、导丝;41、导丝硬质段;42、导丝软质段;50、支撑导管;51、支撑导管的纵向通道;52、支撑导管的 前端开口 ;53、支撑导管的尾端开口 ;61、穿刺针内的纵向通道;62、穿刺针的钝头;63、穿刺 针的侧孔;64、穿刺针的尾端开口 ;80、提吊钩;82、弯钩部;83、提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主要由引流管11、导丝40、穿刺针60及皮 肤切开刀30组成。如图1至12所示,引流管11具有前端管口 111和后端接头112,并在其前端管壁 上设有引流管侧孔113 ;引流管11为直管或“L”形弯管,在弯管的后端接头112有显示弯 曲方向的标志114(标志的位置与引流管弯曲方向相反)。如有充气导管14和充气球囊12 时,则通过充气导管14和充气球囊12的位置指示出引流管11弯曲的方向(充气导管的位 置与引流管弯曲方向相反)。优选地,在引流管11上固定有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充气 球囊12、及卡板13,充气球囊12通过充气导管14与充气活塞141相连,该充气球囊12固 定于该引流管11的前部,该充气导管14设在引流管11的管壁上,其前端有充气导管开口 121与充气球囊12的内腔连通。卡板13固定于充气球囊12后侧的引流管11上。充气球 囊12与卡板之间有引流管的局部增硬部分15。如图13所示,皮肤切开刀30包括刀柄32及设在该刀柄32前端的刀体31,该刀体 包括前端的刃部和后端的根部,在该刀刃的中部有向前突出的刀尖。刀体31的根部固定在 该刀柄的前端面上,且该根部的表面与该刀柄的前端面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部33。优选地,刀 尖的前端至刀柄前端面的距离为0. 2 3. Ocm0这样,在垂直进刀时,限位台阶部33可以避 免进刀深度太深,而且,皮肤切开刀30所切开的皮肤切口刚好能置入引流管11,以减少创 伤,达到美容效果。如图14所示,导丝40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硬质段41及设在该硬质段前端的由 软质材料制成的软质段42,该硬质段41和该软质段42的直径均小于引流管11的内径及其 前端管口 111的孔径。优选地,还包括支撑导管,如图15所示,该支撑导管的纵向通道的直 径大于导丝40的外径,支撑导管的外径小于引流管11的内径。支撑导管有前端开口 52和 尾端开口 53。如图16所示,穿刺针60其为空心结构,该穿刺针60的针头62封闭且为钝头,优 选地,为子弹头形。在穿刺针60的前端侧壁上设有与其纵向通道61连通的侧孔63。在穿 刺针60的后端设有连接头的尾端开口 64。如图17所示,提吊钩80包括中部的提拉部83和位于其两侧的弯钩部82,整体呈 "Ω,1使用上述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的操作方法如下一、胸腔闭式引流术先用普通注射器行局麻,并穿刺抽得气体或液体(如术前胸片和超声以证实诊断 者,可省略以上步骤);然后在穿刺点以皮肤切开刀30做一小切口 ;再将穿刺针60与注射 器相连,穿刺入胸腔内,抽得气体后,将导丝40置入胸腔内;然后在导丝40导引下,将细引 流管11导入胸腔内,并与胸瓶相连;如细引流管11带有充气球囊12,则将充气球囊12充气,并将充气球囊12紧贴胸壁;最后以卡板或透明胶布固定细引流管11。当细引流管11截 面内径明显大于导丝4的截面直径时,可将支撑导管50轩入细引流管11内,再将导丝40 穿过引导支撑导管50,在导丝40的引导下,将细引流管11置入胸腔,再将导丝40连同支撑 导管50 —同拨出,然后将细引流管11与胸瓶相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可以经腋前线与腋中线的第四肋间置 管,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腹腔脏器的损伤,又可以使引流切口较隐蔽,特别是对于年 青女性,当她们戴上乳罩后,可以遮盖引流切口。选用直细引流管11时,通过调整使穿刺针 60的侧孔63向上或向下,进而将导丝40向上或向下引导,最终将直细引流管11向上或向 下引导;选用弯管时,通过穿刺针60的侧孔63方向的调整和利用引流管11本身的弯曲,来 调整引流管11向上或向下(引流管11向上,便于引流气体;引流管11向下,便于引流液 体)。由此可见,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导丝40介导下的引流管11置入法,可减少手术创伤 并降低操作风险;采用充气球囊12做内固定,卡板或胶布做外固定,可避免使用手术缝线, 尽可能地微创;采用皮肤切开刀30做皮肤切口,皮肤切口大小刚好能置入所选用的引流管 11 (切口稍长于引流管11的截面周长的二分之一),可缩小皮肤切口,并且深度可控制在仅 能切开皮肤,术后美容效果好。二、腹腔和心包引流术当进行腹腔和心包腔引流时,以皮肤切开刀切开皮肤后,可以将提吊钩80置入皮 肤切口内,上提提吊钩80,然后再进行穿刺或置管操作,可以避免损伤腹腔脏器。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 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包括前端管口和后端接头,并在其前端管壁上设有引流管侧孔;导丝,其长度大于所述引流管的长度,并能穿过所述引流管,且该导丝包括由硬质材料 制成的硬质段及设在该硬质段前端的由软质材料制成的软质段;穿刺针,其包括针体和针头,该针体内有纵向通道,在该针体的前端侧壁上设有与其纵 形通道相通的穿刺针侧孔,该针头前端封闭且为钝头;皮肤切开刀,其包括刀柄和刀体,该刀体包括前端的刃部和后端的根部,该根部固定在 该刀柄的前端面上,且该根部的表面与该刀柄的前端面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为直管; 或者所述引流管为“L”形弯管,在该引流管的后端接头上设有显示其弯曲方向的标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管上设 有充气球囊、充气导管和充气活塞,该充气球囊固定于该引流管的前部,该充气球囊的内腔 与该充气导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充气球囊 后侧的引流管上固定有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与人 体胸壁相对应的部分的硬度大于其它部分的硬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刀刃的中部 有向前突出的刀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的前端至 所述刀柄前端面的距离为0. 2 3. Ocm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横截面的 长度为L,所述引流管的外圆周长的二分之一为M,且0 < L-M < 3. Ocm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的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导 管,该支撑导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引流管的长度,且该支撑导管能置入所述引流管内,所述导 丝能从该支撑导管中穿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吊钩,其 包括中部的提拉部和位于其两侧的弯钩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组微创引流的手术器械,包括引流管,包括前端管口和后端接头,并在其前端管壁上设有引流管侧孔;导丝,其长度大于所述引流管的长度,并能穿过所述引流管,该导丝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硬质段及设在该硬质段前端的由软质材料制成的软质段;穿刺针,其包括针体和针头,该针体内有纵向通道,在该针体的前端侧壁上设有与其纵形通道相通的穿刺针侧孔,该针头前端封闭且为钝头;皮肤切开刀,其包括刀柄和刀体,该刀体包括前端的刃部和后端的根部,该根部固定在该刀柄的前端面上,且该根部的表面与该刀柄的前端面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部;本实用新型的一组手术器械能提高胸腔闭式引流手术的安全性,并减少对病人的创伤。
文档编号A61B17/3209GK201879787SQ20102063734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
发明者俞晓立, 吴越女, 彭隽晖, 李丽婷, 林娟 申请人:俞晓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