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绳调节机构、操作手柄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1719发布日期:2023-03-22 09:1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牵引绳调节机构、操作手柄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牵引绳调节机构、操作手柄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2.内窥镜作为一种专业的医疗检查器械,其能够插入人体内,并通过调节插入部前端的朝向,来实现对人体内目标部位的定点检查。
3.在相关技术中,内窥镜的插入部包括靠近前端设置的弯曲段,弯曲段的两侧经由牵引绳与操作手柄内的牵引轮相连,在具体操作时,转动牵引轮即可通过牵引绳牵拉弯曲段而实现弯曲动作,从而改变插入部前端摄像头的拍摄方向。但是,相关技术的牵引绳只能在生产组配时调节松紧度,当内窥镜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牵引绳过度绷紧或松弛的情况时,则会导致弯曲段的弯曲动作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公开一种牵引绳调节机构、操作手柄及内窥镜,能够调节牵引绳的松紧度。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牵引绳调节机构,应用于内窥镜,所述牵引绳调节机构包括牵引轮、牵引绳和顶推件,其中:
7.所述牵引轮开设有调节孔道,所述牵引绳沿周向套设于所述牵引轮,并伸入所述调节孔道内;
8.所述顶推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调节孔道内,且与所述调节孔道内的所述牵引绳相连,所述顶推件沿所述调节孔道的轴向可移动设置。
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手柄,包括壳体以及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牵引绳调节机构,所述牵引绳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
10.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本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操作手柄和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操作手柄相连,所述插入部包括弯曲段,所述牵引绳调节机构通过所述牵引绳牵拉所述弯曲段。
11.在本技术公开的牵引绳调节机构、操作手柄及内窥镜中,通过在牵引轮内开设调节孔道,并将牵引绳伸入调节孔道内而与顶推件进行连接,在驱动顶推件朝向牵引绳的远端移动的情况下,牵引绳的近端会被带动朝向其远端靠近而逐渐增大张紧度;在驱动顶推件背离牵引绳的远端移动的情况下,即逐渐减小了对牵引绳的张紧作用,从而逐渐增大了牵引绳的松弛度。
12.相较于相关技术,本技术的牵引绳调节机构通过驱动顶推件即可快捷地调节牵引绳的松紧度,确保了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牵引绳始终具有较为合适的松紧度,从而提升弯曲段的弯曲动作精度。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14.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操作手柄隐去部分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牵引轮、牵引绳、顶推件和盖板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牵引轮、牵引绳、顶推件和盖板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20.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的顶推件和盖板分解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00-操作手柄、
23.110-壳体、111-支撑座、112-敞口、
24.120-牵引轮、121-轮轴、122-调节孔道、123-定位槽、124-安装面、125-导向面、
25.130-第一牵引绳、140-第二牵引绳、
26.150-顶推件、160-限位体、
27.170-盖板、171-套管部、171a-避让缺口、172-容置槽、
28.180-调控件、
29.200-插入部、210-弯曲段。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32.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内窥镜的牵引绳无法调节松紧度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牵引绳调节机构,应用于内窥镜。
33.请参见图1~图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牵引绳调节机构包括牵引轮120、牵引绳和顶推件150。
34.其中,牵引轮120是牵引绳的承载基础之一,牵引绳沿周向套设于牵引轮120,也即牵引绳部分卷绕于牵引轮120上,通过转动牵引轮120,即可通过卷绕牵引绳而牵拉内窥镜的弯曲段210实现弯曲动作,从而改变内窥镜的插入部200前端的朝向,以调节摄像头的拍摄方向或者医疗器械的工作区域。
35.牵引轮120开设有调节孔道122,牵引绳伸入调节孔道122内。其中,调节孔道122为牵引绳提供了容置空间,由于牵引绳套设牵引轮120后再伸入调节孔道122内,如此就使牵引绳的近端沿朝向其远端的方向延伸布置在调节孔道122内,具体可参见图4和图5。
36.同时,顶推件150至少部分伸入调节孔道122内,且与调节孔道122内的牵引绳相连,顶推件150沿调节孔道122的轴向可移动设置。
37.具体而言,顶推件150可设置为部分伸入调节孔道122内,也可设置为全部伸入调节孔道122内,本技术的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制。由于牵引绳与顶推件150存在连接配合关系,当顶推件150移动时,牵引绳的近端的状态在一些情况下则会随之改变。
38.其中,顶推件150在调节孔道122内与牵引轮120产生相对运动时,其可以朝向牵引绳的远端移动,或者背离牵引绳的远端移动。在驱动顶推件150朝向牵引绳的远端移动的情况下,由于牵引绳与顶推件150相连,则相当于朝向牵引绳的远端反向拉动其近端,牵引绳的近端会被带动朝向其远端靠近而逐渐增大张紧度;在驱动顶推件150背离牵引绳的远端移动的情况下,即逐渐减小了对牵引绳的张紧作用,从而逐渐增大了牵引绳的松弛度。
39.应理解的是,牵引绳的张紧度与松弛度均为不同状态的相对概念,其中,张紧度可用于表征处于松弛状态下的牵引绳,例如,前一状态的牵引绳处于松弛状态,在通过驱动顶推件150朝向牵引绳的远端移动后,后一状态的牵引绳仍处于松弛状态,但其松弛度势必比前一状态更小,此种情况下,该牵引绳的张紧度增大。同理,松弛度可用于表征张紧状态下的牵引绳,例如,前一状态的牵引绳处于张紧状态,在通过驱动顶推件150背离牵引绳的远端移动后,后一状态的牵引绳仍处于张紧状态,但其张紧度势必比前一状态更小,此种情况下,该牵引绳的松弛度增大。
40.相较于相关技术,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绳调节机构通过驱动顶推件150即可快捷地调节牵引绳的松紧度,确保了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牵引绳始终具有较为合适的松紧度,从而提升弯曲段210的弯曲动作精度。
41.此外,牵引绳的近端沿朝向其远端的方向延伸布置在调节孔道122内,相较于牵引绳直接呈直线布置的方式,其占位空间明显减小,由此能够提升内窥镜的操作手柄的结构紧凑性。
42.牵引轮120通过调节孔道122为牵引绳提供了容置空间,相当于利用了牵引轮120内部的空间,从而减小了牵引绳调节机构在操作手柄100内的占位空间,由此进一步提升了结构紧凑性。
43.若是设置牵引绳直接从牵引轮120靠近牵引绳的远端一侧伸入调节孔道122,当转动牵引轮120时,牵引绳可能偏移并贴紧在牵引轮120的端面上,这就使牵引绳无法随牵引轮120进行卷绕,从而导致无法通过牵引绳对弯曲段210实施有效牵拉。对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绳预先沿周向套设于牵引轮120,这就确保了牵引绳无论是张紧状态还是松弛状态都能够在牵引轮120转动时卷绕在牵引轮120上,从而在牵引轮120的带动下牵拉弯曲段210,以使内窥镜的弯曲段210可靠地实现弯曲动作。
4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近端”和“远端”是指内窥镜在使用环境下,相对于使用者的远近位置,以方便对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同时方便理解。其中,牵引绳的远端是指其位于内窥镜的插入部200中用于牵拉弯曲段210的一端,牵引绳的近端则是指其位于内窥镜的操作手柄100中的另一端。
4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调节孔道122的延伸方向大致沿牵引绳的延伸方向设置,如此,当移动顶推件150而带动牵引绳的近端运动时,牵引绳的近端靠近其远端的效率是最高的,这样可提升张紧牵引绳的效果。
46.为了便于牵引绳沿周向可靠地套设在牵引轮120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牵引轮120可以包括沿其周向设置的定位槽123,牵引绳部分定位安装于定位槽123内。其中,通过将定位槽123在牵引轮120的周向设置,而由定位槽123对其内部的牵引绳产生约束,从而确保牵引绳沿周向延伸并套设在牵引轮120上,同时还能够防止牵引绳从牵引轮120上脱离。
47.可选地,牵引轮120可包括设于定位槽123的槽壁上的导向面125,导向面125向牵引轮120的端面倾斜而使定位槽123被构造为槽口的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以使牵引绳更便于放入定位槽123内,同时,导向面125还能够引导牵引绳滑入定位槽123的槽底。
48.进一步地,牵引绳调节机构还可以包括盖板170,盖板170与牵引轮120相连,且对应覆盖定位槽123,以与牵引绳限位配合。可以理解,盖板170能够在对应定位槽123的位置阻挡牵引绳,即便牵引绳由于被过度张紧或过度松弛而存在从定位槽123脱离的趋势,但是盖板170能够通过物理限位的方式在定位槽123的槽口区域可靠限制牵引绳脱离,从而进一步优化牵引绳的安装可靠性。
4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盖板170设于牵引轮120开设有调节孔道122的一侧,顶推件150穿设于盖板170且二者螺纹配合。在此种结构布局下,盖板170为顶推件150的安装基础,当转动顶推件150时,顶推件150则可相对于盖板170进行沿轴向的移动。由于顶推件150组配于盖板170,如此情况下,顶推件150无需与牵引轮120连接,由此可使顶推件150与调节孔道122的孔壁间隔布置,而预留出供牵引绳通过的间隙,从而防止牵引绳卡紧在顶推件150与调节孔道122的孔壁之间而受到磨损,也能够确保顶推件150顺利转动而实现沿轴向移动以及实现牵引绳的松紧度调节。
5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盖板170具有与调节孔道122对应设置的套管部171,套管部171可与调节孔道122定位配合,顶推件150穿设于套管部171且二者螺纹配合。
51.可以理解,在此种结构布局下,套管部171可插接于调节孔道122而实现快速定位配合,从而提升盖板170与牵引轮120的组配效率。同时,套管部171的内表面可增大与顶推件150的配合面积,从而提升顶推件150与盖板170的连接稳定性。
52.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套管部171沿其轴向设有避让缺口171a,避让缺口171a与定位槽123对应设置,牵引绳通过避让缺口171a伸入调节孔道122内。
53.可以理解,避让缺口171a为牵引绳提供容置空间,其与定位槽123对应设置,由此便于定位槽123内的牵引绳伸入至避让缺口171a中,并再由避让缺口171a伸入至调节孔道122内。如此布局下,牵引绳相当于嵌设在套管部171,而避免了牵引绳被卡紧在调节孔道122的孔壁与套管部171的外壁之间,从而防止牵引绳受到磨损,也确保顺利实现牵引绳的松紧度调节。
54.如图6所示,避让缺口171a可以贯穿套管部171的侧壁,或者,其也可以为开设于套管部171的外壁上的避让槽,本技术对其不做具体限制。
5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牵引轮120为弓形结构件,其具有呈平面的安装面124,调节孔道122开设于安装面124,盖板170扣设于安装面124。可以理解,相较于常规的圆盘状的牵引轮120,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轮120呈弓形,这样能够显著地减小牵引轮120的占位体积,从而能够内窥镜的操作手柄100的其他构件提供留出更多的安装空
间,同时还能够降低成本。
56.此外,弓形的牵引轮120具有呈平面的安装面124,该安装面124可以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作用,以便于安装盖板170。
57.当然,本技术未限制牵引轮120的具体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牵引轮120可以为圆盘状,与此同时,盖板170可相应配置为弧形结构。
58.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盖板170设有套管部171的一侧可以开设有容置槽172,在盖板170扣设于安装面124时,牵引轮120上设有安装面124的一端可卡设在容置槽172内,也即容置槽172的槽壁与牵引轮120上对应的部位过盈配合,由此来提升盖板170与牵引轮120的组配可靠性。
5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未限制顶推件150沿调节孔道122可移动设置的具体方案,例如,顶推件150可以与调节孔道122的孔壁螺纹配合,或者,调节孔道122的孔壁与顶推件150通过卡接结构实现定位,卡接结构包括设于调节孔道122的孔壁上的多个卡槽以及设于顶推件150外壁上的卡接凸起,通过使卡接凸起卡入不同的卡槽内,即可移动顶推件150并将其定位在调节孔道122内的不同位置,从而调节牵引绳的松紧度。其中,调节孔道122的孔壁可开设有用于容置牵引绳的避让槽。
6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未限制牵引绳与顶推件150的具体连接关系,举例来说,牵引绳可以与顶推件150直接固定相连,则通过移动顶推件150则可带动牵引绳的近端移动。
6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牵引绳调节机构还包括限位体160,限位体160设于调节孔道122内,牵引绳与限位体160固定连接。
62.可以理解,此种结构布局下,调节孔道122内的限位体160可与顶推件150相抵接,从而建立顶推件150与牵引绳之间的连接关系。在驱动顶推件150朝向牵引绳的远端移动的情况下,顶推件150可推动限位体160也朝向牵引绳的远端移动,从而拉动牵引绳的近端靠近其远端,这样就能够增强牵引绳的张紧度;在驱动顶推件150背离牵引绳的远端移动的情况下,则限位体160也可沿背离牵引绳的远端的方向移动,从而减弱牵引绳的张紧程度或者使牵引绳变得更为松弛,以增强其松弛度。
63.在该实施例中,牵引绳与顶推件150相互分离,先将牵引绳的近端和限位体160放入调节孔道122内,再将顶推件150伸入调节孔道122内即可完成组装,而能够避免牵引绳与顶推件150直接相连的一些实施例中存在的相关干涉问题(例如牵引绳与盖板170的干涉),可见,该实施例的结构布局能够简化组装过程。同时,限位体160能够与顶推件150相抵接而实现限位配合,从而避免牵引绳跑出。
64.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限位体160为球形结构件,如此可减少限位体160与调节孔道122的孔壁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摩擦阻力,以优化限位体160在调节孔道122移动的顺畅度。
6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未限制牵引绳和顶推件150的具体数量。例如,牵引绳为一条,顶推件150为一个,如此,内窥镜的弯曲段210可以实现单侧弯曲;或者,牵引绳为两条,而顶推件150为一个,相应地,调节孔道122为一个,两条牵引绳的近端均伸入该调节孔道122内,在该调节孔道122内移动该顶推件150,即可同时调节两条牵引绳的松紧度。
6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牵引绳为多条,其中包括第一牵引绳130和第二牵引绳140,第一牵引绳130和第二牵引绳140分别套设于牵引轮120的相对两侧,
调节孔道122为两个,第一牵引绳130通过其近端与其中一个调节孔道122内的顶推件150相连,第二牵引绳140通过其近端与另一个调节孔道122内的顶推件150相连。
67.可以理解,第一牵引绳130的松紧度由其中一个顶推件150对应调节,而第二牵引绳140的松紧度由另一个顶推件150对应调节,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第一牵引绳130和第二牵引绳140的松紧度均可对应由一个顶推件150调节,从而在第一牵引绳130和第二牵引绳140存在松紧度不同的情况时能够分别控制顶推件150移动不同的行程,以确保第一牵引绳130和第二牵引绳140均达到目标松紧度。相较于第一牵引绳130和第二牵引绳140由同一顶推件150同时调节的方案,该实施例显然具备更优的调节灵活性以及适应更多使用场景的能力。
68.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牵引绳130和第二牵引绳140均可以为多条,由此来强化牵引绳的整体强度,以防止牵引绳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被拉断的情况。
69.如图1~图3所示,基于前述的牵引绳调节机构,本技术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操作手柄100,其包括壳体110以及前述任一方案所提及的牵引绳调节机构,如此就使该操作手柄100具备了前述任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70.其中,牵引绳调节机构设于壳体110内,壳体110既作为安装基础存在,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71.为了便于牵引轮120在壳体110内转动设置,操作手柄100可包括设于壳体110内的支撑座111,牵引轮120的轮轴121可转动地设于支撑座111。操作手柄100包括调控件180,调控件180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10之外,且与牵引轮120相连,在使用者拨动调控件180时即可带动牵引轮120转动。可选地,调控件180与牵引轮120的轮轴121相连。
7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110具有敞口112,敞口112与顶推件150对应设置。可以理解,敞口112将顶推件150从壳体110内暴露,如此便于使用者对顶推件150进行调控,从而优化调节牵引绳的松紧度的便捷性。
73.如图1所示,基于前述的操作手柄10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窥镜,其包括前述的操作手柄100和插入部200,如此就使该内窥镜具备了前述任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74.其中,插入部200与操作手柄100相连,插入部200包括弯曲段210,牵引绳调节机构通过牵引绳牵拉弯曲段210。
75.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窥镜可以为胃镜、肠镜、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本技术实施例对内窥镜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76.本技术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7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