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式肛门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3873发布日期:2023-01-25 11:1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式肛门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腔中引入药物的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转式肛门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肛门给药装置往往需要将药剂伸入肛门内部来进行给药,常见如开塞露,需要在其将瓶口涂上些许的油脂,然后缓慢地插入肛门,最后把开塞露挤入直肠内,但因为开塞露开口处很粗糙,使用不当或因身体情况的差异,往往有患者会因为如此肛门给药而造成肛周围粘膜红肿等。其他的油状或膏状药剂的肛门给药方式类似,为了保证药剂进入肛门内部,一般都需要插入肛门来进行操作。这样不仅可能对患者身体再造成伤害,还会使患者由于担心疼痛而难以配合,使得药剂难以伸入肛门足够的深度,而无法在准确的位置进行给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转式肛门给药装置。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翻转式肛门给药装置,包括给药软管、连接管、套设于连接管上的定位套管以及安装于连接管末端的给药接口,所述给药软管的内壁向外翻出,形成管壁相连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末端与连接管相连,所述外管的末端与定位套管相连。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套管包括相连通的肛门定位装置以及操作套管。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肛门定位装置呈伞状以适配肛门周的形状,所述伞状的肛门定位装置顶端还设置有外管接口以供外管穿出。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操作套管内设置有贯通外管接口的移动腔以供连接管通过。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腔的内壁还与内管的外壁相固定。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操作套管包括呈台阶状设置的相连的长管和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自由端与肛门定位装置相连,所述伞状的肛门定位装置的罩于限位管的自由端。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给药接口包括固定于连接管外壁的操作柄以及连接管末端连接的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为橡胶材质的喇叭型接口。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管位于给药软管中的一端内设置有限位环,所述连接管位于给药软管中的一端的端口设置有薄膜,所述限位环上设置有固体药剂。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给药软管沿圆周设有纵向加强筋。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各纵向加强筋之间的管壁为折叠状态。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给药软管与定位套管相配合使药品能够输送到患者肛门内合适的深度;同时翻转式的给药软管的给药方式也减轻了对直肠的刺激,能够更温和的将药品输送到肛门内。
17.2.本实用新型中的伞状的肛门定位装置能够避免因用力过度或抓握位置不当而使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患者肛周、甚至患者的肛周受伤的情况。
18.3.本实用新型给出方便油/膏/液状的药品肛门给药的技术方案的同时也给出了固体药品的肛门给药技术方案,橡胶制的喇叭型接口能防止油状药品的泄露,同时台阶状的操作套管能避免给药方式不对而导致药品溢出。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油/膏/液状的药品肛门给药方案中连接管从外管接口推出后的俯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油/膏/液状的药品肛门给药方案中连接管位于外管接口附近时的俯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套管的仰视视角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固体药品肛门给药方案中连接管从外管接口推出后的俯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给药软管的俯视视角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给药软管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5.其中:
26.1.给药软管,
ꢀꢀꢀꢀꢀꢀꢀꢀꢀ
101.内管,
27.102.外管,
ꢀꢀꢀꢀꢀꢀꢀꢀꢀꢀꢀ
103.纵向加强筋,
28.2.连接管,
ꢀꢀꢀꢀꢀꢀꢀꢀꢀꢀꢀ
201.限位环
29.3.定位套管,
ꢀꢀꢀꢀꢀꢀꢀꢀꢀ
301.肛门定位装置,
30.302.操作套管,
ꢀꢀꢀꢀꢀꢀꢀ
3021.长管,
31.3022.限位管,
ꢀꢀꢀꢀꢀꢀꢀꢀ
303.外管接口,
32.304.移动腔,
ꢀꢀꢀꢀꢀꢀꢀꢀꢀ
4.给药接口,
33.5.操作柄,
ꢀꢀꢀꢀꢀꢀꢀꢀꢀꢀꢀ
6.插接口,
34.7.管壁。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6.实施例1:
37.一种翻转式肛门给药装置,包括给药软管1、连接管2、套设于连接管2上的定位套管3以及安装于连接管2末端的给药接口4,所述给药软管1的内壁向外翻出,形成管壁相连的内管101和外管102,所述内管101的末端与连接管2相连,所述外管102的末端与定位套管3相连。使用时,将膏状或油状的药品与给药接口4相连,将给药软管1放置于患者的肛门处,使定位套管3抵住患者,推动连接管2,此时,给药软管1的内壁不断向外翻出,给药软管1位
于肛门内的一端长度增加,推至给药软管1的长度位于合适的给药位置后停止,使膏状、油状或液状的药品通过给药接口4进入到给药软管1中,即可达到将膏状、油状或液状的药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给药软管1输送药品到患者肛门内合适的深度的效果;同时翻转式的给药软管1给药方式也减轻了对直肠的刺激,能够更温和的将药品输送到肛门内。
38.进一步,所述定位套管3包括相连通的肛门定位装置301以及操作套管302,所述肛门定位装置301呈伞状以适配肛门周的形状,所述伞状的肛门定位装置301顶端还设置有外管接口303以供外管102穿出,所述外管接口303可以在外管102安装好后进行热缩处理,使外管接口303能更好的包裹外管102,防止外管102脱出;所述操作套管302内设置有贯通外管接口303的移动腔304以供连接管2通过,所述移动腔304的内壁还与内管101的外壁相固定;使用时,推动连接管2,即可推进给药软管1的内管101,使给药软管1的内管101向外翻出,增加外管102的长度以及给药软管1露出于外管接口303的长度。
39.更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套管302包括呈台阶状设置的相连的相对较细的长管3021和相对较粗的限位管3022,所述限位管3022的自由端与肛门定位装置301相连,所述伞状的肛门定位装置301的罩于限位管3022的自由端。因为本实用新型输送的是膏状、油状或液状的药品,为方便观察药品给药情况,避免给药方式不对而导致药品溢出,可以用手抓住长管3021进行操作,所述限位管3022可以提醒医护人员抓握的位置,也方便医护人员抵住用力;同时伞状的肛门定位装置301罩设于限位管3022的一端也避免了因用力过度或抓握位置而使患者的肛周被伤到或与医护人员直接接触的情况。
40.为了更好的方便连接和膏状、油状或液状的药品,所述给药接口4包括固定于连接管2外壁的操作柄5以及连接管2末端连接的插接口6,所述插接口6为橡胶材质的喇叭型接口。例如,在使用开塞露的时候,可以捏住操作柄5,将开口后的开塞露的顶端与所述喇叭型接口相插接,所述喇叭型接口大小设置为可以和开塞露的顶端过盈配合为宜,以防止油状药品泄露。
41.实施例2:
4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管2位于给药软管1中的一端内设置有限位环201,所述连接管2位于给药软管1中的一端的端口设置有薄膜,所述限位环201上设置有固体药剂。本实施例中给药接口4用以连接气囊以吹起连接管2内的固体药剂,使用时,使气囊(图中未示出)与插接口6相连接,将本实施例中的给药软管1放置于患者肛门处,推进并调整连接管2,使给药软管1进入到合适的位置的同时使连接管2的端口靠近给药软管1的内管与外管相接的边沿,然后挤压气囊向给药软管中吹气,即可将固体药剂从限位环201上吹起,突破薄膜,进入需给药的位置。
43.实施例3:
44.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给药软管1需要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以在增加给药软管1的长度的条件下,可以使给药软管1的顶端能够在患者的肛门内伸入到合适的深度。所述给药软管1沿圆周设有纵向加强筋103;更进一步的,为了使内管101和外管102能够更平滑的相转化,各纵向加强筋103之间的管壁7为折叠状态的,这样,当内管101翻转成为外管102时,不仅因为pvc材料的弹性能够撑开管壁7,更能通过拉开折叠的管壁7使给药软管1能够顺滑的进行翻转。
4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